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立足应用能力培养高职语文课改之本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对策
[论文摘要]高职校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为使技术人才能适应社会、市场、企业需要,高职语文教学应以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从职和交际需要的读、写、听、说能力,尤其侧重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语文教学定位
语文的本质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曾经有过很多的争议,并且持续过很长时间。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魔力下,我们曾一厢情愿的简单地把语文的本质归结为工具性,在课堂上紧紧围绕基本知识、应试作文展开教学。当我们发现学生越来越不会说,越来越不会写时,当大众发出“语文误尽天下苍生”的呐喊时,我们才真正意识到人文性是应该存在却被忘却的一面。因此,在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重新定位语文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目前,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刚出台,但配套教材还没出版。面对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文化课的语文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作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角色呢?我们能否套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呢?高职语文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呢?这些问题都一直未能解决,高职语文教学也就处于较为混乱的局面。
语言是一门工具,我们每个人都要运用这一工具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语文并不是学习和研究语言,而是教会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的基础上,去更好地运用语言。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语言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语文教学并不是研究这些语言的意义,那应该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语文课不是政治课,关注学生人文思想和道德品质,那是政治课内容。虽然在语文教学中也会体现出人文性的内容,那只是辅助性的。语文教学不应该把人文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过去这种做法曾经有专家和学者毫不客气的批判,说语文教学是“荒了自己的田,去耕别人的地”。
高职校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为使技术人才能适应社会、市场、企业需要,高职语文教学应以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从职和交际需要的读、写、听、说能力,尤其侧重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因势利导,依托生动的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审美教育,尤其侧重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其实这一观点,在多年前叶圣陶曾提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从根本上说,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高职语文教学应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立足对学生口语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课程的边缘化。在普通中学,语文是作为“语数外”三大主要科目之一出现的,毕业会考、升学考试都将语文包括在内,而高职的办学经验与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师资和教材建设一时难以形成自己的体系,面临的是“市场竞争”,而非“升学压力”,难免带有功利性。因此,在高职里,备受关注的是专业课、实践课的设置和安排,认为语文课与技术培养并没有多大的关联,常常以学制短、专业教育要求高、实践课程任务重为借口压缩语文课所占的比重,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境地;学生的家长也通常关注理工科和专业科目,他们抱有“一技在手,终身不愁”,“百艺好藏身”的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更不在意语文课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质量不高。大部分学生进人高职也是抱着一份“学门技术,将来找个工作”的心理,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而言不那么扎实,因此,对学校开设的文化课、基础课不重视,这样一种态度在无形当中对教师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学生不愿学,老师劳神费力收益也不大。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就出现了一种思想的惰性,不花心思推陈出新,而沿袭中学摒弃的“作品背景介绍—段落大意—中心归纳”的老路子,使语文课堂愈发沉闷、呆板。如此一来,教学中的这种敷衍使语文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
课程设置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在高职的教学安排中,语文作为必修课出现,以公共基础课形式出现,没有安排选修课,更缺少其他的实践活动。作为高职生,接受的应是一种职业性教育,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要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因此在语文教学应该尽可能多地给提供学生一些锻炼的机会,多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各种语文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在语文教材中占大量篇幅的往往是一些经典名篇,这些作品大都缺乏时代感,而当代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作品却很少选人教材中。甚至一些文章直接来自初中教材,内容重复,缺乏初中教材和高职教材的有机衔接。教材中的实用性内容较少,口语训练和应用文知识往往放在教材最后,所占篇幅较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专门口语训练。
三、应用能力培养对策
高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不和谐之音,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快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问题、改变现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应紧扣职业性和实用性特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学生口语和应用文知识培养。
(一)正确看待语文在职校教育中的地位
于漪老师认为,母语不仅是一门学科的教育,而是凝聚着民族情结,蕴含着文化积淀,是民族文化的根。在学校教育中,这份“根”的意识不能减弱。
高职语文课是文化基础课,语文课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以语文应用能力培养为本。高职语文课在职校教育中要扮演好“服务”的角色,通过发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于专业课程的需求。
(二)编制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应当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因素,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文章选择上应做到既有经典名著,又有当代优秀作品;既有各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和练习,又突出应用文的写作知识;最后还应强调学生的口语训练,提供适当的口语训练材料。
[1][2]下一页
【浅谈立足应用能力培养高职语文课改之本】相关文章:
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探析03-14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12-01
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03-16
浅谈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应用能力培养03-18
浅谈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