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其升级研究

时间:2022-11-14 22:26:3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其升级研究

  

  摘要: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全球产业链条及其辅助体系等诸多方面在全球空间范围内不断进行再配置,价值链的片断化和空间重组与产业集群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于一个区域来说,能否通过产业的集群化获得地区产业乃至经济发展的助力,从而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关键。文章阐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与产业集群的结合,并针对其动力模式和资源整合能力展开分析,提出了产业集群只有通过持续提高其自身竞争力,才能实现沿集群价值链的爬升。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区域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升级
  
  当今,全球经济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全球化和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使得产业集群带动下的区域经济逐渐嵌入到全球的产业网络中,地理区位对经济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价值链的片断化和空间重组与产业集群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以往的产业集群理论单纯从区域产业内部去研究其竞争优势,因而很难把握全球产业竞争的动态性。全球价值链理论为研究各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其引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分析,能够开拓产业集群探索的全球视野,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组织方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全球价值链研究及其治理模式
  
  价值链问题的研究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有学者认为全球价值链是生产过程的国际化,在此过程中一些国家参与到特定商品不同阶段的生产,这样,可以使各个不同阶段的生产由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地区承担,生产的共享使得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化。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关于它的动力模式,该研究基于格雷菲等人在全球商品链研究中提出的生产者驱动和消费者驱动两种运行模式。
  生产者驱动,是指由生产者投资推动市场需求,形成全球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投资者往往是拥有技术优势,能控制整个生产系统的跨国公司或实行一体化的大型工业企业,他们通过全球市场网络来组织商品或服务的销售、外包和海外投资等产业前后向联系,最终形成生产者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其主要集中在汽车、飞机、计算机、半导体和重机械等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消费者驱动,通常是由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国内销售渠道的发达国家企业通过全球采购组织起来的跨国商品流通网络,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那些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中地区的工业化。在此过程中,跨国企业控制并形成“总部设在核心国家,半边缘地区负责协调,生产集中在低薪资边缘地带”的空间分工协作网络。这类动力模式主要存在于服装、鞋类、玩具、消费电子和手工艺品及其他消费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目前,上述二元动力论所区分的两类模式相互渗透,并且有一种从生产者驱动模式向消费者驱动模式的转变趋势。具体来说,格雷菲把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划分为5类: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和等级制,中间的3类又统称为网络型。这几种治理模式之间的细分和区别如表1所示:
  市场型是指各个经济行为主体通过货币买卖各种商品和服务,其运行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等级制则是以企业制为典型,运行的核心就是管理控制。而网络型经济组织模式则介于两者之间,其中的模块型是系统的分解与集成,各个子系统需要有很好的创新效率,并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集约交易费用;关系型模式中厂商由于社会同构性、空间临近性、家族和种族性等联系集聚在一起;领导型模式则是众多中小厂商特别是小型厂商依附于几个大型厂商,由大型厂商对他们实施很强的监督和控制力。在现实世界的全球价值链治理中,这五种模式往往是相互交错的,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的转换机制。
  将上述分析落实到具体的经济体中,则大量表现为外包和直接投资形成的各地区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形态。这是因为产业集群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资源组织能力,是一种结合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经济组织模式,从其外在表现来看,它的生产组织方式除了具有原先的市场式和等级式的特点外,还引入新的网络式组织方式的内容。这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的进步,至此,全球价值链片断化与产业集群通过治理模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集群视角的区域国际竞争力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中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对其研究自始就围绕着竞争力的问题展开。早期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多是对竞争力的来源问题的研究,而对全球经济环境的考查较少或仅作为背景考虑,有些学者提出了外部经济论、集聚经济论和交易费用论等,这些分析旨在说明企业集聚化的经济效应,而对于竞争力的描述还比较抽象。
  近20年来,关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逐渐具体化,同时开始放在全球经济体系下进行。随着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加速,新的世界分工不再以国家为单元,而是按照区域划分来进行,国际竞争由全球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延伸到在一个国家内各个子区域之间的竞争。因此,从区域的范畴来研究国际竞争力,显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集群视角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并获得发展的。

  由于全球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越来越多地聚集于那些富有个性和特色的产业集群区,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支点。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往往不在于该区域发展的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以及其是否拥有了单个企业竞争优势,而在于其是否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或者企业集体竞争优势。一个缺乏竞争力的地区归根到底是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功的区域与成功的企业一样,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区域的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为各地富有个性和特色的产业集群,其内部大量的企业空间集聚并形成的本地化产业氛围、相互支撑的产业链以及由此形成的区域新型网络,这些都是其他区域最难以模仿的。集群竞争已经开始逐步代替单个企业竞争,从而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流。更为重要的是,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合。因此,产业集群本身也为我们研究区域国际竞争力找到了一个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最佳结合。
  20世纪后期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还是传统产业领域,都出现了一批能相对独立于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而发展的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集群体。从集群视角研究区域国际竞争力,构建区域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分析框架,既能弥补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又能与客观事实的发展紧密联系。
  
  三、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
  
  无论是在地理空间还是在企业层面上,全球价值链中具有越高附加值的环节,对应的集群集中度也越高;同样,附加值越低,片断化或集群分散程度也越高,即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在选择下一级环节时具有很大的地理选择空间或者称地理弹性,选择的余地越大表明弹性越大。因此,占据底层环节的产业集群往往特别多,它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使彼此获得的利润水平越来越薄。在此过程中,诸多占据全球产业链条中核心环节的巨头们作为实际的控制者或治理者,侵占了大量低附加值环节所创造的价值,这反映了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协作的内在实质。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其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低水平增长的陷阱,在国际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却无法实现本质的突破,产业升级困难重重。我国各地区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的底层位置对应的地理弹性过高,造成了国内同一产业诸多集群在出口、引资方面的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严重。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扩张进程中有效参与国际分工,将主要通过产业集群的升级来实现。
  在此,借用有些学者所提出的“产业集群的生态群落系统”观点来描述这一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在这个系统中高端只能保有少数,而下属产业群随附加值的降低逐渐增多,呈现稳定的“三角”形态,否则群落就会出现失衡和崩溃现象(见图1)。
  
  图1假设价值环节的最高层只有H一个区域产业集群,下一层的产业集群MH则增加至3个,再往下环节M则升到9个。如果低附加值环节的产品和服务发展的十分成熟和分布较广时,集群之间的激烈竞争会导致该环节产品和服务性价比会越来越高。从而刺激更多的占据高附加值环节的产业集群将对他们来说附加值很低的环节通过外包形式剥离出去,这时随着需求的上升就会使得那些竞争力偏弱的中小企业有机会进入全球价值链的底端,从而推动底端原有的企业往上升级或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外包体系是有选择地向纵深发展,高附加值的外包业务流向那些在进程中竞争力优越且具有快速提升力的供应商、合约商和中介组织,即如图1中的M1到M9的分包体系有逐渐向其中几个集中的趋势。也就是说,在新国际分工体系中掌握先机的只能是那些富有特色、高效、有序的区域经济体。
  可见,产业集群只有通过持续提高其自身竞争力,才能实现沿集群价值链的爬升,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布局和获取新国际竞争力的走向。
  
  参考文献:
  1、刘友金.集群视角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与未来研究展望[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9).
  2、包培良.区域内产业集群与国家竞争力——从国际贸易角度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6(10).
  3、刘友金,戴魁早.国外区域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6(6).
  4、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集群转型和升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其升级研究】相关文章:

文化创意产业及其评估实践研究05-30

提高上海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研究08-23

论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05-31

论文写作及其研究的特点06-19

基于价值网的企业集群式供给链治理模式研究04-28

OFDM技术研究及其系统仿真05-11

谈向家山滑坡成因分析及其综合治理研究08-04

现代中小企业招聘现状及其对策研究06-12

新刑诉法下社区矫正问题研究09-05

谈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