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飘》的论文参考文献

时间:2024-10-25 12:00:14 参考文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说《飘》的论文参考文献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说《飘》的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说《飘》的论文参考文献

  [1]蔡晓晴.小说《飘》中斯佳丽的人物分析[J].参花(上),2020(11):51-52.

  [2]李雪平.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佳丽的人物形象[J].牡丹,2020(20):173-174.

  [3]易艳云.话轮转换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20.

  [4]朱一丹.小说《飘》主要人物的精神困境[J].今古文创,2020(18):14-15.

  [5]陈璐娜.小说《飘》的文学意蕴与美学解读[J].青年文学家,2020(03):113.

  [6]李珺婷.初探功能文体学下《飘》的主题意义[J].北方文学,2019(26):85-86.

  [7]胡艳.小说《飘》的文学意蕴与美学解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6):178-179.

  [8]徐勇.如何阐释中国现实,怎样反思启蒙——刘心武长篇小说《飘窗》读后[J].名作欣赏,2019(16):107-111.

  [9]刘英凯.美国小说《飘》五个译本的对比分析[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01):71-82.

  [10]俞雨轩.《飘》读后感——女性主义思想分析[J].北方文学,2018(09):79.

  [11]孙玮潞.小说《飘》与《小妇人》中的女主人公成长历程[J].文理导航(上旬),2018(01):21.

  [12]李清清.小说《飘》主人公的性格成因分析[J].明日风尚,2017(24):307-308.

  [13]冯育军.小说《飘》中主角的坚毅形象赏析[J].北方文学,2017(30):102.

  [14]郭珂言.从女性成长的角度来分析小说《飘》的价值[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10):7.

  [15]戚凯琳.小说《飘》的女性主义思想与读后感分析[J].知识文库,2017(14):3-4.

  [16]仲芳芳.刘心武小说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7.

  [17]吴正峻.试论网络文学中“经典性”元素的存在——以修真小说《飘邈之旅》为例[J].雨花,2017(04):34-39.

  [18]王星.略议小说《飘》中的女性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6(35):120-121.

  [19]李建娟.小说《飘》中的女性主义再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12):37-39.

  [20]郑灵毓.小说《飘》读后感——女性主义思想分析[J].北方文学,2016(17):73.

  [21]喻艳平.性格与命运——《飘》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探究[J].知音励志,2016(17):224.

  [22]杨秀芳.论傅东华对英美文学的翻译策略与技巧——以美国小说《飘》翻译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7):136-137.

  [23]李雯宇.小说《飘》中白瑞德形象简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6,35(03):31-35.

  [24]韦名忠.从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解构主义角度谈对小说《飘》的再思考[J].语文建设,2016(09):49-50.

  [25]田现辉.探究小说《飘》中的反讽言语行为的运用[J].语文建设,2016(06):59-60.

  [26]韩瑞琴.小说《飘》的态度系统分析——以第六十二章为例[J].海外英语,2016(03):187-189.

  [27]李海潮.多译本对比分析研究——以英文小说《飘》的语篇翻译为例[J].科技视界,2016(03):200+242.

  [28]沈琳琳.对小说《飘》中女性人物的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5(36):74.

  [29]王玲玲.从浪漫到现实的蜕变——小说《飘》中女主人公性格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2):3-4.

  [30]徐梦真.《飘》的形象塑造及女性意识解读[J].语文建设,2015(32):44-45.

  [31]王佳佳.小说《飘》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及女性意识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06):144-145.

  [32]双利娟.分析话语标记语“OH”在小说《飘》中的语用功能[J].海外英语,2015(10):225-226.

  [33]吴荣荣.顺应论视角下小说《飘》中女主人公斯嘉丽的话语探微[D].安徽大学,2015.

  [34]李燕.语料库辅助下的《飘》的主题探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02):40-45.

  [35]孙卓.小说《飘》人物身份建构及其社会意义[J].作家,2015(08):97-98.

  [36]张吉.小说《飘》意识形态批评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2):55-56.

  [37]张静.小说《飘》人物身份建构及其社会意义[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2):95-96.

  [38]刘蒙.小说《飘》中马的意象研究分析[J].作家,2015(02):98-99.

  [39]李巧文.《飘》中的土地意象研究[J].作家,2014(24):74-75.

  [40]邹春霞.浅析《飘》中火的意象[J].作家,2014(24):76-77.

  [41]韩阳.小说《飘》中主人公斯嘉丽的反叛精神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2):65-66.

  [42]秦婷.论《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女性坚毅性格[J].长城,2014(12):191-192.

  [43]李晓红,陈颖.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小说《飘》的解读[J].芒种,2014(22):63-64.

  [44]蔡爱春.英语小说阅读对英语写作影响探究[J].校园英语,2014(30):11.

  [45]李英华.女性成长的史诗——小说《飘》与《小妇人》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较[J].丝绸之路,2014(18):59-60.

  [46]乔世华.刘心武长篇小说《飘窗》:是现实,也是寓言[N].文艺报,2014-08-08(002).

  [47]牟常青,石传芳.黑色的坚毅——小说《飘》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J].读书文摘,2014(14):3-4.

  [48]彭海燕.小说《飘》中斯嘉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07):22-23.

  [49]曾湘宁.浅析美国成长小说《飘》的美学解读[J].芒种,2014(11):99-100.

  [50]徐阳平.《飘》的原型意象与主题意蕴[J].作家,2014(08):81-82.

  [51]张韶华.小说《飘》中女性主义的探讨[J].作家,2014(06):92-93.

  [52]王远.小说《飘》中时代大背景下的两段情感的解读分析[J].芒种,2013(21):105-106.

  [53]曲永锋.小说《飘》中主角的黑色坚毅赏析[J].芒种,2013(20):133-134.

  [54]郑际根.“飘”向旧体制还是“飘”向新文明——解读美国小说《飘》[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05):160-162.

  [55]张明梅.小说《飘》中主角的黑色坚毅赏析[J].芒种,2013(16):134-135.

  [56]魏晓红.小说《飘》中的非言语交际文化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21):65-66.

  [57]聂磊.浅析小说《飘》中斯嘉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启示[J].语文建设,2013(18):55-56.

  [58]杨德洪.试析小说《飘》中黑人奴隶和种植园主的“和谐”关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12):45-46.

  [59]傅欣荣.南方有佳人——从小说《飘》看当时的美国及美国人[J].金田,2013(03):55.

  [60]曾莉.美国小说《飘》的景观叙述[J].青年文学家,2013(07):39.

  [61]毛军社.小说《飘》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J].长城,2013(02):161-162.

  [62]刘俊英.浅析英文原版小说《飘》中的主人公性格特点[J].芒种,2013(03):77-78.

  [63]邱志华,张艳,朱小玉.小说《飘》中的反讽言语行为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1):199-202.

  [64]赵秀梅.浅谈外国小说《飘》中的人物文学素养[J].中国外资,2012(23):222.

  [65]王晓霞.《飘》中的生态女性主义[J].芒种,2012(20):66-67.

  [66]马晓欢.小说《飘》的现实主义解构[J].作家,2012(16):69-70.

  [67]王珍珠.《飘》的中文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探析[D].南昌大学,2012.

  [68]赵燕.论小说《飘》中的女权思维意识[J].语文建设,2012(04):34-35.

  [69]杨道云.小说《飘》中蕴含的美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1):86-88.

  [70]蒋中晓.人际意义视角下小说《飘》的人物刻画[D].华中师范大学,2011.

  [71]田田.论小说转换成电影的如何可能[D].四川师范大学,2011.

  [72]杨峥.通俗与经典——再议小说《飘》的文学地位[J].作家,2010(22):47-48.

  [73]李秋红.永不飘逝的父爱——论小说《飘》中的父亲形象[J].考试周刊,2010(24):36-37.

  [74]简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傅东华译《飘》研究[D].中南大学,2010.

  [75]曾郁林.殊途同归:传统与现代——小说《飘》与《简爱》人物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0(05):47-48+50.

  [76]陈陆健.言语交际中话轮更迭的技巧——基于小说《飘》中的话语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1):127-131.

  [77]王爱玲.小说《飘》中斯佳·奥哈拉性格典型性解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1):1-2+5.

  [78]万丽萍.《飘》在中美两国的接受研究[D].南昌大学,2009.

  [79]杨玲,王立.米切尔和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飘》[J].才智,2009(22):202-203.

  [80]夏云,李德凤.评价意义的转换与小说人物形象的翻译效果——以《飘》两个译本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07):44-47.

  [81]卢政,姜家君.现实与浪漫的唯美演绎——读冰虹小说《飘影》[J].小说评论,2009(S1):83-85.

  [82]胡汉华.漂——长篇小说《飘》节选[J].泉州文学,2009(04):4-14.

  [83]姚海燕.自由与自私——小说《飘》中斯佳丽形象浅析[J].科技信息,2008(27):542.

  [84]彭俊广.婚姻突围失败所折射的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小说《飘》主人公郝思嘉形象辨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5):26-28.

  [85]李师君.《飘》思想倾向与艺术美间的尴尬?[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2):125.

  [86]陈姗姗.小说《飘》中“母亲”角色的研究——从女性视角论20世纪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62-66.

  [87]王志林.乱世出佳人——论小说《飘》所反映的女权主义思想[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4):111-112.

  [88]郭艳玲.黑色的坚毅——小说《飘》主人公的性格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06-108.

  [89]刘虎.文学中的人性与阶级性——从小说《飘》谈意识形态批评[J].河西学院学报,2007(03):11-14+19.

  [90]朱春颖.一曲充满矛盾对立的挽歌——浅评美国著名小说《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3):68-69.

  [91]吴慧敏.《飘》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重写[D].首都师范大学,2005.

  [92]张代生.《飘》的原型意象与主题意蕴新探[D].吉林大学,2004.

  [93]曹敏杰.从对《飘》的评论看当代文艺批评从“一元”走向“多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49-51.

  [94]董金伟.《飘》的魅力、价值与特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2):3-5.

  [95]周明燕.一曲无尽的挽歌——评美国小说《飘》[J].外国文学研究,1997(04):72-76.

  [96]万雪平.《飘》与《乱世佳人》之比较[J].景德镇高专学报,1997(03):49-51.

  [97]孙英黎,张桂菊,董金伟.也论《飘》的价值与特色[J].开封大学学报,1995(03):15-22.

  [98]张家平.一部毁誉参半的畅销书──美国小说《飘》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01):72-77.

  [99].小说《飘》作者的故居毁于大火[J].湖南消防,1994(10):36.

  [100]杨静远.从复辟小说《飘》看复辟狂江青[J].世界文学,1977(02):243-254.

  [101]朱慧珍,梁超然.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关于美国小说《飘》的评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02):64-69+72.

  [102]李惠铨.评美国小说《飘》[J].外国文学研究,1979(03):40-45.

  【拓展内容】

  《飘》中主人公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浅析论文

  摘 要:小说《飘》以鲜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郝思嘉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力图从她对待爱情、对待生活、对待世俗等三个方面分析郝思嘉的性格特征,以加深读者对郝思嘉这个人物的把握和理解。

  关键词:郝思嘉 性格 特征

  马格丽特·米歇尔的长篇巨著《飘》(亦有译成《乱世佳人》)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部作品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杰作。小说着力塑造了郝思嘉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历史转型时期(奴隶制衰败,资本主义兴起), 背叛了自己出身的奴隶主阶级, 勇敢地追随时代潮流, 最终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的女性的形象。在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这一形象无论是在爱情生活,还是在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 都有着极为广阔的舞台。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性色彩非常鲜明的艺术形象。

  一、对待爱情的态度:热烈而执着

  郝思嘉穷其一生热烈而执着地追求爱情。少女时代的郝思嘉遇到卫希礼时,卫希礼有异于那些整天沉湎于功名和享受、不谙世事的贵族子弟并充满神秘感的特性让她好奇,她很快就深陷爱情之中。她勇敢地奉献着她有些盲目但非常纯真的爱, 而且她把自己的爱看作一生中唯一美丽而神圣的一桩事。许多年来,她始终将对卫希礼的爱当作精神支柱,很多的冒险和努力都是因卫希礼而产生,她甚至可以为了卫希礼,牺牲任何一切,不管卫希礼让她做任何事情,她都会答应下来。例如,在卫希礼即将上前线时, 托付郝思嘉照顾他的妻子媚兰。虽然当时郝思嘉感到非常残酷和失望, 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就是为了自己对卫希礼的那些诺言,当大家从亚特兰大撤到南方安全地带时,当她自己都还处于炮火连天、兵荒马乱的北方并极度孤立无援时,她克制住内心的恐惧,抑制着对情敌的憎恶,毅然留下来,照顾即将分娩的媚兰,帮助她顺利产下了儿子。在照看媚兰的这个过程中,郝思嘉这一人物形象也越来越高大,显露出人性最美的光辉。她对于卫希礼的爱情其实就像水中花、镜中月那样虚无缥缈,但是她的这种真爱,并没有掺杂任何私心杂念,因此,它是伟大和神圣的。

  二、对待生活的态度:勇敢而坚强

  勇敢、坚强是郝思嘉性格中非常突出的特征。命运之神曾经对她非常眷顾,给予了她美貌与聪明,但生活中,却也给了她很多的磨难。年轻时候的她,接连历经了情场上的失意、内乱中的战火纷飞、破败家园的重建、爱女的不幸夭折、丈夫突然出走等等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她从没有向命运低下过高贵的头颅。卫希礼曾经这样评价她:她总是那么勇敢,从来没有见她掉过一滴眼泪,她也从来都是坚强地面对现实。曾经那么娇小清丽的郝思嘉,经过战争的洗礼后,彻底不见了。以前的那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小姐随之消失了。郝思嘉并没有奴隶主阶级骨子里那些腐朽不堪的教养和信念,她凭借自己坚强的个性和对红土地一往情深的热情,进行着一场一个人的战争。她压根就不敢,也不愿, 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要和那个世界为战。但她的坚韧让人不由得不敬佩。她以一连串的行为,证明着自己:她的母亲死了,父亲也疯了,以前那个娇小而柔弱的大小姐光着脚在荒地里为全家刨土寻找食物;只为了一句承诺,就留下来,一直守在一座围城里为自己心爱人的妻子接生;为了一大家子人的生计, 她彻底告别了贵族小姐殷贵、骄奢的恶习,整天像黑奴一样辛勤地耕耘;曾经连袜子掉在地上都不需要自己弯腰去捡,却有勇气举枪杀死了闯进自己家园的北方佬。有时,她甚至赤脚去寻找食物,突然发现一根萝卜或者什么,就立即像一只饿狼一样扑上去。当饥肠辘辘的她, 身心俱疲地倒在地上时,她还能够勇敢地站立起来,并倔强地对着上天说:上帝可以替我作证,我是绝不会屈服的!这个时候的她,看起来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战斗女神, 坚韧而高大,勇猛无比。她总是说,无论如何,明天又会是新一天!许多个无人可依靠的夜晚,她想着大家的温饱都指望着她, 疲倦恐惧涌上心头时,这句话给了她安慰,也给了她力量。其实,她并不想站在风口浪尖,不想大出风头,也想躲在一个人的肩膀上痛快地大哭一场,然后把生活的重任交给他;但是,天亮了,她又得重整行装,成为指挥大家干活、一言九鼎的一家之主。

  三、对待世俗的态度:反抗而叛逆

  对世俗的反抗与叛逆,深植于郝思嘉的头脑中。这首先体现在她敢于反抗封建奴隶主的家庭教育方面。她出生在一个种植园主家庭,家庭条件优越,让她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却经受着严格的封建旧礼教的管理和教育。与其他等级制度森严的奴隶社会的家庭一样,郝思嘉的家庭里也充斥着严重的等级观念。但她的叛逆精神,却在家庭的压力下屡屡濒于爆发。对于家庭的严苛教育、女人对男人的依赖,她说,为什么一个女孩子要找男人,就该装得这么傻呢?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欺骗性和虚伪性,也表达了郝思嘉对压在广大妇女头上的传统信条痛恨与背叛,充分显示了她对传统礼教的叛逆和反抗。郝思嘉的胆识,还体现在她勇于反抗她的父亲强加给她的婚姻。她极力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但在封建奴隶制度下,结婚其实就是种政治行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个人的意愿,而是家世的利益。郝思嘉的父亲也有这种王公贵族的思想。他觉得,爱情只是婚姻的附属物,出身门第的高低对于婚姻才是最最重要的,他认为,爱情那东西,是必须等结婚之后才会有的。所以,他说郝思嘉跟谁结婚都是可以的,只要那个人是个南边的、体面的上等人。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女儿和谁有感情,他只关心女儿和谁结婚后,可以把两家的土地连成一片,一起经营。郝思嘉对此表现了非常顽强的反抗精神。对父亲的门第观念,她认为那是一个旧时代的观念,她坚持恋爱是应该允许自由选择,完全是自己的事情。她不仅拒绝接受父亲硬强加给她的男人,也并不接受父亲给她的房产,她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听从父亲的命令。郝思嘉这种勇于反对家庭包办婚姻制度、敢于追求个性解放的性情,最终决定了她必然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从事实上打破了旧制度紧箍在人们头上的精神枷锁。

  总之,郝思嘉性格特征是丰富的、多元的、立体的,它是一个时代特征的缩影,也成为《飘》这一部伟大作品的重要特征。直到今天,它仍像一把火炬,闪耀着人性积极向上的光辉。

  参考文献: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小说《飘》的论文参考文献】相关文章:

物流论文参考文献07-03

工程论文参考文献11-17

农业论文参考文献03-08

论文的参考文献的作用11-25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02-21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07-02

ppt教学论文参考文献12-06

审计风险的论文参考文献11-14

论文中参考文献书写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