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21,王女士来电:今天你们报道的《万寿亭菜场旁的鸡蛋饼消失近半年 想煞一批老顾客》,那个店我知道在哪里,现在他们搬到天工艺苑旁边的那条路上,叫金鸡岭路。我住在那边,他们大概五六月份刚刚搬过去的。我上班也在万寿亭,以前在他那里买过蛋饼。所以他一搬到我家楼下,我就认出来了。
记者舒俊核实报道:王女士家住金钱巷社区,在万寿亭附近一栋写字楼上班。
今年5月份一个早晨,她上班路过金鸡岭路,看到原来开在单位附近的蛋饼店搬到了自家楼下,兴奋得不得了。
“鸡蛋饼真的好吃,我在单位那边就经常买。现在的店面比原来大一点,屋里摆了十多张桌椅,除了卖鸡蛋饼,还卖粥、拌面和馄饨,我现在早饭都在那里吃的。”
附近有大医院和写字楼
老邓看中金鸡岭路生意好
昨天下午,金鸡岭路一家骨头饭店门前,蛋饼店老板老邓和儿媳小田,骑着电动车赶来与记者会面。
老邓48岁,瘦瘦的,穿着衬衫和夹克,鸡蛋饼都是他做的,每天能卖出三百多个。
小田26岁,能说会道,活泼开朗,每天早上她帮忙收钱、找钱,给鸡蛋饼刷上甜面酱,还负责把客人吃过的碗收掉。
小田说,他们的店是5月份搬到金鸡岭路的,看中的是附近小区多,离市三医院和浙医二院又近,很多上班族都需要解决早饭问题。
“当时万寿亭的房东突然跟我们说店不能租了,早上说的,下午就叫我们搬走,实在来不及通知老顾客了。”小田说,“现在我们是借用这家店面,就租一个早上,只卖早饭。”
说话间,热情的老邓已经架起炉子和铁板,打算给我们烙几张鸡蛋饼吃。
老邓做鸡蛋饼有一手
传说中的蛋饼口感果真不错
老邓话不多,动作真是快。铁板上瞬间摆出五个铁罐,里面放着韭菜、咸菜、梅干菜等配料。
接着,轻轻挤下一个面团,用擀面杖压了四五下,面团就变成一张薄面皮。
面皮被扔上烧热的铁板,嗞嗞作响。面皮发热,逐渐鼓起,老邓熟练地往面皮上打了鸡蛋,撒上葱花、椒盐,再把面饼翻了个面。这时,路边很多人围了过来。
“我们现在不卖啊,不好意思,明天早上欢迎来吃饼。”老邓对大家说。
围观人群里有位带着孩子的大姐,一听饼是不卖的,嘴里碎碎念:“不卖你做什么饼,饿死了……”
做一个鸡蛋饼,前后需要一分钟。老邓说就算这样,早上买饼还是要排队的,所以他的铁板上一般都保持同时摊3个饼。
老邓说着就露了一手,他两手同时握着两只鸡蛋,稍一用力,蛋清、蛋黄就落在了两张面皮正中心。
鸡蛋饼做好以后,老邓在饼上涂了酱料,递给我们吃。
“这些面是早上留下来的,发得有点过头,如果早上吃口感还要好一点。”
我们拿起鸡蛋饼咬了起来,像之前读者说的一样,老邓家的鸡蛋饼面皮很弹牙,鸡蛋厚厚一层,包裹在面皮上,咬下去又弹又软,层次感很足。
另外,鸡蛋里的椒盐很提味,表面刷的甜面酱让鸡蛋饼没有那么干,确实好吃。
来杭十多年,一直在做饼
凌晨2点半就得起床做早点
老邓一家是安徽泗县人,十多年前,老邓夫妻俩来到杭州,跟老乡学做鸡蛋饼。
老邓说,老家盛行的饼并不是现在他做的鸡蛋饼,而是一种贴在桶里用火烤的饼,口感比较干比较硬。
“听说鸡蛋饼是我们老乡在杭州发明出来的,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做这种饼工具简单,速度又快,饼好吃又好卖。所以我们很多老乡都是在外面做鸡蛋饼的,我们开始就帮老乡打打工,后来手艺学会了,就自己出来做饼。”
老邓最初做鸡蛋饼并没有固定店面。2002年前后,杭州流行一种早餐车,他当时就去买了一辆,在车上做鸡蛋饼,顺便卖豆浆、八宝粥、糯米饭之类的。
每天早上,他和老婆推着早餐车,在吴山广场一带游荡,“2003年闹非典,早餐车不许做了,我们就去了嵊州。在嵊州做了1年鸡蛋饼,还是觉得杭州好,又回来了。后来在万寿亭有了自己的店面,生意比较红火,每天营业额都有一千多块钱。”
老邓说,现在这家店开了四五个月,每天营业额也有一千多元。
“我们住在望江门那边,我和老婆早上2点半就要到店里来了,生火煮粥、煮豆浆,还要包馄饨。早上5点半,儿媳妇再过来帮忙,大家一直忙到上午9点半收摊,再回家去睡觉。为了能早点起床,我们晚上8点就睡觉了。”
一家人想在杭州留下来
小小饼店是全家人希望
老邓有两个儿子,大儿子26岁,孙子已经4岁了。小儿子20岁,工作时有时无,偶尔会到店里帮忙。
“在杭州生活压力还是大的,房租、店租、吃饭,小孩子上学,要花钱的地方不少。大儿子在石祥路的4S店做修理工,收入基本能养家糊口。”
蛋饼店每月能赚几千元,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老邓对蛋饼店很看重。
“我们一家人都想在杭州留下来,这个城市干净漂亮,不像老家一样黄土乱飞。我们想要留下来,这家蛋饼店一定不能倒。去年,我还在县城给孩子们买了一套房子,100多平方米花了30万元,其中有15万元还是问亲戚借的。”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老邓说他一刻也不能放松。
“现在只能租人家一个早上的店面,我们还是想搬回万寿亭那边,自己租一间店面做鸡蛋饼,一直做到我做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