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通俗之美通俗唱法的审美特征探析
一、个性之美“注重个性”是通俗唱法的灵魂所在。任何艺术形式、艺术作品都应当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都应当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都应当有其独特的气质与个性。通俗歌曲领域之所以涌现出如此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乐曲和演唱者,正是由于它们凝聚着作曲家和演唱者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渗透着他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邓丽君的婉约细腻、崔健的豪放粗犷、杨钰莹的恬静优美、韩磊的荡气回肠、王菲的空灵通透以及众多摇滚
歌手的歇斯底里等等。通俗歌曲正是由于歌手们音色的千差万别、演唱风格的各具特色、表演形式的多种多样,使得通俗音乐犹如一个美丽的万花筒,各种奇葩争奇斗妍。通俗唱法注重歌手声音的“本色”,演唱时歌手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扬长避短。有些歌手甚至利用自己声音沙哑、破裂的特点,歌唱适当意境的乐曲,引起听众的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蒙古族作曲家、歌唱家特格尔在演唱《天堂》中“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时,充分发挥了他嗓音沙哑的特点,配合力度、速度的变化,使歌曲直接穿透人们的心灵、到达灵魂的深处,深刻地表现出歌曲深情沧桑、豪放激越的特点,让听众感受到他粗犷中不失细腻的个性特征。田震在演唱《野花》“让我渴望的坚强的你呀,经常出现在夜里,我无法抗拒,我无法将你挥去”时,充分发挥了她音域宽广、嗓音厚实且极富磁性的特点,整首乐曲在田震的浅吟低唱中展开,一唱三叹感人至深,乐曲开始的缠绵婉转与高潮的坚定有力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二、自然之美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老庄道家则更加侧重于“自然之道”,崇尚“无为”,讲究“自然天成”。同样,“师法自然”也是通俗歌曲一贯的追求。早期的通俗唱法特别讲究声音的“自然天成”,它没有高深的技术理论和固定的歌唱方法,讲究的是歌手自然的音色,即歌手凭着自己良好的乐感、灵敏的耳朵、超乎寻常的模仿力和特殊的嗓音条件演唱符合自己特色的歌曲。除演唱方法“师法自然”之外,通俗歌曲的意境、歌词也是雅俗共赏、大众化、通俗易懂的,许多歌曲的意境及歌词直接来源于生活、往往反映了某一特定时期、特定人群共同的生活理念和心声。如李春波的《一封家书》“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家书的形式、口语化的演唱方式,自然而又略为伤感的音色,充分表达了异地学习、工作的人们,思念父母之情。费翔的《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三、兼收并蓄之美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讲究多样统一而求“和”,对立统一而求“和”,兼收并蓄而求“和”。“兼收并蓄”是通俗唱法的发展基础,广泛吸收和借鉴各种演唱方法的风格与技巧,加以融汇贯通为我所用。通俗唱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演唱形式,需要充分借鉴“打开喉咙”“理顺气息”“舌位安放”等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以期拓宽歌手的音域,避免嗓子疲劳等,但如果过分强调发声技巧,声音共鸣、高位置就容易使演唱失去“自然”之声,失去质朴与亲切感,从而失去通俗歌曲本身应有的风格和内涵,因此要“兼收并蓄”既保持质朴本色的“自然”之声,又巧妙地运用美声演唱高音的技巧,将二者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如刘欢的《千万次地问》“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问自己你到底好在哪里?好在哪里?”
全曲的高潮,结束句四个小节【谱例1】,【谱例1】从第一小节第三拍开始,乐曲始终在g2与a2之间徘徊,不仅音区高、时值长而且要求力度强、气息饱满,演唱难度较大,歌手借鉴美声唱法中“打开喉咙”的技巧,气息下沉、采用高位置头腔共鸣,使音色通透明亮,且演唱得轻松自如,在高音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俗音乐的兼收并蓄更体现在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拓广阔的演出市场前景上。由于其多样化、大众化、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通俗音乐自诞生以来在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方面始终走在各类歌唱艺术的前列,它紧跟市场,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表现手段,尤其是整体舞台形象。
【通俗之美通俗唱法的审美特征探析】相关文章:
论通俗唱法的发展-从我国通俗歌坛现状说起08-26
浅探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10-16
从通俗音乐入手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08-02
探析歌唱艺术的审美特征06-23
对我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现状之研究07-11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探析论文06-29
探析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审美特征05-13
“非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审美观特征探析09-19
保险条款的通俗化及其重构10-15
医学sci论文的翻译应当通俗易懂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