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姓排名介绍

时间:2020-12-21 08:05:08 百家姓 我要投稿

隗姓排名介绍

  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隗姓(Wěi 音委),也可以念成(Kuí 音葵)。那么它的来源是怎样的呢?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隗姓排名介绍,欢迎大家查看!

  隗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6名。

  一、姓氏源流

  隗(Kuí,Wěi)姓源出有三:

  1、出自夏朝帝王后代,以国名为氏。汤灭夏桀后,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邑作首领,并让他们建立了大隗国(今湖北省秭归东南一带),其国君称为大隗氏。大隗国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是楚国的同姓国,公元前634年被楚所灭。其后世子孙以原国名为氏,称为隗姓。又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隗姓是春秋时翟国的姓氏,春秋时翟国、隗中在今湖北省秭归东南一带。

  2、据《左传》记载,春秋时,狄人讨伐廧咎如时,俘获了他的两个女儿淑隗和季隗。她们的后代以隗为氏,称隗氏。

  3、出自中原北部有少数民族赤狄人,他们中大多姓隗。春秋时期,周代中原北部的游牧民族赤狄人姓隗。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鲁、邢一带,开始同华夏族通婚。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赤狄诸部落,赤狄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赤狄后裔沿用隗姓,后来成为汉姓。

  得姓始祖:大隗。《姓氏考略》上指出,隗姓出于古帝大隗氏,春秋时的狄与咎如均为隗姓,隗姓望出西河。隗氏后人尊大隗为隗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隗姓,也可以念成(Kuí 音葵)或者(Wěi 音委)。隗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西河。古隗国,在今湖北省秭归一带,公元634年楚国灭掉了隗国。 古代时,隗是北方狄族的姓氏。东汉时期,隗姓最有名的人物要算隗嚣了,隗嚣是东汉天水人,王莽时期被当地豪强拥立,菅辖的地方有今天的甘肃的天水,武都一带。隗嚣后来归附汉朝廷,不久又自称西州上将军,与东汉朝廷开战,但多次被汉军打败,最后隗嚣忧愤而死。在山南海北招收的士兵当中,都是隗氏姓氏的'人,外姓一般不招,这样经过两年的训练以后,军队非常强大起来了,当时,朝廷命官,老严嵩奸赋阁,就参了隗朝水一本,说是他招收的父子兵,有谋反朝廷之意,这样皇帝就听信了言。革职罢官,贬为庶民,同时下诏,告知天下,今后,隗姓不许做大官。在北京市房山区绵延不断的大山里,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落,它的名字叫芦子水村,芦子水村只有几百口人,隗姓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多,隗姓在百家姓中不是大姓,但是隗姓演变的历史,隗姓人家亘老不变的家训,二千多年的发展脉络,也的确有许多故事。隗氏家族的来源是在元末明初,当时元朝灭亡以后呢,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地区人口大量的迁移走了。那么,在当时的北京地区,人员就特别稀少了,明朝建立以后,明朝统治者稳定以后曾经几次大的,从外地向北京的移民活动,那么,在明永乐三年,从山西向北京地区,一次移民达万户以上,当时移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安排,山西的移民,要把向外迁移的移民都集中在洪桐县的大槐树底下,然后再由大槐树底下,分批的迁移到指定的地点,那么,隗姓的家族就从大槐树底下被迁移到现在北京市房山区浦洼乡芦子水村,隗氏家族在芦子水村定居以后,他们从事农业、畜牧养殖业繁衍后代。从山西到北京隗姓人家在这大山里繁衍生息,逐渐的壮大起来, 隗姓人口的分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隗氏家族一些人就开始不断地走出大山,遍布了全国各地,像河北有、河南有、山东、陕西、东北三省、台湾、香港、湖南、湖北、江浙一代,都有隗氏的子孙后代,在我们房山地区当地百姓当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天下一个隗,老家芦子水。几百年世事变迁,隗姓人家的文化一脉相承。

  三、历史名人

  隗 嚣:东汉西州名将。王莽末期,据陇西起兵,初附刘玄,任御史大夫;旋归光武,封西州上将军。

  隗 禧:三国时魏国郎中。他少年时勤奋好学,以砍柴为业,每日担负经书去砍柴,在闲暇时间阅读,遂成为饱学之士。后被拜为郎中。他既明经,又通星象,为当时学林所仰,撰有《诸经解》数十万言。

  隗 炤:晋代术士。他精通周易。临终时他对妻子说:“五年之后的春天,有一个姓龚的人会来,他欠我钱。”到了五年后的春天,果然有一个姓龚的人到来,占卜后说:“我不欠你钱,你的丈夫自己有钱,他知道你会渐渐贫困,所以把钱藏起来以便日后供你使用。一共有五百斤金子,放在青色的缸里,在屋子的东面,离墙壁一丈,地下九尺处。”隗炤的妻子依言挖掘,果然得到了金子。

  隗 顺:在岳飞被害后,他的遗体被临安隗顺(狱卒),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丛祠旁。为了日后辩识,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带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20年后,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慎为顺应民意,特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以500贯白银的高价征寻岳飞的遗体。隗顺的儿子把其父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岳飞的遗骨才得以迁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让后世之人络绎不绝地于墓前凭吊。要不是隗顺,我们今天凭吊的恐怕就不是民族英雄的真正的遗体了。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余杭郡:原为秦代会稽郡所辖之余杭县,隋代置余杭郡。在今浙江省境内杭山一带。

  西河郡:战国时魏国初置,汉代沿之。相当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2、堂号

  江石堂:三国时有个叫隗相的,对母亲非常孝顺。他的母亲不愿吃江边的水,嫌脏,必须得是江心的水才喝。于是,隗相就每次撑小船到江心汲水,但江流太急,小船又没有依靠,每次汲水都很困难。可是有一天,江心中突然生出一块大石,隗相的小船依到石边,再不愁水急浪大了。人们都说是隗相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所以称“江石堂”。

  【隗姓宗祠通用对联】

  〖隗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隗国;

  望出余杭。

  ——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隗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藏金待使;

  涌石鉴诚。

  ——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汝阴人隗熠,精通《周易》。临终前在一块板上写好字交给妻子说:“五年后的春季,有一位姓龚的送诏书使者要来,他欠我金子,到时候你拿这板去问他。”五年后,姓龚的使者果然来此地,隗妻持板向他索要金子。使者想了好久才明白,于是取。出蓍草,卜筮后对隗妻说:“我不欠你丈夫金子,他自己有。他知道你将会日益贫困,所以把金子藏起来。他又知道我也通《周易》,所以写在板上向我暗示:金有五百斤,装在青瓷瓮里,上面盖着铜盘。在屋东,离墙一丈,地下九尺。”隗妻照他的话去挖,果然找到了金子。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犍为人隗相,对母亲极为孝顺。母亲嫌江边的水不干净,一定要吃江心的水。他便划小船去江心取水,但水流很急,忽然水中涌出一块巨石,使小船得以依靠。人们以为这是他的孝心所感。

  潜修讲易;

  至孝格天。

  ——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隗炤,善《易》,临终语妻曰,“后五年有龚姓使来,可往取金。”龚使筮之,叹曰:“汝夫自有金埋于屋东,知我善《易》,故欲我为汝取。下联典指三国魏·隗相,事母孝,母晋江边水不洁,必得江心水乃就饮食,相以舟汲之,患其流急,江心忽出一石,舟乃可依,人以为孝感所致。

  〖隗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姊妹二淑女;

  叔侄两将军。

  ——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廧咎如有二女,一名淑隗,一名季隗,她们姊妹二人的后人皆姓隗,成为隗姓一支。下联典指东汉上将军隗崔及其侄西州上将军隗嚣。

  〖隗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术士金藏乐地;

  将军名震西州。

  ——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术士隗炤,汝阴人。善易,临终书板授妻曰:“后五年春,当有诏使来,姓龚。此人负吾金。”至期,果有龚使至。取蓍筮之,曰:“吾不负金,汝夫自有金。知汝渐困,故藏金以待。金五百斤,盛以青饔,在屋东,去壁一丈,入地九尺。”如言掘之,果得金。下联典指东汉西州名将隗嚣,字季孟,成纪人。王莽末,据陇西,称西州上将军。

  狄女曾分叔季;

  乱世尚负经书。

  ——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晋·重耳获二狄女叔隗、季隗。下联典指三国魏·隗禧逢三辅之乱,负经担书避居荆州。

  〖隗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饱学之士,文苑所仰;

  孝亲之子,江石相帮。

  ——佚名撰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郎中隗禧,字子牙,京兆人。好学,成为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为当时学林所仰。撰有《诸经解》数十万言。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孝子隗相,母恶江边水不洁,必得江心水乃就饮。相以舟汲之,患其流急,后江心忽出一石,舟乃可依,人以为孝感。

【隗姓排名介绍】相关文章:

《百家姓》的隗01-13

马姓百家姓排名介绍07-22

孟姓百家姓排名介绍01-16

衬姓的排名及介绍07-22

刘姓在百家姓排名介绍06-14

骆姓在百家姓排名介绍01-16

曾姓百家姓排名榜介绍06-14

葛姓百家姓排名介绍与来历01-17

马姓百家姓排名及起源介绍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