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江苏省农业生产性景观美学特色研究
摘 要:农产品不仅有着自身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具有农业美学属性。通过研究江苏省农业生产性景观美学特色,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江苏农业生产性景观的地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可以对江苏农业生产性景观的建设和推广及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对江苏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特点、农产品种类、农业历史等资料的研究,得出江苏农业生产性景观受到其“水文化”、“稻作文化”、“儒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了其柔情似水、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景观美感。
关键词:生产性景观;美学;农业
1 相关概念及地域特点
生产性景观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劳动,它融入了生产劳动和劳动成果,包含人对自然的生产改造(如农业生产)和对自然资源的再加工(工业生产),是一种有生命、有文化、能长期继承、有明显物质产出的景观[1]。在古代,中国人民将花卉、植物、动物围在墙内,供帝王涉猎、游憩,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称之为囿。在西方,古埃及、古希腊的园林雏形主要是一些菜圃、果园的形式。这些中外的园林景观雏形都可以看到生产性景观的影子。在现代,生产性景观并没有消失,从农村渗透到了城市。例如,沈阳建筑大学里一片片稻田景观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诠释着中国农耕文化的深刻内涵。再如在广州的中国美的总部大楼景观设计,用中国传统农业文化“桑基鱼塘”来诠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图像与记忆。
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几乎遍布全省。种植利用的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蔬菜80多个种类、1 000多个品种,江苏的蚕桑闻名中国。因此发展内容丰富的农业生产性景观非常有优势。且江苏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吴文化、金陵文化、维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都为江苏省的农业生产性景观增添了美学地域特色。
2 农业生产性景观的美学
农产品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植物也包括动物。因此从欣赏美学的角度,笔者把生产性景观的美学分为3个角度来欣赏。
2.1 产品外观美观
这里的产品指的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农产品,如粮食、糖料、油料、蔬菜、水果、木材、猪、牛、羊、鸡、鹅、鸭、鱼、虾、蟹等。例如闻名全国的江苏阳澄湖的大闸蟹,不管是外形还是肉质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
2.2 作物植株健美
这里的作物是广义的,不但包括水稻、甘蔗、花生、茄子和菠萝等农作物,而且包括树木和花卉,包括猪、牛、羊和鸭等畜禽,鱼、虾和蟹等水产品。例如江苏宜兴盛产竹,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称,四季常青,植株挺拔。
2.3 田园景观美化
这里的田园同样是广义的,不但包括种稻的水田、植蔗的坡地,而且还包括栽果的园地、造林的林地、牧羊的草地、圈猪的场地、养鱼的水域、宜农的荒地。例如江苏兴化的世界文化遗产――垛田油菜花。
3 江苏省农业生产性景美学特色
江苏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影响着江苏人的衣、食、住、行。江苏人也用这些农产品诠释出对农业美学的不同理解。
3.1 柔情似水之美
江苏最大的特色也就在水,江河湖海一应俱全,这个在全国可能是独有的,江河湖海不同的品性也就滋养了江苏文化的多样性。江苏水网纵横交错,河道星罗棋布,与之相相伴生形成了渔文化。水是柔性的,因此江苏的生产性景观之美没有西北大漠的那种奔放、不羁的感觉,而是像小桥流水般的温柔、细腻。
3.1.1 太湖区域--塘浦圩田 太湖地区的塘浦圩田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春秋末期,战国至秦渐有发展,至汉进一步发展。“春秋时,吴筑固城为濑渚邑,因筑圩于城,为吴之沃土”。(光绪高淳县志)。“自范蠡围田,东江渐塞”(钱中谐《三吴水利条议・论吴淞江》引明曹允儒语)[2]。这是最早的有关围田的记录。塘浦圩田是在纵横塘间,利用开挖土方、筑堤建圩,构成位位相接的一种棋盘式结构的水网农田系统。它也为明清桑基鱼塘的最终形成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打下扎实基础,也是催生“吴越文化”、“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财赋之区”的重要载体。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当水稻收割时,变形成了金灿灿的壮丽景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农业生态景观。可惜的是系因古代军事征战和开发低地疏干渍水而始,军事屯垦而兴,水政体制变更和管理废弛而衰,小农经济和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无力支撑其正常维护运作而最后解体,如今只有浙江湖州地区还有系统保留。但这种具有生态农业意义的和文化价值的生产性景观值得继续修复和恢复。
3.1.2 兴化垛田――油菜花 兴化垛田已经入围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垛田镇的耕地面积为0.15万hm2。境内河沟纵横交错,垛岸星罗棋布。“九夏芙蓉三秋菱藕,四围香菜万顷鱼虾”是垛田田园风光的真实写照。每到春季油菜花开,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旖旎景色令许多中外游客和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垛田的生产主要是当地农民为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减少水患抗灾减灾的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它是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垛田间有小河间隔,各不相连,不便行走,须用小船接送。因此犹如海上的小岛,故有“千岛之乡”的美称。垛田形态各异且大小不等。要是说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叶子,那在垛田也找不到相同的垛子。每到油菜花开花时,游人们泛舟游憩在这迷宫般的油菜花垛子之中,水绕着垛,垛漾着水,千姿百态,风韵十足[3]。
3.2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之美
中国从古到今都有“文治教化”的思想,江苏也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省份。有以北阴阳营文化、湖熟文化等为源头的金陵文化,以太湖中三山遗址等旧石器文化为源头的“吴文化”,以项羽建立西楚王国和刘邦建立西汉帝国体现的“徐淮文化”,以庾信《哀江南赋》中写道:“淮海维扬,三千余里”的淮扬文化,以及以盐城、连云港滨海城市为中心的海洋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在衣、食、住、行这些方面影响着江苏人,同样也用这些文化去创建他们的生活居住环境。著名学者梁漱溟就曾说道:“文化是生活的样法”。因此江苏的农业生产性景观和她给人的那小家碧玉般的气质一样,有种秀而不媚、清而不寒之美感。
3.2.1 宜兴――竹海景观 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区西南31 km的湖父镇境内。自古有“竹的海洋”之称。园内竹子的品种也很多主要有凤尾竹、分杈竹、花竹、银链竹、产米竹、人面竹、四方竹、实心竹。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备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诵竹者众多。竹海旅游作为森林旅游的代表,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4]。竹子用途扩大,经济价值高,人们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强大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大。因此,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1988年以来,热带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 425万hm2,每分钟消失46.14 hm2),而竹林面积却日益扩大。若登上竹海山顶的赏竹亭,向下俯瞰就能看见一望无际的竹海随风摇曳。竹,虚而有节,不妩媚妖艳,心无杂念,甘于寂寞,经得起日晒雨淋,更经得起风霜雪压。著名画家郑坂桥就曾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诗句正是体现了竹子的这种“秀而不媚,刚柔并济”的自然之美。
3.2.2 句容――茶博园 中国人喜欢茗茶,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已有4 700年历史。目前,我国观光茶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它是一种新型的茶业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式的观光旅游形式,也是一种新兴的观光农业专类园,更是一种新出现的园林景观类型[5]。句容茶博园坐落于句容市茅山北麓,园区南倚道教圣地茅山、生态绿核九龙山,北临佛教律宗名刹宝华山隆昌寺。正因为这特殊的周边环境,句容茶博园的美深得山川庙观之灵气,将茶的内涵渲染得更加鲜明。句容茶博园以产、学、研为基石,着力打造以“茶”为主题的,集教学、科研、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富含生态特色的一流园区。园区总体规划结构为:“一轴、一带、一环、四片、多景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现代茶叶观光园的生态立体化网络景观结构[6]。茶园基址依地势按等高条植种植法,当微风吹来,望着远处高低起伏的茶园基地,像碧波荡漾,沁人心脾。
4 结 语
在挖掘江苏的生产性景观美学特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苏南,而苏北的特色却少有表现。其实江苏的美不仅在于柔和秀的一面,她也有其刚性的一面,以楚汉文化为背景的徐淮文化正是这一方面的体现。但以“徐淮文化”为背景的生产性景观典型案例却少之又少。再如,江苏的海洋文化也是被忽略的。虽然在江苏盐城等城市有一些湿地景观,但以生产性景观为主的却很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将滩涂的特殊地形和盐碱地的特点通过治理和开发,结合农产品的生长特点,创造出具有滩涂特色的生产性景观来。只有不断地挖掘江苏的地方特色和了解农产品的美学特性,才能提高其景观的美学质量和保持其延续性。
参考文献:
[1] 张馨韵,朱福勇.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3(19):225-227.
[2] 缪启愉.太湖地区塘浦圩田的形成和发展[J].中国农史,1982(4):12-32.
[3] 卢勇.江苏兴化地区垛田的起源及其价值初探[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132-136.
[4] 彭敏,杨效忠,朱瑞琪.竹海旅游产品开发的体验模型构建――以宜兴竹海景区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12):22-26.
[5] 王慧.观光茶园规划设计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6] 曹仁勇,钱多,孙化蓉,等.现代观光茶博园规划探讨――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茶博园规划为例[J].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160-163.
【江苏省农业生产性景观美学特色研究】相关文章:
电影色彩艺术的美学特征研究论文08-21
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特点论文09-06
关于景观设计主题及理念的研究04-11
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研究论文04-18
王维诗的美学价值02-23
浅论先秦“中和”美学思想05-03
生命美学:诗与思的对话05-10
美术学与美学关系探索03-15
浅谈当代美学转型与艺术批评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