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对所有挫折
----摘自高国政《卡耐基经商之道》
不达目的不罢休——卡耐基克里蒙·史东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美国最大的商业巨子之一。被称为"保险业怪才"。
史东幼年丧父,靠母亲替人缝衣服维持生活,为补贴家用,他很小就出去贩卖报纸了。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饭馆叫卖报纸,被赶了出来。他乘餐馆不备,又溜了进去卖报。气恼的餐馆一脚把他踢了出去,可是史东只是揉了揉屁股,手里拿着更多的报纸,又一次溜进餐馆。那些客人见到他这种勇气,终于劝主人不要再撵他,并纷纷买他的报纸看。史东的屁股被踢痛了,但他的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达目地绝不罢休——史东就是这样的孩子,后来也仍是那种人。
史东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试着去推销保险了。他来到一栋大楼前,当年贩卖报纸时的情况又出现在他眼前,他一边发抖,一边安慰自己"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而可能有大的收获,那就下手去做。"还有"马上就做!"
他走进大楼,如果他被踢出来,他准备象当年卖报纸被踢出餐馆一样,再试着进去。他没有被赐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他的脑海里一直想着:"马上就做!"每一次走出一间办公室,而没有收获的话,他就担心到下一个办公室会碰到钉子。不过,他毫不迟疑地强迫自己走进下一个办公室。他找到一项,就是立刻冲进下一个办公室,就没有时间感到害怕而放弃。
那天,有两个人跟他买了保险。就推销数量来说,他是失败的,但在了解他自己和推销术方面,他有了极大的收获。
第二天,他卖出了四份保险。第三天,六份。他的事业开始了。
二十岁的时候,史东自己设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保险经纪社,开业的第一天,他就在繁华的大街上销出了五十四份保险。有一天,他有个令人几乎不敢的纪录,一百二十二件。以一天八小时计算,每四分钟就成交一件。
1938年底,克里蒙·史东成了一名拥资过百万的富翁。
他说成功的是由于一项叫做"肯定人生观"的东西。他还说:如果你以坚定的、乐观的态度面对艰苦,你反而能从其中找到好处。
事业取得成功的过程,实质就是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因为任何一项大小事业要取得相当的成就,都会遇到困难,难免要犯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例如,在工作上想搞改革,越革新矛盾越突出;学识上想有所创新,越深入难度越大;技术想有所突破,越攀登险阻越多。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说:"世人何尝知道:在那些通过科学研究工作者头脑里的思想和理论当中,有多少被他自己严格的批判、非难的考察,而默默地隐蔽地扼杀了。就是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得以实现的建议、希望、愿望以及初步的结论,也达不到十分之一。"这就是说,世界上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成功与失败的比率是1∶10。至于一般人与这个比率比当然要低得多。因此,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能不能经受住错误和失败的严峻考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由于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有人就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人就唉声叹气,激流而退;有人则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然而,错误和失败并不因为人们的不快、悲叹、惊慌和恐惧而不再光临。相反,怕犯错误,怕遭失败,却往往会犯更大的错误,遭更多的失败。所以,对待错误和失败应该有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
人们在实践中为什么会犯错误,遭失败,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要求我们坚持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但是,应该指出,这种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抽象的僵死的统一,只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统一,特别是在较大的范围内和比较复杂的问题上,这种统一往往要经历迂回曲折、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要经历一个由不统一到统一,由低水平的统一到高水平的统一的过程。这是因为从客体方面来说,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统一的近似性,客体发展的无限性和过程性决定了这种统一的暂时性;从主体方面来说,主体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这种统一的相对性。离开了或者不能保持主体与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犯错误,遭致失败。
人们在实践中遭到失败,除了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外,还有诸多主观原因,主要是:
决心不大,信心不强。有没有决心和信心,这是事情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古人云:"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畏首畏尾,身其余几。"缺乏决心和信心的人,往往忧柔寡断,常常错失良机,这正如俗话所说"太刚则折,太软则废,当断,反受其乱。"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自信,那么,他就会连一点小困难也克服不了。俄国大诗人普希金说道:
"大石拦路,勇者视为进步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只要自己的力量,树立必胜的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是一定会获得成功的。企业经营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急躁轻率,盲目蛮干。有些人不研究事物发展的必经过程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