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类的参考文献
[1]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杨传昌,蒋金魁.我国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3).
[3]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4]杨鸿,沈群红.构建“岗位+能力”型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17).
[5]葛丽.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8(7).
[6]张祥明.重建教育质量评价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7]黄大龙,吴恒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3⑵.
[8]俞光虹.重视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海市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CJ].人民教育,1997⑷.
[9]刘克汉.我说小学教师职称评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⑴.
[10]彭春芸,林清玲.正确对待教师职称评定与论文的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
[11]钟和军.质疑教师职称终身制[J].广东教育,2001 (7. 8) .
[12]姜学洙.教学成就应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9(10).
[13]陈驾.美国对小学教师的管理[J].外国教育资料,1993(1).
[14]刘彬.美国小学教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小学教育,2009(5).
[15]孙静.当前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J].外国小学教育,2007(7).
[16]蔡敏,李艳.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小学教育,2006 (4).
[17]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18]周长春.职称与称职[J].校长参考,2006(3).
[19]孙瑞欣.教师职称评聘的误区[J].教学与管理,1997(5).
[20]王建彬,白云飞.对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的思考[J].现代小学教育 1999(5).
[21]夏心军.小学教师评价的标准、内容和方式[J].人民教育,2004(12).
[22]王毓 .美国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新动向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4(9).
[23]王文丽.日本的教师评价及不称职教师处理--以东京都为例[J].外国小学教育,2011(11).
[24]谢彦红,朴连淑(韩国).韩国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9 (6).
[25]齐琳.日本教师评价制度及其启示[J].中华女子学报,1999(3).
[26]车伟艳.英国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内容、特点及启示[J].外国小学教育,2010(10).
[27]赵鑫.日本小学教师考评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6(8).
[28]杨茂春.浅谈日本小学教师队伍建设[J].小学教师培训,1993(1).
[29]涂勇.英国教师评价述评[J].外国教育资料,1993(5).
[30]齐放.日本小学教师的管理机制及其启示[J].小学教师培训,2007(10).
[31]姬振旗.日本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概述[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6).
[32]柳京淑.韩国小学教师评价政策的调整[J].比较教育研究,2006(11).
[33]崔迎新.美国教师职业阶梯制度及启示--以亚利桑那州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34]于志涛,冯维.英国的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 2004(10).
[35]许明.英国小学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 2002(12).
[36]程凤春.教育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教育质量内涵新解[J].教育研究,2005(2).
[37]王景英,梁红梅.当前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特点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2(9).
[38] Richard P,Manatt. Peter. P. Price. Five Factor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CareerLadder Placement[J].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1994,10 (3):162-163
【教育硕士类的参考文献】相关文章:
6.设计类的参考文献
7.护理类参考文献
8.建筑类参考文献
9.工程类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