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
摘要: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一直保持着旺盛的需求,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专业也存在越分越细的趋势。如何让没有工作经验但学习的却是更大一统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在毕业之后顺利地和实际工作的对接,并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好的基础,这是开办有该专业的高校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新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工商管理 本科 培养 高校 人才
一、现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够清晰、特色不够显着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对所培养的管理人才的层次定位不清晰。在高校扩招、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各种类型、层次的管理教育铺天盖地,毕业生供给大幅增加条件下,如何对本科高级人才进行二次定位?笔者认为,要纠正培养管理人才就是在培养企业高级管理者的错误观点,但在培养方案中应体现由基层管理者或创业者到中高层管理者的成长阶梯。
2.对人才应具备的具体技能不清楚。工商管理专业历来注重对管理理念和思维的培养,这是成就一个成功管理者的必经之路,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一个刚跨出校门的本科毕业生来说,直接遭遇的是如何适应作为职业生涯起点的基层工作,至少掌握1-2种胜任日常工作的基本技能,是毕业生在未来实现其管理理想的敲门砖。
3.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的空间环境缺乏考虑。管理专业人才俗称“通才”,似乎各行各业无所不能。但任何高校都有自己的立足点和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哪怕是这样的通才培养上也应该思考如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应该将人才培养和地区、行业的发展需求相联系,增强通才的环境适应能力。
明确了以上问题,各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新途径的思考中,还离不开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各校不同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生源素质的实际情况。以下就非重点普通高校如何思考为实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整体教学质量提高,以及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培养方案展开探讨。
二、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一)对人才的社会需求 工商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调研笔者长期关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先后与多家企业的老总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过座谈,听取用人单位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从中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意见和信息:
1.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各级领导和全体师生都应重视和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仅从认识上,更要从课堂教学方法、实验课程的开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甚至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等不同环节和阶段都做出计划。
2.加强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应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公文写作的能力等。计算机能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饶 莉力则更多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只要是工作所需,学习起来也快。而英语能力则被更多单位视为是特殊技能,部分外向型企业对此才会作出特别要求。
3.应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普通院校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将在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内资企业工作。
为尽可能消减学生在专业实践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应该在传统的广泛学习西方经济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儒家文化,帮助学生以中西文明融合的思想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国内企业的管理。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敬业精神。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家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加之工商管理的基层工作例如业务拓展,往往是个人施展才干的空间与工作压力成正比,这使得一些学生心怀恐惧。学校教育应和家庭教育相配合,帮助学生改掉骄娇二气,培养吃苦耐劳、认真踏实、勤奋钻研的意志品格。
(二)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调研即将毕业的学生基本已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培养过程,他们在学习中、在尝试与社会实践的接触中有着怎样的感受和想法呢?笔者认为值得关注的主要有:
1.双语教学实践的不适应性。虽然这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趋势,且教育部和高校在这方面有着具体要求,但在多数普通院校的实施中,确实存在具体困难。师资的困难还可以是暂时的,因为能够通过双语教学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加以解决,难的是多数学生进校时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兴趣几乎很难使其在两三年中能胜任对专业课的双语学习。
2.一些院校管理类专业划分过细。这使得专业与专业的区分不明显,学生就业时专业优势不突出。这提示我们在制定专业选修方向时,应注重相应的思想与技能基础的区分,以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否则分得过细必然会课程越多,知识之间的交叉重复也就更难避免。
3.技能型课程未能得到有效加强。对于虽具备了基本管理思想、但毫无工作经验,其中绝大多数却必须实现立即就业的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毕业生来说,在刚刚走出校门之际往往内心一片茫然。他们非常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技能型知识的培训,如财务、会计、统计、人力资源管理等。
三、对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新途径的设计首先应本着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大学精神树立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密切跟踪市场需求,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夯实经济理论基础,打造基本管理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适应面广,各类型组织一直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有着较高需求。管理活动作为系统化、专业化的复杂活动,也对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多方面、高层 次的要求。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层级性,操作层、中间层和战略层的管理业务需要不同层次的专业化管理人才。有研究根据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现状的分析,认为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仍应以培养中间层管理人才为主,毕业生应成为现实工作中业务主管、部门经理等职位的后备人才,通过一段时期的适应和锻炼,来胜任这些工作。但同时也应考虑到,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社会对综合型战略管理人才和适应团队工作的新型操作层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也要与之相适应。
另外,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个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管理活动对人才的需求差别很大,要求管理类专业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综合实力确定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人才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无论定位如何,本科教育都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起点,使其胜任将要面对的管理任务,并为其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所以,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以各类型组织的中层管理者为终极培养目标,拥有扎实经济基础知识,具有现代管理理念,胜任一般管理事务,熟悉高层管理工作特性,能根据各行业专门技术以及高层次管理领域的具体要求自行实施继续教育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二)具体思路以下主要从培养方案的角度提出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新途径的思路。
1.夯实经济理论基础。
必须开设在管理理论教育界得到共同认可的包含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在内的学科基础课群,以及以各重要职能管理为主的专业主干课群,如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同时应该加强并保证那些不仅有助于树立观念,对方法与技能的掌握也十分重要的课程如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的学时和效果。
2.构筑宽阔的学科知识平台根据普通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可以考虑设置涉及面广泛的管理学科知识,以帮助其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架构,目的.就是能借此让学生明白如何用理性眼光看待各种管理问题,并建立起各种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把握继续深入学习的切入点。例如风险管理、创业学、公司理财等。
3.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中都可以对课堂实践做出明确规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注重培养管理思想,忽视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例如在管理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业学中不仅可以大量使用情景模拟的训练方法,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为保证训练的时间与效果,可以在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中提出具体要求。
4.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高等教育本身负有服务社会的职责,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又是适应面广的通用型人才。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对毕业生的定位以及毕业去向的规划等,依据所服务的主要地区在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所表现出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具有有关行业背景和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能覆盖更多管理热点问题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邀请企业培训专家授课,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与企业的直接交流,并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四、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新途径的应用举例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文为主,法、理、工相互渗透”的多科型大学,建校时间较短,虽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在重庆已具有较高知名度,但由于发展历史不长,理工科学科的科研基础和人才储备在重庆市尚不具有显着优势,所以体现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就分别从财经类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做法、以人文精神着称的高校对思想修养和自学能力的重视、和工科性大学对学生技能的锻炼中汲取营养,形成了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培养模式:
首先,在选择了学校规定的、并且适合本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之后,开设了早已成熟的在管理理论教育界得到共同认可的包含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在内的学科基础课群,以及以各重要职能管理和企业理论为主的专业主干课群,如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现代公司概论等。
第二,根据工商管理学生就业的去向,划分了制造企业管理、流通企业管理和跨国企业管理三个方向课群。三个方向的划分,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确实负有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重庆作为制造业基地,也会出现制造业和流通业大量并存的局面,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需求也会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考虑到本专业学生来源是文理兼收,部分理科学生有学习工学相关课程的良好基础,并且有接触技术制造领域管理的兴趣,为适应他们及相关企业的需求,在传统商科方向之外开设的制造企业管理方向,能为制造型企业管理人才的后续培养实现良好开端;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良好,结合其专长和兴趣设置跨国公司管理方向,同样也可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第三,设置了在管理实践中覆盖面广,所涉及的热点管理问题多,同时又有助于后续方向选修课学习的二十门专业方向共选课供学生广泛选择。说覆盖面广,课程几乎涵盖了企业职能管理的各个方面; 说涉及了众多热点管理问题,是现代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经常遭遇的管理问题甚至是瓶颈,创业学是在多元化社会中,为越来越多志存高远的人才成就个人事业理想所作的思想与技能的铺垫;而商品学可以成为流通企业管理方向课的前续课程,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同时也是双语课,可以为有志于从事进出口业务以及跨国公司管理工作的学生学习后续方向课打基础并进一步提高外语技能。
在这样的培养思路下,一个合格的毕业生能够拥有较为全面的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建立起工商管理学科的知识架构,并具备了继续进行理论前沿性、实际操作性知识与技能自我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从事一般基层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容易了解并熟悉中高级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同时上述做法对于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实现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漫谈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