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03-18 13:20:08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本导制)是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的本导制为例,对河北师范大学本导制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该校在本导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能够为同类院校本导制的实施和完善提出有益的参考。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本导制;问题;对策;现状分析

  本导制是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过硬、品学兼优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及全面性指导的新型教育模式。本导制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鉴于此,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对本导制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河北师范大学本导制的个案研究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本导制)是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的本导制为例,对河北师范大学本导制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该校在本导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能够为同类院校本导制的实施和完善提出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本导制;问题;对策;现状分析

  本导制是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过硬、品学兼优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及全面性指导的新型教育模式。本导制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鉴于此,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对本导制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河北师范大学本导制的个案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于2005年开始试行本导制。为了保证调查的全面客观性,本次调查从河北师范大学文、理、艺术三类专业中分层抽取390名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问卷共发放390份,收回386份,其中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为97.4%。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本导制的认识程度

  学生对本导制实施背景和目的了解程度偏低。只有23.6%的学生对本导制基本了解,而完全了解的仅占5.0%,不了解的高达75.9%。说明本导制虽在河北师范大学实行,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学生对本导制的具体内容和职责了解不清,本导制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2、导师的配备情况

  导师指导学生实际人数在10人以内的占25.1%,10-15人区间内的占9.2%,15-20人之间的占8.7%,而指导学生在20人以上的占9.7%,还有高达34.4%的学生对自己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了解,还有12.5%的学生没有选择,据调查有些学生并没有配备导师,也许学院给学生配备了导师,但学生对导师的情况一无所知。这也说明了导师、学校对本导制的不重视,没有真正的贯彻执行。本导制实施管理办法中规定每名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宜超过15人,具体指导人数由学院自行安排,据调查数据可知,我校本科生导师实际指导的人数大部分处于10人左右,基本上符合规定。

  3、导师的指导频率分析

  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次数平均每周一次的占7.2%;每月2-3次的占5.6%;每月一次的占6.2%;一学期2-3次的占14.4%;还没见过导师的占26.7%;23.6%的导师指导时间不固定,还有16.4%的学生没有做出选择。这说明了导师在指导学生的频率上不固定,原因在于制度上缺乏刚性化,导师和学生缺乏主动性。

  4、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1)学生收获程度

  有16.9%的学生认为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获益匪浅,有51.8%的学生认为有所收获,有20.0%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有8.2%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由此说明,本导制对学生多少是有帮助的。我们应该改善本导制的工作使得本科生都能从这一制度中获益。

  (2)学生对导师工作态度的评价

  23.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导师要求严格、很认真;41.5%的学生认为导师属于工作比较认真的;而19.0%的则认为导师工作态度一般,仅有5.6%的学生觉得导师指导学生不认真、例行公事。总体上说明大部分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都比较认真、负责,这也为我校继续实行本导制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不能忽视还有10.3%的学生没有做出选择,根据进一步访谈得知,这一部分学生并不知道有导师的存在或者虽有导师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也反映出河北师大在本导制实施过程中的漏洞,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5、本导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6.7%学生对本导制的认识存在偏差;23.6%学生认为导师资源太少;35.4%认为导师没有时间认真指导;29.7%认为学校对于本导制的激励和监督等配套措施不够完善;34.9%学生认为学校对导师的要求模糊,导师不知道要从什么方面对我们指导,我们也不知道哪些内容该问导师;28.2%学生认为本导制流于形式,缺乏具体的制度保障;而只有4.1%学生认为导师质量不高;还有10.8%学生认为没有固定场所或硬件设施;16.4%学生认为学生自己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这说明学校应加强本导制的宣传,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本导制,增加导师的数量;使指导内容具体化并健全本导制的激励和监督体制。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河北师范大学在实施本导制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没有将本导制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两点:1.对本导制的重视程度偏低,缺乏科学的认知;2.制度上不够完善,本导制的方案设计比较笼统。

  二、对策及建议

  (一)高度重视,深化科学认知

  1、加大宣传力度

  校领导、导师和学生缺乏对本导制重要性的认识。应高度重视本导制,将其看作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比如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在学生一进校门之际,就应该向本科生系统的介绍本导制的来源、作用和目的等相关知识。而对于本科生导师,建议学校定期对导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清晰的了解导师的目标、职责、带教方式、指导内容等。使本导制的理念深入人心,由表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一种理念、思想从而才能落实到行动中。

  2、本科生导师活动以“课”的形式存在

  我们应该重新对本导制进行定位,不仅把本导制看作学分制的补充,同时应该把本导制看作一种教学制度,让本科生导师活动以“课”的形式存在,加入到学生必修的学分当中,以使导师将导师活动放到与其它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愿意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二)建立健全本导制的刚性机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1、优化导师结构,规范指导内容

  (1)发挥研究生的作用,选聘“助理导师”。研究生刚从大学毕业,对本科生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熟悉,能够从生活中、学习上、情感上、心理上为本科生提供经验和指导,不仅可以充实导师资源,而且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更容易交流。导师只需要在学生发展的方向问题和研究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上给予指导。

  (2)明确导师的职责权限

  ①在指导内容上具体化。每个导师对其指导的内容应各有侧重,导师要以个性化教育为手段,专业教育为重点,生活教育贯穿整个过程。

  ②在指导方式上多样化。电话、QQ等交流方式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但日趋减少的面与面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缺少真正的内心碰撞,造成一种“形近心远”的现象。学校应该提倡以面与面交流为主导、电子交流为辅助,集体指导和单独指导相结合等多样的指导方式。

  ③在指导频率上规范化。学校应该以文件的形式具体规定导师指导学生的频率和时长。从指导的频率和时长上做一些硬性规定,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真正地将本导制落实到实处。

  2、建立健全评价与监督体系

  (1)规范对本科生导师的评价

  ①评价主体多元化。我们应采取领导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导师互评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能够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本导制,提倡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本导制评价过程中自己并不是置身事外的,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本科生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②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提升和发展,而不是为了甄别,我们应该在评价本科生导师工作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将每一行为变化进行量化,其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式综合运用。

  ③评价指标系统化。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评价,首先应该有系统化的评价指标,这样才能够对本科生导师进行可量化的评价。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指标是多方面的,比如评价指标可以从导师对学生思想动态上、生活上、情感上、学习上等维度进行划分,然后在针对每一维度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从而对评价指标进行分解、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2)加强对本科生导师的监督和激励措施

  ①建立一种领导、导师、学生三级监督体制。建议学校领导可以成立一个本导制的监督部门,定期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监督,或者随机抽查,将其落实到实处。导师之间以匿名的形式进行互相监督,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学生也应发挥在本导制中的主体地位,对导师进行监督。

  ②对本科生导师应该进行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建议对本科生导师的突出业绩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比如发放一定的津贴,但建议更多的应该进行精神上的激励,对于业绩突出的可以作为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或者颁发“优秀导师”“最佳导师奖”等荣誉证书,并在全校进行通报表扬。建议将本科生指导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要求,将培养优秀本科生的业绩与培养优秀研究生的业绩提到相近的奖励水平上。

  ①在指导内容上具体化。每个导师对其指导的内容应各有侧重,导师要以个性化教育为手段,专业教育为重点,生活教育贯穿整个过程。

  ②在指导方式上多样化。电话、QQ等交流方式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但日趋减少的面与面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缺少真正的内心碰撞,造成一种“形近心远”的现象。学校应该提倡以面与面交流为主导、电子交流为辅助,集体指导和单独指导相结合等多样的指导方式。

  ③在指导频率上规范化。学校应该以文件的形式具体规定导师指导学生的频率和时长。从指导的频率和时长上做一些硬性规定,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真正地将本导制落实到实处。

  2、建立健全评价与监督体系

  (1)规范对本科生导师的评价

  ①评价主体多元化。我们应采取领导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导师互评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能够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本导制,提倡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本导制评价过程中自己并不是置身事外的,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本科生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②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提升和发展,而不是为了甄别,我们应该在评价本科生导师工作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将每一行为变化进行量化,其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式综合运用。

  ③评价指标系统化。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评价,首先应该有系统化的评价指标,这样才能够对本科生导师进行可量化的评价。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指标是多方面的,比如评价指标可以从导师对学生思想动态上、生活上、情感上、学习上等维度进行划分,然后在针对每一维度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从而对评价指标进行分解、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2)加强对本科生导师的监督和激励措施

  ①建立一种领导、导师、学生三级监督体制。建议学校领导可以成立一个本导制的监督部门,定期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监督,或者随机抽查,将其落实到实处。导师之间以匿名的形式进行互相监督,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学生也应发挥在本导制中的主体地位,对导师进行监督。

  ②对本科生导师应该进行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建议对本科生导师的突出业绩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比如发放一定的津贴,但建议更多的应该进行精神上的激励,对于业绩突出的可以作为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或者颁发“优秀导师”“最佳导师奖”等荣誉证书,并在全校进行通报表扬。建议将本科生指导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要求,将培养优秀本科生的业绩与培养优秀研究生的业绩提到相近的奖励水平上。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相关文章:

现代中小企业招聘现状及其对策研究06-12

论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05-03

中国鉴定人制度之现状及对策05-31

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05-30

试论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06-12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8篇)10-17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05-27

浅析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论文04-12

公路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05-25

绩效管理实施现状应用对策思考论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