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领导保障

时间:2020-07-21 18:17:31 制度 我要投稿

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领导保障

  省委提出的“四项基础制度”,是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创新。有效地践行“四项基础制度”,一靠可操作的制度机制,二靠优秀基层干部支撑。封丘县城关镇党委实施村村下派“第一书记”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值得学习与借鉴。

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领导保障

  封丘县城关镇一直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是镇(乡)村干部队伍管理“五项制度”的发源地。该制度曾得到中共新乡市委的充分肯定和封丘县委的高度重视,在全市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了深化“五项制度”,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有效落实省委提出的“四项基础制度”,他们从2014年年初开始试行村村下派“第一书记”制度。该制度实施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思路。

  一、村村下派“第一书记”带来的新变化

  村级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村下派“第一书记”,使村级班子力量得到加强。“第一书记”入村后,进一步强化了思想建设、工作督察、制度完善、权力监督。通过“第一书记”的努力,他们有的是通过抓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从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做起;有的是通过与村两委干部思想沟通,从强化团结做起;有的.是通过完善规范各项制度,从依法依规治村做起;有的是通过厘清思路,从为群众办好事做起,进一步强化了村级组织功能。经过一年实践,该镇13个行政村中,先进更加先进,后进得到转化。目前,全镇先进村党组织占到了90%以上,“消灭”了后进村党组织,在全镇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发展态势,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密切了党委政府同广大群众的关系。“第一书记”入村后,首先从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做起。他们通过入户走访、记民情日记、发放“连心卡”,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他们通过把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向群众深入宣传,让群众了解全镇发展大局;他们通过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创业,增加群众收入;他们通过化解农村矛盾,实现了稳定和谐等,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密切。一年来,“第一书记”为群众办了108件较大的好事、实事,全镇化解了一批矛盾,受到了群众欢迎。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与工作部署,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配合,未出现一起矛盾与冲突。

  全镇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通过“第一书记”的努力,在强化领导班子、密切干群关系的同时,各项事业全面健康有序推进。2014年,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城中村改造、城区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实施;镇党委、镇政府确定的“十大”重点项目、“三十件”民生工程也得以顺利实施。该镇先后获得河南省村镇规划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普示范(乡)镇、新乡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先进乡镇、新乡市信访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2014年该镇首次进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

 二、村村下派“第一书记”的主要做法 

  1.“第一书记”人选原则。他们坚持“第一书记”德才兼备原则,即领导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公道正派等。党委政府9个班子成员中除书记和一名非党副职外,包括镇长在内的7名党员班子成员均任“第一书记”,他们全部下派到先进村和后进村。另外选拔6名优秀中层干部,下派到一般村。

  2.“第一书记”与村支书的职责定位。选派“第一书记”的目的是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和提高村干部的领导能力。他们坚持村村下派“第一书记”,重点是先进村与后进村。明确“第一书记”的职责:一是代表党委政府指导、帮助村支书,把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创造性落到实处。二是深度介入村级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村级组织建设整体功能。三是把握村级干部工作流程,对村干部的权力进行监督。因此,“第一书记”并不是代替村支书的权力,而是强化了村级组织功能。

  3.“第一书记”如何履职。为了切实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职责,他们要求,班子成员的“第一书记”每周必须在村里坚持2个工作日,其他“第一书记”为3个工作日;每周走访不少于10户群众,通过记民情日记,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并及时向村级组织和党委政府反馈;“第一书记”必须主持村里会议,参与村里重大事项决策;当出现重大民情或突发事件时,“第一书记”必须第一时间到位参与处理;村里向镇党委、镇政府汇报工作时,“第一书记”与村支书一起参加汇报。

  4.党委政府如何支持“第一书记”工作。“第一书记”是党委政府下派的,必须全力给予支持。一是每年组织“第一书记”外出学习,为提升素质提供支持。二是每年为“第一书记”下拨2万元工作经费,用于代表党委政府服务、慰问党员群众,为“第一书记”提供取信于民的条件。三是每年为“第一书记”提供必需的项目资金支持,用于道路铺修、文化广场、“四美乡村”建设等,为“第一书记”做出工作政绩提高保障。

  5.如何对“第一书记”进行监督。对“第一书记”必须严格管理,防止“第一书记”制度流于形式。他们做到每半年对“第一书记”考评一次,一是由“第一书记”向党委政府述职一次。二是由村干部、党员、联户村民代表对“第一书记”进行评议。同时党委组织镇纪委及效能监察人员不定期到村里暗访,向群众了解“第一书记”在村里的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情况。

  6.如何对“第一书记”进行激励。“第一书记”制度搭建了优秀干部展示才华的平台,因此对优秀干部必须进行激励。一是精神激励,在电视台、党报党刊进行多角度宣传报道。二是在全镇范围开展向他们学习,弘扬先进精神,培育正能量。三是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的“第一书记”,由党委向上级推荐提拔重用或进行表彰。同时对家庭困难的“第一书记”,及时给予经济、生活帮助。

  三、村村下派“第一书记”的经验启示

  1.破解了后进村党组织“优秀支书难选”的难题。后进村党组织之所以后进,根本在于村支书不作为、不会作为,导致矛盾多,各项工作推不动。大量实践证明,只要选出优秀村支书,后进村面貌将很快得以改变。但是,由于后进村干群关系不融洽,从该村党员中难以选出优秀村支书。封丘县城关镇党委坚持“村支书必须优秀”的原则,就把优秀的干部下派到后进村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从入户调查入手,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解决村里的难题,从而激发了党组织活力、调动了党员积极性,后进村面貌迅速改变的同时,也涌现出一些优秀党员。把优秀党员选拔成支部成员,经过锻炼、考验与培养,不久的将来优秀村支书也一定会从中涌现出来。

  2.破解了先进村好干部“好景不长”的难题。从调查看,近年来先进村好干部“好景不长”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大难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先进村干部容易骄傲自满,一旦骄傲自满,极易决策失误,脱离群众,从而走上平庸,或被群众抛弃,近年来,这类情况多次发生。二是先进村干部走在时代前列,他们遇到的许多难题,仅靠自身能力难以解决,需要借助外力。封丘县城关镇处于改革发展前沿,任务重、矛盾多,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过好干部“好景不长”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封丘县城关镇党委审时度势,决定村村下派“第一书记”。对先进村下派“第一书记”,一是能防止干部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问题。二是能加强村级领导力量,重新厘清思路,做到与时俱进。三是能解决干部因权力过度集中而犯错误,从而保护了村干部。

  下派“第一书记”以来,该镇一批先进村保持了先进称号,好干部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因此,先进村下派“第一书记”意义重大。

  3.破解了乡镇干部“人离群众近,心离群众远”的难题。乡镇干部处于农村第一线,他们的工作平台就在村里,应当天天围着群众转,同群众打成一片。但从调查看,由于乡镇干部工作难度大、待遇低、晋升难等,存在着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的问题。因此,不少乡镇干部虽然人离群众很近,但心离群众很远,极大地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使镇党委、镇政府的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封丘县城关镇村村下派“第一书记”,把优秀干部放在第一线,加上每村原有的两名包村干部,全镇多数干部常年驻村,沉在基层,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由于该镇对“第一书记”实施有效管理,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工作,全镇形成了良好的政治生态,青年干部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健康成长。

  4.破解了青年干部易患“享乐主义”的难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目前,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正处于重要转换时期,即党的历史上靠千百万干部践行党的先进性所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作风,随着历史条件变化正在发生改变,大批青年干部能否继承党的优良作风,正在面临重大考验。十八大后,中央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在这一背景下,封丘县城关镇党委推行村村下派“第一书记”制度。利用“第一书记”平台,让青年干部在基层、同群众摸爬滚打中进行磨练。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悄然发生变化,如遇事同群众商量、注重密切干群关系,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等品质。同时在实践中经受挫折与锻炼逐渐积累了执政经验。他们从学会开会、讲话、决策、汇报、沟通等基础技能入手,逐渐提升领导才能,即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化解矛盾、团结协作等。实行村村下派“第一书记”制度以来,该镇一批青年干部正在健康成长。

【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领导保障】相关文章:

提升领导力的四项工作09-30

基层领导如何提升领导力10-12

领导的基础素质关键08-25

浅析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及法理基础11-02

领导提供基础素质的方法08-25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10-27

领导的基础素质管理员工08-25

品格是领导力的基础08-18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4篇01-10

行政后勤保障的管理制度范本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