佛语禅心经典语录

时间:2024-11-20 08:59:53 海洁 佛语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220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语录了吧,语录是指对那些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话语的记录,一般用于正式文体。语录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佛语禅心经典语录22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220句

  1、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2、心是一方砚,不空亦不满。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贪。字是一盘餐,不腻亦不淡。深邃梅婷花向晚,零落幻影墨里寒。谁人涂抹香薰醉,禅语萦绕紫檀烟。

  3、佛曰:我执,是痛苦的根源。

  4、禅语梵音间,前尘旧事中, 灯下思量着,我觉得心里似轻似重,这一生际遇似真似假。 若是血肉相连的爱,一个人的离开,会让另一个人随之萎谢。 你离开,我衰败,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5、凡心千万,心轮静守,若悟不透,禅语一片,佛心一尊,看芸芸众生里,多少的人,不是一路艰辛,泪流满面,一路开怀,欢语一生,唯叹自己的人生路,荆棘坎坷,这也许上苍赠与的最好礼物,没历经风雨的人生,是无法承载,生命中的厚重!

  6、很多时候,我想去一个远离尘世喧哗,有着明媚阳光,有着绿草拥簇的地皮上,静静的,静静的躺在绿草上,聆听着大自然的禅语;这样就算人生短促得像花开的声音来不及温暖瞳孔,我也愿意紧闭双目慢慢地睡去。

  7、人生必修的禅语】那些细微的让人分不清楚的花种,实际上内在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想种出什么颜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浇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决于你播撒什么样子的种子。很多事物也像种子一样会发芽,比如爱,比如恨。在播撒我们种子的时候,记得想想它的果实吧。

  8、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9、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10、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 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11、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2、这是一句禅语。全句是: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意思是: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13、人生究竟有多长 人生就在你我之间

  14、清澈光明,心开意解,如花绽放。

  15、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

  16、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

  17、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

  18、不好的念头一定是有的,灭不掉的,与其花太大精力断除不好的,不如花精力培养好的,使不好的慢慢削弱,好的善的东西慢慢壮大,把不太好的东西慢慢移到一边,最后使好的东西形成习惯性的思维。 心像一个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样去选择。

  19、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20、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种子,我们的心就像一个花园,各种各样的种子在里面播种,我想什么就会种什么,我种什么就会有什么,或者杂草丛生,或者是鲜花满园。

  21、所谓的成佛,就是向上,最后都向善,成佛不是一句空话,佛者,觉也,觉悟的人。 觉悟的意思,只要你的存在,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快乐。

  22、修行是要在日常生活里保持觉悟的心,活在此时此刻,活得心安理得。

  23、耕种你的心,怎么样利用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实际上只要你用心,没有办不到的事,这个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24、心性,时时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这种一念之间的思维。起心动念,怎么样善用真的太重要了! 一念之间怎么样思考,同样一件事一个正一个反。人家说口下要积德行善,学一学,怎么样能够找到正能量的词去表扬一下你身边的人。

  25、禅修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回到最根本的点上,首先必须有一种观照,同时,把这种观照化成一种实际的生活。 什么交关照?就是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26、真正明白因果规律的人,就会按照因果的规律来积极地创造自己的命运。 不论是希求那方面的成就,都必须首先明白成功的因与缘,然后随顺因缘,脚踏实地付诸实践,方才有成功的可能。 主动为自己创造条件 倘若心高如天,行为下劣如地,妄想得到修行的受用,岂不似缘木求鱼、水中捞月一般毫无结果?

  27、凡是一切适悦人心的感受都称为乐受,一切使人心不适悦的感受都称为苦受,它包括外境、身体、心理所引起,发生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处的感受。

  28、根华仁波切教给我们一个窍诀:把一天的生活当作一生来观修。也就是,早上观想自己刚得人身,是孩童时代;中午观想自己为壮年人;下午观想为老年人;晚上观想开始生病,接近死亡;入睡时观为离开人世;做梦观为中阴阶段: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观想为下一世。

  29、用我锦绣山河换你容颜不换,许你盛世太平安享天下; 用我霓裳羽衣换你一世执念,许你三生爱意青丝白发; 用我无上地位换你胭脂素寰,许你相濡以沫共享繁华; 用我马革裹尸换你素世安然,许你来世相遇不再牵挂; 用我金榜题名换你沧海桑田,许你粗茶淡饭琴棋书画; 用我梵音禅语换你痴情苦恋,愿你重修姻缘待作他嫁; 用我荣华之念换你同枕共眠,许你烛影相守共赏烟花; 用我浪迹天涯换你红尘相见,许你古筝琵琶共渡春夏; 用我朱砂绝泪换你倾世笑颜,许你白首不离四海为家; 用我丹青妙笔换你一世诺言,许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30、今生我在红尘深处守望你,种一抹心香守候你在弱水三千的繁华里;携一抹温暖等待你在流年清浅的岁月中;捻一抹牵念守望你在似水流年的归期里。为你我倾尽温柔抚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为你我舞尽落红奏一曲长相依。 任季节流转,任年华如玉,唯爱你的心永相系。一季静秋,一抹牵念,染一地的枫红菊黄,醉一指沧桑流年。书一笺绕指柔情,伴你浅舞天涯。 沏一杯清茗独品一江春水,拂一曲禅心弹奏青莲佛音,绘一笔丹青描画比翼双飞,染一壑红枫相伴懂你之人。前尘往事都是心动的风景,高山流水涤尽驿动心尘,素心若雪淡看红尘悠悠,一杯婉约一溪芳云只为伊人。我一棵菩提,一句禅语,一串佛珠除不去痴念红尘的业障。你一语道破,一笑而过,一双纤手挽留不住三千愁丝,我们都是匆匆红尘过客。

  31、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2、心灵的成长需从生活中的经历去获取。 年龄和成熟和对生命的感悟,只是一个可能值, 不会是一个相对值。 一个安逸平顺老者,一个历尽沧桑冷暖少年论生命的感悟, 它不会是一个正比,但会是一个层次比。 不同的际遇领悟出不同的体认。 遁入空门与世无争的修行者,能道出多深的禅语,我想有限! 很多领悟须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所遇见的人、所经历的事 。 "题目" 它不会凭空出现。 从生活中遭遇"题目" 然后思考,甚至哭泣,尔后得到"答案"。 背离红尘,拒绝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乐,便无从得到题目。 没有题目,人很难去凭空找问题来思考。 没有所见,没有所闻,没有经历,一个人深度也就有限了。

  33、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34、心是一方砚,不空亦不满。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贪。字是一盘餐,不腻亦不淡。深邃梅婷花向晚,零落幻影墨里寒。谁人涂抹香薰醉,禅语萦绕紫檀烟。

  35、佛曰:我执,是痛苦的根源。

  36、禅语梵音间,前尘旧事中, 灯下思量着,我觉得心里似轻似重,这一生际遇似真似假。 若是血肉相连的爱,一个人的离开,会让另一个人随之萎谢。 你离开,我衰败,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37、凡心千万,心轮静守,若悟不透,禅语一片,佛心一尊,看芸芸众生里,多少的人,不是一路艰辛,泪流满面,一路开怀,欢语一生,唯叹自己的人生路,荆棘坎坷,这也许上苍赠与的最好礼物,没历经风雨的人生,是无法承载,生命中的厚重!

  38、很多时候,我想去一个远离尘世喧哗,有着明媚阳光,有着绿草拥簇的地皮上,静静的,静静的躺在绿草上,聆听着大自然的禅语;这样就算人生短促得像花开的声音来不及温暖瞳孔,我也愿意紧闭双目慢慢地睡去。

  39、人生必修的禅语】那些细微的让人分不清楚的花种,实际上内在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想种出什么颜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浇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决于你播撒什么样子的种子。很多事物也像种子一样会发芽,比如爱,比如恨。在播撒我们种子的时候,记得想想它的果实吧。

  40、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41、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42、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43、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44、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45、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46、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47、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48、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49、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50、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51、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52、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53、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54、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55、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56、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57、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5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9、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60、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6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2、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6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64、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65、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66、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67、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68、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69、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70、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71、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72、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3、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74、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75、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76、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77、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78、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79、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8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81、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82、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8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84、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85、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86、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87、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88、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89、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90、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91、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9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93、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94、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9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6、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97、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98、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9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00、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10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02、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03、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04、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05、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10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07、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08、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09、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10、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11、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12、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1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15、一切皆为虚幻。

  116、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17、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18、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1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20、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21、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22、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23、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24、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125、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126、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27、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128、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129、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130、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131、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132、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133、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134、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135、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136、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137、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138、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39、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140、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141、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42、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143、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44、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46、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47、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48、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49、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5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51、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152、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153、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54、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55、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56、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57、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58、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159、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160、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61、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162、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163、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164、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165、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66、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67、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68、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169、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7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71、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17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73、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74、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175、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176、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77、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178、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179、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180、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81、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18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83、佛陀: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84、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85、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186、禅师讲故事:马不肯分担驴子的负担,驴子累死后,马背负了驴子全部负担和一张驴皮。禅师:马因不肯分担,最后却负担很多。

  187、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88、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89、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90、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91、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192、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193、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94、人生不是梦。若是梦,就怕梦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

  19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9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19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98、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99、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200、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201、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202、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20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204、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205、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206、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207、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208、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209、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210、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211、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212、沩山禅师云:

  213、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214、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215、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

  216、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217、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218、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219、以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220、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220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佛语禅心:佛语经典语录09-07

佛语禅心菩提的经典语录07-16

佛语禅心励志经典语录08-20

关于佛语禅心的经典语录10-01

禅心佛语经典语录摘抄07-27

佛语禅心精彩经典语录08-21

2017佛语禅心经典语录09-18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人生08-17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哲理08-17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图片07-31

在线咨询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220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语录了吧,语录是指对那些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话语的记录,一般用于正式文体。语录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佛语禅心经典语录22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220句

  1、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2、心是一方砚,不空亦不满。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贪。字是一盘餐,不腻亦不淡。深邃梅婷花向晚,零落幻影墨里寒。谁人涂抹香薰醉,禅语萦绕紫檀烟。

  3、佛曰:我执,是痛苦的根源。

  4、禅语梵音间,前尘旧事中, 灯下思量着,我觉得心里似轻似重,这一生际遇似真似假。 若是血肉相连的爱,一个人的离开,会让另一个人随之萎谢。 你离开,我衰败,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5、凡心千万,心轮静守,若悟不透,禅语一片,佛心一尊,看芸芸众生里,多少的人,不是一路艰辛,泪流满面,一路开怀,欢语一生,唯叹自己的人生路,荆棘坎坷,这也许上苍赠与的最好礼物,没历经风雨的人生,是无法承载,生命中的厚重!

  6、很多时候,我想去一个远离尘世喧哗,有着明媚阳光,有着绿草拥簇的地皮上,静静的,静静的躺在绿草上,聆听着大自然的禅语;这样就算人生短促得像花开的声音来不及温暖瞳孔,我也愿意紧闭双目慢慢地睡去。

  7、人生必修的禅语】那些细微的让人分不清楚的花种,实际上内在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想种出什么颜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浇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决于你播撒什么样子的种子。很多事物也像种子一样会发芽,比如爱,比如恨。在播撒我们种子的时候,记得想想它的果实吧。

  8、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9、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10、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 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11、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2、这是一句禅语。全句是: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意思是: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13、人生究竟有多长 人生就在你我之间

  14、清澈光明,心开意解,如花绽放。

  15、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

  16、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

  17、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

  18、不好的念头一定是有的,灭不掉的,与其花太大精力断除不好的,不如花精力培养好的,使不好的慢慢削弱,好的善的东西慢慢壮大,把不太好的东西慢慢移到一边,最后使好的东西形成习惯性的思维。 心像一个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样去选择。

  19、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20、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种子,我们的心就像一个花园,各种各样的种子在里面播种,我想什么就会种什么,我种什么就会有什么,或者杂草丛生,或者是鲜花满园。

  21、所谓的成佛,就是向上,最后都向善,成佛不是一句空话,佛者,觉也,觉悟的人。 觉悟的意思,只要你的存在,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快乐。

  22、修行是要在日常生活里保持觉悟的心,活在此时此刻,活得心安理得。

  23、耕种你的心,怎么样利用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实际上只要你用心,没有办不到的事,这个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24、心性,时时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这种一念之间的思维。起心动念,怎么样善用真的太重要了! 一念之间怎么样思考,同样一件事一个正一个反。人家说口下要积德行善,学一学,怎么样能够找到正能量的词去表扬一下你身边的人。

  25、禅修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回到最根本的点上,首先必须有一种观照,同时,把这种观照化成一种实际的生活。 什么交关照?就是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26、真正明白因果规律的人,就会按照因果的规律来积极地创造自己的命运。 不论是希求那方面的成就,都必须首先明白成功的因与缘,然后随顺因缘,脚踏实地付诸实践,方才有成功的可能。 主动为自己创造条件 倘若心高如天,行为下劣如地,妄想得到修行的受用,岂不似缘木求鱼、水中捞月一般毫无结果?

  27、凡是一切适悦人心的感受都称为乐受,一切使人心不适悦的感受都称为苦受,它包括外境、身体、心理所引起,发生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处的感受。

  28、根华仁波切教给我们一个窍诀:把一天的生活当作一生来观修。也就是,早上观想自己刚得人身,是孩童时代;中午观想自己为壮年人;下午观想为老年人;晚上观想开始生病,接近死亡;入睡时观为离开人世;做梦观为中阴阶段: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观想为下一世。

  29、用我锦绣山河换你容颜不换,许你盛世太平安享天下; 用我霓裳羽衣换你一世执念,许你三生爱意青丝白发; 用我无上地位换你胭脂素寰,许你相濡以沫共享繁华; 用我马革裹尸换你素世安然,许你来世相遇不再牵挂; 用我金榜题名换你沧海桑田,许你粗茶淡饭琴棋书画; 用我梵音禅语换你痴情苦恋,愿你重修姻缘待作他嫁; 用我荣华之念换你同枕共眠,许你烛影相守共赏烟花; 用我浪迹天涯换你红尘相见,许你古筝琵琶共渡春夏; 用我朱砂绝泪换你倾世笑颜,许你白首不离四海为家; 用我丹青妙笔换你一世诺言,许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30、今生我在红尘深处守望你,种一抹心香守候你在弱水三千的繁华里;携一抹温暖等待你在流年清浅的岁月中;捻一抹牵念守望你在似水流年的归期里。为你我倾尽温柔抚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为你我舞尽落红奏一曲长相依。 任季节流转,任年华如玉,唯爱你的心永相系。一季静秋,一抹牵念,染一地的枫红菊黄,醉一指沧桑流年。书一笺绕指柔情,伴你浅舞天涯。 沏一杯清茗独品一江春水,拂一曲禅心弹奏青莲佛音,绘一笔丹青描画比翼双飞,染一壑红枫相伴懂你之人。前尘往事都是心动的风景,高山流水涤尽驿动心尘,素心若雪淡看红尘悠悠,一杯婉约一溪芳云只为伊人。我一棵菩提,一句禅语,一串佛珠除不去痴念红尘的业障。你一语道破,一笑而过,一双纤手挽留不住三千愁丝,我们都是匆匆红尘过客。

  31、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2、心灵的成长需从生活中的经历去获取。 年龄和成熟和对生命的感悟,只是一个可能值, 不会是一个相对值。 一个安逸平顺老者,一个历尽沧桑冷暖少年论生命的感悟, 它不会是一个正比,但会是一个层次比。 不同的际遇领悟出不同的体认。 遁入空门与世无争的修行者,能道出多深的禅语,我想有限! 很多领悟须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所遇见的人、所经历的事 。 "题目" 它不会凭空出现。 从生活中遭遇"题目" 然后思考,甚至哭泣,尔后得到"答案"。 背离红尘,拒绝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乐,便无从得到题目。 没有题目,人很难去凭空找问题来思考。 没有所见,没有所闻,没有经历,一个人深度也就有限了。

  33、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34、心是一方砚,不空亦不满。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贪。字是一盘餐,不腻亦不淡。深邃梅婷花向晚,零落幻影墨里寒。谁人涂抹香薰醉,禅语萦绕紫檀烟。

  35、佛曰:我执,是痛苦的根源。

  36、禅语梵音间,前尘旧事中, 灯下思量着,我觉得心里似轻似重,这一生际遇似真似假。 若是血肉相连的爱,一个人的离开,会让另一个人随之萎谢。 你离开,我衰败,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37、凡心千万,心轮静守,若悟不透,禅语一片,佛心一尊,看芸芸众生里,多少的人,不是一路艰辛,泪流满面,一路开怀,欢语一生,唯叹自己的人生路,荆棘坎坷,这也许上苍赠与的最好礼物,没历经风雨的人生,是无法承载,生命中的厚重!

  38、很多时候,我想去一个远离尘世喧哗,有着明媚阳光,有着绿草拥簇的地皮上,静静的,静静的躺在绿草上,聆听着大自然的禅语;这样就算人生短促得像花开的声音来不及温暖瞳孔,我也愿意紧闭双目慢慢地睡去。

  39、人生必修的禅语】那些细微的让人分不清楚的花种,实际上内在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想种出什么颜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浇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决于你播撒什么样子的种子。很多事物也像种子一样会发芽,比如爱,比如恨。在播撒我们种子的时候,记得想想它的果实吧。

  40、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41、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42、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43、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44、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45、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46、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47、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48、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49、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50、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51、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52、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53、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54、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55、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56、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57、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5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9、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60、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6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2、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6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64、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65、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66、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67、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68、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69、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70、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71、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72、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3、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74、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75、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76、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77、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78、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79、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8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81、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82、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8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84、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85、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86、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87、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88、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89、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90、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91、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9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93、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94、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9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6、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97、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98、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9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00、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10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02、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03、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04、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05、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10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07、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08、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09、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10、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11、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12、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1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15、一切皆为虚幻。

  116、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17、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18、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1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20、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21、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22、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23、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24、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125、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126、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27、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128、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129、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130、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131、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132、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133、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134、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135、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136、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137、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138、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39、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140、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141、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42、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143、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44、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46、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47、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48、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49、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5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51、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152、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153、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54、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55、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56、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57、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58、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159、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160、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61、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162、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163、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164、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165、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66、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67、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68、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169、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7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71、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17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73、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74、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175、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176、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77、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178、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179、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180、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81、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18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83、佛陀: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84、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85、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186、禅师讲故事:马不肯分担驴子的负担,驴子累死后,马背负了驴子全部负担和一张驴皮。禅师:马因不肯分担,最后却负担很多。

  187、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88、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89、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90、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91、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192、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193、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94、人生不是梦。若是梦,就怕梦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

  19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9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19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98、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99、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200、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201、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202、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20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204、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205、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206、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207、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208、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209、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210、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211、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212、沩山禅师云:

  213、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214、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215、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

  216、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217、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218、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219、以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220、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