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财务报告的发展回顾及其改进
著名的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说过:"会计的是反映性的……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贸易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与技术奔腾发展的新,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作为立足、面向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当然也要迎接并适应经济和市场的变革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和表述形式。现在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最初只是财务报表)原是经济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才在传统的会计与报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资本市场产生并成熟之后,财务报告对市场所起的财务信息传递,帮助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和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作用,是很独特的,也是不可替换的。但是,今天人类已跨进新经济社会,财务报告在很多方面已经滞后于整个经济环境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重大的改进及发展势在必行。一、财务报告过往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一)财务报告上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关于计量。财务报表是以传统会计的三个特征为支柱的。那就是:记录按复式簿记系统;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采用本钱属性。因此,人们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本钱会计。在财务会计的上述三个特征中,对会计信息特别是盈利信息最有作用的,是确认和计量。传统财务报表受到的冲击最早也是针对计量。所以,报表的使用者莫不关注计量。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工具的发展,在传统的历史本钱计量模式之外,先后创造了现行本钱、现行市价、可实现(清算)净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如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说:"当前,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各种项目,是用不同属性来计量的。这要由项目的性质和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来定。"因此,到为止,我们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本钱为主(甚至占完全统治地位)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种变化明显地说明,计量属性的采用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计量属性所带来的不同经济后果及其的不同远景。
2、关于确认。早期财务报表的确认仅收进的决定和用度的分配。在股份企业出现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进和用度。那时确认的唯一标准是看有无现金流进(收进)和流出(用度)。后来,由于出现委托和代理关系,为了正确反映和评估在某一期间的受托责任,就产生并广泛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仍然是针对收进的实现和用度的发生来说的。它提出了确认收进和确认用度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不再是看有无现金收付,而是看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四个特殊的会计程序。权责发生制使财务会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较前复杂,当然所获得的收益数据也较前更为相关与可靠。人们主要关注收进和用度确认的另一解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表被普遍认可为第一报表。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共同关心的主要信息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盈利)。收益是怎样决定的呢?从收益表的构成可以看到:通过收进与用度的配比,决定收益。这就是流行于当年的收进/用度观。然而收益也还可以由净资产(不包括业主权益的变动)的期末与期初的余额对比来求得。后一决定收益的称为资产/负债观,由于这可不依靠收进与用度而单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直接进行确认。若根据资产/负债观,权责发生制就不能构玉成部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基础。于是FASB发展了会计确认的理论。在1984年12月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中第一次提出确认的完整定义,确认的四项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并根据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报表要素正式记进或列进某一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的定义,而把确认的过程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三种类型。FASB第5号概念公告关于会计确认的见解如同它夸大现值技术的运用和大力提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样,为把各种创新经济业务(典型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可确认而尚未实现的有关收进项目等)在表内予以确认、计量或者在表外进行表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由此可见,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这一发展,不是凭空而来。它们同样是竞争技术与全球化等环境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
3、关于报告。早期的财务报表,是直接根据日常记录所编成的。报表的内容就是表内的项目。项目只不过是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汇总和排列。后来由于经济业务日趋复杂,表内陈述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会计上的术语而不易为广大投资人所理解。为了进步报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于是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这一部分的出现,同证券监管机构(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上市公司的报表提出补充的表露要求也是分不开的。固然表内和表外的区分,人们已习见为常,但多数人并不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不同的作用。在这个上,FASB于1978年发表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当前实务中的财务报表应当称为财务报告;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需要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其他财务报告则可以请企业以外的会计师或专家审阅,有的甚至可以既不审计,也不审阅。在讲到财务报表和附注的关系时,FASB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则反复夸大:在财务报表表内表述是确认;用附注(包括表内旁注,表外底注)、其他附表、其他报告手段进行表述,不是确认,而是表露。这样,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露的内容、形式和是否量化表述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二)财务报告及其种类的与变化回顾
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内确认和表外表露两种表述形式共同构成今天的财务报告,乃是财务报告经历了60多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再从报告和报告的种类看也产生了很多重要变化:
第一,报表的种类不断增加。
早期的基本财务报表只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增加了财务状况变动表,到1987年被现金流量表所取代(SFAS财务准则公告》95),成为第三财务报表。1997年,美国又发表"报告财务业绩"的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提出:可增加"全面收益表"作为第四财务报表,(在此以前,英国已在ASB(《会计准则公报》的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中提出"全部已实现利得和损失表"作为第四报表)。
第二,财务报告的和形式精益求精。
1、从覆盖面看,原先的财务报告只反映一个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或现金流量的变化。后来,由于出现控股企业,控股企业除编制本身的财务报表外,还要编制覆盖整个控股企业团体的合并财务报表。同时,一个企业由于规模很大,分部很多,又要求对具有不同机遇和风险的地区和业务分部编制分部财务报告。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都能向投资人补充提供对决策更有用的信息。
2、从时间间隔看,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年报告一次,属于年度报告。为了进步报告的及时性,后来,在年报之外,又陆续增加了半年报、季报、月报等统称为"中期报告"的财务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将来信息的报告将越来越快,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现在实际上已开始在网上发布实时信息。
3、从内容上看,第四报表较好弥补了传统报表违反漏计损益原则的缺陷。长期以来,西方会计界对编制收益表都声称坚持"满计损益观"而不是建立在当期经营业绩基础上,但实际上对可赚得却未实现的收进,往往绕过收益表,而把它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这种做法,实际上压低了企业当期所确认的全部损益,违反了满计损益的原则。第四财务报表即全面收益表,所报告的企业财务业绩包括了所有已确认的损益(不论是否实现)。这种业绩报告,才真正体现以满计损益为基础的收益表。
二、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了若干创新。但迄今为止,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是很不满足的。有人则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担忧,早在1975年,英国ASSC(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报告"和1991年英国ICAEW(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ICAC(国际会计合作委员会)联合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就先后相当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点。1994年美国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在"改进企业报告--面向报告用户"中也指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概括各家的看法,特别是针对新的要求,财务报告有待改进的方面主要是:
第一,由于环境的加速变化,要求企业表露更多的、面向未来经营发展的关键性信息。但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在确认方面有苛刻的要求,对于计量,也主要限于货币量度。这样就使很多能反映企业未来远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这些信息大部分属于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广义无形资产,如一家企业的员工、客户、知识基础和该企业的声誉。
第二,由于交易、事项、情况要得到会计的确认,从而在财务报表内表述,有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每一项符合确认要求的报表要素,在它们的定义中都明确规定属于过往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这样,整个财务报表的信息--这是财务报告中的核心信息,必然面向过往,而不可能面向未来。
第三,尽管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实际上,在财务报告中,是本钱而不是价值反映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可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资本市场的股价涨落,反映的也是企业价值的变化。而现在,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利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换变量。
三、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
当前人们面临的环境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往。关于这一点,FASB在2001年关于"改进报告--对增进自愿表露洞察"这一报告中进行了描述。该报告了可能正在改变企业环境的关键作用气力。从经济因素上具有全球化、所有权分散、竞争、着眼于财富的创造、企业资产构成的变化等特点。与此同时,今天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也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主要是:
1、应当突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需要在财务报表之内对确认和计量方面有所创新,使之可确认更多的有用信息;
2、应当提供不一定用货币量度,但却非常有用的信息,为此要改进和扩大信息表露;
3、整个财务报告在维持有用的信息的同时,要更多地表露猜测信息,特别是关系一个企业未来远景的关键信息;
4、本钱信息固然是可关与相关的,但企业价值的创造与变化的信息、可能更为有用。
面对竞争、高新技术和全球化的三股气力汇合的挑战,适应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提出的新需求。笔者以为在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续和发展的。要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与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总的来说,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应是一种扬弃;具体来看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之完全否定,相反,在GAAP没有改变之前,构成财务报告核心的应还是财务报表,我们应该继续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即它们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等四项标准。并将它列为财务报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表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留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本钱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留意在财务报表中表露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在条件答应的情况下,可以鉴戒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做法,在损益表的下端附加表露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2、对财务报告中可采用的计量属性不以货币量度为限,并进行广***释。这一点,实在并未动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以货币为计量基础的假设。由于货币仍然是财务报告特别是其中的财务报表的基本量度。只是,应当同意,甚至应当鼓励同时使用其他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补充。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同一,总有可以量化的属性。题目仅在于量化的精确程度有所不同。企业具有如此复杂的经济活动,会计在计量题目上若不跳出货币度量的框框,恐怕很难在确认和表露上有所前进。
3、要充分发挥表露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留意表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表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另外,可以适当表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目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
4、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着重表露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经营活动重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明显风险和报酬机会、企业的相对竞争上风和关于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以及评估的商誉的信息,并尽可能表露关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余相关企业的信息。
5、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
6、对操纵衍生工具的企业,应该单独予以表露并进行核算。
7、若存在着多个企业分部,应尽量按照行业分部或地区分部编制或提供分部报告。
8、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表露,包括表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猜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治理当局的意图等。
9、鼓励表露关于履行责任和关于企业增值的信息,并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叙述性表露、在现有财务报表中添加某些项目或单独表露如社会收益表、增值表等形式。
10、要尽量留意"效益>本钱"这个普遍的约束条件,在信息表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贸易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要尽量避免会计信息表露过载现象。要根据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兼顾财务会计的固有特征,并作适当的调整。
:
1. 葛家澍,"纵论财务报表模式的改进",《财会月刊》1998 年6月。
2. 劳伦斯.A.温巴奇,"九十年代的财务报告:势在必改", 《会计》1997年8月。
3. 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 》贸易出版社,1989;
【财务报告的发展回顾及其改进】相关文章:
浅议我国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及改进03-22
EVA:回顾、发展和展望03-21
试论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03-23
现代企业财务报告中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趋势02-28
全面报酬体系模型的改进及其启示03-24
加进WTO后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03-21
加入WTO后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03-21
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03-18
浅论招贴的发展及其现状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