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理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博弈的技巧,是一种决策的智慧,是一种思维的艺术。
其实,很多教管理的教授自己并没有那一招,但我一直坚信哈佛的教授们有。因为世界500强的企业老总、军方高参、政府高官这些大家所说的精英,他们最擅长做的事恐怕就是管理了,哈佛居然就敢于打他们的主意,让他们拿着学费到哈佛听教授给他们讲管理
哈佛教管理的第一个秘密是:把教授当教练。大家知道,世界冠军都有自己的教练,教练负责制定训练计划,关键时刻给运动员出谋划策,拿出战胜对手的方案。刘翔的教练孙海平肯定没有刘翔跑得快,那刘翔为什么跟一个比他跑得慢的人学?原因在于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不是一个大脑能够对付得了的,必须找来另一个甚至一些大脑。哈佛的教授们就是在做那些社会精英们的思维教练或者说管理教练。
哈佛教管理的第二个秘密是:把教室当健脑房。刚开始上课时,哈佛教授一条所谓的经验和方法都不讲。不仅不讲,他们还要拿出一个案例反过来问学员该怎么办。学员都很聪明,几乎每个人都给出了不同于别人的方案。但教授还不满意,还在逼问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在健脑房里,每个人都被逼着做思维突破运动,要的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现在不管是政府培训还是企业培训,都会有案例分析,很少长篇大论地讲理论。在这样的课上是没有人能睡着觉的。你不仅上课睡不了觉,而且一天到晚都要沉浸于其中不断地想新方案,回到家也别想睡,这就叫魔鬼训练。
我曾在哈佛学过一门课,叫做信息时代的商业竞争。第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在讲如何期末考试。学员们将分成几个小组参加考试。考什么呢?教授说,考试题目你们自己定。这样的课程和考试带给中国学生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想出一个题目,而是找到自己属于哪个小组。我问教授:我是哪个小组的?教授说:我也很想知道你是哪个小组的。其实在我提问时,教授已经给我打了叉,一上来我就丢分了。那我就赶紧找组织吧。有一些小组对我上下打量,他们的原则是,能干的进来,不能干的出去。哪个小组都不接受搭便车的人,所以找小组本身也是一种考试,考察的是一个人能否迅速跟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接下来就是确定题目,只要是一项与商业有关的技术,并且把这项技术变成商业模式就可以了。我们琢磨了半天,大家认为目前互联网和汽车都很流行,但如何把二者弄到一起呢?于是我们就去找教授,教授听了我们的想法后说,挺好,你们去做吧。我们联络了菲亚特、福特等公司,他们说,他们正准备拿出几百万美元经费专门做这样的研究,既然你们也在做,那就一起做吧。后来我们经常跟他们一起交流,得到了一些软件、信息、资料,基本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的教授也不懂。最后,教授让我们把小组的商业模式设计方案讲出来,让其他学员以及一些风险投资商来听。要让那些风险投资商听得点头称是才能够得分。如果风险投资商肯给钱,那么这门课的成绩就是优秀。
一个高明的点子,第一个想出来的是天才,第二个想出来的是人才,第三个想出来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可以想想。我们不要指望从教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些高招儿即便是教授第一个想出来的,你是第二个知道的,那么你充其量也只是个人才,何况教授自己有的时候也只是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知道的。
咱们这里上课是50个人听一个人讲,哈佛上课是一个人听50个人讲。智慧是互相拷贝和传递的,哈佛把单向授课变成了思路的激发,从寻找问题的答案变成了寻找观察问题的视角。那克敌制胜的关键一招儿不是教授教的,而是被逼出来的。
更多有关职场励志文章,详情请登录/zhichangli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