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权日活动总结范文
世界人权日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宣传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的思想。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世界人权日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带给大家帮助。
第一篇:世界人权日活动总结范文
我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吴海涛大使今天在第71届联大三委人权议题一般性辩论时发言,全面阐述了我国对人权问题的看法。
吴海涛说,今年是联合国人权两公约通过50周年,《发展权利宣言》通过xx周年,人权理事会成立10周年。“人人得享人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同时,人权与各国价值观标准、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息息相关,必须按各国国情和人民诉求加以推进。为此,中方建议:
一、坚持平等相待。人权交流与合作必须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实行双重标准,摒弃以人权为由干涉他国内政。应在平等相待中对话合作,在开放包容中互学互鉴,在深化互信中寻求促进人权有效途径。
二、推动包容发展。发展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基础。各方应以《发展权利宣言》为指引,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优先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饥饿和贫困,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
三、尊重人民选择。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人权标准。各国国情不同,人权保护手段各异。要始终坚持从人民意愿出发,从实际出发,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保障模式。
四、平衡两类人权。经社文权利和发展权与公民政治权利相互依存,同等重要。应坚持各类人权平衡发展,协调并进。发达国家应更加重视促进和保护经社文权利,正视和承认发展权。
吴海涛指出,中国坚持把人权普遍性原则同自身国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人权成就有目共睹。
今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第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确定了2016-2020年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目标。
一是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普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力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总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使发展机会更加公平,发展成果更加均等地惠及全民。
二是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提高公正司法水平,保障诉讼当事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促进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实现。
三是充分保障各类特定群体权利。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强化对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四是深入开展人权教育。结合国民教育和全民普法,培育全社会尊重人权的文化。
五是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工作。认真履行人权条约义务,深入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工作;广泛开展人权对话、交流与合作,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人权技术援助。
我们为落实上述目标制定了具体任务和实施方案,并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完成。中国将继续为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篇:世界人权日活动总结范文
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推进减贫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没有确定的先例参照,但中国的扶贫事业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我国脱贫攻坚坚强的政治保障。
“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国际人权事业的忠实实践者和有力推动者。”日前,《中国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发布后,引起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白皮书以铿锵之语将中国扶贫成就理直气壮地定位在国际人权的推动成就上。
舆论关注,一方面说明公众减贫和发展意识的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扶贫脱贫的民生导向、民意关切、人权意义。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推进减贫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没有确定的先例参照,但中国的扶贫事业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我国脱贫攻坚坚强的政治保障。中国扶贫工作队伍更是以勇毅笃行的政治担当、宏阔睿智的勇气胸怀,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满足人们共享发展成果的追求,使得中国减贫成就真正有益于人权事业。
白皮书对中国减贫事业的定位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精准定位了中国减贫行动的人权促进意义。白皮书直截了当地宣示了“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从贫困与人权的关系、中国政府的'扶贫工作机制、中国对扶贫工作的部署定位、中国减贫行动的宏观成就、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几个要素,深入论述中国减贫行动与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内在关系,全面呈现了中国政府以民众诉求和社会关切为出发点,以维护人的发展权为理念引导,注重民生导向,恪守以民为本,推进减贫事业的务实举措。“善战者,求之于势”,中国扶贫事业正是以真实的为民情怀,才能在特定阶段创造出中国奇迹。
二是凸显了中国减贫行动的优先人权保障。生存权是个体的基本权利,也是基础人权之一。白皮书第二章以“保障贫困人口生存权”为主旨,从特色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教育发展脱贫、医疗保障脱贫、农村兜底脱贫、资产收益扶贫、就业创业服务等精准扶贫施策领域,简明务实地阐述了中国减贫行动的优先人权保障。历史与现实的扶贫实践充分表明,每一个国家的减贫开发意愿与行动,都有其特定的国情条件与国情背景。衡量一个国家减贫的人权意义,关键是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权保障是否符合本国的国情条件,是否适应本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减贫行动正是以求实的国情意识,使得中国扶贫工作机制内生于本国深厚的发展土壤,切实体现了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强大生命力。
三是特别强调了中国减贫行动的群体权益保障。对特殊群体权利进行特别保障,属于人权保障的特殊救济。即在一般权利保障中,特殊群体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等,需要进行特别的权利救济。白皮书第三章就“维护特定群体权利”,围绕贫困妇女权利、贫困儿童权利、老年人权利、残疾人权利、少数民族特殊扶持等,详细列举了国家特殊保障体系、政策实施体系以及权益保障成就。政策的实施效能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任,政策要贏得人心,既要植根于正确的理念制定,也要着眼于现实的民众需求。中国扶贫攻坚正是不断关注民意、直面特殊群体的真实保障问题,精准扶贫才真正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脱贫攻坚也才真正拓宽了各群体共享发展成果的分配途径。正是如此,中国扶贫事业才能更充分体现民意,顺畅抵达人心,释放出更多民生红利。
四是全面列举了中国减贫行动的区域发展效能。发展经济学一般认为,贫困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生态问题和经济能力实现问题。贫困发生一般与生态环境和生态的历史积淀有密切关系。此次白皮书直面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环境”,从事关“贫困地区群众生存权、发展权”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发,分别从通信、水利、交通、人居环境等方面,并结合中国政府的专项建设规划与专门治理工程,体系化地说明了中国减贫行动的区域发展效能。中国减贫行动对贫困区域的精准施策,其实质是针对贫困现象“靶向疗法”的精准治理和因地制宜。在风险挑战中劈波斩浪的中国扶贫事业,熔铸了13亿人瑰丽梦想的“全面小康社会”,意味着不让一个贫困地区掉队,意味着社会财富充分涌流均衡共享,意味着让每个地区的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具有获得感。中国减贫行动对贫困地区的特殊重视,正是基于区域整体发展权的治理实践。
“计利当计天下利”,公共政策唯有符合全局,才是潮流所趋、人心所向。中国扶贫事业不失于一人一地一时一事,从“三西扶贫”计划拉开中国减贫行动的序幕,到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迫近,中国稳步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幕。中国减贫成就彰显人权,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智,正是对国际人权事业的直接贡献。
第三篇:世界人权日活动总结范文
中国外交部人权事务特别代表刘华2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xx次会议上发言,就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提出中方的四点原则性建议。
刘华说,首先,各国应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国不分大小,民不分贫富,一律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人权交流与合作必须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循国际法基本准则。
第二,应该尊重各国人民的自主选择。各国国情不同,人权保护手段各有差异。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治国理政并非只有一条道路可走。发展人权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意愿出发。
第三,应该建设性处理分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东西方人权观念各有千秋。要开展平等和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通过务实合作增进利益汇合,增强互信,缩小分歧,共同寻求促进人权保障的有效途径。“点名羞辱”、政治化和双重标准只会激化矛盾,于事无补。
第四,平衡推进两类人权。民生和民主是人权的两个面。公民政治权利、经社文权利和发展权互相促进、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不可孤立。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将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统筹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兼顾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世界人权日活动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世界森林日活动总结12-19
世界献血日活动总结11-30
世界读书日活动总结小学12-09
世界湿地日活动总结15篇12-21
世界读书日活动总结15篇11-23
世界地球日活动总结15篇12-02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11-23
4.22世界地球日活动总结11-30
社区世界无烟日活动总结12篇12-23
世界无烟日的活动总结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