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材料的选择习惯分析论文

时间:2020-12-10 17:06:38 材料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材料的选择习惯分析论文

  一、打造生态课堂中材料选择的困惑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材料的选择习惯分析论文

  当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选择学习材料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的教师忠于教材,教材提供怎样的学习材料,就选择怎样的学习材料;也有的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往教学时使用什么学习材料,现在依然选择怎样的学习材料。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的习惯做法,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分析与把握。因此,教师应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逻辑分析,要弄清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和方法的逻辑结构,从而把课本中的知识结成“点”,连成“线”,织成“面”,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决策分析,更注重灵活地挖掘教材,开发、组合、加工教材。

  二、打造生态课堂中材料选择的策略

  1.开发有效学习材料才能确保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调整学习材料,以促进思维开发。处于每一发展阶段的学生都应当有适合其自身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习素材,应当经历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案例一] 一册教材中《1—5数的认识》的`教学,通常教师是把P14主题图放在课的开始进行教学,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观赏动物好吗?图上有什么?把你看到的物体数一数各有多少?”然后全班交流。如学生回答动物园里有一头大象,图上有一个太阳等;教师再归纳:一头大象、一个太阳,等等,都可以用数“1”表示。

  [分析] 这样的设计比较严谨,但一想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已在幼儿园对1~5有了很多了解,这样一开始就把主题图呈现出来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较难有新的收获。有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从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出发,调整了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

  [案例二] 先在黑板上写出1~5的数,问:“小朋友,黑板上的这些数你认识吗?(1~5)关于这些数,说说你都知道什么?你能用桌上的学具表示吗?2除了表示2个圆片、2根小棒外还可以表示什么?”由此,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兴致极高。接着,笔者再出示动物园这幅主题图,让学生把看到的物体数一数各有多少,同桌数一数。最后全班交流数法。

  [分析]这里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起点,把握了主题图呈现时机,主题图并不是放在一个教学的开始,而是把它作为一种练习的材料。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了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已有认识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对新知识的充分理解,从而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1)新编学习材料提高学习参与度。现行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为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资源环境。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参与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

  (2)加工学习材料激起开放学习。加工学习材料,使学习材料具有开放性,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自己提供、自己选择、自己创造学习材料,积极主动地有效参与学习活动,而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适时给予学生帮助。

  (3)重组教材内容培养创造能力。在现行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往往考虑地区间的差异,有时把一块知识分拆得较细。这样的内容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因为缺少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思想渗透,学生往往会失去一些创造机会。因此,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实际,敢于重组教材内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观念、基本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再创造的方法和能力。

  在新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教师已不再是课程的单纯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者。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教”教材,而更要注重灵活地挖掘教材,开发、组合、加工教材。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调整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可以新编学习材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根据目标的需要,灵活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新编,抓住教材中的可变因素推波助澜,实现学习材料的有效开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潮迭起,倡导有灵气的数学学习。

  2.把握学习材料的有效呈现方法。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而应该是多样化的。

  (1)直截了当呈现学习材料。直截了当呈现也就是开门见山,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知识的起点,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直接把所学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2)借助“实物”呈现学习材料。“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实物化’”是蒙台梭利创造的一套数学教育好方法。这一套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小学数学教育,因为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需要不断地用具体事物或“实物化”的模型强化才能形成,蒙台梭利创造的这套数学教育方法,就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套具体实物或形象的实物教具,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学习数学。

  (3)动态生成呈现学习材料。叶澜教授曾强调,“要用生命的动态生成观念来审视课堂教学,教育活动会因为不同的因素生成新的动态要素。”这是新课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之一——“生成性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由此,教师在呈现课堂学习材料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可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惠芳.有效探究: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应然选择[J].江苏教育研究,2010,(12).

  [2]韩兵.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生态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材料的选择习惯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优势及应用论文

2.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电教多媒体的作用论文

3.生态化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4.装修中怎样选择给水材料

5.建筑装饰施工中节能环保材料应用分析论文

6.高一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分析的论文

7.微课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论文

8.《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探析论文

9.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产业生态化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