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时间:2024-10-18 14:01:39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摘 要】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企业财务风险治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健全风险治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关键词】 财务危机; 财务风险; 预警分析; 风险治理; 财务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的财务风险,从狭义上看,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从广义上看,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而当企业存在下列征兆时,便意味着财务风险变成了财务危机:一是企业资产总额超过负债总额,但是资产配置的活动性差,无法变现用于偿还债务,现金净流量低;二是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三是企业的负债总额超过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经协商进进重组的状态。
  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本结构不公道,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资本结构的不公道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进资金,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靠很大。企业过分依靠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往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本钱加大。
  2.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熟悉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定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但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财务治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治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治理的宏观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治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治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正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本钱,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治理系统假如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2.企业财务治理职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熟悉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治理职员缺乏风险意识,以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条件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我国企业内部各部分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治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治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5.资本结构不公道。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活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活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活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活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张罗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腐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范这种情况出现。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化解
  
  (一)为有效地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一个完备、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并对不同的风险程度设定级别不同的财务预警信号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预警主要是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和定性题目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类指标来分析:
  1.资产变现能力。
  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活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其中,活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有多少活动资产可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以便用来偿还活动负债。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大。但由于活动资产包括了存货,存货的积存会使活动比率增大,而实际上存货的积存降低了资产的变现能力。为克服其缺点,可用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还活动债务的能力。
  2.负债状况。
  企业的债务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一般可用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来衡量。其中:资产负债率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状况和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指标值越小,说明用资产保障债权的程度越高;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用度的开支需要。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有较大的支付利息能力;反之,则说明其负债过度或盈利能力太低,企业可能面临着财务危机。
  3.资产使用状况。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越好,财务状况就越好。资产使用状况可主要考核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存货的治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该指标值越大,存货变现能力越强,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越好。
  4.盈利能力。
  企业的偿债能力终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大。
  (二)财务风险的积极治理与化解
  有效地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目的是为了积极治理和化解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必须立足市场,强化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治理,严格控制本钱用度,进步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制定出适合本企业情况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结合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笔者以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本钱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使企业采购本钱和市场投进增大,而引起企业本钱用度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本钱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必将导致企业步进财务危机。
2.避免盲目举债扩张。
  国家鼓励上风企业吞并或收购劣势企业,也鼓励企业发展多元产业,这无疑是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但是,切忌为了扩张将现有资产特别是变现速度较慢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物)采取评估升值的方式,人为降低负债水平,往进行力不从心的举债扩张。究竟企业应该在什么样的负债水平下才可以举债扩张呢?从经济理论上讲,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以50%为界。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负债水平受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影响,要使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低于50%,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出发,企业举债扩张以后总体资产负债水平以不超过70%为宜。只要企业经营者牢牢把握住这个负债比率,就能从总体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3.进步投资回报水平和加速投资本金回收速度。
  企业为了发展壮大或者进步产品技术含量,在负债总水平答应的条件下,进行技术改造投资或投资新的经营项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经营者在进行技改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握正确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项目论证,切忌主观臆断甚至赶时髦;其次是确保新项目产生的资产利润率高于该项目负债利息率,使企业不因新项目的经营而降低原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再次是新项目的投资本金一定要在预期内(甚至提前)收回。唯有如此,企业才不会因技改或新项目的投进而增加负债,产生不良资产。
  4.有效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进步资产变现能力。
  要使举债经营的企业能够定期还本,企业经营者就必须使企业的活动资产与活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某一比值(中国为2∶1),活动比率的数值越大,资产的活动性越强。此外,企业经营者还可把速动资产(活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和待摊用度之后的资产)与活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活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由此可见,治理资产活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举债经营的企业定期还本、降低财务风险的必控指标。因此,企业经营者应随时加强对必控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公道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加速企业变现能力。
  5.进步资金运行速度,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企业经营者除了控制资金投量,减少资金占用外,还应留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进步资金使用率,减少甚至杜尽坏账损失。
  6.谨慎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企业损失和财务风险。
  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条件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这是由于,这些企业是在自身不具备到期偿还债务本息能力的情况下,才向外寻求担保。这些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或者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本息时,担保人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负责偿还被担保人的债务本息,给担保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增加财务风险。
  总之,从现代企业的诞生之日起,竞争与风险便如影随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使自身内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并且适应外部环境,坚持用财务核心指标来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明确自身的财务上风与财务劣势,扬长避短,以充分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雄胜.财务治理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 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 金笙,谢京湘.现代企业决策方法.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4] 胡逢才.企业团体财务控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2).
  [5] 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
  [6] 陈佳贵.企业风险治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9).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相关文章: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03-18

探析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12-04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03-22

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12-08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03-20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03-21

探析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03-19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与控制03-20

如何有效控制与防范内部审计风险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