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时间:2022-10-26 10:01:59 征文 我要投稿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范文(通用19篇)

  家风其实就是一道道德标准,约束着我们,让我们和这个家的精神融合,蔚然成风。在我们家,当然也有家风,我们家的家风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范文(通用19篇)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

  唐家正在副局长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论资历、论能力他早该扶正了,和他一起提拔的大多早已做了局长。一些朋友也劝他“跑一跑”,可他仅是笑呵呵地答应着,没有任何行动。这次调整干部,他凭借过硬的工作能力,终于被提拔为局长。

  趁着星期天,两个月没回老家的唐家正决定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去一趟。为了表示孝心,他还特意买了一条软云烟和两瓶汾酒。

  唐家正的老家在农村,是个离县城较远的小山村。唐家正每次回家,看着有些破旧但干净整洁的小院,都会有一股暖流从心底油然而生。长时间的分离,一家人见面格外亲热。唐家正看着父母脸上的笑容和他们还算健康的身子骨,感觉心安了好多。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妻子起身进了厨房,帮母亲做饭。儿子专心地看起了电视。光他们爷儿俩的时候,唐家正注意到父亲的神色渐渐地凝重起来,手里捻着他刚才递的香烟久久没有点燃。看到父亲这个样子,唐家正的心骤然紧张起来,他从小就怵父亲,这种心结一直延续到现在。父亲虽是一个农民,但身上与生俱来一种刚正之气。父亲的为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他刚正不阿的工作特性与父亲的这种秉性有很大关系。

  过了一会儿,父亲开口说话了:“家正,你现在当局长了,按老话说是掌了印把子了。我和你妈都为你高兴,可今天爹要给你泼点冷水,咱可千万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啊!”

  父亲的话让唐家正一头雾水,他本能地反问了一句:“爹,我怎么违法乱纪了?”

  父亲举起手中的香烟,说:“你现在都抽上这么好的烟了?你一个月多少工资,抽得起这样的烟吗?要是公务应酬,那是工作需要,爹不反对。要是公私不分,那不是违法乱纪又是什么?你给我带的好烟好酒表示的是儿子对老子的一片心意。要是你自己花钱买的,爹接受。要是占公家便宜,爹还能心安理得地吃喝下去吗?还有,你在门口停放的小汽车,今天你回来看我和你妈,肯定不是办公务,这不是用权力谋私己又是什么?”

  父亲的话像鞭子一样猛烈地抽打着唐家正的心,他对父亲说:“烟和酒是我买来孝敬您的。用单位的车不算什么,现在大家都这样……”

  “人家行,你不行,这是家风!”没等他把话说完,父亲就打断了他的话,“别人怎么做爹管不了,可咱们老唐家这样做绝对不行!咱们老唐家祖祖辈辈靠勤俭过日子,对别人宽,对自己严,识大体,讲正理,从没出过一个让人戳脊梁骨的子弟。咱家虽没出过什么大官,可活得本分、实在。你爹我在村上管了一辈子事,别的没落下就落了个好名声……”

  在回县城的路上,唐家正的脑海里不时地浮现着父亲那语重心长的教诲:“公与私是相对的,根本没法兼顾,要讲公就不能为私,要谋私就肯定要损公。你是掌印把子的人,大家都在看着你,你只有不贪不占,处事公道,大家才会尊重你,你说话才管用……我和你妈都老了,没有什么大的期盼,就盼着你们平平安安,希望你把咱们老唐家的良好家风传下去……”

  想着想着,唐家正的心渐渐敞亮起来,前面的路也变得宽阔平坦了许多,他的目光更加坚定了……

  以上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廉政家风故事的全部内容,家风纯,社风正。传承良好家风,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同时,我们也可以各自分享自己的家风家教,感受一份向上的力量!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2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步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像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到了初三以后这样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们不再像小学时候那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呆在温暖的被窝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们更怕冬天的来临,寒风像个怨妇一样在我们的耳旁嘶吼着、咆哮着,它告诉我们你只能前进,尽管这样的学习很艰苦,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为明天铺上一条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闭上眼睛,脑海里像电影一样倒带重放,记得前一段时间我的英语成绩下降的很快,老师问我原因,我也答不上来,自己独自去好好思考。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爷爷问了我情况,我便如实的回答了。爷爷听完慈祥的笑了。爷爷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没有认真,对吧?”我看着爷爷点了点头。“怎么回事,你能告诉爷爷么?”我低着头说:“其实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课很晚。”爷爷听完后,便指向大厅上那几个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呆呆地望了它许久,爷爷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幅毛笔字挂在这里么?”我摇了摇头。爷爷说:“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听爷爷讲里面的含义。

  爷爷说这个家风被传承了几十年,在他小的时候,老爷爷就告诉过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过蜂林,一味的退缩你就永远达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积累经验,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呢。听爷爷讲到他们过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顿时茅塞顿开,我开始拿起英语书,认真地拼写单词,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回味爷爷说的每一句话。学习的动力也就回来了,好像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次模拟考之后,英语成绩也提升到以前的样子了。

  家风伴我成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会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吃苦是我们的美德,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它会给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报。家风牢记我心。也会伴随着我一直传承下去。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3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以系列报道形式播出了持续很多天的专题节目《家风是什么》,让“家风”这个离我们有些遥远的词语瞬间成为被大家讨论的热点。家风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一口答不上来,却又隐隐想起什么,也许是看到的一部电视剧,也许是读到的一个故事,也许是要坚持的一种品质,也许就是一句挂在耳边的不经意的教导。

  每个行业都有行风行规,而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也有着历久传承的家风。家风是什么呢?家风就是一种家庭规范,也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文化滋养,或者是有据可依的古法门规,或者是口口相传的人生哲理。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这是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种有形的传承。家风一般通过家规、家训等有形的行为遵守,形成一个家庭或家族无形的道德精神氛围。自古以来,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传承,很多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泱泱华夏文明中,很多经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风传承的影子,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如《国语》、《论语》等许多典籍中都蕴含家风家教精神,《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更是成为家教典范。

  不同的家庭氛围会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处事之道。有的家训处事公道,积德行善;有的则自私自利,背信忘义。因此,家风的纯正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

  好家风、好家训是传家宝。一些历史故事中,我们也能窥见家风对后代为人处世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张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样的胸襟与包容,化干戈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邻里之争,传为后世美谈。而这种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也获得了其后代很好的传承,张英儿子张廷玉三朝为官,清廉公正,学识过人,为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一个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视家风和家教,突出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日常道德行为中,真正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传承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补充外延,做到与时代同歌,与发展共舞。特别是要与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顺接,要延伸至我们今天的时代主题中去,使得诸如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要素增添到家风家教中,为这些好的倡导增添一份遵守与执行力,同时也使美好家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千载传承。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4

  最近在写完教育无痕后,继而研究家风对孩子的影响,进而深知家风是最无痕的教育。

  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

  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

  所以,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围,是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孩子们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

  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

  上面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是极端的例子,但无不说明家风的重要性。而更多的体现在百姓家庭中的家风是最值得玩味的。

  一般来说,“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5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杜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可谓沉痛之语,意味深长。

  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6

  如果你常到我家去,你就不难发现:我们家经常在饭后说笑话,讲当天的趣事,因而开怀大笑。是的,这就是我的家,一个充满朗朗笑声的幸福小家。我的家虽然充满笑声,但一家人对我和弟弟的教育却是十分严格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爸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它的意思是: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了自己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我的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贪图名、利,也不去羡慕别人家多么有钱,有权势,只是默默地为我们这个家付出着。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一个晴朗的秋日,爸爸要去参加他初中的同学聚会。这对于正待在家里正无聊的我,无疑是个出去玩的大好机会。

  “爸,就带我去吧……”我拉着爸爸的手摇着,祈求道。

  “嗯……”

  “爸,你就带我去吧……我待在家里都快发霉了,好不好嘛!”我见爸爸在犹豫,立刻又开口哀求道。

  “好好好,真受不了你!”

  “耶!耶!我可以出去啦!”我高兴得在家里蹦来蹦去,“我可以好好玩玩了。”

  待我精心“梳妆打扮”一番后,看到爸爸,他还是穿着一件普普通通的衬衫。

  “爸爸,你不换衣服吗?”

  “不换了,穿那么好看干什么。”

  “可……”

  “哎呀,我们不要和别人比,我们只要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好了,知道吗?”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嗯!”我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在聚会时,爸爸遇到了一个和他曾经很要好的同学——张叔叔。张叔叔的儿子成绩很差,他们便聊起了家风、家教对儿女的影响。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不注重家教对孩子的影响了,只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习就够了,自己却不管孩子,任由他们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怎么能好得了呢?”我的爸爸先说道。

  “说来也惭愧,我就是这样的人,要不是我妻子一直在关心着、管教儿子,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儿子会怎么样。”张叔叔叹了口气说着。

  “家庭中的家风、家教好,这个孩子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风、家教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爸爸对张叔叔说着。

  张叔叔也附和着:“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有优劣之分!”

  听了他们的谈话,我也觉得:不仅大人要注重家教,孩子也要谨记父母的话,这样才会不至于误入歧途啊!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7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提起“家风”,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兴盛、社会的安宁、个人的成就,都会受到家风“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优良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传家宝”。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好,则政风清;家风浑,则社风浊。立好“家风”这面镜子,照清自己,辐射他人,才能为社风、民风“正衣冠”,匡正坏风气。

  提到“廉洁”,我们想到的一定是“正直”、“光明”,“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家庭亦如此,若家庭不兴廉洁家风,贪腐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若意志不足够坚定,家庭和谐大厦就会轰然倒塌。”因此,树立清廉的家风,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家庭,自然是成为了我们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为一个健康向上、崇尚美德、和睦温馨的家庭文化氛围以及其正面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家庭成员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家”同时也成为了我们加强教育、强化监督、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贪腐问题的重要阵地。领导干部能否廉洁从政,首先在自己,但同时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

  近年来,贪腐行为大量发生,少数干部的人生天枰失衡,道德底线崩溃,最终在贪腐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罪恶深渊,

  成了人民的罪人,民族的败类,究其原因,除了干部自身的问题外,家人对“廉洁自律”概念的无知、法律知识的欠缺,导致他们没有及时正确的纠正这些贪腐行为,没有以家庭的力量和亲情及时把他们从犯罪边缘拉回,反而在无意中助长了这种歪风邪气、就此把亲人送上了人生的“不归路”!断送了家庭的幸福,以致于一生都在悔恨和泪水中渡过。

  所以,如果我们的家人不贪恋金钱且严于律己,懂得廉洁文化对家庭、对自己亲人的重要性,知道廉洁家庭教育是自己幸福家园的堡垒,时常提醒着家人,从点滴注意自己的言行,谨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避免“温水煮青蛙”的悲剧,也许我们这个社会会多很多欢笑、少很多泪水。因此,如果说家是预防和抵制贪腐的重要阵地,那么家庭助廉教育就是这道防线建设的基石、就是一道照亮家庭成员心灵、温暖的廉洁之光。

  尤其是在当下物欲横流、纸碎金迷、享受着酒精和肉体带来刺激的时代背景下;在只看金钱、权力,只能够感受到欲望带来的快感的“潜规则”下,我们更要让我们的亲人知道:名利不是你作为人民干部该追求的,廉洁才是你作为党的干部之根基;你依然是平凡的你、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党政干部。你要记得你的根在大地,当你站得越高的时候,越要回头看看这片土地,感谢它曾经给你的一切,更要明白你站得高是因为大地的支撑,不然将会被抛向那无底深渊!同时,

  更要清醒的认识到,高处的美丽云彩都是虚无,家庭的温暖那才真实,在这里不贪荣华富贵、不求声震朝野,只要你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那便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这千千万万个细胞健康活泼,呼吸着文明勤俭、廉洁自律的氧气,政党和国家这一庞大的肌体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而我们的社会才能文明、纯净!

  所以,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真正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让家庭成为充满和睦亲情的温馨空间,成为远离贪腐的洁净港湾。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8

  今天,该写作文了。我翻开语文书一看,原来是写那篇“我与清廉仙居”。“好难哦!我连‘清廉’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还写什么作文呀。”我喊着。

  正在洗衣服的妈妈听到了,对我说:“清廉就是指某一个国家干部大公无私,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不在私底下收别人的贿赂。”我想:“我爸爸不正是一个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吗。”

  “我爸爸是不是像妈妈说的那样,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国家干部呢?”我想着。我用手托着腮,脑子里开始浮现出爸爸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

  我爸爸生活很简朴。尽管爸爸每月的工资很高,但爸爸从来都不买名牌的、高档的衣服。在一个季节中,爸爸一般只要二、三件衣服就够了,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爸爸下班回来,不管妈妈烧什么菜,爸爸都会吃,从不挑三拣四。

  有一次,一个人来到我们家,来找爸爸谈点事情。我在房间里做作业,隐隐约约听到爸爸说:“你的礼物我不能要,要按国家政策办事。政策是国家规定,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我从门缝里看见,那个人带的黑袋子里面有二条香烟,尽管爸爸很爱抽烟,但是他还是把那人和袋子送到门口,请他带回去。

  我为有这样一个爸爸而自豪。如果所有的干部都像爸爸一样,世界就会更美好。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9

  在我心中,廉洁的定义为:不贪污,不受贿,诚实守信,遵章守纪,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献一份力。

  我们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廉洁应该从我做起。还记得上次,妈妈为了锻炼我的独立能力,让我独自去买水果。我在一位老爷爷的摊位前停下来,按照妈妈的吩咐,把水果买齐,共30元。我给了老爷爷50元,他却找了20元。接过这20元,我纠结了许久:要不要把钱还给老爷爷呢?如果不还的话,那我岂不是多了10元零花钱?岂不是可以多买两支我爱吃的冰激凌?可是老爷爷辛辛苦苦做点小买卖,也许这就是他一天的收获。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我又想起老师曾经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诚实、不贪小便宜的好孩子。想到这,我羞愧万分,连忙对老爷爷说:“爷爷,您多找了我10块钱,还给您。”他那双颤颤巍巍的手接过钱,微笑着对我说:“谢谢你!真是个好孩子!”我迈着轻快的步子回家了。

  廉洁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诚实守信又何尝不是廉洁的一种体现呢?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养,把传统美德牢记于心。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0

  廉洁是一把琴,琴声悠悠,余音绕梁;廉洁是一杯茶,古朴醇厚,品味一世的清香;廉洁是一根竹,傲然挺立于世间,谓是人间正气。

  在封建腐朽的古代,当官的为了权势压榨百姓,用从百姓那里剥削来的钱财布匹去讨好上司,在当时这种黑暗的风气广泛流传时,于谦作为其中的一股清流,不受外界的污染,不随波逐流,空手入京就职,并题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罗话短长。”

  “清风两袖”表达的便是于谦的廉洁,为官不贪不污,清白高洁,廉洁奉公,他光明磊落的做法让后人赞颂。

  众人所熟知的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之所以能千古传颂,正是因为其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鄙弃贪图富贵图,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而其中“出淤泥而不染”便是周敦颐的廉洁。

  圣人孔夫子曾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修身养性,通过自然的规律去约束自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小人因不修自己,向外求名逐利,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想必“坦荡”便是孔子的廉洁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无论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处于怎样的一种地位,廉洁处世,都应是我们的人生信条。

  将廉洁作为我们心中的信仰,在人生这段旅途中,让它为我们照耀前行的道路,驱逐黑暗的阴霾。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1

  从古至今,清廉一直都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清廉的人,才能流芳百世,被后世传颂。

  莲,出淤泥而不染,一直被人们视为廉洁的化身。这可能也是“武进清廉馆”设在莲花馆内的原因。我们一行刚至馆口,就被“武进清廉馆”五个大字所吸引,五个大字的周围由芦苇、野花等朴素又诗意的装饰点缀出来,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文化色彩,令我们惊叹不已。

  往前走,看到了一根蓝色泡泡柱,解说员介绍道:“这些屏幕上的泡泡,有的无字,有的写着名人们清廉小故事的名字,只要对着摄像头一挥,这些故事就会以动画的形式为我们做介绍。”我踮着脚,对摄像头一挥,果然跳出了一个动画小故事。这可真有趣!在武进原有的民间文化基础上,又增加了科技色彩,真是一个巧妙而完美的结合啊!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介绍历史上许多拥有一身正气、不为私利、一心为民的人物的展厅,他们具有的这种美德是十分可贵的。

  最后,我们又看了帝王的召书,观看了小视频,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武进历史,也了解到现在武进的高速发展与现代政府的廉政是分不开的。

  活动结束,我对着清廉馆暗暗发誓,自己以后也要成为一个充满正气、勇于奉献的人,哪怕只体现在点点滴滴中!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2

  东汉著名学者王逸曾说:“不受日廉,不受日洁”,但这对人来说可能?

  人一生为什么要活,因为他们要实现自己的欲望,人不可能失去欲望,即使是那些到处说自己已经看破欲望一样,他们也有让别人欣赏他们这一欲望,如果人真的什么欲望都没有,也就是说他连生的欲望都没有,那他的一生又有什么意义?

  但为什么世上还有廉洁的人呢?因为人不是什么控制不住欲望的动物,他们有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自己的正义感,责任感去压制欲望,正如晋代的吴隐先生,“不惧饮贪泉”,饮后还是一生廉洁自律,当然贪泉只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说,但这也说明有贪念不可以廉洁一生。如果说贪污是黑,这是世间必然的,是的,我们无法让所有的人都廉洁起来,我们不是圣人,但每个人的廉洁就如夜路上的一盏灯,而夜路上的路灯,当然每一盏都有着让一个地方,或大或小的地方明亮起来。是的,这让我想起我在书中看到的一句对话:“朋友,你在这个满是坏人的世界做什么好人?你一个人是无法改变世界的本质的”。“谁说的?至少世界上多了一个好人,当然也更美丽了一些呢!”没错,我们虽不能向神一样让阳光洒遍大地,但我们到少可以让世界更美丽一些。

  近年来,我看到许多的贪官被捕的报道,这让我忧喜参半。这么多贪官他们完全被自己的欲望吃了,这不得不让人觉得他们可怜又可恨,但让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让世界多了很多的好人。是的,廉洁的火焰已经开始传递给更多的人,虽然黑暗无法消逝,但它无力狂妄,世界的光早已散发到人间:从东汉的羊续到宋代的包拯、张俊再到现在的众人。没错,一个人的廉洁与否和他是否做官,身份如何没有一丝关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廉洁时,每个人都有强大内心时候,不只是为自己而想,而为别人,国家多想,这何尝不是廉洁呢?这何尝不是深黑的夜中一盏明亮的灯呢?何尝没有为世上多一份光明呢?

  晚上各种各样的灯让深夜一片光明,何时人们的心中的深夜也可以像这样呢?我想应该不远了……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3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

  徜徉亘古,卷卷浩史中,总有股股贪婪之浊流让我们历历在目;渺渺青史里,也总有阵阵廉洁之清风让我们刻骨铭心。中国,一个礼仪之邦,一个道德之国,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无论是屈原还是范仲淹,廉洁之风,修身之气,贯穿始终。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廉洁修身,有时已被金钱,名声,利欲抛之于脑后。然而,国无廉洁修身之风气,衰败倾颓之势,必将指日可待!因此,反腐倡廉,静心修身,势在必行!学生在大学之时,文化基础学习基本完备,思想尚未受到歪风邪气的侵袭,犹如初生之犊,若能于此最佳良机修身养性,步入社会后才能婉如出淤泥而不染之莲,身正心明!

  廉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要做到达则兼顾天下,穹则独善其身,实属不易。因此,廉洁修身,任重道远!多植荷花塘自清,勤读修身道自明,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功名利禄,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品格道德,才是立身之本!面对一叠叠强取豪夺的钞票,面对一张张后悔莫已的贪官的脸,面对一滴滴发人深省的眼泪,面对一副副维护廉洁的镣铐,我们觉悟,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虽不能效彷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可做到,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每一个背离廉洁之道的人,其心本正,而后踏上歧途,究其根本,是心无正纲之向导所致,因此,从今始学廉洁修身之道,从今始立廉洁修身之纲,其重要之势,已毕现无遗!以史为鉴才能知兴衰,以德为纲方能知得失。

  当代大学生,倡导的是德才兼备,我们才学智慧已具有,道德修养需完备,廉洁修身,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廉洁,多一次拾金不昧,少一次偷拐抢骗,多一次路不拾遗,少一次贪赃枉法。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4

  一次我在网络上查找周恩来总理的资料,其中有周恩来总理清正廉洁的故事,让我为之落泪,周总理平时外出,吃饭、洗衣、喝茶,都是自己付钱,乘车到医院看病、看望朋友,每次都要司机老杨记下公里数,自己交汽油费,作为一国总理他从不搞特殊,每日里也是粗茶淡饭,而他诚实守信、许下承诺一定去兑现的故事,也是众口皆碑。

  清正廉洁、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良好品质,从古到今,清正廉洁、诚实守信是每个成功者通往成功的钥匙,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清廉、诚信就是衡量一个人优秀品质的尺寸。

  生活中处处都有清廉、诚信的事情在考验着我们,记得有一次,窗外下起了倾盆大雨,屋内的我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因为前几天我就同表姐约定好今天去采购文具,望着窗外的狂风暴雨,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我手忙脚乱地打电话取消约定,可电话中传出冰凉的“您所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直戳我的心,可是我的心中却有另外一个坚定的声音在不断地提醒着我“做人不能爽约哦,诚实守信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于是我冒雨赶到了超市,而表姐也似乎在践行自己的承诺一样,我们几乎同时赶到了超市,哦!践行承诺原来并不是很困难,只要我们有决心就行了。我们快乐地采购了自己喜欢的文具用品还美美地看了一会儿书,等到雨完全停了以后,我们满载而归。此时的我突然想起了这么一句话:您付出多少,也就将得到多少回报。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如今,大学生村官走进了老百姓的视野,在建设新农村的征途上又多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他们清正、廉洁,一心为民,许多村官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每年暑假我都要到外婆家去住上一段时间,而此时正是外婆种葡萄的收获季节,每一次我都能看到年轻的村官们上门指导科学种植葡萄的技术,给农民朋友提供服务和帮助,他们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用年轻人的激情和智慧建设着我们美丽的家乡,看着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着地家乡面貌,使我不禁对这些村官们肃然起敬。

  清廉、诚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清廉、诚信的品质,向先辈们学习,树新风、讲正气,做一个清廉、诚信的好公民!

  我国是有着深厚廉洁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廉洁就被人认为是一种高尚品质的表现,对我们来说,廉洁就是为政清廉、严于律己,不贪污受贿。

  在我们的学校,存在许多徇私舞弊的现象,比如说:课代表收作业,明明有些人没有做,可是课代表仍然对老师说人齐了,这种现象是随处可见。还有的人明明是做错了事情,老师关心地问了一下,他就满不高兴,甚至和老师顶嘴,视老师为敌人,还在背后议论老师,这些都是不尊敬老师的行为怎么能算得上廉洁呢。

  还有的人把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拿进游戏厅,为了面子大肆挥霍,根本没有想到这些大把大把的钱,却是由父母拼了命挣来的,难道这就叫做廉洁吗?有的人把钱花光了就去向好欺负的人去索要,甚至要挟他,如果不给他们就要打他,难道也算是廉洁吗?

  古时候,有些贪污受贿的官员为了讨好上司,就用那些贪污来的金银珠宝去向上司讨一个更高的职位,却不顾黎民百姓之疾苦。科举考试时,为了能考进官员,人们利用各种心计和手段,如果要真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的话,那国家不是失去了许多栋梁之材吗?就算他们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可是,国都没了,哪来的家啊!所以我们不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自私自利,应为大局着想,做一个奉公守己的好公民。

  一个人的廉洁,体现了他的一言一行,“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这句话我深深地牢记在心里。“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深知百姓之疾苦,才是一个为人清廉的好官。

  孔子曾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在小的时候,心灵是纯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的膨胀,思虑也随之复杂。

  意志坚强的人,就能够始终把廉洁放在心上,能经受得住利益和种种考验,成为人们敬仰的榜样。也有许许多多意志脆弱,思想不健康,自私自利的人,虽然也知道廉洁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却经不起利益的诱惑,人心不足,贪图享乐。

  如果我们从小就能做到诚信,那么我们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就自然做到廉洁公正。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奉公守己,做一个问心无愧、表里如一的好公民。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5

  有名人道:“清正在德,廉洁在志。”这句话就是描写廉洁的。有些人认为廉洁就是不受贿,但我要告诉大家廉洁就是平常的小事,廉洁就在我们的身边,如助人,不说谎,诚实守信这就是廉洁的小事。只要大家留心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就会发现廉洁。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故事:早在我爸爸年轻的`时候,他就喜欢帮助别人,特别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爸爸年轻时有位邻居,她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但没有儿女,只得一人生活在冬天没暖,夏日没凉的老房子里,世间万事快速的变化,岁月毫不留情得在她的脸上划下了痕迹,充满了沧桑感。爸爸年轻时特爱助人,见到这位孤寡老人,不经总心底升腾起怜爱之情。

  遇见这位老人,几天考虑后,爸爸就决定要帮助她咋么帮助他呢?接下来就让我一件一件的慢慢论道吧。

  爸爸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安排好这位老人的一日三餐,为了这个爸爸还帮他买菜,每天都会细心照料,爸爸每到菜场都细心的帮她挑菜,爸爸还细心的描述当时爸爸为了经济还挑便宜而好吃的,当时还真像一个家庭小主男。

  还有夏天,爸爸专为那位奶奶挑水,爸爸穿着短袖,短袖管一撩,拿起水桶就干,“一二三”一桶水,就得手了。

  在无数个日子中,有一天,天下着大雨,突然,老人抱着肚子连连叫疼,捧住肚子惨叫着,爸爸一看不由分说,自己出钱叫车把老奶奶推到医院,经检查才知道老奶奶得了阑尾炎,爸爸这才放心,最后做了手术才躲过了这一劫。爸爸回到家后,成了落汤鸡,谁看了都不经会哈哈大笑的。

  爸爸就这样为老奶奶做着…………

  每当我和爸爸谈起这些事时爸爸都会笑着,我问爸爸:“你为什么要为这么一个与你没有关系的老人那么卖命?何况她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你是不是无聊才这样的呢?”爸爸笑了笑,然后说道:“助人为乐是人的本德,这也是廉洁的表现,我们这些年轻人咋么能不去助人呢?一个人要本着助人为乐的思想才能让整个社会整个社会充满爱!”我点了点头。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6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体弱多病的爷爷不幸又患有肾炎,手术治疗已迫在眉睫。这可急坏了被村人誉为“孝子”的爸爸和三爸,他们俩一整天都奔波于县医院,托人请客,终于找到了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外科主治大夫黄医生来为爷爷动手术。我想:这下爸爸和三爸可以长嘘一口气了!

  谁知,他们这会儿又开始为爷爷手术的成功率而犯愁呢!

  时下,医生动手术,病人家属一般都要送礼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人们都希望医生在手术时认真仔细,使手术获得成功。花钱消灾,各取所需,这已经成为病人家属对待主刀医生的一种惯例。当然,爸爸和三爸也不例外,原来给奶奶做手术时送的是香烟,这次决定送更高档的香烟作为礼物。于是,三爸和爸爸怀里揣着两条中华牌香烟走进了黄医生的办公室,对面墙上挂着一面面大大小小的锦旗,爸爸就像吃了定心丸似的。黄医生看见他俩,便马上站起来,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端上了茶,并询问爷爷的情况。他们寒喧了一会儿,爸爸就取出了香烟,毕恭毕敬地递给他说:“黄医生,我父亲年老体弱,又有多种疾病在身,这次动手术给您带来了不少麻烦……这是我们作为家属的一点心意,还望您能收下。”可他说什么也不肯收,一边推过烟一边亲切地说:“你们的心情我理解。你们只管放心好了,我会认真给病人做好手术的,这次手术没有多少风险,还请你们放心!但这东西我是不能要的,你们拿回去吧!……做手术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的工作纪律是不允许收受礼物的,收了你们的礼物就等于我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啊!”

  爸爸和三爸执意要他收下礼物,可最终还是被黄医生推辞掉了。“难道他看不上这两条烟?”爸爸从办公室走出来后对三爸说。“难道他要的是红包?”“对了,一定是这样的,明天我们就去送红包试试。”“那好,我们晚上准备一下。”第二天,爸爸和三爸再次走进黄医生的办公室,并将红包塞给他,他却再次婉言谢绝了。爸爸和三爸又硬塞几次,他又再三谢绝,但黄医生拗不过他们,终于勉强收下了。“哎!”

  爸爸和三爸终于松了一口气。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爷爷的病情也很快得到好转。这红包可没白送啊!

  爸爸和三爸暗自得意。这时护士进来了,手上拿的竟是那只红包:“这是黄医生让我交给你们的。”说着便把红包递给爸爸。这时,爸爸和三爸终于明白了:黄医生当时勉强收下红包,是想让我们放心,不再为此而担心,手术后又将红包还给我们。想到这里,爸爸和三爸为黄医生的细心和清廉而感到惭愧,如此好的医生,我们又怎能要回红包呢!

  这是他应该得的,便坚决地要求护士将红包送回去。万般无奈,护士只好拿着红包回去了。这天下午,爸爸发现爷爷的住院预付金里多出了一笔钱,经了解,原来是黄医生把那些钱打到爷爷的住院费里去的。这时,爸爸感动得泪流满面。为了感谢黄医生,也为了表扬他的清廉,爸爸和三爸定做了一面锦旗,请村里人敲着锣打着鼓来感谢他。这次,他没有拒绝,欣然接受了。是的,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保持着廉洁。他,平凡,默默无闻,但却有着不平凡的行为,有着高洁的品质,这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感动!

  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永远记住他!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7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诗人于谦见到熊熊燃烧着的石灰,立下了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决心,这首名垂千古的诗所阐述的正是“清廉”。

  清廉的意义就是清白廉洁。清廉被封建士大夫奉为立身处世的根本,通俗来讲,便为一个人的道德与品行。

  说到洁,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洁白,洁白也正代表一个人一生光明磊落,没有任何污点。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历史上总有不计其数的人,用整个人生,甚至不惜用生命捍卫清廉的价值。不贪取不属于自身、不应得的财物。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杨震面对王密的千百两黄金,毫不稀罕,并无半点贪污之心。总理衣服上的破洞缝缝补补,成为一个个显眼的补丁,和人们共同挺过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包拯大公无私,不收小人钱财,为百姓主持公道,“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清廉风”广受后人爱戴。我们的民族,从古至今都有一些正直的故事,一份清廉的精神流传至今,却很少有人真正能做到。只是在表面做出大公无私,临财不苟的样子,背后却收人钱财,违背道德。

  有人说;“我们只是初中生,清廉无关紧要,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所要知道的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一个人的道德品行端正了,才是拥有最宝贵的财富,物质与精神始终是没有可比性的。

  清廉不仅是自己,更要呼吁大家,遵守祖先们一直死命守护的正直品性,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完成民族的伟大复兴。当所有人都能做到清廉时,每个人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国家才会真正强大起来。如同千百棵树木能组成一个雄伟壮观的大山一般,坚不可摧!

  清廉金华,你我同行!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8

  一次我在网络上查找周恩来总理的资料,其中有周恩来总理清正廉洁的故事,让我为之落泪,周总理平时外出,吃饭、洗衣、喝茶,都是自己付钱,乘车到医院看病、看望朋友,每次都要司机老杨记下公里数,自己交汽油费,作为一国总理他从不搞特殊,每日里也是粗茶淡饭,而他诚实守信、许下承诺一定去兑现的故事,也是众口皆碑。

  清正廉洁、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良好品质,从古到今,清正廉洁、诚实守信是每个成功者通往成功的钥匙,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清廉、诚信就是衡量一个人优秀品质的尺寸。

  生活中处处都有清廉、诚信的事情在考验着我们,记得有一次,窗外下起了倾盆大雨,屋内的我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因为前几天我就同表姐约定好今天去采购文具,望着窗外的狂风暴雨,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我手忙脚乱地打电话取消约定,可电话中传出冰凉的“您所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直戳我的心,可是我的心中却有另外一个坚定的声音在不断地提醒着我“做人不能爽约哦,诚实守信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于是我冒雨赶到了超市,而表姐也似乎在践行自己的承诺一样,我们几乎同时赶到了超市,哦!践行承诺原来并不是很困难,只要我们有决心就行了。我们快乐地采购了自己喜欢的文具用品还美美地看了一会儿书,等到雨完全停了以后,我们满载而归。此时的我突然想起了这么一句话:您付出多少,也就将得到多少回报。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如今,大学生村官走进了老百姓的视野,在建设新农村的征途上又多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他们清正、廉洁,一心为民,许多村官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每年暑假我都要到外婆家去住上一段时间,而此时正是外婆种葡萄的收获季节,每一次我都能看到年轻的村官们上门指导科学种植葡萄的技术,给农民朋友提供服务和帮助,他们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用年轻人的激情和智慧建设着我们美丽的家乡,看着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着地家乡面貌,使我不禁对这些村官们肃然起敬。

  清廉、诚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清廉、诚信的品质,向先辈们学习,树新风、讲正气,做一个清廉、诚信的好公民!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9

  游览开封之前,导游告诉我们,在这个地方,我们曾经认为对的其实是错的,认为真的其实是假的。我对他的这番话半信半疑,抱着一探真伪的态度走进开封。

  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肯定是身材魁梧,黑黑的脸庞,额头顶着个月牙儿。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来到包公祠,这座纪念包拯功业的祠堂,看了石碑上的宋包孝肃公遗像,我发现如导游所说,包公的真实面容和我们平时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他原来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身高只有1.6米左右。他是怎么被人们想象成黑脸的呢?

  原来在京剧脸谱里,黑脸代表着铁面无私,包公是以铁面无私闻名于世的,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高大,所以经过艺术加工,他就变成了“黑脸”,成为高大威猛,不同一般的神人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包家的家规。包拯一身清廉,严于律己,做了一世忠国爱民的清官,受到历代百姓的敬仰和歌颂。他不但严于律己,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孙。晚年立下铁严家训:“严禁后代子孙贪赃枉法,否则不得入祠,不得归葬祖地”。意思是说,如果我包家的后世子孙做官就必须做好官,如果有谁敢胡作非为、贪赃枉法,决不能让他们踩进家门,即使人死了,也不能埋在祖坟里。这种惩罚在当时是非常严厉的,足以证明包公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后世要求也很严厉。他还请来工匠,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树立在堂屋西壁,昭示后人。我对包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相关文章:

干部清廉家风故事征文专题04-25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04-24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范文10-31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稿04-25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比赛04-25

教师清廉家风故事征文04-25

身边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04-25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题材04-24

清廉家风故事征文内容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