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公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场合
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是一种弹性的处事方式。家庭和公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场合,家是亲密关系的所在,以情为主导,公司是利益关系的所在,以行为对错为标准,因此,公司不是家,家也不是公司,两者奉行不同的行为和价值标准。
面对公司年长的同事,像对待父母的心态
进公司4年多来,父母时刻不停的在教诲我,面对公司年长的同事,不要管他们担任什么职务,都要本着一种尊敬和尊重长辈就像对待父母的心态来对待他们,于是我也很半信半疑的做了。
和同龄人相比,没有办法自如的与他们交谈
结果问题来了,我和同龄人相比,没有办法自如的与他们交谈;工作中出现问题,也是本着学生与老师的身份在谈论,即使错误不在我,最后的结果也是我导致了事情错误的结果。
同事们觉的我很神秘,很难处
对此我非常烦恼,没有办法走出这个所谓的身份关系问题,最后同事们觉的我很神秘,很难处,以及太客套的类似话语,我也质疑过父母,他们只是告诉我,不要太在意,继续这样下去。
想脱离这个缰绳,重新回到自然的状态
我现在非常苦恼,我想脱离这个缰绳,重新回到自然的状态,在公司里因为身份关系问题,我的交流也很有限。
希望专家能给我帮助和明示
另外,因为公司每年聚会都会请员工家属参加,所以我的母亲就认识了我的上级领导,经常会在我不知情下与他们电话沟通,我现在真的感觉自己重新回到学生年代,天天要面对老师,还要准备好老师找我谈话的惊恐状态,希望专家能给我帮助和明示。万分感谢!
解读:
每个人在原生家庭里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形成过怎样待人接物的风格,这些风格和特点往往会在成年以后的处世中一遍遍重复,从而维持着人们个性的一贯性。
一般来说,职场中的很多困惑都有如下原因:
一是心理边界不清晰。
有些关系问题正是由于一方或者双方边界模糊、界限不清造成的,或者自己越界,或者总是被他人突破你的界限,就会阻碍你的人际交往。
二是重复功能不良的互动模式。
功能正常的互动模式是指能够使双方感觉被尊重,互动中不会对任何一方造成伤害,如果一方过分谨小慎微,另一方过度侵犯等,就会使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心理空间受到挤压,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你在父母的“教导下”选择了压抑与隐忍
读你的故事,感觉你开始的时候是想做真实的自我,做那个自然而不做作的自己,但最终你在父母的“教导下”选择了压抑与隐忍,如果压抑与隐忍是你应对外界一贯的处事方式,那么当你把这种模式带到工作中去后,自然而然地就会体验到心理失衡。
你在职场中过度的使用了“孩童心态”
一般来说,人际交往中,会有三种心态出现:成人心态,孩童心态与家长心态。感觉你在职场中过度的使用了“孩童心态”,当你带着这样的一种心态与别人交往时,就会把他人置于一个“家长心态”或者“成人心态”的位置上去,于是不平等的角色位置就出现了。
以孩童心态与年长同事互动
在父母面前,你如果以孩童心态与之互动,那么父母可以以“情”理解你,以“情”宽让你,但公司不同,你如果还是以这种心态与同事(尤其是年长同事)交往,你就会被别人认为不成熟、幼稚,出了岔子,你不背黑锅又有谁来背呢?
尊重年长同事绝对不是子女对待父母的心态,千万别把年长同事当做父母去对待,这是一种心态的混淆,无论在何种年龄的同事面前,你们都是人格平等的,如此思维的改变后,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事之间需要清晰的心理边界
看上去你好像在重复一种不良互动模式:怕受伤害——尽力避免受伤害——更加谨小慎微——更容易感受到伤害,你为了解决自己困境所作出的努力恰恰使自己落入了自己的圈套。同事之间需要清晰的心理边界,需要既能尊重别人的边界,也能维护自己的边界。在职场上,我们需要以一种“成人心态”(理性、自信、不卑不亢、坦然)与他人交往,尤其是对待年长同事,个人过度的谦卑、礼让以及无原则(孩童心态),会被他人误读为自卑,胆怯甚至虚伪。建议你以“成人心态”勇敢地做自己,自信而不张扬,便能够解决你目前的心理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