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时间:2022-10-09 05:44:05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纺织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 总则

纺织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结合纺织工业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民所有制纺织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中全部生产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

  第三条 企业的设备管理应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通过技术和经济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技术状态,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适应纺织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 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推进检修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协作和维修配件的商品化,开展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的科学研究,推行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逐步采用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现代化水平。

  第六条 各级企业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本行业、本地区的设备管理制度和规章;

  (二)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行业、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三)组织行业的设备检修专业化协作;

  (四)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评优竞赛活动;

  (五)组织总结交流和推广设备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维修新技术,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六)组织对进口设备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备品配件的国产化;

  (七)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八)搞好闲置设备的调剂;

  (九)负责统计上报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报表。

  第七条 厂长(或经理,下同)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在制订企业的方针、目标时,应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作出决策。在厂长任期责任目标中,必须列入设备完好率、设备新度系数等设备管理主要经济、技术考核指标。

  第二章 设备的规划、选购及安装调试

  第八条 企业必须建立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或设计、制造)及安装、调试等管理制度。

  基建、扩建、成套配套及进口设备的规划选型工作,企业应组织设备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企业购置设备时,设备管理机构或设备管理人员应提出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要求。

  第九条 企业选购的设备应备有设备安装、使用、润滑、维修等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设备到厂后,应认真验收,及时安装、调试使用。对进口设备在索赔期内及时提出发现的问题。

  第十条 企业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投产后三个月内,使用部门和安装应办理验收手续。

  第十一条 企业自制设备,应当组织设备管理、制造、维修、使用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人员参加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做好设备的制造工作。设备制成后,应当有完整的技术资料。

  第十二条 设备制造部门应与用户建立设备使用信息反馈制度,对用户进行访问,及时处理答复用户意见和建议,供应必要的图纸、技术资料和备品配件,做好售后服务。

  企业应将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设备制造部门。

  第三章 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

  第十三条 企业必须正确使用设备,必须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维修。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在安排生产计划的同时,安排设备修理计划,并纳入企业年度计划,严格执行。严禁拼设备、超负荷。

  第十四条 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考试合格,才能独立操作。对从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起重等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按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进行专门培训考试,取得操作合格证后凭证操作。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上述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试验,确保安全经济运行。

  企业应制定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岗位责任制和各项保养工作周期、技术条件,并严格执行。

  第十五条 企业应加强润滑管理,制定润滑管理办法,做好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

  第十六条 设备修理可根据生产的不同特点和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采用周期计划修理和状态修理两种不同的修理方式。各行业采用两种修理方式的设备名称及修理周期,按本制度各行业的《附件》规定执行。对《附件》中未作规定的设备,企业也应自订修理方式。

  第十七条 企业对采用周期计划修理的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编制大、小修理周期表,制定年度修理计划和月度作业计划。对采用状态计划修理的设备,应按年分季制定修理计划,并严格按照执行,以保证修理计划的准期完成。如遇特殊情况须调整时,按各行业《附件》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企业应制定质量检查、接交验收办法。维护、修理人员应按维修技术条件做好各项维护、修理工作。

  企业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对维护、修理工作进行一定数量的质量检查。维护、修理工作完成后,必须根据“保养技术条件”和各行业《附件》规定的“大、小修理接交技术条件”办理接交验收,评定修理质量或等级。

  第十九条 对进口设备的维护、修理方法和技术条件,可参照国产设备由企业自订。

  第二十条 企业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改善维修工作,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第二十一条 企业必须遵守财经制度,按国家有进规定,“提取和使用大修理基金,接受审计监督。企业应制订太修理基金管理办法。大修理基金应由设备管理机构有计划模制使用,不得挪作它用。结合大修理进行技术改造的设备,大修理费用不足时可从折旧基金中安排使用。

  第四章 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第二十二条 企业必须做好设备的改造更新工作,编制中、长期规划和相适应的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企业对重要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必须事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第二十四条 企业设备的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应按国家规定用于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第二十五条 企业对设备改造验收后新增的价值,应办理固定资产增值手续。

  第二十六条 企业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应当报废更新。

  (一)经过预测,继续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二)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三)大修理虽能恢复精度,但不如更新经济的;

  (四)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五)其他应当淘汰的;

  第二十七条 企业出租、转让或者报废设备,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制订管理办法。

  企业出租、转让、报废设备所取得的收益,必须用于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第五章 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应包括设备的说明书、图纸、图册和设备排列图、管理线路图、设备改造、更新等技术资料。

  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建立能反映设备数量、价值,技术特征、维修发行动态变化资料的设备卡片和设备台帐,并定期核对,做到记录正确,帐、卡、物三者相符。

  第三十条 企业应加强设备的经济、技术指标管理和考核。企业的设备管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设备完好率应每月进行检查,检查数量每季累计一般机台不少于全部设备的50%,多机台不少于全部设备的25%。

  大、小修理分两面个等级,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的允许限度者为一等,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二等。

  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工艺要求者为一级,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二级。

  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的允许限度者为合格,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不合格。

  设备故障率以企业的生产能力设备发生的故障计算,故障停台台班数指当班不能修复的故障台数。

  设备维修费用包括修理和日常维护保养的人工、管理、配件、器材、材料费用。

  第三十一条 企业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将设备管理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按规定表式按季上报有关部门。

  第三十二条 设备事故分一般、重大和特大三类。

  一般设备事故:由企业自定。

  重大设备事故:由于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元及以上者,印染、化纤设备损失达2万元及以上者为重大设备事故。企业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应按季如实统计上报主管部门。

  特大设备事故:由于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万元及以上者为特大设备事故。企业发生特大设备事故,应及时如实报告企业主管部门,逐级上报。

  企业应制订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对发生的设备事故要认真调查分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做到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于部、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有效改进预防措施不放过。

  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建立配件、器材的购置、制造、验收、领用、保管等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做好设备旧件的修复利用工作,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节约维修资金。

  第三十四条 专用工具、容器、衡器、仪器、仪表等应做好定期检验和日常维护检修工作。精密的设备、仪器、仪表等应有专人管理。

  第三十五条 企业的机修、动力和空调部门要加强计划、调度和质量检查等管理工作,适应生产、维修和技术改造任务的需要。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维修的定额管理,制定先进、合理的设备维修工时、资金、消耗定额。

  第六章 教育与培训

  第三十七条 纺织系统所属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应设置设备管理工程专业,有计划地培养设备管理专门人才。

  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会同教育部门举办技术学校或技术培训班培养维修技术工人。

  第三十八条 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一般应由具有中专以上文化水平(包括经过自学、职业培训达到同等水平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经过业务技术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担任。

  第三十九条 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制订设备管理干部和维修工人的教育培训规划。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对在职的设备管理干部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教育。对现有维修工人进行多种形式、不同等级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和岗位培训。培养维修工人要逐步向掌握“机、电、仪一体化”维修技能和“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第四十条 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干部和维修工人的定期技术考核制度,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成绩均应记入技术培训档案,作为奖励、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奖励和惩罚

  第四十一条 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开展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评选活动,对设备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定期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评比竞赛活动,企业对设备管理工作中做出下列显著成绩之一的职工和集体,应根据贡献大小,给予荣誉奖励、物质奖励和晋级奖励。

  (一)认真做好维修工作,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技术状况,促进生产发展及在行业设备检查评比中取得优胜的;

  (二)发现设备隐患,及时防止和避免重大设备事故的;

  (三)推行设备现代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的;

  (四)改进设备、仪器、装置有重大技术突破的;

  (五)在维修技术方面有改革创新并有推广价值,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六)在修旧利废、节约代用工作中取得显著经济效果的;

  (七)参加维修技术操作比赛,获得操作技术能手称号的。

  第四十三条 企业主管部门对因设备管理混乱、设备严重失修、运行状况恶化而影响生产或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企业,应责令其限期整顿,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企业领导人员或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四条 企业对下列行为之一的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追究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凡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进行生产,由此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

  (二)玩忽职守、违章指挥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

  (三)违反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

  (四)对特大、重大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

  (五)未使用或停用设备因保管不良造成报废的。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制度和各行业《附件》,事业单位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制度和各行业《附件》是全国性的基本要求,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可依据具体情况,制订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 本制度由纺织工业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文章来源:中华纺织网)

【纺织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最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制度(通用11篇)05-08

工业企业生产管理制度04-06

纺织车间规章管理制度10-14

浅谈纺织机械设备的管理03-18

工业企业管理制度(通用17篇)02-22

工业企业管理制度(通用5篇)06-10

设备的管理制度03-14

工业企业员工宿舍管理制度(通用5篇)04-20

设备租赁管理制度10-21

设备制造管理制度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