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给材料以艺术生命

时间:2023-03-01 15:26:34 材料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给材料以艺术生命

  论文关键词:立体构成 创造性 生命
  论文摘要:
立体构成是专业基础课,它的重点在于关注学生对造型要素、材料特点及构成的探索与运用。文章着力介绍了材料在立体构成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平凡的材料中发现它的价值,从而赋予材料艺术生命。
  
  自从出现了电脑绘图软件,电脑俨然成了设计者最忠实的伙伴。只要双手在键盘上按动指令,电脑显示器上的设计瞬间变化,色彩纷呈。无疑电脑使设计工作变得更方便,设计者可以很快就把脑海中设想的东西具体化,轻易做出很多效果,电脑确实是设计者的好帮手,它可以记录数据,方便、准确,不易出错。不过,在电脑应用普及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就是学生对材料的运用能力在衰退,他们对材料的感受力、领悟力变得迟钝了,因此,强调动手能力,突出创造意识,改变学生眼界狭窄的状况,变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有意识地在立体构成这门课程中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取得一定的成效。
  传统的立体构成课是通过纸来研究立体的造型和空间的变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对立体构成的教学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更关注三度空间的体验,以材料和纯形态为素材,按照视觉的效果,运用力学、学等原理进行组合,巧妙地运用材料本身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能正确解的要求,不仅仅单纯地停留在艺术形态的视觉美上,而且还要考虑到材料的运用,从而提升对美的认识,用另一种思维去看待设计,创造更美的视觉。
  
  善于把握材料本身的美感,提高意识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刺激的主观感受,是人在发现美的规律与人的生理、心理欲求相吻合那一瞬间的心理反映。人对材料的感觉包括视觉、触觉和听觉这几方面,视觉占主导地位,而美感往往来自视觉的刺激。一件优秀的艺术品,除了色彩美、形式美外,材料的美感也往往给作品本身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视觉上的享受。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它巧妙利用玻璃透明的材料特性和方锥体各面良好的受光特征,着重解决了玻璃清澄的技术问题,使金字塔能够通透而看不出其存在,以便与周围的有较好的融合。从贝聿铭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材料的美感在艺术设计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它为艺术建立一种新的审美价值。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不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还应当在材料中发现美。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用他那双智慧之眼创造了让世界震惊,让同行刮目相看的艺术作品。《乐器》是他用拾来的材料木头和金属片进行拼贴,装配成乐器,以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表现雕塑的空间和抽象图式,从而给雕塑注入新的理念,开创现代雕塑的新纪元。他的另一件作品《公牛头》则是用废弃的自行车把和自行车坐垫组合而成的,这些都是很不起眼的,甚至让人不屑的废弃物,经过他妙手回春,依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使作品体现一种原始的粗犷之美和一种幽默的情趣。从作品中我们也能深切地感受到材料本身是具有表情的,但这种表情不是固有的,是因为有了人的参与,材料才有了令人感动的能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这位大师那样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点点滴滴,善于把握材料与众不同的美,那么材料的美感将淋漓尽致地显露出来。因此立体构成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欲,站在全新的角度去探讨材料的可开发性和造型的可能性,同时注重对材料的体验。例如,木作为天然材质,质地相对松软,纹理丰富,具有天然朴素的个性;铁虽无纹理,但有弹性,可作任何造型变化,给它刷上颜色是不错的选择;塑料表面光滑平整,色彩丰富,有较强的现代感;不锈钢有光泽,质地坚硬,它能反射周围的环境,有华丽高贵的气质;玻璃清澈透明,质感脆硬,有种高雅的气质。光滑细腻的物体显得轻盈崭新;表面粗糙的物体显得沉重、陈旧,有未加工的原始感等等。

[1]   

论给材料以艺术生命

而不同的运用也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反映。如选择细木条作六面体立体框架,给人感觉是工地上的脚手架,而用金属管材焊接,却可以成为一个节奏单纯的现代装饰雕塑,因此选择理想的材料,能使普通的造型焕发超乎寻常的效果。同一种材料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如第十届全国美展的手饰作品《对话与独白》突破传统饰件的常规设计模式,手饰原有的平整光滑被手工的粗糙所取代,表面的肌理痕迹使作品体现世代相传的手工劳作的可贵精神,传达出非的手工智慧所蕴含的意识和审美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敏锐的美感反应,感触不同材料所带来的美感,提高审美意识。
  
  创造性地运用和发挥材料的个性,提升创意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立体构成涉及到的材料极为广泛,材料可以是各种天然材料或人工合成材料,也可以是廉价的或随手可得的废弃物。所以对材料的关注、筛选、加工和运用结合到立体构成中显得极为重要。对引入“现成品”的再造研究,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体察生活,培养在生活中观察、分析、提炼的能力,并从材料中获得灵感,进而提升为有创意的行为。
  立体构成分类法有很多,我们主要根据材料形态特征与使用需要来分成点材、线材、块材和面材。有很多材料需要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去挖掘,我们鼓励学生寻找新的材料,让材料种类尽可能多样化。对于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也有着不同的操作技能,如折叠、刨削、锯锉、凿钻、切割、烧烫、拼贴、焊接、镶嵌、勾挂、拧绞等工艺,都需要反复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对材料的发现,要求学生在平凡的、司空见惯的材料中看出某种意味,尽量发挥材料的个性,在和材料接触的一瞬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孕育构思的雏形,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而且启发他们对材料的认知,从而产生由材料引发的重新构想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浓厚,在寻找材料、设计加工手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可能,材料与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他们逐渐摆脱原来单一的思维,造型、色彩、材料通过加工有机地融为一体,产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体会到无穷的乐趣。有的将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作为设计元素,通过回行针将其固定成半圆的形状,并把它放在镜子上面,犹如漂浮在水上的花儿,玲珑剔透、高贵淡雅;有的用自行车轮胎漆上清漆,制作成有现代形式的图腾——牛头,牛角两侧有锁匙圈做点缀,造型新颖独特;有的用彩色细电线表现生命的勃勃生机;有的用香烟盒燃烧留下的不同痕迹,排列成形状,表现吸烟的危害、生命的可贵;有的利用接线板的柔韧性互相穿插构成形式感极强的造型;有的在乒乓球上粘铁钉象征原子裂变所释放的能量;有的用螺丝将角铁固定组合成蝎子的形状体现时代的机械美;有的利用很多透明的小玻璃碎片重新组合成现代冰雕作品,表现出冰雪融化的残缺美,洒落下来的碎玻璃是融化了的水珠……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和材料进行对话,发现材料独特的魅力,用丰富的想象力表达出创意的设计,赋予了材料新的艺术生命。善于设计的人,必须能够巧妙地将材料特性注入到设计中去。通过课程的实践,实现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利用材料的个性,很好地体现出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了创意能力。
  
  材料与设计有机结合,拓展设计空间
  通过立体构成,使学生感到材料的运用大有学问,在实践上“天外有天”。在学习中也认识到要创造一个立体构成形态,首先要有好的设计意念、独特的造型组合和色彩运用,还要在材料运用上独具特色。立体构成不仅仅是一种抽象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对材料本身的形态、特征的认知,影响“构成”的进行与结果的训练。有了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才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所积累的经验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有了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才能使设计达到“因材施艺”,甚至“因艺施材”驾驭材料的自由天空。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材料不断涌现,给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同材料与设计间的有机联系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材料的创新运用,能很好地体现设计师创造性的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比如赖特的流水别墅的室内假借材料的变化来显示和区别各种不同用途的空间,以取得内外空间与不同空间的统一和联系,以营造空间所需表达的意境。服装设计师帕苛·拉邦纳在设计中采用塑料、贵金属、光导纤维、不锈钢纤维等材料,使作品呈现极强的个性风格,拓展服饰艺术的无限可能。第十届全国美展高蜂的陶艺作品《涌波》是件独具创意的佳作,它没有简单地重复传统青瓷“薄而润”的釉色特点,而是独创由北京黄土、草木灰和茶叶末等材料相混的结晶釉,提升1300度烧成的,辅以熟练的里外跳刀技法,表现无边无际、天水一色的“涌波”境界和大海深远厚重的内涵力度。“材料之于艺术家或设计师,犹如乐器之于”。设计离不开材料,材料依赖着设计者的发现。材料的美是附属在设计作品中,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材料的表情、个性通过设计手段把美妙之处尽善尽美地体现出来,给人提供一个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视觉。因此任何一个设计最终都要落实到材料的运用上去,设计与材料紧密相联,各种材料的运用打破艺术门类的界限,拓展设计的空间。
  人类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材料的发展史,人的主体性使人能够认识各种材料,进而合理地选材、用材,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学会“倾听”材料传达给我们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始终贯穿材质意识,努力以材料的巧妙运用,形成作品的独创性,从而赋予材料以艺术生命力!
  
  注释:
  ①《服装设计》吴卫刚著 [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年 P21
  
  参考文献:
  [1]卢少夫著《立体构成》[M].中国学院出版社 1996年
  [2]陈虹、倪伟编著《立体形态设计》[M].上海美术出版社 2001年

   [2] 

【论给材料以艺术生命】相关文章:

庄子的艺术境界论12-15

论浮雕艺术详细内容论文09-23

论《琵琶行》的语言艺术特色07-21

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油画艺术创作05-22

中国哲学与生命艺术观论文05-01

论太极拳与书法艺术的相通性论文09-28

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论文(通用8篇)05-17

民间艺术的生命力与传承论文04-26

论悔恨05-07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