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课程设置及结构改革
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高师中文专业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改革调整
论文摘要: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培养的师资,必须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方面与培养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的师资上有很大的不适应之处。因此,必须对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进行改革调整。
一、本文产生的背景
面对当前如火如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中文专业将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培养出合格的具备相应素质的语文教师,这一重大问题已经十分尖锐地突显在人们的面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本文正是从探究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师资出发,从而探索高师中文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二、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对高师中文专业培养的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对新一轮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作一个了解。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的前言中对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作了明确的说明:即“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法、评价目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了基础课程改革的三大主题:教育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制度的重建。这正说明两点:一是这一轮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的、具有质的飞跃的变革。这对于我们高师中文专业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具体目标及其相关方面,提出了重新审视的必要。二是通过对语文课程重点改革的这些方面,特别是体现并指导这一系统改革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及与之配套的语文新教材的认识概括中,可以捕捉到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师素质、能力要求的信息。
具体来说,都有哪些信息呢?
1、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性质至少说明了两点: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了培养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互为表里)与语文运用及言语交际能力,必然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任务。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揭示了语文的文化属性,它本身就是文化,同时它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文化是语文的根基。作为语文教育凭借的教材来说,所选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大多文质兼美,在语言文字方面既是典范,同时又汇集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及文化精华。所以文化内涵是与语文工具性不可分离的特性。正因为如此,“语文新课标”里课程总目标的第1条中,提出了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第2条提出了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见多种文化的积淀与人文素养对语文的学习与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两位一体的。
2、语文新课标还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新课标中,基本的语文素养被解释为:“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重视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与创新精神,注重语文规律在实践中的把握与运用。
4、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努力建设开放性的、有弹性、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构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
6、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并恰当运用互联网技术,收集、运用好信息,能设计、制作并使用语文课件,同时能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新技术及信息处理。
7、语文新教材的编写不但体现了上述思想,而且选文更新力度极大,五分之四的选文是新的,不仅强调文质兼美,强调名家名篇,而且进一步加大了时文比例。从新教材注明的选文出处,不少选自1999年和2000年新近出版的书籍,选文内容和主题富有时代气息。
以上信息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那就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对语文学习观、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师观、学生观,对语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策略和方式、对语文教材观等等已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理念,特别对语文教师提高到专业化程度上来要求,对语文教师综合素养要求是更专业化更高更全面了。
从上不难分析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如下的思想理论知识素养与能力结构,才能适应基础教育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思想理论知识素养
能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语文教师思想品格情操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素养,语文教育基础理论素质修养,广博的人文素养,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素养,网络信息知识素养及其它自然科普知识素养。
(2)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可大致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知识能力结构,一块是语文教学能力结构。
知识能力结构包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较强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储备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联想、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较强的审美能力;较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敏锐地感知并吸取新的知识理念的能力。
语文教学能力结构,包括“三字一话”的基本教育技能,师范性教学语言的能力,创造性理解和处理使用教材的能力,建构校本教材的能力,具有策划并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的能力,具有组织与引导语文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设计教案与学案、组织教学、测试反馈、教学评价的能力,具有驾驶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具有语文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目前高师中文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上与培养达到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的师资尚有不适应之处。
以贵州省师专中文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为例来看,与培养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需求的师资有极大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高师中文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缺乏明晰的理念,或其理念已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不相适应。
就毕节师专中文专业而言,其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也跟省内其他师专一样,是根据贵州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时间计划表制定的“毕节师专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时间计划表”。其课程为何这样设置,为什么这样结构,不见任何说明。我们除了知道师专中文专业就是培养合格初中语文教师外,至于什么样才算合格的语文师资,认识就十分模糊了。当然,这样设置什么课程,不设置什么课程也就有了许多随意性、盲目性。其课程设置和结构与师范性要求的不适应性更是显而易见的。
2、语文教育类课程设置极为薄弱
[1][2][3]下一页
【浅谈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课程设置及结构改革】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课程改革新思路03-19
浅谈关注语文课程改革树立新的教育理念03-20
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重在创新03-20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03-05
浅谈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人文精神03-19
国外高等法学教育的改革策略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