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展中的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

时间:2020-12-07 10:27:33 制度 我要投稿

快速发展中的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

  导读: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快速发展中的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欢迎参考阅读。

快速发展中的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制度体系逐步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框架初步成型。

  (一)2015年社会救助在全面发展

  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649号),第一次以行政法规形式规定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八项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了一个分工负责、相互衔接、协调实施,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它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化进程加快,全面进入定型和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

  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规模趋于不断减少,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到平稳发展阶段,城乡低保标准和水平逐步提高。

  (2)特困人员供养在完善。在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运行平稳,供养水平和条件明显提高。

  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规模逐年减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三无”人员供养制度逐步完善,供养服务扎实推进。

  (3)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在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体系,财政补助医疗救助资金大幅度增加,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获得积极展开,“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获得全面推广,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得到加强。

  同期,临时救助制度也获得了同步推进,配套措施不断健全,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对流动人口起到了一定的帮扶作用,临时救助资金投入增长较快。

  刚刚过去的2015年,社会救助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一是在全国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这是强化社会救助托底作用的重要举措,它体现了主动、及时、便民、快捷的理念。

  二是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这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大举措,更是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是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这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救助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中厘清责任、突出重点。

  (二)对“十二五”时期社会救助的基本评估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大发展时期,在国家“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战略思路下,社会救助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提升了社会救助的制度功能。在制度设计上,从碎片化的分散状态,转变为体系化的制度设计,系统构建了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从部门分割转变为部门统筹协调。在城乡发展统筹上,由城乡分割、城乡二元制度设计,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

  在参与主体上,由以政府组织开展社会救助项目为主,向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和社会协同配合转变,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

  (1)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多项目组成的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社会救助体系覆盖了城乡居民,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社会救助项目之间有所衔接,多项多层救助合力初步显现。

  (2)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增大,救助水平和经办能力逐步提高。

  (3)管理体制初具规模,运行机制不断健全。

  在肯定“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必须看到,由于社会救助体系还处于定型、优化和升级发展阶段,这一制度作为我国一项保障民生的制度安排,在编密网、托底线、救急难方面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构成了制度的结构性缺陷。

  (2)项目发展不平衡,救急难成为体系短板。

  (3)救助手段单一,综合救助效果需提升。目前还是重现金救助,轻服务提供;社会救助工作中的“碎片化”现象亦造成了综合救助效果不佳。

  (4)监管和管理力度不够,精准救助还不到位。“人情保”、 “错保”等问题仍有发生。

  (5)信息化建设滞后,社会救助管理仍比较粗放。

  (三)“十三五”时期社会救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关键时期。从法制进程看,《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出台,为今后以法治思维推动社会救助,以法律手段规范社会救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力促进了社会救助体系的定型、优化和升级。

  从能力建设看,中高速的经济发展,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社会救助财政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抓住社会救助的发展机遇,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建设,编织好一张覆盖全民的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托底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救助需要定型、升级和优化。

  (2)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救助需要发挥强有力的托底作用。

  “十三五”时期,社会救助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全面实现城乡统筹,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升,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将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形成制度完善、相互衔接、运行有效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社会救助法治化、多元化、精细化。

  “十三五”时期社会救助的发展重点,应当包括进一步增强对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能力,提升临时救助的托底作用,强化救助服务和管理效果,形成跨部门救助协同格局。

【快速发展中的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相关文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08-25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08-25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内容08-23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10-08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知识要点08-17

论我国执行救助制度的构建08-24

创业型企业激励制度08-14

快速成长型企业的营销体系建设11-13

2017年社会工作实务的社会救助考点08-15

儿童社会工作的救助和保护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