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向我国基层打工者的手机招聘平台大谷打工网,对13578位实名注册用户的调查显示,66.8%的打工者回老家过年。26.6%的打工者表示年后不会回原先的打工城市工作,51.7%的打工者年后不愿再回原单位。
受访者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年龄为24.7岁。其中38.2%的人工作3~5年,34.1%的人工作1~3年,15.5%的人工作5年以上,13.2%的人工作1年内。本次调查同时以线上调查的形式,访问了3095家企业,涉及电子制造、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物流配送、房地产销售、物业安保等多个行业。
68.1%受访企业年前要招聘基层员工
在广州某大型服装厂做缝纫工的张礼智,打算让父母从四川成都老家来广州过年,“父母两个人过来的机票钱加起来,才是我一个人回去的机票钱。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快快乐乐过个年,在哪里无所谓。”他不少工友过年也不回老家,工厂在3个月前已经把春节前后的订单和人员安排好,春节期间加班会有额外补贴。而周围的一些小厂,几乎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人员不足的情况。
河南人陈百林半年前刚来杭州某KTV时,服务员有120人。最近由于很多人过年回家,服务员只剩下不到20人。“现在公司招不到人,实在忙不过来,大小领导只好和我们做一样的事。我们的年终奖也要推到元宵节再发。”
调查中,66.8%的打工者回老家过年,33.2%的打工者表示今年过年不回老家。
在不回老家的打工者中,36.2%的人表示是“过年钱多,愿意留在企业上班”,27.3%的人表示是“回一趟老家成本太高”,25.7%的人表示是“年前工作容易找”,21.9%的人说是“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家”,18.3%的人是“没找到对象,怕父母唠叨”,17.2%的人表示“车船票太难买”而不回家。
由于返乡打工者数量庞大,每年年前外来劳动力比较集中的城市,都会出现用工短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翼指出,目前大量基层外来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不是长期的。雇主认为员工年前请假较为普遍,所以倾向签约10个月左右。年前一些制造企业和大城市的家政、宾馆、餐饮等服务业员工工资上涨幅度也会增加。
调查显示,68.1%的受访企业年前要招聘基层员工。
为留住打工者,不少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广东顺德某大型电器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张小杰告诉记者,为留住员工,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第一,在12月至第二年2月出全勤的员工额外奖励1000元;第二,组织大型晚会,1万人的工厂,抽奖额高达200万元;第三,对过年期间留守工厂的员工,会有慰问和新年红包;第四,员工宿舍区的KTV、网吧、电影院在过年期间免费开放,开通去超市、游乐园的班车接送员工;第五,老家在300里以内的员工返乡派车接送;第六,公司年初八正式上班,员工按时返厂奖励300元。如果部门返厂率在98%以上,还会进行奖励。
调查显示,52.1%的企业会适当延长工作时间,45.8%的企业会加快轮班频率,33.6%的企业会尽量说服员工晚些返乡,29.4%的企业会提高工资福利留住员工。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认为,年前用工短缺源于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人们过年一定要和家人团聚,即便发展到成熟的城镇化社会,春节的客运量仍然会增加很多。同时,由于基层打工者融入城市的制度不健全,很多打工者没有能力把家人接到城市过年,只能回老家,就导致了企业用工的季节性短缺。
对不回家过年的员工,企业有什么工资福利措施?调查中,87.1%的受访企业称会安排年夜饭,50.6%的企业会提高加班费,45.4%的企业安排节后补休,41.2%的企业会给员工红包,32.4%的企业会组织娱乐活动。
84.4%受访企业忧虑年后人员流动问题
采访中,多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与专家均表示,企业人手不够在年前只是“用工短缺”,如果不加以重视,年后真正的“用工荒”将要来临。调查发现,51.7%的受访打工者年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84.4%的企业忧虑年后人员流动问题。其中35.1%的企业表示,有员工提出春节后将不再返回企业上班,人数还不少;49.3%的企业也遇到同样的情况,但人数不多;只有15.6%的企业没有收到员工这样的申请。
张翼做过多年全国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监测调查,每年大概20%的人不会回原来单位上班,年纪较大的人通常在家乡就近工作,年轻人多去其他城市和单位。年后企业订单和用工量都会增加,招工竞争更加激烈。
为什么打工者年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受访者给出的原因依次为:工资太低(35.8%)、工作发展没前景(25.2%)、想换行(18.9%)、工作枯燥(10.3%)、和老板同事相处不和睦(1.2%)等。
据一位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士介绍,当前整个人力资源市场最流行的就是小时工操作,一些劳务派遣公司都倾向企业按小时付款,他们从中抽取一定的利润。很多企业只顾旺季完成订单,不用为小时工缴纳社保,旺季结束也不管工人去哪儿了。企业用工短工化无疑加剧了年后等时间段的“用工荒”。
辗转了两个城市,陈百林觉得“在哪儿找工作都不难”。他之前在陶瓷厂、电子厂做过,虽然工资比现在做服务员高一些,但要从早做到晚,一些公司的规定和不诚信也让他“不爽”,比如“说加工资也不落实”、“在厕所里抽烟就要罚款500元”。他一过年就想换工作,因为总想有新的开始。虽然换了3个行业,“还是没有太喜欢的工作。打工赚钱到哪里都一样,什么做长了都烦。”
调查显示,26.6%的打工者表示年后不会回到原先的打工城市工作。41.5%的人说,这座城市只是他们打工赚钱的地方;35.8%的人认为可以在这里实现个人理想;17.4%的人说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还有5.3%的人表示,对这座城市“非常排斥,不愿意再待下去”。
叶裕民认为,“用工荒”折射出制度短缺。新生代基层打工者特别注重公平公正的环境、自我价值的实现、未来发展的空间以及下一代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很多企业和城市并未给基层打工者创造适合全面发展的环境,使得打工者只为了赚钱打工,看不到长远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