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11-16 21:53:25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工商管理类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

工商管理类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应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两大重要支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地融合,是当前教改的重要课题。体验式教学模式以课程知识点为主轴,形成由创设(create)—体验(experi-ence)—分享(share)—整合(integrate)—应用与创新(apply and innovate)五大环节组成的多元互动的体验式循环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实践教学;独立学院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知行脱节,导致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因此,在独立学院教学的实际课堂中如何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点,构建创新性、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协调一致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今独立学院教改的重要课题。
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特点
1.文化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系统较差、普遍存在偏科现象,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钻研精神、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好,学习效率低下。
2.自信心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读重点、二本才是有用的,像自己这种“三本生”读出来也是白读,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自卑心理。同时,大部分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了拿个本科文凭、或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等,对学业感兴趣而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
3.学习急功近利,追求知识的实用性。大部分学生关心知识的实用性远高于关注知识的启迪性,很多同学甚至认为理论的学习是一种纸上谈兵,从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理论性相对较强的课程较难吸引学生。
4.个性突出,自我意识较强。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个性较强,部分学生自我优越感较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部分学生自由散漫,目标不明确。
5.思维活跃善于自我展示。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自小成长环境较好,表现出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动手能力较强,善于交际和表达自己,也渴望表现自己,尤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

二、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及时代要求
工商管理类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与专业课。这类课程的许多重要理论、技术和工具都来自于管理实践,其应用于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应用科学。在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日趋严峻,企业招聘对毕业生的实践经历提出近乎苛刻要求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培养懂理论、精实践、能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今高校,特别是独立院校最普遍的呼唤。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及时代的要求,过去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教学质量随之受到很大影响,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因此,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存和发展,正确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及方法,善于发现和总结管理各环节中的规律并能够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创新、运用能力和团队意识。而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并不断地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知行合一等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的CESIA模式构建
根据课程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应用三大阶段,以课程知识点为主轴,以创设(create)—体验(experience)—分享(share)—整合(integrate)—应用与创新(apply and innovate)为环节,来构建CESIA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在学习中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充分运用听、说、学、做、探等一系列学习手段,开启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功能,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度记忆,并能够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快地得到实践与运用。
1.课前准备阶段。第一,创设问题情景。体验的产生,首先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的切身感受。因此,教师在备课前需要将课程知识融入现实的问题情景当中,创设一个相对完整的、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亲“心”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在问题情景的刺激下,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进而激发其学习行为。
第二,规则制定,角色分配。体验式教学是将深奥复杂的运用技巧及课程知识点,用相对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或模拟演练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情景制定出各式规则,让问题情景或模拟演练更趋真实和完整。同时,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问题情景进行角色设计,将学生以团队为核心进行部门分配,对团队进行不同的岗位设置,根据不同情景与规则,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角色中各负其责。

第三,组织学习资源。教师根据课程知识点组织有用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在分享交流、整合升华和应用与创新等节点上进行自主探索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各式各类资源,如网络、图书资料、软件平台等,要确保学生在后续节点能迅速查找到相关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去获得对知识本质的深刻理解、掌握和运用。
2.课堂教学阶段。第一,激发兴趣,参与体验。教师需要利用自身的教学技巧,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并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得到充分地刺激,进而激发其学习动机,彻底融入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问题情景的全程体验。体验一旦开始,教师就仅仅只是指导者、鼓励者,甚至是伙伴。在问题情景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并认真记录体验效果,包括进度、情绪、有无违规、优胜者,以及学生的体验过程与经验教训等,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二,各自评价,分享交流。在体验完后,每个学生对问题情景都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对这些认识和体会加以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些“体验”,使之变为真实、现实的体验,甚至是经历。以体验和评价来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和交流,更进一步来掌握课程知识点。这一各自评价、分享交流的过程既能让学生学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知识,又能突破自己经历和能力的局限性,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扩充,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三,整合升华,形成概念。体验有时可能是薄弱的、片面的、易逝的,因此,分享交流后,教师应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站在对知识点的理论高度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点评。此时,教师更像一名教练,一定要结合自己在体验过程中记录下来的一些重点问题,将知识点讲解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及各组的交流结果有效地结合起来,对其进行整合提炼,使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更清楚、明确,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迁移体验,应用与创新阶段。为了更好地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反映认识的规律,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创业活动、沙盘模拟、调研报告、各种大赛及社会服务活动等将课堂体验与实践结合起来,让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也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来体会自身理论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学习理论。这样,迁移能起到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团队精神与奉献精神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格力量,达到育人的目的。

【工商管理类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11-06

生命科学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05-03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的论文06-26

公共管理类课程参与式教学法实践运用论文04-24

浅谈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06-13

导学案教学模式开题报告08-13

高校反思型钢琴教学模式初探论文04-30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05-03

传统建筑匠作的教学创新与探索论文05-23

关于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完善教育体制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