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刍议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时间:2024-08-05 14:35:1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刍议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信息质量 上市公司

论文摘要:文章借鉴国际上通用的研究方法,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辨析并界定了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等相关概念,阐述了相关理论,将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外构成部分划分为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两个层面,总结了保证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系列原则。评价了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会计信,息披露的状况,指出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育还不成熟,目前市场仍处于弱式有效阶段。提出了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性原因包括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力度不够等,而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其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管理监督形同虚设。在最后给出相关建议,提出完善治理结构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主要途径之一,股改后上市公司还需进一步调整资本构成,减少股权集中度,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等的独立性和管理职能等对策。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一直是建设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中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文章分析利用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探寻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人手提高会计信,质量的新途径。

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责、利进行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问题。市场环境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以外部市场导向型的治理结构与内部监控型的治理结构,通过相关的利益者,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内部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它一方面利用企业管理当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将股东会从形式转变为实质性的控制,形成股东会监控董事会、董事会监控经理层的格局,提高决策效率和监控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内部控制的特殊地位,它保障了会计系统向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外界提供系统、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体现在股权结构、董事会以及经理层这三个方面。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有两层含义:一是股权构成,即国家股、法人股及社会公众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二是股权集中度,即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结构根据各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分为高度集中型、高度分散型和适度分散型。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相互制衡,又不失市场监督效率,有利于在经理人员经营不佳的情况下迅速更换,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合理的股权结构不仅可以优化公司治理机制,而且能够对公司治理各权力制衡主体的行为实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提高公司治理的整体效率。

同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股东行使决策权有着重要意义。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诸如选举和更换董事、注册资本的增减、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事项做出决定,股东大会及股东权充分体现了所有者地位及对公司的控制权。在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相分离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主要通过股东大会达到直接控制公司的目的。但是股东权的行使必须以掌握充分可靠的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只有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准确预计公司的未来前景、掌握决策相关的信息,才能在股东大会上对公司的重大事项正确行使表决权,避免决策失败。

董事会作为所有权代理人,联系着公司的管理者和所有者,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监督公司的战略和业绩,并在规划和政策制定方面充当管理层的源泉。完善公司治理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而完善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董事会的职能。从表面看,公司董事和董事会普遍代表着公司全部的所有者,掌握着如任命经理、合并收购、重大投资等一系列重大的公司控制权;但从实际情况看,各国董事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空壳化的问题:一方面,当公司内部的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绝对控制地位时,公司大多数董事听命于内部股东,越来越多地扮演了大股东代言人的角色;另一方面,当出现内部人控制时,公司主要控制权掌握在经理阶层手中时,公司董事将受制于公司经理层而不能有效代表全体所有者的利益。董事会作为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经理)间的重要枢纽,必须保证相对独立于公司控股股东与内部经理层。如果董事会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则形同虚设,失去了治理结构制衡机制的应有作用。

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股东及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高级经理层之间存在着性质不同的关系,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代理关系。第一层次是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董事是股东的受托人,承担受托责任,这种关系是一种信托责任关系,理论上没有利益激励机制。第二层次则是董事会与公司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经理人员作为公司的运作中心,直接管理着公司,控制着上市公司的信息系统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因而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所以当现实情况与契约存在冲突时,管理者有选择会计政策调节盈余以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的主观动机。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情况下,内部监控机制能够有效的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而强制管理层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相反的,当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时,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行为,即经营者会操纵会计信息的生长过程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2][3]下一页

浅谈刍议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浅谈刍议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相关文章:

浅谈轻钢结构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03-19

简析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债权人治理03-20

公司治理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03-23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表露02-26

追求集体理性下的企业治理结构研究03-22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研究11-24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研究03-25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12-06

简析外商投资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与借鉴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