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知识资本与企业财务管理
摘要:在知识,知识资本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形态,是决定经济长期而稳定的内生性因素。知识资本是指知识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成的,是在其生产经营及其管理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最具有价值增值性的预付价值,具有无形性、共享性、创新性、增值性等特征。知识资本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企业资本结构及利润分配等产生重大。关键词:知识资本;企业财务;资本结构;财务目标
在人类经历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性的巨变之中,企业的资本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即知识资本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将居主导地位。新经济认为,知识资本是决定经济长期而稳定发展的内生性因素,对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英、法、美等14个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不是来源于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而是依靠知识资本的贡献,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在20世纪中叶上升到50%左右,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升到60%~80%。[1]加强对知识资本的和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今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知识资本是一种全新的资本形态
知识资本的涵义如何?,中外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例如;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活动,是一种动态资本;知识资本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知识资本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2]然而,我们认为,上述三种观点似乎均未全面把握知识资本的内涵,揭示出其本质特征。如第一种观点强调了知识资本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但却忽视了知识资本的使用价值,即价值增值功能;第二种观点强调了知识资本的量的规定性,但却忽视了知识资本的质的规定性,而且决定和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的因素不单是知识资本,目前企业的账面价值也不单是由物质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因此这个“差额”不一定就是知识资本的价值;第三种观点只是说明了知识资本的结构,而未揭示出知识资本的本质属性。所以,有必要对知识资本的涵义做继续深入地研究。要明确知识资本的本质,把握其科学涵义,我们认为,就有必要先弄清什么是“知识”、什么是“资本”以及知识如何转化为资本等相关。
1.什么是知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或,它属于认识的范畴。其,以往人们认为包括科学和社会科学,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则将更加丰富,除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外,还包括技术、能力和管理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把当代人类全部知识创造性地划分为4大类:(1)知事,即关于事实和现象的知识;(2)知因,即关于自然和科学原理等方面的知识;(3)技能,即关于技术、技能、技巧和诀窍等方面的知识;(4)知人,即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其中,第一、二类知识,可统称为归类知识或显性知识;第三、四类知识,可统称为沉默知识或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知识管理中的“硬件”,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中的“软件”,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并加以有效管理,才能充分发挥知识应有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相对独立而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不可替代性,即每种知识均有相对独立性,彼此之间难以替代;(2)不可相加性;(3)不可逆转性,即人们一旦掌握了某种知识,便不可逆转,不可被剥夺,某种知识一旦被传播,就不可收回;(4)非磨损性,即知识在其使用中本身不会被消耗掉,可无限制地复制与使用;(5)不可分性,即一个知识单元不可能被分成几个部分;(6)可共享性,即一种知识不排除他人可以同样完整地享用;(7)无限增值性,即知识在其传播和使用过程中有不断完善、丰富的可能性。这些特征便决定了知识的复制与使用将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即经济长期高速而稳定地增长成为可能。
2.什么是资本。人们以往所说的资本,通常是抬物质资本。什么是物质资本?一直是中外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形成了众多的观点,其中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观,才真正揭示出了资本的根本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定义为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便突出地表明了资本具有带来价值增值的使用价值这一根本属性,这无疑是对资本范畴最深刻的认识。但是,也应该看到,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对资本范畴的理解又主要是从生产关系而不是从生产力角度去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因此并不能完全适合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内的商品经济社会一般或共性的资本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所以“适用于市场经济一般的资本一般范畴也应得到发展。”尤其是在人类社会步人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知识资本越来越重要,这就更需要对资本范畴加以发展,加以重新界定。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资本定义为:资本是指在商品经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有积累起来以取得价值增值的预付价值,它不仅包括有形的预付价值,而且也包括无形的预付价值。
3.知识向资本的转化。知识由来已久,从人类认识活动开始,便产生了知识。但是,知识要转化为资本,成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却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因为只有在知识经济时代,才具备了知识向资本转化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1)思想条件。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认识到知识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并自觉地重视对知识的和管理;(2)生产力条件。生产力发展到能够使知识跨地区、跨国界流动,以及无限制地复制和有效使用的技术水平,如当今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便为知识向资本转化提供了技术保障;(3)市场条件。以知识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及其交易规则和方式,从而使知识得以合理流动与配置,实现其价值,如当今网络市场的迅速兴起与发展,便使知识向资本的转化具备了这一条件。但是,知识向资本的转化仅仅具备了这些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主要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加以规范,做到产权明晰;建立健全公正、有序、有效的知识市场配置机制,使市场在知识的生产、传递和利用过程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健立健全知识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分享制度,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知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如制定产业技术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发布新技术指南、提供信息服务等;企业要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以及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和管理,实现由产品型向知识型的转变,等等。
基于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认识,我们将知识资本定义为:知识资本是指知识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成的,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及其管理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最具有价值增值性的预付价值。具体包括4个部分:(1)人力资本,即凝聚于企业员工身上的各种技能与知识;(2)基础结构资本,即不依附于企业人力资本而存在的组织能力,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系统、战略计划、经营目标、管理规范、组织文化、工艺流程等保证企业安全、有序、正常、高效地运转的基本的知识因素;(3)知识产权资本,即受保护的一种财产形式,一般由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和专业技术等构成;(4)市场资本,即产生于企业与其产品市场和客户的有益关系,由品牌、商誉、经常性合同、营销渠道、有利的经营权和使企业享有竞争优势的其它合同等构成。这4种资本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彼此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推动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值与实现。与物质资本相比,知识资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无形性。知识资本作为知识的转化“物”,其存在形态便是无形的。尽管如此,但其作用及其效果却能够被人们明显地感受到。
(2)共事性。知识资本作为知识的转化“物”,在其使用上应具有共享性,即使是知识产权资本也应在一定范围内和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因为任何一种知识资本只有具备了这一特征,在一定组织中流动起来,才能被恰当地使用,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有专家认为,实现知识资本的共享是知识资本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3)创新性。知识资本作为知识的转化“物”,在其复制与使用过程中具有不断的创新性。知识的总量与日俱增和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这便决定了知识资本应具有这一特征,即在其复制和使用过程中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不断扩张与创新。只有这样,知识资本才能成为决定企业长期而稳定发展的动力源。
(4)知识资本是一种预付价值或垫付价值。知识资本的形成离不开投资,包括智力劳动的耗费和物资财富的耗费,而且有时还会发生较大的机会成本。因此,这些投资成本必须在知识资本所带来的未来持久性收入中得以补偿。
(5)增值性。知识资本作为一种全新而主要的资本形态,在其复制和使用过程中不仅自身的价值会增值,而且还会通过其能动作用使物质资本有着更大的增值。因此,把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综合经营,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知识资本对财务管理的
在知识,知识资本作为一种全新而重要的资本形态,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由此必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表现主要在于:
1.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中外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本财富最大化”。这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无疑是前进了一步。因为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时间价值、风险因素、可能导致财务决策短期化等缺陷。然而,事实表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时代相适应的,充分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投入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的要求。因为在这个时代,决定企业生存与的主导因素是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如果企业的物质资本越雄厚,其发展条件就愈优越,所以在企业里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占据着统治地位,掌握着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其利益高于其它要素的所有者。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中的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即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则将相对上升。这一重大变化,将改变企业中各要素所有者的地位,因而这便决定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不再是仅仅归属于股东,而是归属于其“相关利益主体”,如股东、债权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顾客等。他们都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本或知识资本,都为企业的剩余做出了贡献,因而也都有权分享企业的剩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制度学派认为,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者与签约的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美国有29个州先后修订了其《公司法》,要求公司的经营者不能只为公司的股东服务,而必须为“公司的相关利益主体”服务。美国的IBM公司把其目标提炼为“为员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三原则”。可以说,这些变化都代表着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是知识资本带来的影响。考虑到这一影响,我们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企业中各要素所有者的利益达到相对均衡的集中体现,即不仅要体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而且也要体现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
2.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知识资本作为一种全新而重要的资本形态,必将成为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企业以往单一的物质资本结构。在企业新的资本结构中,重视对知识资本的经营,无疑有助于恰当地选择筹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优化物质资本结构,使企业的价值和收益达到最大。因此,如何使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进行有效的配置,建立起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最佳资本结构,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今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对以往资本结构的严峻挑战。纵观资本结构理论的全部演变过程,不难发现,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以往各种资本结构理论均主要是围绕物质资本而建立起来,没有把知识资本纳入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加以全面而深入的。尽管有些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了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代理人激励、产品策略之间的关系,涉及了知识资本中的部分内容,但这毕竟不是全面而系统的。当然,也应该看到,这对于我们今后把知识资本纳入资本结构研究之中无疑是有启示性作用的。
3.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知识资本作为一种全新而重要的资本形态,既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企业价值长期而稳定的关键性因素。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由于传统对知识资本无法加以反映,因而许多公司,尤其是英特尔、微软等高新技术企业在股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往往比其账面价值高出3~8倍;而有些公司虽然其账面价值巨大,但其市场价值却直线下降,以致最后陷入破产的绝境。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评价中,重视对知识资本的价值评估,并建立起相应的指标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其作用主要在于:一是“评价”作用,即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二是“导航”作用,即指明企业存在的缺点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顾客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必将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否则,他们便有可能低估一些有价值的公司的价值,同时也有可能看不到一些繁荣的公司中潜在的危机,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目前,西方企业界、学术界十分重视对衡量反映知识资本价值指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是1997年瑞典的第一大保险和服务公司(Skandia)副总裁LeifEdinsoon与美国的MichaelMalone合作出版的《智力资本》一书。许多专家认为,该书既是管理,又是商业实践的一个里程碑,它将帮助股东精确地评估企业将来的充分竞争、投资和发展潜力,尤其重要的是,它指出了技术创新与创造财富之间的关系,强调有效地管理智力资本需要转变管理者的思想——一个企业若想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重要的不是回顾过去,而是放眼未来。在该书中,对知识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两套:一套是适用于Skandia自身的,共由200个指标构成;另一套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共由21个指标构成。这对我国企业建立知识资本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4.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影响。知识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作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现代劳动者是一种知识型的劳动者,他(她)们成为企业的员工,实际上是给企业带来了人力资本。从资本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角度来看,物质资本的增值性要以人力资本的增值性为支撑,没有对人力资本的有效运作,不把劳动与资本有机地统一起来,物质资本是难以增值的。总之,物质资本的增值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具有增值性。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要达到几个亿的资本使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微软的比尔。盖茨则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其资本总额已高达510亿美元,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产值。所以,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即使没有直接投入物质资本,也应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目前,西方有许多企业实行了人力资本的利润分享制度,以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有效运作。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专家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以后,劳动者已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其地位及权利在国有企业中的体现,除了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管理外,还应享有一定的经济权利。为了保障和体现劳动者的经济权利,国有企业的经理及职工不仅有权领取正常工资,而且应当有权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以分享一部分利润。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人力资本的利润分享制度,使企业经理及职工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盈利、他们个人资产的积累和增长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与目前单纯的工资制相比,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保障他们作为国家主人在经济上的直接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这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保障国有企业经理及职工主人翁经济地位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选择。
【知识资本与企业财务管理】相关文章:
浙江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研究06-05
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论文11-04
改进我国企业知识治理08-28
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论文5篇11-05
试论我国的公司资本制度12-29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措施论文07-28
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论文07-29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对策,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08-16
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02-03
小议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