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艺术类高职院校摄影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7-12 00:29: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析艺术类高职院校摄影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摄影与美术比较;摄影艺术的本体性及边缘性;教学知识结构的更新

  论文摘要:对摄影与美术比较、摄影艺术的本体性及边缘性的美学理论探讨,更新数码摄影理论与教学知识结构等,都是这门学科在教研中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艺术高职院校里,摄影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起着培养美学品味、提高审美水平的作用。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从数码摄影理论与实践、摄影美学与摄影教学结合等方面予以加强。

1摄形与美术的横向比较

  在横向与美术比较,纵向与摄影历史发展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摄影艺术的自律性及与兄弟艺术的联系性,能促使摄影眼光、品味和美学理论修养的提高。

  美术的特性具有造型性、视觉性和空间性,在平面或三维空间塑造形体、创造可视性的艺术图象。绘画雕塑具有瞬间凝固或静态的特性,与摄影关系最近。所不同的是媒介材料。美术思潮的写实技法、流派在摄影发明后,趋向更为主观的风格和流派的发展,甚至有意与摄影拉开语言距离。摄影以纪实性语言特性见长,深受美术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等影响。

  从媒介材料上看,摄影是光与影的色彩交响的瞬间组合。摄影通过光化学、数码等成像,极具感性特征,是主体和客体的空间交融。

  以当今电脑技术数码影像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高科技为后盾的映像艺术(电视、摄影、计算机)昌形成规模,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视觉艺术形象,不仅意味着它从根本上制约着设计艺术的更迭和演化(手绘、喷绘等手法己逐步被摄影图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高新技术所代替),反作用于美术、设计艺术,而且还对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体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数字图像后期处理的方便,颠覆了传统暗房复杂繁琐的工艺。美术构成了新的设计艺术形成的技术基础,数码影像则是新的艺术形成产生的审美心理基础。

在这一单元中,结合美术与摄影的共同点,重点讲授构思构图、色调构图、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同时,将美术与摄影碰撞交融所产生的流派风格等,融合在纯粹的技法传授中,使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眼界。

2摄影艺术的本体性

摄影与美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摄影自身语言特性及其艺术规律的研究,属于摄影美学的范围。

随着艺术思潮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典型性的瞬间艺术,已成为传统艺术或一种流派风格的代名词,艺术图像越来越多元化了。摄影象美术那样,可以表达类似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多种图象,可以先设计构思,再摆放物体来摄影和后期进行特别加工。电脑数字软件使这类摄影变得越来越可行,更具有视觉传达效果上的陌生感。这类观念性图象的特征,是具有可计划性和可预见性;而且,摄影也可以象现代美术那样,表达一种多义化的“有意味的形式”。仅靠“纪实性”、“典型性”已远不能解释摄影的本体性了。因此,艺术摄影是包含着具有艺术真实的纪实性或观念性的图象信息,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摄影具有自己所特有的静态的二维图象性。摄影作为静态的图象,与动态摄像、三维雕塑区别开来;二维空间的绘画尽管也是一种决定性的瞬间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但它的完成并非是瞬间成像的。而且媒介材料根本不同。从摄影的媒介方式上看,前期有银盐化学媒介感光、电子感应技术数字成像两种;后期是传统暗房冲印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数字软件加工。用“画笔”—各种照相机进行前期拍摄和后期暗房(数码暗房)加工,实现图象的产生。

[1][2]下一页

简析艺术类高职院校摄影教学的几点思考

【简析艺术类高职院校摄影教学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

简析教学秘书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12-06

浅谈对高职院校科研业绩评价的几点思考03-18

浅谈大学摄影教学的几点思考03-20

简析创新高职课堂教学03-18

高职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03-02

简析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新模式03-18

高职院校英语教改思考03-16

浅谈高职院校AutoCAD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思考03-02

高职院校建筑行业英语教学思考03-16

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的论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