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析古诗英译中文化信息的遗漏现象
论文关键词:古诗 英译 文化信息 遗漏
论文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极大差异,这就注定了英译古诗时必然会出现文化信息的遗漏,这也就需要译者在认真读懂原稿的基础上懂得变通,抓住文化内涵的核心,由诗词的表层结构深入到其深层结构,尽力展现其“意”的传神和生动.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在翻译唐诗宋词过程中文化信息的遗漏现象,同时还给出了一些处理的方法,力求在古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文化的沟通.
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要传递的不仅是出发语的语义信息,还要传递其所附着的文化和语用信息。但是以出发语作为母语的诗人在创作时其意向读者,通常不包括外国读者,尤其不包括非本族语的读者。因此在本族语交际双方认为是不言而喻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其他文化的读者来说却常常不知所云。诗歌是语言最凝练、最精粹、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积键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极大差别这就往定了英译诗歌时必然会文化信息的遗漏。文化信息遗漏,是指翻译中由于文化因素所引起的某种文化中的文化形象,文化涌义等的损失。文化及其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活动离不开文化。翻译的目的是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因而,在文化进行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信息遗漏的现象。本文将就唐诗宋词英译中出现的这类现象通过实例进行探讨,同时还给出了一些处理的方法,力求在古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文化的沟通。
一、归化造成的文化信息遗漏:即以读者为中心,直接用目标文化来取代出发文化
这种翻译虽然有助于给译文读者在理解上扫清障碍,但是由于翻译尤其文学翻译的功能之一就是促进文化交流,所以一味归化势必靓弱文本的文化魅力,限制了译文读者的文化视野。请看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对《好了歌》第一小节的处理:
世人都晓神仙好,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惟有功名忘不了。But with ambition wont have done,古今将相今何在,Where二the famous ones of days gone by,荒象一堆草没了。In grassy graves They live now,every one.《好了歌》主旨是,凡人只有看破了红尘,当了和尚或道士,修成正果,成了神仙,才是最自由快活的。第一小节是要人们看清功名利禄到头来全都是一场空,这体现的是道家“虚无”“无为”的观念,完全符合玻足道人的身份。但是英译过后西方读者看到的只是他们自己的基督文化,承认“原罪”,执着于精神就赎。因此在英美读者那里本来完全不同的两种宗教如今成了“同门”,归根结底这都是归化惹的祸。
二、删译造成的信息遗漏:即有时译者为了语篇连贯,故意删除一些文化信息
汉诗颇多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有些译者由于不能识破和把握其中奥秘,冒然侧除相关的文化信息造成文化缺失。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有一句“霉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Herbert Allen Giles把它翻译成"The crystal dew is glittering at my fee. The moon sheds,as of old,her silvery lights这里Giles将“今夜”“故乡”剐去,看似损失的只是一两个字,而实际上却丢失了源语言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今夜”点明了时令,指出写诗的时间是在白霉节的晚上“故乡”突出了作者对月亮的主观感受,进一步衬托出思乡之情。所以这两个词理当译出。同样,许渊冲对李商隐《锦瑟》一诗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翻译也进行了剐译:"Dim morning dream to be butterfly,P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许译明显剐去了两个体现中国鲜明文化特征的文化主角。读完译诗英美读者可能会迷惑,是“谁”晓梦迷蝴蛛,是“谁”春心托杜鹃。原诗因为用典凸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浩叹;通过庄生(哲学家的迷惑)望帝(封建帝王的悲哀)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的出场,阐明了人生无常,梦幻飘渺的道理。但如果译者只是空洞的向译文读者呈诉两个没有主角的事件,他们则很难发现这两者有何关联,甚至还可能对几百年前中国诗人的逻辑思维质疑起来。
[1][2][3][4]下一页
【浅析古诗英译中文化信息的遗漏现象】相关文章:
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6-10
人脸信息技术应用新热点浅析08-22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及处理05-29
汉英叠词对比及其英译06-12
浅析艺术的本质10-27
浅析日本交通08-09
《滕王阁序》传世精华英译赏析08-16
浅析朱自清文字之我见05-30
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的导入论文07-20
浅析电子证据论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