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讲话稿优秀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都跟讲话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讲话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地表达。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讲话稿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讲话稿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和同事:
今天我貌聚一起,分享大家的喜悦,祝贺155位同学顺利毕业,欢送他们迈向人生的新旅程。
去年,也是在这里,我代表社会学系给大家的毕业寄语,是保持终生学习。但我深知,这个旅程能够走得怎么样,并不完全取决于所知,更重要的是所行。
大家知道,对北大人社会上有个评价:醒的早,起的晚,这暗喻我们知的很多,但行的太少。行的少不一定因为懒,可能是因为难。
有不少青年人浅尝工作之后,即再回大学,他们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的时候,也深受工作艰难的困扰。为了避免这份困扰,有的学生不愿意毕业,尽可能推迟走上社会的时间。她们中的不少人学习优秀,但对工作环境很不适应:一些同学认为自己名校毕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在同事中无法说了算,还面临各种人际关系障碍;一些同学在学校领导着整个班级,但是在工作场合,抱怨自己不过是一个工具,不得不接受他人的指派;一些同学进入职场后很快发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受到忽视,整天被大量无意义的小事所消耗。
一旦开始行,这些问题就会出现。现实社会不同于想象,它不会重视你已经知道什么,但是却有N多眼睛看着你在做什么,在没有证明出能力时,没有人关心你在想什么。
这正是社会和大学的一个重要不同。大学丰富所知使人充满理想和憧憬,大家竞赛的是学习成绩和考上更高学位,但在社会中不一样,行的是否顺利取决于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学习获知中,越是个体走得也许越快,但进入社会以后,个人马上成为分工体系中的一员。社会是由多个高度竞争的个体及合作体组成,人们在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利益和目标方面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形下,大家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知的多,未必一定会行的好。这实在令人沮丧。
行比知更难,是因为行需要更多的东西。知虽然能够影响行的方向,但完全可能对行的结果无能为力。
举个例子。我有时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发起辩论,以帮助大家不仅学习如何知比如阐述理由和寻找证据,还学习如何在竞争中与他人合作比如倾听不同意见、说理、支持、反驳、妥协、认错、甚至吸收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
辩论中大家都希望赢,但我的观察是,有时所知很多不一定能赢:原因在于,虽然知识掌握不错,但却可能输在尊重比如聆听他人陈述不随意打断,可能输在平等意识比如给对方留出对等的时间,可能输在态度比如讲述理由而不是讽刺教训或指责对方,可能输在立场比如建设性吸收容纳而不是排斥,可能输在目标比如探寻解答问题而不是扳倒对方,可能输在拙朴比如正面阐述而不是依靠技巧,可能输在可信比如真实呈现而不是表演。在这些可能的例子里,之所以输的比赢的多,不是因为所知少,而是因为不善行。
行需要品行。品行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能力。知主要依靠认知能力即可,但行则需要多种能力,而且不是靠油腻的鸡汤技巧,相反需要干净又纯粹的内心追求。知可以使用言辞包装使之美艳,但行则暴露在所有眼光中无法伪装,所以更真实。仅靠书本无法学会如何行。道理很简单,善知是你自己的事,只和阅读与观察有关,但善行一定是在社会中,必和他人发生关系。这样,对与错就不在于个人评断,而必须诗共认受的标准。因此在公共关系中,行更能够全面展示一个人的品德。
合作性与建设性是善行的关键。这些品德并非与生俱来,只能通过实践学习,就像一个球员只有进入球场,才能真正习得竞赛规则。是把球传给位置最佳的队友,还是试图自己进球当明星?这不是足球技术决定的,而是依赖整体观、建设性及合作性做出的选择。
社会学是一门高度重视行的学科,因为我们深知,真知不仅来自书本,更重要的是来自实践。唯有品行才能使人走得更远,这样的人令社会学系骄傲。
在你们即将踏入社会之际,让我重提社会学系网首页的一句话: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与各位共勉。
【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讲话稿优秀】相关文章:
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致辞范文08-28
北京大学通知三篇09-09
2017北京大学就业情况08-06
(优秀)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07-19
(优秀)毕业典礼上的讲话07-21
学校毕业典礼优秀感言10-09
【精华】北京大学通知4篇03-17
北京大学通知汇编5篇03-17
北京大学实习证明4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