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治理“风险观”的转换

时间:2023-03-21 08:24:52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财务治理“风险观”的转换

“是在风险中的”。一个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资金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3个方面。财务的风险观,要求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在全面熟悉和把握风险的条件下,预防和避免各种不应有的损失,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与发展。

一、财务治理中“风险”内涵

风险是现代财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财务治理要求企业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熟悉和把握风险。风险是现象,也是一个和现象。最早将风险范畴引进领域考察的是经济学家。19世纪末,在企业利润形成的原因时,经济学家就以为风险是利润的由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能否在市场出售,曾形象地说:“从商品到货币,这是一个惊险的跳跃”。1895年美国学者Hayes首先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风险的定义,以为它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但对风险定义较普遍被学术界所接受的是美国学者A·威廉斯的“结果变动说”,即“在某个特定状态下和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结果的变动”。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只要某项活动有2种或2种以上的未来结果,就是风险。即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假如结果只有一种就不存在风险。将风险与财务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财务风险,它构成经济风险的一个组成部分。财务风险是贯串现代财务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表现在:

(-)财务风险是一种可度量的可能性。即它以认知风险为条件,假如对风险无法加以度量,就不能真正熟悉、驾驭并转移和分散风险,从而也就不能降低和减少风险的损失。换言之,人们在采取某种行动之前,能预先知道的所有可能的后果及各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能认知并测度风险。若用概率来描述,则体现为结果的概率分布特征。

(二)财务风险是与风险报酬(收益)直接相通的,风险程度与风险报酬的大小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此即风险报酬(收益)交换律,或称风险收益权衡理论(Risk and Return trade off theory)。任何收益的取得,都要付出相应的风险代价”(本钱),风险同收益有替换效应。财务风险,实际上就是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的变异程度及其概率。这是科学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题目。

财务风险还是贯串于筹资、融资、投资等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始终的核心题目。它在企业财务的4大决策——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决策、资产重组决策等领域居中心地位。企业财务的上述各项决策,离开或偏离了财务风险的方向,就会使各项财务决策失往依据。例如企业的筹资决策,包括筹资的内外渠道,发行股票、债券、银行借款、租赁等筹资方式的选择,筹资的用度本钱以及公道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安排,都要运用财务风险理论作出比较与权衡。又如,企业的投资决策,即企业资产最优配置决策,它决定一家公司的资产如何利用才最有利的题目,包括企业的资本预算治理,长期资产即固定资产的投资应达到怎样的规模水平,投资方案或项目评估以及活动资产应保持在何种水同等等,都必须借助于财务风险和不确定性。再如公司的胜利决策和资产重组决策,包括股利的发放,股利发放形式的选择,股利额的大小,采取何种股利政策(稳定或不规则政策),以及资产重组决策中吞并、收购以至破产等方式的选择,资产重组动因的分析,资产的正确评估等,都要围绕收益与风险交换律的要求进行权衡而选择。

二、“风险观”的转换:财务环境变迁的内在要求

财务是环境的产物。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财务治理需要适应企业制造技术和治理方式的变化不断调整与优化自己的行为与策略。

首先,通过收益与风险之间的正确权衡作出科学的企业风险决策。以企业资本经营为例,企业资本经营决策的基本原则是“探求一种风险尽可能小而收益尽可能大的方案”。然而,企业资本经营,寻求资本价值的不断增值,必然会涉及很多新的经营领域,如房地产交易、股票交易、期货交易、产权交易等等。这些对象的收益性和风险性的差异很大,要求经营者具备的条件也不一样。例如,房地产交易投资规模大,投资的财务杠杆率高,资金周转期长,资产的活动性差,估计的技术难度大,因而要求经营者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较好的贸易信誉和较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又如期货交易具有套期保值和获取风险利润两种基本功能。它的特点是选择余地大、风险报酬高、获利机会多、市场透明度高。但期货市场上投机因素多,转眼之间便可能大盈大亏,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敏果断的判定力和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就不能从事期货交易。

由此可见,通过资本经营不断开拓新的投资与经营领域,既给企业带来了可能的高收益,同时也引发了企业经营的高风险。因此,企业资本经营必须适应竞争性财务治理的内在要求,通过资本经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风险价值理论规范各种经营与财务风险,正确区分可分散风险与不可分散风险,通过有效治理减少可分散的风险;同时,加强风险权衡理论的研究,广泛应用净现值法、当量调整法、风险调整贴现率法以及期权法和博弈法等风险分析,进步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使企业资本经营真正达到风险小、本钱少、收益好的目标。

其次,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企业风险决策。在经济,企业通常碰到的风险有4种:经营风险、风险、灾难风险、环境和风险。而随着互联网在企业治理中的广泛应用,各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开始发生。对内,作为数据治理的机往往被作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同时,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将比无形资产更加困难,其随着技术环境和信息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价值波动,也轻易产生各种客观上的失控现象;对外,由于“媒体空间”的无穷扩大,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网上银行”、“货币”、交易无地域化和无纸化,这使得国际间资本活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稍有不慎可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总之,由于网络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和爆炸性等特点。企业需要加强对诸如资讯保护风险、内部矛盾和外部侵进风险、破坏与舞弊风险、交易完整风险、无形资产投进速度快、知识积累更新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等风险的研究。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在以网络、信息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建立新的风险治理模式就势在必行了。这种新的风险治理模式与传统的治理模式相比较的情况,详见表1:

表1 新旧风险治理模式对比

旧模式
新模式

风险评估是特指的

寻找机会是冲动的

尽大部分由财务部分负责

每个部分独立运行

重点控制财务风险和财务结果

应取消错误或改正错误

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人
风险评估是持续的

按风险和回报来评估机会

以财务部分负责为主

重视风险评估和各部分间的合作

重点控制各种非财务风险

应避免错误

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业务流程




美国伊利洛斯大学E·贝尔考依教授所著的《未来趋势》一书,对网络经济的风险题目进行了分析,指出风险治理的极其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会计发展的6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财务风险猜测及其模型的建立。建立财务风险猜测模型,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是以网络经济为背景的新经济时代风险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方面的组成。产业经济时代,企业的风险治理往往局限在某几个高层治理职员之间,而且多是“亡羊补牢”的措施,并有很大的随意性,即所谓的“救火队操纵”。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新经济时代,由于的进步,风险治理将变为主动的风险治理,它要求突出预见性,有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网络经济的新时代,要求企业以战略的眼光从事企业的综合协调治理。它夸大企业计划、采购、控制等职能的一体化,使所有子公司、职能部分的子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相趋同,这种基于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累加代理本钱才会最小。这就需要财务治理有一条“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主线,各个部分应当围绕这条主线展开,而事前分析、计划预算治理将成为企业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开发公道、有效的财务治理工具,猜测和防范风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不断创新风险猜测与防范手段是在对世纪中获取竞争上风,取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当前,适应企业跨国经营,以及应对加进WTO之后可能对企业产生的风险,财务治理与实务界应当加快财务风险工具的开发。其中财务预警是财务治理猜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财务电子预警是借助于网络技术开展的财务预警,其目的是为了发现重大。企业财务的预警系统是指企业财务治理机构通过专门的监测、企业财务活动和理财环境,预先警示企业现在及将来可能存在的重大财务题目,它是整个企业经济预警系统的核心。财务预警不同于财务诊断,它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财务风险猜测和监控体系,而财务诊断往往是针对财务事项展开的分析和对策,是短期的、应急性的财务治理手段或方法。在团体企业中,财务预警活动由母公司财务治理部分组织,视其必要可在子公司及其成员单位(包括海外公司或单位)设置“监测站”,具体承担实地观察和收集信息的任务。财务电子预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财务失败电子猜测模型、风险猜测模式等。

开发和建设财务电子预警系统,必须与电子预算(财务电子预算)同步。在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新经济,电子预算是确保电子预警有效开展的条件和基本条件。电子预算(E-budgeting)是由人工聪明结合企业组织规则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式预算编制方法,它将企业各方面局部的信息整合成具有完整框架的预算体系,从而使预算的编制更正确、更富效率。电子预算代表着企业竞争战略进进一个革命性的时代、其在企业财务治理工作中的,具有效任性、公道性、战略性等基本特征。电子预算作为传统财务预算的发展,丰富了电子预警的,进步了电子预警的效率。换言之,预算能使规划和计划落到实处,预算的过程是不断协调完善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其本身就具有电子预警的作用。譬如它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治理方式,由企业内部各方协商确定并依照执行,能有效地解决产供销之间的矛盾;它是企业竞争战略有效落实的保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晴雨表”。传统的预算手段,轻易出现编制过程的随意性,预算目标的偏差过大,规划与计划脱节现象严重等情况。而电子预算既能避免这些题目,还能大大进步工作效率。相应地,也为电子预警提供了基础保障。

电子预算系统作为一种在线治理工具,不再受地点、场所的影响,可以随时上线运作,并使预算始终保持在最新的状态。同时,它从便于企业其他职能部分和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角度出发,设置了一系列转换程序,即应用相同的标准,编制具有共同语言的预算,使不具有财务知识的人也能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之中来。同时,电子预算系统依据不同编制者的需要,设置了不同的预算形态,使各个部分的预算编制既轻松又富有弹性,进而为电子预警的有效开展展平了道路。可见,电子预警、电子预算的最大价值是将猜测、监控转化为治理工具,彻底改变了企业财务治理工作中的传统观念,使他们朝着战略性、竞争性财务方向发展。

【财务治理“风险观”的转换】相关文章:

基于战略治理的企业环境风险研究08-28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07-29

高校财务治理机制的转变与完善06-04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措施论文07-28

企业财务危机治理探析06-08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精选15篇)07-20

大力推进预算治理 细化财务控制06-03

“两总制”:乡镇财务治理的新模式06-04

浅议交通事业单位财务治理06-03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论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