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实施预算管理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预算是一个企业对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如何取得资源和使用资源的一种详细计划,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它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考评。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对企业建立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未来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实施预算管理是企业生存和的必然选择
1.预算管理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产物。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企业只有单一的投资者——国家。由于利润上缴国家,亏损由国家补偿,维持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由国家拨给,因此,所有者关注的中心当然是经营成果——首先是产品,进而是利润。管理者的管理重点是与之相适应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逐渐多元化,出现了分散的投资者群体。分散的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说,投资人手中的企业股权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当前实现的利润,而且取决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这样,管理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要从经营结果扩大到对经营过程和经营质量的关注。实施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达到控制和改善企业物流和资金流,最终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
2.预算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企业预算管理是国外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这种管理机制的和成功经验日益被我国企业所重视。首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现代水平的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经营者与各部门及职工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有效地规范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有力的预算制约手段。其次,资产的安全完整需要严谨高效的预算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光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显然不够,必须辅之必要的预算手段,因为资产管理如果孤立于预算管理之外,资产管理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最后,优胜劣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具有效力的预算管理。任何一个预算管理松懈的企业必然难寻减支增效之源,注定要在低效率和低效益中走向失败。企业真正严格预算管理,就会责、权、利明晰,也就不会存在诸多的“懒汉部门”和“懒人”。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离不开规范化的预算管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强化具有法律效力的预算管理。
3.实施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实现科学管理,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这必然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首先,全面预算建立在对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并可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反馈、适应和调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是刚刚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我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但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抱怨和解释的状态,只有学会预测和判断市场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全面预算需要整个企业的协调配合,不可能由企业某一个部门关起门来作决策。只有在企业最高层领导的重视下,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可能编制出实现企业资源最优配置的预算方案。因此,全面预算的过程,就是明确任务、发现、协调努力、不断改进的过程。
4.实施预算管理是国家对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的基本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国办发[2000]64号)中明确指出,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考核,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等。
因此,实施预算管理,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在新形势下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本质及作用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本质
1.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企业预算制定后如同一部内部“宪法”,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预算使各责任单位的权力得以用表格化的形式体现,这种分权,是以不失去控制为最低限度。预算是权力控制者采用的合理方式,即在为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单位之间的权力范围。在此范围内,各预算单位既有权利又有义务为自己该为之事,且多为不行,少为亦不行。因此,预算的决定性作用是权力控制。这种权力控制是通过机械化程序形成的激励与约束并存的制度来实现的。
2.预算是一种“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企业预算既是由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又是企业的整体“作战方案”,还是到期(年终)奖惩的标准、激励和约束制度的核心。它通常以企业目标利润为预算目标,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市场和企业生产营销诸因素,按照目标明确的原则,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作为约束依据。这种依据适用于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领域,并将各个预算统一于总预算体系之下,因而称之为“全面预算”。它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且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
(二)企业预算的作用
1.明确生产经营奋斗目标。通过各种决策活动,企业有了生产经营总体奋斗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企业预算可使企业总体奋斗目标得以分解、落实,使各部门、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各自的具体任务。
2.控制业务活动。通过企业预算,各部门、单位可经常对比、分析自身业务活动与各自奋斗目标的差距、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差距,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以保证企业预算圆满完成。
3.协调工作关系。企业预算的编制是从全局出发,围绕企业总体目标,协调各部门和单位工作的结果。它可以促使各部门和单位管理人员检查自身的活动和其他各部门活动之间的关系,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障碍和阻力,以及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从而从自身做起,加强同各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使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得到协调。
4.评价工作业绩。通过对各部门和单位完成企业预算情况的分析,可以考核他们工作的好坏,找出原因,分清责任,以便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工作质量。
三、预算与计划的区别
在长期的计划管理环境下,我国的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班组核算、费用归口管理等,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仅仅是名称术语的变换。
计划是实现企业决策目标的,是对企业未来活动所要达到的各种预期目标的文字性表述。它既可以采用实物计量单位来表示,也可以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来表示。企业的计划工作是不断地循环进行的:确定决策目标→探索各种备选方案→进行选择→编制计划→计划执行→计划完成情况→评价计划执行结果→确定下期决策目标……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计划的作用,也表明企业的计划是在不断修正中,使之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具备可行性、适用性。
预算则是指将企业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或计划通过货币金额具体、系统地反映出来。它可以看作是完成企业决策目标的货币表现,是计划的数量说明,通常用数字或表格来表示。预算也是在不断循环进行的:确定目标利润→编制全面预算→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评价预算执行结果→确定下期目标利润……
预算与计划起点不同:计划是以确定决策目标为起点,预算是以确定目标利润为起点。在编制程序上计划先于预算。预算虽是完成目标方法的货币表现,但它并不是消极地反映,而是积极地参与企业决策,若目标利润完不成,则要考虑修改计划。预算的本质是财务计划,是用货币金额和数量单位反映企业某个时期的现金收支、资金需求、资通、营业收入以及盈利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一整套财务计划。
四、实施预算管理应重点注意的
1.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并确定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各单位、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2.预算内容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营业收入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中枢环节,它上承市场调查与预测,下启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经营活动计划。营业收入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它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管理的水平。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面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没有先进的现金流量预算,整体预算管理将是无米之炊。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特别是对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这里的“入”一方面要从过去自有资金的狭义范围拓宽到举债经营,同时又要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风险过大的资本预算。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切实抓好“三个结合”。
第一,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从全面加强成本管理和提高技术水平两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费用支出,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
第二,要同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相结合。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强化企业管理。因此,必须围绕实现企业预算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预算一经确定,企业各部门和单位在生产经营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企业预算的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按“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则,编制季、月滚动预算,并建立每周资金调度会、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等例会制度。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重点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并且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全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
第三,要同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跟踪、控制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预算各主要指标的完成,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从而使经营者、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施预算管理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相关文章:
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初探06-03
建立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06-03
如何构建企业预算控制模式06-04
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的表现03-29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精选7篇)04-26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06-03
论企业预算控制模式的比较与选择05-06
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的原因分析08-09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06-04
内部控制规范与上市公司治理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