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16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的3000多个岗位吸引了8000余名毕业生参加竞聘。现场,不少学生微笑着穿行在人流中,仔细寻觅着专业对口的单位,以一种轻松的心态面临招聘。
又到了大学生求职的高峰期。最近,“姐掏的不是粪,是编制”这句话,在网上广为流传。缘由是济南市事业单位招考中,5个淘粪工名额引来391人竞争,事业编制是激烈竞争的核心所在。
编制真有这么重要吗?目前大学生找工作重点考虑哪些因素?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央通过民意中国网、腾讯教育频道对2307名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和高职高专生)的专项调查显示,大学生找工作时,最看重因素仍旧是“收入”(71.4%)。排在第二的是“职业发展远景”(59.9%);第三是“行业远景”(49.6%)。
接下来是:个人爱好(40.7%)、不乱(34.2%)、编制(25.5%)、社会地位(23.6%)、自由(19.5%)、户口(16.6%)、企业文化(16.6%)、轻松(15.3%)、国家和社会需要(9.4%)等。 国有企业怎么成了“香饽饽”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朱静秋,一直坚持自己选工作的尺度,就是“行业>单位>岗位>收入”。至于编制,她觉得假如进入企业就不用考虑,但要进事业单位或者党政机关,编制就非常重要。“听说事业单位要改革了,我有点儿担心‘白叟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没编制待遇差距大,‘五险一金’难以保障。进事业单位求的是个不乱,所以没编制的岗位我仍是要三思。”
大学生最看好哪类单位的就业机会?调查中,43.1%的人首选“国有企业”,36.3%的人看好“事业单位”,34.7%的人青睐“外资企业”。接下来依次为:党政机关(32.0%)、民营企业(28.1%)、自主创业(21.2%)、公益组织(6.6%)等。
“这个结果,体现了大学生的理性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总体上看,国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收入不低,进去之后不轻易被裁员,可能也相对轻松。而且在职业发展方面存在着岗位蹊径,可以一步一步往上升,职业糊口生计不轻易间断。外企固然工作负荷大,不乱性相对较低,但工资相对有吸引力。
刘尔铎以为,大学生就业观念是跟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上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刚起步,贸易机会多,泛起了大学生经商热、公务员下海潮。后来,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待遇比较好,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就业热门。现在国企通过抓大放小和实施股份化改造,剩下多为垄断性企业,工资也上来了,就又成了‘香饽饽’。”他指出,伴跟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化,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大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这是大学生就业观的发展趋势。 47.9%大学生首选省会城市谋职
还有一年毕业,中国地质大学大三学生古志玲已经做好了职业规划—先回家乡,再去大城市。她以为,家乡亲戚朋友多,碰到什么事儿都有可以商量的人,事业起步不会那么难题。“要出去闯得有一定的资本和能力,所以想先在家乡锻炼几年。”
“我找工作首选省会城市。”去年暑假在郑州实习了两个多月后,南京师范大学研一学生关欢欢,开始体会到省会城市的种种好处,“发展势头很猛,房价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比拟却低得多,糊口压力也没那么大。家人都但愿我过得惬意一点儿,就建议我到省会城市或者中小城市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省会城市”以47.9%的支持率成为大学生最愿意去的就业地区。其次才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36.9%)。27.9%的人想去“中小城市”,6.6%的人看好“发展速度快且地舆区位重要的二三线城市”,2.5%的人选择“农村”。
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调查中,45.9%的人选择成为领导者或治理者;38.5%的人但愿获取糊口与工作的平衡;34.5%的人但愿获取安全感和不乱感。
接下来还有: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31.8%),成为技术专家(31.5%),进行自我创业或自主立异(24.1%),接受竞争性或脑力上的挑战(13.3%),奉献社会服务人类(13.1%),获得国际化的职业糊口生计(10.7%)等。
广东省某电器公司周厂长发现,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是“80后”、“90后”,家里前提都比较好,所以良多人不太能吃苦。去年年底,他们从湖北某高校招聘了20多名本科生作为公司的贮备治理干部,但按划定要先在基层锻炼半年,“还不到3个月,他们就先后离开了,说坚持不了。” 家景越好的学生越有决心信念找到理想工作
北京交通大学会计学专业大四学生吕虎从去年就开始找工作,正式投简历也就20多份。“我主要看对口专业的职位,分歧适的投了也铺张。有两个单位录取了我,我也没着急签。这不还有仨月毕业,我感觉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调查显示,64.2%的大学生表示有决心信念找到理想的工作。其中家景好、学校好的大学生就业决心信念更足。家景上、中上、中等、中下、下的大学生表示有决心信念的比例分别是:86.9%、80.7%、70.1%、58.6%、52.4%;国家重点大学、省内重点大学、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74.6%、68.7%、57.2%。
在目前就业形势下,77.9%的人以为最公道的就业心态是“先就业,再择业”;仅10.9%的人表示“不理想,不就业”。
同时,对于“假如第一份工作不好,以后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的观点,46.1%的人持反对立场,仅26.4%的人表示赞同。
“第一份工作没必要一步到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研一学生王磆以为,在没有充分的工作经验时,很难判定自己的工作是否真正理想,所以年青人跳槽很正常。“我以后找工作会先就业后择业,发现自己的是非处,进而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
上海某报社编纂张雷则以为,第一份工作决定了行业出发点,即使跳槽也得凭借过去的工作经验,要转行并不轻易,仍是得慎重。
刘尔铎表示,这要看大学生的个人情况,一般来说,有工作就有锻炼的机会,可以在工作中逐步进步自己,寻找更好的就业岗位。“漂着是没办法进步能力的。”他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而不是一直择业。
阅读了此文章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