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有益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摘要:在分析高校大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面临困难的基础上,提出结合校园行――音乐播放器项目开展实践活动,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探知能力,提高软件开发技能,拓展能力、拓宽知识层面。进一步发掘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意义,提出从教学模式、科研立项、孵化基地、课程圈四个方面进行改革,重新定位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引言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另一方面大学生“睡课堂”现象层出不穷,二者相互胶着促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目标。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湖北省于2013年启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提出不仅要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而且也应将创新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提供平台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我校申请的“校园行――音乐播放器”项目被立项为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该项目以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选用C#作为开发语言进行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的开发。通过项目实践,组员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战中学习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整合所学课程知识、查找网络资源、选取开发工具,无一不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切实体会到大学生创新性计划训练项目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
一、计算机类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对实践性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程序开发能力,还要具备软件项目的整体管理理念和团队合作精神。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完成验证性实验为辅。通过调研发现,高校中95%的实践类课程其理论和实践比例低于1:1,实践环节严重不足,加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被分散到在大学四年中,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分散,不利于整合性学习,学生开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更谈不上团队合作。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1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有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
高校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阶段,学生多完成验证型实验,以C语言为例,验证型实验同设计型、拓展型实验比例为8:1,教学目标并未以自主分析和创新为核心对整个课程进行有效掌控。绝大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完整项目实践。
1.2 教学时长和项目不匹配
一周4课时为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在学习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通常1-4周)后,转为一周2课时理论加2课时课内实验的形式。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实践的紧密性与知识的不连贯性之间的矛盾容易让学生产生不知所措的倦怠情绪,学生不能有效地深入知识体系。一周2次课的时间间隔,使得在下一次上课时不得不重新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课时短、间隔长导致无法用项目背景去引导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因知识的零散和抽象感到迷茫,因知识的不连贯和脱节而感到浮躁。
1.3 专业课程分散难以整合为开发能力
由于在大学里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被分散到四年的课程中进行学习,课程在结构上较为松散。如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为:大一开设计算机导论和C语言程序设计,大二开设Java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Web应用系统设计,大三开设Hibernate、Struts、Spring框架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大四主要为选修课。由于在基础课程阶段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旦涉及技术上的问题就感到困难和排斥,不能进行深入的自主式学习,学习的驱动性不强。
1.4 目标不明创新意识匮乏
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入校选取专业时具有盲目性,并不明确自身的就业规划方向,因此缺少学习目标和动力,惰性在三本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创新意识淡薄。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的缺失,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应用型大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锻炼,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不断地自主探索新技术,通过实践掌握系统开发的完整知识体系。
二、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在计算机课程建设中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将“创业”提到一个新高度,要求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创业的前提是具备创新意识,但是由于高校缺少创新训练环节,学生缺乏实际创业环境与经验,所以毕业后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因此在校内提前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孵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湖北省从2013年起每年开展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创业项目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和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各高校也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加大校级学生科研、教研项目扶持的力度,设立素质学分,支持并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建设校内人才孵化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等。
2.1 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设内容
我院承担了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多项项目。以“校园行――音乐播放器”项目为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项目组成员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深入学习实践,激发了学生对前沿技术探究的兴趣。本项目具有四个优点:无弹窗无后门,安全性高;独有的一键进入夜间模式和轻松休闲的动感娱乐游戏。从选题、可行性论证、资料收集、软件开发、运行测试,项目组成员全面感受了创业流程,将以前所学的分散的知识有机融合到实际项目中,打破了课程之间的桎梏,在实际应用中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对目前主流音乐播放器所采用的技术进行充分的调研并撰写技术文档,拟定项目实施计划,完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和编码,设计测试用例及小范围地用户体验调查。系统采用MVC设计模式,对于视图层(View)进行界面的统一设计,控制层(Controller)进行统一管理,根据用户操作发送的命令请求一层一层的进行判断选择,最后调用模型层(Model)提供的接口响应用户的具体操作。
2.2 项目依托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知识
C语言、C#、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编程语言类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算法类课程,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等系统原理课程,及软件工程、专业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均为项目实践提供知识基础。安装Microsoft Office Visio、Power Designer等建模工具,展开分析设计、绘图等。项目组成员以项目为依托进行自发性探索学习,对计算机相关课程进行了整合实践,将原本分散的课程知识汇聚到一起,不仅巩固原有知识,而且对各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掌控力。
三、探索计算机专业建设改革思路
德国教育宣言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以后创业积累经验。改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3.1 课程模式调整
扩大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可采用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放到课外,通过慕课、微课、网络课堂等形式让学生自学,而将项目引入课内进行讨论,学生在实践时产生疑问,以疑问带动讨论,激发学习兴趣。翻转课堂时间以4个课时为宜。
3.2 鼓励大学生科研立项
高校应多鼓励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内,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校内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大一新生跨年级、跨专业进行联合项目的申报。
3.3 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
校内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引入企业支持,迎合市场需求,找准切入点,实现项目推出的产品市场化,以产品保障项目进一步完善。在大三阶段可挑选部分学生率先进入基地,参与企业级项目的实践。
3.4 建设计算机专业课程圈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群体系庞大,不利于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提出课程圈的概念,即针对每个年级设立不同课程圈,相关课程组成圈,圈圈环绕形成整个计算机课程群。图1表示课程圈详图。圈与圈之间用课程设计相连,课程设计采用企业工程师和专职教师联合授课的形式。大一学生可围绕C或者Java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完成不带界面的简单项目,如运动会计分系统、校园歌手大赛系统、银行系统等;大二可进行Web项目实战,如教师工资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大三下学期部分学生可进入企业扶持的校园孵化基地;大四争取所有学生进入孵化基地锻炼。
四、结语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实践,需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课程知识,在团队协作和沟通中相互促进。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训练的角度,为今后的计算机建设改革提供了思路,对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桂兰,覃志东,董国胜,陈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积极意义[J].计算机教育,2012,(12):5659.
[2]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95198.
[3]陈洋,闫达远,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96.
[4]李海霞,杨清林.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探索与建议[J].价值工程,2012,(18):254255.
[5]魏宇翔.创新项目对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6465.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有益探索】相关文章:
体育新闻专业学风建设创新机制的实践与探索03-06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创新与探索11-16
探索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03-21
简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03-01
谈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03-18
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的探索12-12
论高职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探索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