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观的嬗变-论一种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时间:2024-06-23 19:09:2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学知识观的嬗变-论一种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论文摘要:人们对科学知识品质的认识和科学对自然界的认识一样是不断发展的。知识社会学从对传统的普遍、客观、价值中立的科学知识观的解构中,逐步走向相对主义的科学知识观。

  论文关键词:科学;知识观;嬗变

  传统的科学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尽管有社会起源,但这种起源是与科学知识的内容无关的。自然界是现实而客观的,科学就是致力于提供关于自然现象世界的客体、过程和关系的精确说明的事业。
  科学知识是对自然世界真实特征的提示,并简约于系统的陈述之中。纯粹的、符合非个人的技术标准的科学知识,是独立于偏见、情感、自我利益等主观因素的。随着科学知识自身发展所日益显露出来的完整特征,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融与互动,在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野中,科学知识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嬗变。

  1标准的科学知识观形成与发展

  虽然科学知识观的形成有一个绵延的历史过程,但对知识进行系统论述始于实证主义的代表奥古斯特·孔德(AugustComte)。在《实证哲学教程》著作中,他把人类知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神学时期”、“玄学时期”和“实证时期”。“实证时期”的知识与虚构的知识不同,是基于经验方法论的、真实的、有用的、肯定而准确的知识。这种知识的典范是现代自然科学知识。
  19世纪,人们惊叹于自然科学成就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人类及其周围的世界也服从相同的物理定律与过程,观察、归纳、演绎与实验的科学方法不但可以应用于科学,而且在人类思想与行为的各种不同领域里也可以应用的观念。除孔德外,实证主义早期诠释者还包括穆勒(J.S.Mil1)、斯宾塞(HerbertSpencer)和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他们认为,知识的科学性不再需要通过感官领悟,而是必须付诸经验的调查,没有观察就没有真理。所谓经验的就是客观既存的事实,而科学就是对那些事实的观察和描述,既然经验就是事实的,科学知识就是确证的。
  进入20世纪,科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给传统的科学哲学带来革命性的冲击,科学理论难以与自然世界的经验一一对应。20年代,以石里克(MoritzSchlick)、纽拉特(Ottoneurath)、卡尔纳普(RudolfCarnarp)、波普尔(KarlPoper)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者,把科学哲学引入新实证主义阶段,主张用“科学的逻辑”代替传统的认识论。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感觉经验是唯一的知识来源,科学必须要能够“证明为真”,证明的方式包括经验证明和形式上理论上的逻辑证明。所有有意义的陈述,要么是关于感知材料的可确证陈述;要么属于“分析性”陈述,诸如逻辑和数学上的陈述2 3=5,5是2 3分析性陈述的必然结果,自然为真。他们认为,只有科学能给予我们真正的知识,形而上学的东西,如本质、本体、存在、第一因等等,都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加以弃。“意义”(meaning)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意义有所指,并且是可由经验加以检验的。只有可用经验检验的命题才是真命题,否则便只是假命题,这便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verificability)。科学的特征是从经验出发,通过分析和演绎得出规律性的通则。通过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排除与科学发现有关的社会、历史和心理因素,以便给科学提供纯粹的理性重建。把实证主义原则与数学、数理逻辑和语言学的成果结合起来,建构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即一切科学都是经验科学,每一个有意义的陈述等值于某种以指称直接经验的名词为基础的逻辑结构。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的逻辑或一种完整的经验科学知识应该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知识的基础问题,即检验科学假说的最终论据是什么,包括每一门科学有无这样的基础以及各门科学之间有无共同基础;二是理论的结构问题,即概念之间及陈述之间有系统的联系,特别是公理系统的解释问题和说明逻辑;三是理论的确认度问题,即证据在多大程度上给假说以支持,或假说从证据得到多大程度的确认。
  无论是实证主义还是逻辑实证主义都假定,科学事实是关于外在真实世界的事实,它在某种程度上只能藉逻辑和数学知识的中介才能实现,不依赖或反映社会现实。新老实证主义者共享的科学观包括:
  (1)科学主义(scientism)。不论自然的还是社会的问题,其研究方法是同一的。在现代文化中,知识的意义是由科学来界定的,自然科学已为所有科学提供了方法标准,在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之间是没有必然判别的。
  (2)自然主义(naturalism)。所有的科学都研究外在于自身的对象,这些对象可化约为可观察的原子单位,运用模像理论、对应理论和比配理论进行分析。
  (3)经验主义(empiricism)。科学的基础是观察,实证知识建立在能够观察和确证的事实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实验揭示客观存在的一般规律,再根据规律提出假说来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4)价值无涉(valuefreedom)。科学不对其论题进行价值判断,主张价值不能从事实中获得。只有事实是可以检验的,价值则不然。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可以独立于道德反省或个人的主观因素而实现,真理是关于客观实在的说明性陈述,是可以检验的。科学知识不同于所有其他人类知识,可以检验证实,是普遍逼真的。
  (5)工具性的知识(instrumentalknowledge)。实证科学是确定知识,因而也是有用的,可以准确预测和操纵社会的运行。实证主义者追求技术上有用的知识,并相信它们可以运用于不同的形式的社会改革。圣西门和孔德主张“实证科学”与“实证政治”。此后的实证主义者虽仍然将科学视为技术上有用的知识,但越来越倾向于淡化科学之公开的政治意义。到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实证政治就被抛弃了,科学成了纯粹的非政治的知识。

[1][2][3][4]下一页

科学知识观的嬗变-论一种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科学知识观的嬗变-论一种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角】相关文章: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问题与出路分析03-18

浅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认识论抱负03-19

论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及其限度03-18

论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自然主义路径03-07

论析科学知识社会学对库恩哲学的继承与发展03-18

从科学知识的不同解释模式解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03-18

试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旨趣03-07

浅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来源与核心03-18

从自然的“祛魅”到科学的“祛魅”-论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困境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