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校企规范化建设中内部控制的思考
设计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公司的控制环境,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校企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的深层次题目,也是最根本性的题目。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学校资产治理公司的职能才能有效地发挥,达到治理的制度化。 内部控制的四层内涵 内部控制有四个内涵,首先,内部控制是控制制度、控制机制和“软控制”。夸大的是企业内部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治理风格、治理哲学、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过程不可忽视人的因素,应留意对人的价值理念的提升,注重良好企业文化的培育。 其次,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系统。企业内部的职员,从董事会到治理当局到员工,他们都会充当控制与被控制的双重角色。 再次,内部控制以公司治理为基础,与企业治理互为“糅合”。公司治理为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一个必要的环境基础,同时,内部控制是治理的一种工具,但不能取代治理,也不能单纯将它理解为治理的一部分。 最后,内部控制是公道保证而非尽对保证,内部控制的目的是防止或发现错误或异常,但是完全地防止或发现错误或异常是非常昂贵的,并且在实践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充分考虑到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以交叉审核为主要方法,有所侧重。 校企内部控制中轻易存在的主要题目 校有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组织治理不健全、不规范,加之由于过往享受诸多税收优惠,外部监管较松,内部控制一直十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在改制完成后,由于治理层在熟悉上还没有完成转变,经营治理仍然还处在凭经验的被动阶段,其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题目: ● 用人少,组织和治理不健全、不规范 校企为了控制经营本钱,往往会控制员工人数。各治理层因用人不足,工作无法分工,一个人常要分担多种工作。而且校企往往是由有老师背景的职员经营,有一定的家长式权威,碰到具体题目的处理,以夸大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一个人决定经营政策和一切措施,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造成内部控制严重失效。 ● 组织机构设置不公道、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 固然校企在改制后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有一个“虚职”,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一些机构设置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 企业制度不健全 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出现题目时轻易顾此失彼。 ● 企业文化建设不受重视 多数校企治理职员熟悉的是学校文化,对企业文化知之较少,熟悉不足。即使熟悉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上还不够。没有意识到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企业文化的治理思想和方法往唤醒员工的主体意识,唤起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真正让员工成为自己的主人、企业的主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或者小富即安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校企经营治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经营风险,特别现在校企和社会企业完全处于同一经营环境时。然而,由于校企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熟悉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治理机制。企业治理者对回报股东的意识淡薄,压力不足,或者以为依靠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使企业与个人共同处于高度风险状态。 ● 信息流不畅,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在整个校企中,固然进行了资本的整合,但企业的信息不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流通都十分不畅,很多有关企业的信息被治理当局控制,而企业的员工对此一无所知。学校产业系统中,各个企业各自为政,甚至部分与部分的信息沟通缺失,员工对企业信息了解微乎其微,往往局限于自身所处的部分。一切以企业治理当局要求为准,甚至会计信息系统由治理层随意控制,一不需要本钱信息,二不计算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回报率,三不收集市场方面的信息。 校企内部控制设计和控制环境的优化 通过上述对校企内部控制存在题目的分析,笔者对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如下几点浅见: ● 内部控制的设计步骤 第一步,确定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保证财务活动的正当性,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 第二步,找出与控制目标相关的业务流程,整合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流程是指依次贯串于某项业务活动始终的基本控制步骤及相应环节。由于控制流程通常同业务流程相吻合,因此,往往找出与控制目标相关的业务流程来设置各个控制点。当企业的业务流程存在控制缺陷时,则需要根据控制目标和控制原则加以整合。 第三步,确定关键控制点。实现控制目标,主要是控制轻易发生偏差的业务环节。这些可能发生错弊因而需要控制的业务环节,通常称为控制环节或控制点。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甚至决定全局成效和控制点,对于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为关键点。 第四步,确定控制措施。控制点的功能,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控制技术和手续而实现的。这些为预防和发现错弊而在某控制点所运用的各种控制技术和手续等,通常被概括为控制措施。 第五步,以流程图或调查表的形式描述内部控制。对于内部控制的描述,一方面以流程图或调查表的形式描述其控制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另一方面,将制度化的内部控制以章程、制度、办法、措施的形式反映,作为企业内部参照的标准,并不断地通过内部控制的评价意见进行调整和完善。 ● 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 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 第一,重视职业道德规范,培育诚信的企业文化氛围。 诚信和职业道德是精神层面的控制,是内部控制中的“软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诚信建设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对社会的诚信;二是企业对员工的诚信;三是员工对企业的诚信,学校资产治理公司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第二,提升员工的胜任能力。 内部控制夸大“以人为本”,既是对人的控制,又需要由人来控制。企业高层领导人和治理职员的素质都相当重要。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来培养企业的员工,重视对员工的后续培训,进步企业员工的素质。 第三,要有明确的权责划分办法。 校企常见的题目是职责划分不明确,缺乏明确的制度约束。鉴于本钱控制的原因,校企可能无法过于增岗设人,在职责的分工方面既要留意每一职责有专人负责,又要留意不相容职务分离,通过对各项职责公道的分配和进行更加严密的监视与复核,以使这一环节更加公道。 第四,完善人力资源控制政策及实务。 一个好的人事政策及实在务,能确保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职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员工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有关雇用、培训、待遇、业绩考评及提升等激励政策和程序的公道程度。 第五,重视治理者的态度和董事会风格。 根据内部控制的原理,要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地运行,企业的任何职员都不能超越内部控制的约束,企业的任何治理制度都须经他们通过实施,因此,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都离不开治理当局的态度,离不开他们的经营思想和理念。只有治理当局重视内部控制,从思想上熟悉到它的作用,在实际行动中贯彻控制的政策、措施和程序,才会有助于内部控制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六,不可忽视内部审计监视。 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视,通过监视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监视检查工作,同时,为确保内部审计监视作用的发挥,促进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职员的治理,进步审计职员的素质,并赋予他们一定的独立权限,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 校企的规范化建设中,固然内部控制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必须唤起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进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让内部控制真正在企业经营治理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让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化解风险、创造效益的武器。【校企规范化建设中内部控制的思考】相关文章:
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思考03-23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思考03-22
谈日企全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03-19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02-28
关于加强医药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03-21
校企合作培养物流管理卓越人才思考11-17
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11-13
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思考03-20
浅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