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们讲过的故事毕业典礼致辞材料
高校毕业典礼,是学生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课,这堂课通常由大学校长们通过毕业致辞的形式亲自给学生们上。有的校长喜欢引用古诗格言,有的校长善用网络语言,还有的校长高声放歌……毕业致辞的形式在变,不变的是殷殷期待和校长们讲故事的传统。
校长们偏爱科学家的故事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这句话是胡适说的,后来百岁老人周有光也说过类似的看法。看来“闲暇时间决定个人成就”的观点,是很多学人的共识。
1932年,胡适也曾在北大的毕业典礼上,用一个故事讲述了“闲暇决定论”。
“英国十九世纪有两位哲人,密尔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科学、政治思想史上都占有很高的位置;斯宾塞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成为了前世纪晚期思想界的一个重镇。
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你就算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头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一个人用你的闲暇来打麻将,你也许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了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了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这些话,当下的大学生也应有所感悟 。
很多校长都爱讲科学家的故事。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浙大校长林建华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两个机构都在进行DNA结构的研究:一个是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沃森和克里克,另一个是加州理工的鲍林。
鲍林教授是著名的化学和晶体学家,曾两次获诺贝尔奖,他对化学键有深刻的理解,从专业知识和对问题的理解上,鲍林是有利的。但双螺旋关键的衍射实验是在伦敦工作的弗兰克林做出的,由于鲍林教授有专业知识,却并不了解新的信息,错失了二十世纪一个最伟大的发现。
实际上,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团队精神、合作共享都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本领只是利用你自身的能量,只能提供一种机会,而合作共享将会给你带来无限外在的能量,给予你更多的可能。
林建华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毕业生“学会合作”。统计显示,超过2/3的诺贝尔奖是通过合作研究获得的。
名人故事里的人生道理
竺可桢于1936年至1949年期间,共担任了13年的国立浙江大学校长。1945年,在第18届浙大毕业典礼上,竺可桢发表了这篇名为《大学生之责任》的演说:
“诸位来宾,同仁,同学:本届毕业同学行将离母校。离开学校以前诸位受教育,国家每年要费一二十万金一个人培植你们,离开学校以后,你们就得要为社会服务了。
在现代世界你们得认清三点:(一)知先后。(二)明公私。(三)辨是非。
科学家竺可桢是运用格言的高手,他还曾向毕业生们推荐过这样一句话:“大学的目的,不在使学生得到面包,而在使所得到的面包味道更好。”这句话出自美国大文豪罗威尔氏。
为了强化这句格言,竺可桢先生也讲了一个故事:
传说八仙当中的吕洞宾,有一天从天界下凡来,要救度有缘的众生。在半路上,吕洞宾看见有个少年坐在地上流泪,于是上前问道:“小朋友,你为什么哭呢?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少年叹了一口气:“我母亲卧病在床,家里没有钱请医生来看病,我本来要出去做工赚钱的,可是母亲又不能没有人照顾!”
吕洞宾一听,心里很高兴,难得世间还有这么孝顺的孩子。为了资助这个少年,吕洞宾使用法术,把路旁的一块石头变成了黄金,并交给了少年。没想到,少年却摇摇手,表示不要这块黄金。
吕洞宾心里更是欢喜欣慰,这少年竟然还是一个不贪恋黄金的君子。“你为什么不要黄金?这足够让你们母子几年不愁衣食了呀!”吕洞宾问。
“你给我的黄金,总有用完时候,我要你的金手指,以后只要我需要钱,手指随意一指,遍地就是黄金。”少年一脸贪鄙。
吕洞宾听了以后,感叹一声,飘然远去。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永远没有尽头。这个故事,小时候都听过。但送给大学生,别有一番味道。
中国计量学院校长林建忠在今年毕业典礼上讲了一个郑板桥的故事:
“当年郑板桥从江苏兴化老家来到苏州,在城东桃花巷的东头开了画室,而在西头也有一个画室,主人是擅长画梅花的吕子敬。郑板桥到了苏州后只画兰竹、禽鸟、虫鱼,就是不画梅花,有人要他画梅花,他都介绍到西头的吕子敬画室,如此一来吕子敬更加得意,扬言苏州城里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这话传到郑板桥耳里,郑板桥一笑了之。
三年后,郑板桥离开苏州,临走时大家前来相送,吕子敬也来了。郑板桥当场酣畅淋漓地画了一幅梅花赠与吕子敬。吕子敬一看,惊得目瞪口呆地说道,郑兄之所以不画梅花,原来为的是给小弟我一口饭吃啊,惭愧,惭愧。”
林建忠冀望大学毕业生要“大气”。在有形和无形资源都短缺的社会,对待资源要有一个明智、淡定的姿态。
普通人的故事更能引发共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跟毕业生分享了三段视频,每段视频都是一个故事。其中一个是2012年中国最美乡村教师——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的故事。普通人的故事更能引发学生们的共鸣。
贵州省遵义市金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校长徐德光,卖掉家里的两头猪和粮食,建立了扇子林教学点,用一年时间亲手为孩子们砍出一条上学的路,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学习用的书,用近40年的艰辛努力托起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
孙其信认为,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在多元开放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坚定的信仰。
在今年毕业典礼上,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也不多不少讲了三个普通人的故事。
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卖力,于是主人把后车上的货物挪到前车。后马对前马说:“你辛苦吧,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折磨你。”回家后主人想:“既然只用一匹马就能拉车,我养两匹干什么?”于是把那匹懒马杀了。认真是立身做人的基础,一个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按规矩办,待人接物诚实守信,就能够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反之,将被别人抛弃。
接着,他又讲了这样一则佛家故事:一个小和尚每天的任务是撞钟,他能按时撞钟;但半年下来寺庙的住持却不太满意,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吗?不响亮吗?”老和尚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的,而我却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小和尚不过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并没有一颗“唤醒众生”的心。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按章办事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事的底线,但要干得出色,还必须用心。
第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木匠要退休,老板让他离开前再盖一栋房子。木匠没有用心,很快就应付盖好了。落成时老板突然把钥匙交给木匠:“这是给你盖的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又惊讶,又羞愧。如果早知道房子是送给自己的,肯定会精心打造。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工作,也就是说要像干自己的事情一样去工作,好人必有好报。
听完校友故事,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由于在2009级新生的开学典礼上,为新生讲述山大的故事,而被学生称为“讲故事的人”。
在同一届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徐校长延续了讲故事的风格,分别讲述了身残志坚的检察官校友马俊欣,将勤奋视为第一品格、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之一薛其坤,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领袖宁高宁,以及信念坚定、不畏迷信的“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的故事,告诫毕业生要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并希望毕业生们为自己提供第五个故事的素材,成为下一个故事的主人公。
不少毕业生表示,听完徐显明的故事,自己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有那么优秀的前辈,既有压力也觉得很有动力。
除了山大之外,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校长也在自己的毕业致辞中引用校友故事。
北大校长王恩哥在讲述梦想的力量时,不仅引用为破解世纪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张益唐校友的故事,告诫毕业生们“梦想就是那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是最宝贵的力量所在”,而且现身说法,向学生们讲述了自己“711(早上7点到办公室,晚上11点下班离开)”的“搬砖”生涯,引发有同感的理工科毕业生们一阵阵掌声。
北航校长怀进鹏通过与学生一起分享 “中国帆船环球航行第一人”郭川、航母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以及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燕兆时三位校友的故事,共同分享担当、成长和自信。北航的毕业生在微博上写道,校长的毕业演讲没有文科院校的高调与哗众,多了理工人的质朴与踏实,听起来更像是前辈对后来人的谆谆教诲,真挚感人。
校友的故事不仅被大学校长用来当作榜样激励毕业生,也被用来作为警示教训。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今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说,最近有一名我国金融界颇被看好的年轻领军人物,因为触犯了法律遭到了处分。多年前他在南开获得了硕士学位。
毫无疑问,他的问题不是专业能力不足,而是价值观上出了问题。龚克借此告诫同学:学位证不是保险带,要使自己的人生不脱轨翻车,最最要紧的是坚持一个“公”字。坚守“公”的价值追求,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价值观,就是以公众利益为重的价值观。他希望毕业生们为学的要守“学德”,经商的要守“商德”,从政的要守“政德”,要守住关乎身家性命的“底线”。
【校长们讲过的故事毕业典礼致辞材料】相关文章:
孔子讲过的名言10-13
名人讲过的爱国名言10-23
侠客们的冷笑话的幽默故事12-27
企业家名人故事:大佬们的高考励志故事12-11
趣味运动会校长致辞11-26
毕业典礼感言学生致辞稿07-20
小学毕业典礼校长寄语介绍12-13
高三毕业典礼上校长的寄语11-14
高三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寄语09-25
求职故事:旅馆里的大学生们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