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生态价值的实质
论文关键词:价值 生态价值 劳动价值 效用价值
论文摘要:生态价值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从生态服务功能的产生或供给来看,是纯自然的;从生态服务功能的利用或需求来看,是纯人类的。根据价值的哲学概念和经济学中的传统理论,对生态价值的自然范畴和人类范畴进行分析,可得出生态价值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客观需要的主观价值反映。它反映着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经济系统两个整体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人与物的关系。
1传统的价值理论
在讨论生态价值之前,有必要回顾哲学和经济学范畴的几种主要价值理论。
1 .1哲学范礴的价值理论
从本质上说,价值是个哲学概念,在哲学界和伦理学界有着很大争论。我国哲学家李德顺教授把这些争论归结为四点,分别是观念说、实体说、属性说和关系说。
观念说认为,价值归根结底是某种精神性的东西或精神的产物。这一观点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认为价值是精神现象,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以人的评价意识为媒介而成立的;另一种认为,价值是现实世界之外的独立精神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最高本质形态。
实体说认为,价值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或现象体系,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价值是客体承担者本身,把“有价值之物”叫做价值;二是价值是某种精神实体。
属性说认为,价值并非独立的实体,是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实体所固有的或产生出来的属性,包括主体属性和客体属性。主体属性认为价值产生或存在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本性、需要、意识、能力之中,加之的创造与实现同客体的属没有关系。客体属性认为价值是客体的属性难关,使对象物本身所固有的某种属性,与主体无关,即客观事物的价值是由客观事物存在本身决定。
关系说认为,价值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一定关系和内容而存在的,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同主体的需要、能力是否一致的状态和性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对于主体的意义,其最终的存在形式是这种作用所形成的主体性事实。
笔者认为在经济思想中,关系说更能说明价值的概念和内涵。
1.2经济学范畴的价值理论
在经济学的传统价值理论中,主要有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
1.2.1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精华,经由马克思的批判和发展之后,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一般都称之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从剖析商品开始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物的关系。使用价值不局限于商品,凡是有用的物都具有使用价值。价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抽象人类劳动,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价值局限于用来交换的商品,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某些商品也没有价值。“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有些东西本身不是商品……但是也可以被他们的所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通过他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因此,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马克思)
1.2.2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是西方经济理论中普遍接受、运用的价值理论,也被称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它与劳动价值论一样源远流长。效用价值论是以效用为中心,以边际概念为工具来分析商品交换、资源配置、利益分配与政策取舍的价值理论体系。
效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人们对物品或服务的主观评价。人们对物品或服务的效用的评价是以在消费过程中物品或服务给人们带来的苦乐感受为标准的。价值存在的前提是效用的稀缺性。物品或服务的价值量,是由消费最后一单位该物品或服务的效用量即边际效用量决定的,边际效用的大小决定物品或服务的价值实现的多少。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经济人”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进行均衡分析,得到不同效用的消费或使用的最优组合。
1,3对经济半价值理论的分析
1.3.1价值反映的“主体意识”
根据价值的哲学概念,价值学说的都与主体有关,都反映“主体意识”。具体地说,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都是人们在对商品交换的研究中形成的。人是交换的主体,交换主体对价值不仅赋予概念性的“主体意识”,而且对价值的生产、交换(实现)、分配等都赋予“主体意识”。
[1][2][3][4]下一页
【试论生态价值的实质】相关文章:
试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03-05
试论“道不远人”的内涵实质及其影响11-25
试论诚信及其价值01-09
试论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03-05
试论人的生态化问题02-24
论司法独立的精神实质及价值定位03-28
试论《吕氏春秋》的生态伦理观03-01
试论广告传播中的信息生态保护03-06
试论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问题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