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薪无可厚非,不过也有一些人选择拒绝高薪,这是为什么呢?
作为重中之重的灾区,摩托罗拉南京研发中心的500 人几乎全部被列入裁员名单,这些人的去向不仅是业界的焦点,也成了一个饶有趣味的社会话题。包括小米、联想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均开出了高于被裁员工原工资的薪水,甚至苹果等风头正盛的帝国企业也主动向他们示好。面对这些抛来的火热绣球,员工们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积极性,而是依然留恋摩托罗拉的工作环境,共同请求延迟辞退。一名员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相比于高薪水,他更看重“性价比”。
这就带来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性价比中的“性”是何解释?人们对工作的期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薪水不再是那个最重要的维度了吗?人们会因为什么而去拒绝一份更为可观的薪水?
NO1 安于闲适
许南(化名)是苏州大学的法律专业研究生,他家在天津,上学时的志向一直是在京津两地就业。毕业后通过亲戚朋友的人脉,他在家乡和北京都争取到了不错的机会,然而因为女朋友的关系,他最终决定先留在苏州,两年之后,再一起搬到北方。然而,两年过去了,他们没有往北走,却在苏州结了婚,安了家。
许南说,他目前在一家公司做法律顾问,已经工作了5 年,刚刚追平毕业时北京一个offer 的薪金条件。许南有自己的考虑,这些年他迟迟没有动身赴京,除了生活习惯以外,考虑更多的是不同城市的生活成本。这些成本包括住房、交通、养育子女的经费、工作的繁重程度……把这些都算下来,他还是决定留在二线城市。
“和以前的高中同学聚会聊天时,我就感觉自己这个决定真是做对了。我的同学好多都选择在北京、天津工作,他们还在为房子着急,而我在苏州买房的时候压力很小。这里环境又好,感觉很舒服,在一线城市达到我现在这个生活水准,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随着城市家庭生活的日趋完善,小资阶层概念的流行,许多成长于大城市的人们走出高校,并没有太强烈的改变先前生活的主观愿望,而是寻求安稳,他们主张的理念是生活高于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从前人们所大力倡导的拼搏精神就日渐式微,就业的心态也随之悄然改变。已经存在一种既定的“小康生活”供都市中的人们去嵌套,这种生活舒适、安全。所以,这个时候,职业选择所要考虑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时间成本——要花多久才能过上那样的生活。许南做出了留在苏州的选择,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觉得那些多出的薪水不足以弥补自己所消耗的时间。
相比之下,北京最让他眷恋的是那里有先锋话剧的演出,而现在,各地的文化生活在逐渐的“标准化”,他大可以坐1 个小时的高铁到南京的剧场去观看。
NO2 我要去创业
与许南不同,王先云(化名)虽然也拒绝了高薪,但动机却更加简单。他从日本京都大学刚一毕业回国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各种面试,不少公司开出的初始月薪都在10K 以上,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这算得上是非常理想的待遇了。在一家跨国公司实习了数月之后,王先云没有继续留在那里,他也没有去别的地方,而是和另外3 名同学一道创业,成立了一家无线互联公司。
王先云概括自己选择创业的理由就是为了一个字:爽。为了爽,王先云着实思考了好久,他脑袋里有一套自己的模式,等待他去实践。很多理念在那些成型的大公司根本无法实现,去小公司也相当于创业,但自己不是老板,又要束手束脚,所以干脆自己办一家公司。他想把自己可以决定的范围最大化。
“上学的时候,我哥们对我说,人不考研枉少年,于是我考了,结果还不错,上了京都大学;后来我哥们又说,人不创业枉青年,我一琢磨,还是想拼一拼,就决定去创业。毕竟过了这个年纪可能激情就退却了,我不想让自己后悔。我想结果也会对得起努力,虽然到现在我们还没盈利。”
王先云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每天埋首于工作,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工作时长,对他们来说,能够去工作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公司成立半年多,他们创造自己喜欢的工作环境,遵照自己的审美完善一切细节。创业的激情在继续鼓舞着他们,不甘于平庸和不被束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盈利还没有被正式提上日程,模式还在探索,真正的压力还没有来临,也许正如王先云所说,这个奋勇向前的阶段是人生中最爽的时刻。
NO3 追寻自己
D 先生曾经是一名公务员,做土地规划,肥差。可是他对规划土地兴趣不大,而是痴迷于文学,上班期间也不老实,总在搞创作。别人看图纸,他写小说,被再三警告,最终辞了职。后来他到一家地产公司做顾问,收入也颇丰,可他还是做得不开心也不专心,依然笔耕不辍。他说自己的精力总是不能集中在工作上,做着做着就写东西去了,有天一整理,发现写了满满一鞋盒。后来他把这些手稿寄给一个编辑,竟然成功出版了一本随笔集。更为有趣的是,由于平时和同事没什么往来,直到出了书,他的同事都还不知情。
出书,帮助D 先生更好地定位了自己。他认为自己应该去从事与书有关的职业,不应该再赖在建筑业当一名不合格的从业者了,于是书刚出,他就辞了职,加盟了一家出版社。
图书比之于建筑,自然在前景与财力上都处于下风,可对于D 先生这样的爱书之人,内心获得了额外的收益。他承认任何爱好成了职业,都肯定会有痛苦的一部分,比如他喜欢看书,但同时看七八份书稿,每一份至少要看4 遍,人就会很崩溃。但事情的另一面是,当这些稿件印制成成品书的时候,拿在手里确实有一种表达不出的喜悦。
就像一次寻找自己的旅程,D 先生显然不会认为工作只是谋生手段,实际上他把它就看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还笑说自己就是一个俗人,见钱也会眼开,只是当那些钱无法补足内心的空洞和无力时,他只能再去寻找。
“人每天最少要上8 个小时的班吧?除了睡觉,这占据了一天的一半,我不想把这么长的时间都浪费掉。如果工作不开心,赚钱多意义也不大。我喜欢做的事情是能够进入内心的,如果只是漂漂亮亮的体体面面的工作,搭进去大半辈子,就像一层油一样滑过去,辛苦都找不到价值,什么也留不下。”
NO4 留守在“夕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