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时间:2024-10-14 00:39:09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药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所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受到世界各国老年病研究者的关注。骨质疏松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大多数学者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将其归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

中医药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素问·宣明五气篇》明确指出:“肾主骨”,《素问·痿论篇》中论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瘘”,“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对于骨痿、肾虚腰痛的治疗历代医家的论述亦多从肾论治。金元李东垣《东垣试效方·腰痛门·腰痛论》云:“经言: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败矣。

  宜肾气丸、鹿茸茴香丸类,以补阳之不足也。”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观察到,大多患者伴有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肾阳虚症状,临床上笔者亦有许多采用温肾之法治疗此症,现将其综述如下。

  1单昧中药随着现代医学的介入,中药通过提取有效成分而达到治疗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很多传统的补肾强筋中药在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中有明显效果。朱氏等”研究表明淫羊藿总黄酮能够促进大鼠骨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抑制其水解吸收,从而提高大鼠骨密度,达到改善骨质量的作用。王氏等通过活性跟踪分离的方法发现淫羊藿中单体黄酮能够抑制前体破骨细胞的增殖,进而抑制前体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谢氏等研究报道,骨碎补总黄酮能明显提高去卵巢人和鼠骨密度,同时具有调整血清IL24、1126、TNF2a水平的作用,从而影响破骨性骨吸收。

  2中药复方制剂在中医学中,方剂相对于单味药来说,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更能发挥药物的效用。现代医者在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氏等采用补肾生髓胶囊治疗肾阳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补骨脂12g,狗脊10g,田七3g,人参6g等),结果表明此胶囊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提高降钙素,促黄体生成索及血钙水平,降低甲状旁腺索水平,从而改善骨质疏松及肾阳虚症状。丁氏等使用温补肾阳和活血化瘀药物组成补肾活血胶囊治疗骨质疏松,临床研究显示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未见异常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表明补肾活血胶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较高。李氏等使用补肾健骨滴丸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后得出结论:补肾健骨滴丸能使血钙明显升高,效果优于常规补钙疗法,对肾阳虚症状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80.72%,并且本药可提高患者腰椎、股骨三角区BMD,使尿Ca/Cr尿Hop/cr明显降低,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钟氏等使用固肾益精汤治疗亦得出相同结果。卢氏等应用鹿茸、淫羊藿、骨碎补、杜仲、巴戟天、肉桂、附子、熟地黄、枸杞子、山药等组成补肾健骨汤治疗肾阳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3个月l疗程,结果显示患者肾阳虚症状明显改善,骨密度明显增加,故认为其中病机以肾阳虚为甚,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崔氏为评价补肾法治疗肾阳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采用强骨胶囊治疗该病患者,并用美国Lunar公司DPX—L型双能x线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测治疗前后有关指标。结果强骨胶囊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7.14%、91.43%,其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D3)。经双能x线骨密度(DEXA)证实,强骨胶囊能明显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该药还能提高CT、E、T、FSH、LH水平,降低PTH水平。

  结果表明:强骨胶囊治疗肾阳虚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是通过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等环节实现的。

  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研究起步较晚,但针灸治疗见效快,疗效稳定持久,无副作用,故广泛的运用于临床。

  针灸治疗则均以补肾壮骨为主,张氏选取大椎、大抒(双)、脾俞(双)、肾俞(双)、命门、足三里(双)、绝骨(双),施捻转补法进针,得气后在肾俞和脾俞、足三里和绝骨加电针,结果表明以补虚化瘀针法治疗的大鼠,其单位面积的骨矿停止了丢失,骨矿含量保持了平稳。从微观来看,骨小梁处于恢复状态,周围骨细胞活跃,骨小梁体积优于模型组,且与雌激素作用相仿。以上结果表明从形态计量学特性来看,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症起到了治疗作用,有效的改善了骨质疏松症状。它与雌激素的作用相似。但要指出的是对于改善微观状况还是慢于雌激素,提示针灸治疗本病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标本兼治。赵氏研究温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取大杼、肝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等,予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治疗45次;药物组口服维丁钙片,连续3个月。结果:治疗后,针灸组各部位的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药物组治疗后BMD无明显提高,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E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两组治疗后BG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针灸组较药物组降低更明显;针灸组治疗后Ca/Cr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药物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最后得出结论: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优于口服维丁钙片,有提高激素水平、延缓骨丢失的作用,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何氏ll针刺悬钟、肾俞、命门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照组口服骨松宝颗粒剂治疗,结果显示针刺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吴氏选取大杼、命门,配穴用悬钟、膈俞、足三里,以毫针进行针刺;艾灸组取穴同针刺组,以直径1.5am,长20am补肾药条(组成:艾绒、淫羊藿、补骨脂、刺五加、黄芪、当归、杜仲、桂枝、怀牛膝等)距穴位皮肤1am处行温和灸,每次灸15rain。以上2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d,再行下1个疗程,共针刺6个疗程,持续85d。治疗后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提高,表明达到补肾壮骨之作用,因此证明针灸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王氏等“用电针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肾经涌泉穴、膀胱经昆仑穴和非经非穴等方法,观察不同穴位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影响,得出肾经组与膀胱组能提高胫骨和平均骨密度(P<0.05),电针对其影响有一致性和相对特异性。

  4其他治疗金氏u应用补骨脂、骨碎补、续断、川芎、制川乌、透骨草、牛膝、细辛等1O味组成密骨丹,制成透皮贴剂,直径约1.5cm,0.5am,每贴含药量相当于生药10g。选取神阙、关元、气海、命门、肾俞、脾俞,先针刺,后取针(神阙穴不针刺)将透皮贴剂外敷穴位,6—8h将透皮贴剂取下,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盖天力。结果密骨丹穴位外敷能有效减缓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刘氏等临床采用口服温阳通络胶囊(本院专科制剂,3次/d,每次2粒,3个月为1个疗程)和关节内和痛点的参附针注射疗法(每隔5d注射1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结果温阳通络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缓解,骨密度稍升高,血清TNF—水平下降。说明温阳通络中药内服外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综合治疗作用。雷氏Ll临床研究表明口服温阳通络胶囊,配合中药药熨治疗(苏子、白芥子、吴茱萸、丝子、补骨脂等各100g组成)能抑制骨丢失,调节骨代谢水平,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武氏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两组均加服钙剂(2e,/d)。对照组患者肌注鲑鱼降钙索,同时加服钙剂(2g/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1,25(OH)2D3、Youngz、腰椎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显示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肾阳虚组血清1,25(OH)2D3、YoungZ、腰椎BMD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与肾阴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绝经后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还有王氏等临床研究表明针药结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5小结目前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的是激素替代疗法及抑制骨吸收和刺激骨形成的药物治疗。临床存在着药物副作用大,费用高,疗效不确定,特别是远期疗效不理想等缺点,因此中医药的干预愈来愈受到患者的重视.但临床治疗存在方法单一,中医特色不突出等缺点,外敷、理疗、运动、食疗、气功、健康教育等防治方法研究和应用均较少,这就要求我们,应从中医辨证论治为着手点,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更有效的减少患者痛苦,从而使中医学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做出更大贡献。

【中医药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相关文章:

有关他汀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08-19

谈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肺癌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05-08

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体会09-01

探讨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思路与方法07-27

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治疗04-20

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07-03

膝关节腔积液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10-17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08-20

浅析中医药对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概况09-02

基层医院糖尿病型高血压的治疗心得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