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MBA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10-08 18:22:57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西部MBA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西部;MBA 教育;课程设置
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专业学位的一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及综合型人才培养、能力培养的学位,MBA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MBA 教育具有务实性、综合性、职业性和国际性的特点。MBA教育源于 20 世纪初的美国,我国于1991年开办 MBA教育。20年来,我国的 MBA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东部地区,MBA 教育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大批MBA毕业生,为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市场化程度与发达地区相比较滞后,商务活动不够频繁,MBA教育起步也较晚,社会对 MBA教育的了解与认可远远不及发达地区,更不用说与国外 MBA教育相比了。西部发展需要大量高级管理人才,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MBA 教育正是解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1 我国西部 MBA 教育现状
我国MBA教育始于1991年,截至 2012 年,全国具有 MBA培养资质的院校共 237 所,但分布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少,最少的省份只有3~4 所,并且大都是近年来新批准的。西部地区院校 MBA 教育理念、教育国际化、师资水平等诸多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
1.1 MBA 教育尚未完全市场化
西部地区 MBA 教育相比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及地理的差别,还没有完全市场化。MBA教育必须接受学校及其他主管部门的领导,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均没有自主权,导致MBA 教育对市场的反应迟钝,不能适应市场对 MBA 教育的要求。
1.2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MBA 教育强调实用性,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西部地区现有 MBA 教育中,还存在很大差距。首先,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间存在相当程度的差距。往往是课堂教学多,实践训练少;理论分析多,联系实际少;传授知识多,启发智慧少。在许多课程中,“学术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子依然可见,从而导致MBA课程与普通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趋同。其次,缺乏具有本地特色的 MBA教材。目前,我们的 MBA教材主要是指定国外原版教材的中文译本,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学员对管理、控制的不同理解引发对许多经济现象的不同解释,因而不受学员欢迎;也有少数自编教材,但教材质量远达不到要求。第三,缺乏高质量的案例,特别是缺乏本土案例。西部地区 MBA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均不及东部地区,更不用说与国外MBA 教育相比了。实际教学中,大多采用国外经典案例,但由于案例环境的缺失、文化的差异,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本土化案例,由于我国企业自身发展历程、体制和能力与国外企业存在差距,绝大多数企业并不能提供本土化案例,高校也很难有效组织人力进行案例库的统筹工作。
1.3 师资水平的差距
多年来,国际一流 MBA 教育对师资水平有明确要求:博士学位,研究成果,企业实际运作经验。MBA授课教师既应是大学教授,也应是咨询公司的专家顾问,或在金融机构、大型公司任职。一方面,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缺乏知识型人才,加之西部地区高校人才的持续流失,尤其是经济和管理类教师流失更加严重。MBA授课教师要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的条件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最多也只能保证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另一方面,MBA授课教师虽然都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但他们与企业联系较少,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到位,经常出现教学理论化、空洞化,从而引起学员反感。这种情况不仅西部地区存在,国内绝大多数 MBA 教师都有类似情况。
1.4 难以形成有特色的 MBA 品牌
首先,西部地区 MBA 教育起步较晚、知名度低,难以形成特色 MBA品牌。其次,西部地区 MBA培养院校对 MBA教育品牌的创建重视不够。
2 对策
MBA 教育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但西部地区 MBA 培养院校相对较少,为促进西部地区MBA 教育的发展,国家应增加西部地区 MBA 培养院校的数量,给予政策倾斜,并加大支持力度。
2.1 建立适应 MBA 教育快速发展的机制
MBA教育是受市场运作影响较大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MBA教育要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西部地区在MBA办学方式上,更多要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各MBA培养院校要在人力、财物等方面给MBA教育部门更多自主权,特别是在引进和淘汰师资、教师业绩考核和激励、管理人员聘用、财务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多的灵活性。
2.2完善MBA教育课程体系
在MBA教育课程设置上,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转变培养模式,进行应用型教育模式的探索。在 MBA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包括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及其他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企业的参与及参与程度等。教学过程中,案例讨论、讲座、模拟等形式需保持一定比重,并尽可能邀请企业参与其中。管理理论要与管理实践相结合,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专家参与到 MBA 教学、讨论、讲座等过程中。加大本土化案例教材建设力度[1]。MBA 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教学,它的最大特色是案例教学。要提高 MBA 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案例本土化。针对我国案例教材本土化建设滞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1)在全国范围内制订案例教材本土化建设规划,力争通过 5 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初步建立涵盖各类学校特点并包括所有主干课程的本土化案例教材;(2)各MBA 培养院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在深入总结已有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积极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本土化案例教材。
2.3 提高 MBA 师资队伍素质
根据 MBA教育的发展需要,首先,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人才,以促进 MBA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其次,对尚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让其攻读博士学位,并鼓励MBA 授课教师到公司、企业任职,以增加实践经验;第三,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董事、经理及高级主管担任MBA 兼职教授;第四,在 MBA 教学过程中,邀请国内外专家和成功企业家参加一些如MBA论坛、优秀企业家论坛等专题活动,以促进企业家与教师、学员之间的沟通。此外,还可聘请优秀企业家、董事、经理及高级主管担任 MBA 学员的校外导师。
2.4加强MBA教育品牌特色建设
知名 MBA教育品牌对于 MBA 教育意味着优秀的生源、一流的师资、卓越的学术和先进的文化,对于 MBA 学员则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更优厚的薪酬[2]。要建立 MBA 教育的品牌特色,就要对MBA 教育项目进行科学准确的品牌定位[3]。(1)以特色定位。要秉承办学理念,时刻关注学校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综合考虑教育消费者对学校的需求和期望,确认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选准突破口,形成特色,促进学校 MBA 教育项目品牌发展,形成教育消费者对学校品牌的忠诚和偏好。(2)以理念、文化定位。理念定位就是学校用自己鲜明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作为 MBA教育项目品牌的定位诉求,体现学校的内在本质。同时,将大学文化内涵融入 MBA 教育项目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识别,并注重本土实践,管理、教育要凸显区域文化,使 MBA教育项目品牌形象更加独具特色。(3)以目标市场定位。依据市场细分结果,根据学校自身资源、学科基础、管理水平和竞争态势,结合 MBA教育的发展目标,选择进入最有优势和吸引力的细分市场,这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MBA教育的一切品牌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目标市场展开,在对 MBA 教育项目品牌定位时,必须考虑最终能使该品牌获得目标市场教育消费者的理解与认同,必须与目标市场需求特征相一致。

【我国西部MBA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相关文章:

我国MBA商业伦理教育普及性分析及对策研究03-04

对我国玩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2-08

欧美MBA市场营销教育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03-01

我国汽车企业客户关系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03-25

我国汽车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03-07

中国MBA教育的现状及思考03-01

我国转让定价税制改革的现状及对策12-06

MBA教育创新研究11-16

研究林农法律意识现状及对策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