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姓历史来源

时间:2024-07-27 22:14:45 蔼媚 百家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姓历史来源

  农姓,中国姓氏之一,少数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20位。农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20位。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农姓历史来源,欢迎大家阅读!

农姓历史来源

  农姓历史来源 1

  一、姓氏源流

  农(Nóng 农)源出有三:

  1、出自神农氏,是炎帝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人入朝为农正官,职掌农业生产和祈祷丰年等事务。他的后人就以农为氏。

  2、出自以官名为氏。远古负责管理农事的官称为农正官。任此官职的人,其后代有的以官名中的“农”字为姓,称农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有农姓:

  ① 壮族侬姓改为汉姓。北宋时,赵宋明对广西农洞壮族侬部亲属实行灭族,对侬洞百姓则以赐姓的名义副其“从良”,改为汉姓。侬洞壮族为免杀头灭族之灾,一部分更姓赵,一部分则忍痛割爱,将侬字省去人旁,以农为姓,而且还在家谱中说先祖是随狄青自山东来。

  ② 羌族本有苏农氏,改汉姓为农氏。

  得姓始祖:神农氏。即炎帝,又作列山氏、烈山氏、厉山氏、连山氏,赖山氏……《易·系辞》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为有天下的王,为炎帝、赤帝、农皇。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神农有子叫柱,又叫农,即炎居,其后代中有的就以农作为姓氏,称为农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农姓。故农姓的始祖就是神农氏。

  二、迁徙分布

  (缺)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的首领,他的部落崇拜凤图腾,和崇拜龙图腾的黄帝氏族一起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很善于农业生产,种植业很发达,而种植业要比狩猎,采集更有保障,所以他的部落很兴旺昌盛。炎帝的后后代中,有神农氏,相传教导天下人播种种地,很受尊敬,名扬天下。而神农氏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农作为姓氏,称为农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农姓。到了周朝时候,农业生产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朝廷里面也专门设置了一种叫“农正”的官职,专门负责天下的农业生产和祈祷风调雨顺的事宜,是很重要的官职。农正的后代中有的以官职名为姓氏,是今天农姓的又一支起源。另一支农姓源自北宋时广西壮族的侬氏。北宋王朝穷于对付北方辽、西夏的战争,无暇南顾。祥符三年(1010年),交趾李朝建立,交趾李朝趁北宋王朝的南部边疆松弛之机,强占壮族土地,掠夺人口,榨取财物。宋神宗熙宁年间与交趾李朝的战争。不断侵扰广西沿海。 侬智高起兵反抗,在傥犹州(今靖西县东部)建立了“大历国”,交趾王李德政又派兵镇压。侬智高多次要求归附北宋,北宋王朝为了避免南方疆场生事,置之不理。侬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县境)建立了“南天国”。皇祐四年(1052年),率众攻占邕州城(今南宁市),自称“仁惠皇帝”,改国号为“大南国”,年号启历。接着,挥师沿郁江东下。在10多天之内,连克沿江9个州,进抵广州城下。侬智高的军队也由5000人迅速壮大为50000人。围广州城57日不下。北宋王朝调遣大军围剿,侬智高率师转回广西,为宋大将狄青败于昆仑关归仁铺。封建统治者对壮族先民的反抗斗争进行暴力征服,一方面大肆屠杀,一方面大量掠夺壮族先民为奴婢,使其中的幸存者在皮鞭下逐渐接受汉文化,融合于汉族之中。在打败侬智高后,赵宋明对侬部亲属实行灭族,对侬洞百姓则以赐姓的名义副其“从良”,改为汉姓。侬洞壮族为免杀头灭族之灾,一部分更姓赵,一部分则忍痛割爱,将侬字省去人旁,以农为姓,而且还在家谱中说先祖是随狄青自山东来。据农氏家族的族谱这样说:“……太祖始祖,本属为帝裔孙,迄今二千余年,世系繁衍,散处于各省县者,代有其人。至皇祜年间,农氏一姓,由山东省随狄武襄(青)征南者,以千数百计……各散居于滇、粤、越等处……”农姓为正牌壮族。由于统治者对起义的残酷镇压,后人提该历史事件心有余悸,故不敢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的先祖与侬姓有关联(余略)。

  三、历史名人

  农 益:平南人,明永乐年举人,官训导,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农 猷:明代官淳安县县令,多有惠政。

  农志科:沅州人,明宣德年间任靖州学正,亦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初置雁门郡,秦、汉因之。雁门郡相当于今山西省代县一带,有雁门关,是长城重镇之一。

  2、堂号

  稼穑堂:相传农氏是神农氏的后裔,神农氏教民稼穑(种庄稼),该堂号由此而来。

  【农姓宗祠通用对联】

  〖农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农正;

  望出雁门。

  ——佚名撰农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农姓的郡望和得姓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淳守慈令;

  国学名儒。

  ——佚名撰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农猷事典。下联典指明·农益、农志科,二人并称为一代名儒。

  〖农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曲径通幽谷;

  辰时沐晓风。

  ——佚名撰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嵌农姓的繁体字“农”字的析字联。

  〖农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雁传喜讯平安久;

  门纳吉祥幸福多。

  此联以鹤顶格典嵌农姓的望族居住“雁门”(郡)二字的嵌字联。

  〖农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国学名儒,储才有二;

  淳安贤令,称奏无双。

  上联典指明代名儒农益事典。下联典指明代淳安令农猷事典。

  农姓历史来源 2

  农姓的来源和历史

  来源一: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农姓的名人 姓农的明星

  农都尉,是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开拓边疆地区的农业,掌管屯田植谷之农政,以及相关的屯垦军民之人事政务,隶属于大司农管辖。在东汉时期,农都尉改称为“典农都尉”。到了三国时期以后,该官称被废黜。在农都尉、典农都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农氏,世代相传至今。

  来源二: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秦、汉时期,羌族人中本有苏农氏部落,后族人大多改汉字单姓为农氏,世代相传至今。

  来源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炎帝神农在位足有一百二十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三百八十余年。神农氏有个儿子叫柱,又叫农,即炎居,其后代中有的就以农作为姓氏,称为农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农氏。

  农氏家谱字辈

  广西百色农氏字辈:“振仕加全绍世”。

  广西崇左农氏字辈:“德应士振国耕业承乡绍世永伟大胜利文武双全”。

  广西马山农氏字辈:“天国维成家孝”。

  广西天等农氏字辈:“挺良会远承”。考证与南宁字辈同。

  广西南宁农氏字辈:“威武庆郎知,永德赋广惠,福万希国廷,应天建世恩,际成良会远,承蕃定炽昌,功勋传燕翼,诗礼继绵长”。

  姓农的有多少人口

  农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约四十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的首领,他的部落崇拜凤图腾,和崇拜龙图腾的黄帝氏族一起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字源解说

  会意字。 “农”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有两种异体,分别像手持“辰”除去草和除去林木的形状(一说是手持农具在田间或林间耕作)。“辰”的甲骨文一般认为是蚌壳的象形,古代以蜃蛤的贝壳为农具进行耕耨。甲骨文的这些字形是“农”与“耨”的初文,与《说文解字》小篆“蓐”字无关。“农”与“耨”古音相近,后来才分化为两个字。

  “农”造字本义是垦荒耕种。上古时代,杂草丛生,林木遍布,耕种的第一步就是开荒除草,故从“林”“艸”。西周金文“农”字省去下面的“手”,在上部的“艸”或“茻”中间增加了义符“田”,开垦种田的意思更为显豁。第三形的“艸”写得有点像双手,后来就讹变成秦汉“农”字中的“臼”旁了。秦、汉“农”字所从的“囟”实际上是“田”形的伪讹,《说文》误以为是声旁。“囟”与“农”声韵之不合,徐锴早已看出来了。其实从“田”的“农”字汉代古隶中还是能见到的。“农”字几经讹变,到了《说文》小篆那里就成了“从晨,囟声”的形声字了。《说文》 “农”字的籀文和古文都远有所自,从西周金文、两个异体到籀文和古文的演变过程非常清楚。甲骨文中有与《说文》“农”字古文结构相同的“辳”字,旧释为“农” ,但都读为“晨暮”的“晨”,也就是《说文》的“”字。有可能甲骨文的“辳”有“” “农”两个读音。因为西周金文中的“农”字大部分不从“又”,把金文中的“辳”、 “”等都解释为省“又”,似乎太牵强。 《说文》说“农”从“”或许是有所依据的。总之, “农”“耨”“辳”“”等字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尚需深入研究。

  在古代典籍里,农字用于耕种人、耕种之业、耕种、田地等意义,而用得最多的是耕种人的意思。如《诗经·豳风·七月》:“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农夫”指农奴。《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这个农夫指农官。在唐诗中,耕种人往往称为“农人”“农者”“农桑人”等。

  由于农业的发展,多种经营分工趋细,从种庄稼的农穑中分化出菜农、棉农、烟农、花农、蚕农、药农、茶农,这是从耕种人这个意义引申出来的。作为新词语,还有农药、农机、农艺、农贸、农贷、农机具和农产品、农转非等。

【农姓历史来源】相关文章:

剧姓的来源及历史名07-06

厝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10-25

百家姓之秦姓历史来源07-06

百家姓国的历史来源07-06

鱼姓的来源07-03

藩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介绍07-19

《百家姓·胡》的历史来源06-24

司马姓的来源04-11

皇甫姓的来源,姓皇甫的名人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