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张承志“后《心灵史》”阶段创作中的几个主题

时间:2023-03-18 15:30:4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张承志“后《心灵史》”阶段创作中的几个主题

  论文关键词:“后《心灵史》”阶段 文化命题 参照

  论文摘要:在“后《心灵史》“阶段,张承志思考并描述了诸多文化命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民问世界、反智论和文明代言凡理论,这三宁、主题是相互关联的。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以及为之寻求参照的思维模式。张承志的描述和议论,其目的在于为中国文化增添华美的色彩,激活一种清洁的精神。

  “后《心灵史》”阶段不是理论界的提法,而是张承志在1993年对他本人创作的一种期望性描述:“在我的所谓“后(心灵史》’阶段。我盼我的文学有独立的思想和新鲜的文风”((清洁的精神·后记》)。从时限上说,“后(心灵史)”阶段是指1991年(心灵史》完成以后至今;从形式看,此一阶段中止了小说创作,致力于散文及学术文章的写作。张承志认为,作为虚构和想象性艺术的小说,在传达思想方面是远远不及散文的,而散文也能够更好地表现真实。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他再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我更喜欢追求思想及其朴素的表达。喜欢弃迁回和编造,喜欢把发现和认识、论文和学术—都直接人心所欲的散文之中’((新集编后》,载(文艺报》2的1年4月17日)。在‘卜后《心灵史》”阶段,张承志思考了许多重大的文化命题,如时代、国家、民族、宗教以及正义、人道、美等等,体现了他这一时期创作特点的主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i.民间世界;2.反智论(即对知识分子的批判);3.文明代言人理论的提出。需要指出:对上述主题的描写和议论.是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以及为之寻求参照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张承志所关注的,仍然是中国文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民间世界

从1984年始.张承志有意识、系列性地描写他自称的“文学上的三块大陆”,即:蒙古草原(文化)、新班天山枢纽、回民的黄土高原。在迄今为止已出版的7本散文集(《绿风土》、(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鞍与笔》、(牧人笔记》、《以笔为旗》、《一册山河》)中。张承志不厌重复地描写了这三块大陆历史和现实中的地貌、风土、民情以及许许多多的小人物,并以文学化的方式具体考证研究了“比如关于蒙古游牧民族与马、蒙古民歌的性质、突厥与中亚、回教苏非主义”等艺术意味很浓的命题((荒芜英雄路·作者自白》〕。可以说。这已构成了一个文学和学术的基本民间世界。虽然从文化中心或主流文化视角看.这些作为文化文本的民间世界向来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但是它们自身所拥有的那种底层的系统价值观念,特别是关乎人心、人道或信抑的价值观,确实有着一种别样的生命力或魅力,而这正是张承志所要发现和披露的。他的目的是明确的:……从骨头到语言,我紧紧攀援日夜吮吸的,是另一种强大的、未被认知的、底层民众的价值观点和文化体系。……不仅如此,我还奢望着这‘另一种’有一天会在源头上与中华文明的‘这一种’清澈合流.给垂老的文明以接济……’((折一根发发草做笔))因此,描述’‘文学上的三块大陆’,以此为中国文化提供一种参照、建议和补充。是张承志’‘后(心灵史》”阶段主要的创作思路,通俗地说,这种参照、建议和补充所提示的相关内容及其精神,在张承志看来,是中国文化所缺乏或没有的。

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考察,张承志得出了如下批判性的结论:‘’这个文化从古代起。渐渐发达成熟为一种能与一切宗教文化匹敌的文明。它广大精深.丰富美好,但是它偏重着世俗的精神,它培育着一种绝对的拜物论.以及彻底的实用主义’((在中国信抑》。张承志不止一次地表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也明确地陈述了自己是中国文化养成的作家((无援的思想》,他希望个人所属的中华文明有.‘华美的色彩”《正午的喀什》,在这样的前提下,张承志分析并标示出中国文化中的两个缺陷和弊端:一方面,它很少有对信仰的执著精神,并缺乏对人心、人性的终极意义上的关怀;另一方面,世俗精神运作于当前现实生活及文化心理中,滋生出了诸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等现象或思潮.这是中国文化自身产生出的副产品,反过来又可能侵蚀文化母体本身,这种观点已经得到了一些回应或赞同。青年学者王彬彬在一篇文章中的论述,我以为是对张承志此类观点的最好注解:“……市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甚嚣尘上.工具理性恶性膨胀。侵占着价值理想的家园……”(见(独白与驳洁)一书)。

而“文学上的三块大陆”所具备的那种未被发现和认知的底层价值观.在自己的世界中.外现为一种“丰满的文化和人的生活’((正午的喀什》},这就是张承志为什么反复描述新疆文化枢纽中的美丽、回民黄土高原中的信抑、蒙古草原文化中的自由等等诸如此类子题的缘故。比如新疆文明和文化中,有一种’‘柔和了、变成了艺术的仪礼的力量“。有一种“变成了传统文化和气质以后的信仰的魅力”,因为“在这里,宗教成熟了,变成了和谐的文化。简洁的圣行,化人了每天的生计和日常的习惯。渗进了音乐和体质。变成了姑娘和男子头上的花帽.演化成饭前的洗手和饭后的感恩。这样的文明魅力十足,每一个儿童都在它的哺育中长大,每一个姑娘都觉得这样更美,甚至每一件坏事。都在它规定的限界到头和终《正午的喀什》。凡在描写三块大陆的一些重要细节时,张承志都会自然地联想到中国文化,如黄土高原大山村落中的“让路”这一礼貌行为,他写道:“‘让路’—在中文中尽管还有这个词汇存在,但除了在这片黄土世界里,你在哪里也难找到这个词汇产生时的古老景象了”《回民的黄土高原》)。此种体现为“丰满的文化和人的生活”的底层民间价值观,应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参照、建议和补充,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在“人们为种种同题苦恼的今天”,这是“一把能解开你的苦恼的钥匙’《回民的黄土高原》。

[1][2][3][4]下一页

【试析张承志“后《心灵史》”阶段创作中的几个主题】相关文章:

试析王褒的文学创作及其在南北文风融合过程中的贡献05-29

试析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论05-03

雕塑创作中的语言及感受09-12

试析法治视野中的大学生权利保护05-27

试析药品专利无效与侵权中的若干问题探讨05-12

怎样处理好声乐学习中的几个关系问题03-01

浅谈工程结算中需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05-27

谈感性与理性在电影剧本创作中的思辩08-23

试析霸王品牌的成长历程05-31

试析文解字添奇趣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