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

时间:2024-07-03 15:09:58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1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放和发展,小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在我国企业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但其整体状况却不容乐观,而财务管理作为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发展环节一直备受关注,在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小企业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作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在分析产生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小企业;对策;财务管理

  目前,我国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家,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为我国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和将近三分之二的所得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我国小企业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鼓舞下,并随着20xx年1月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发展得越来越快了。与此同时,众多小企业在现阶段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还有许多不足,资金势力和技术力量较为薄弱,限制着小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小微企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够规范,对会计准则把握不够准确,这些同样影响到了小企业经营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一、加强我国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小企业现在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小企业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鼓励科技创新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在“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在当前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小企业将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更显重要。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财务管理工作,这也得到商界和学术界的认可。

  (一)小企业财务管理是内部管理的中心环节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以价值为导向,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围绕价值这个中心目标开展,现代财务管理能洞察企业运行中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和最终结果,因此,做好财务管理是做好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而小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效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心环节。

  (二)财务管理是促进小企业和企业外部有效沟通的桥梁

  小企业经营的好与坏,可以通过财务会计中提供的信息反映出来,社会上各种渠道汇总的'财务会计信息能为小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完整的、可供小企业决策所用的经济信息。同时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资料对小企业外部的决策者、投资者等其他外部主体提供重要的财经信息。因此,财务管理是小企业和外部主体之间的一种信息沟通的桥梁。

  (三)财务管理实现企业风险的预警

  小企业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有限,决定了其在运行中抗风险能力弱,这样会造成小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如果在技术上没有优势、在管理上不规范,特别是财务管理上不规范,更会使小企业举步维艰。由于小企业可能会受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小企业的收益往往偏离预期目标。通过财务管理来规避将要发生的风险。这实际上是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因此,在小企业管理中,正确运用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是小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2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财务管理的目标又是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文章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角度就如何选择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从企业目标、经济体制和知识经济等方面加以详细论述。

  关键词:财务管理; 观点综述;制约因素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管理,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对利益相关者给重视和关注,以及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理论的流行,“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成为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本文针对上述两种观点,阐述笔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

  1 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这一判断主要基以下几个原因:

  1.1 现代公司制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公司制止企业的这一基本特征是公司制的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尊重了公司制企业的独立法人人格。

  1.2 在承认公司制独立法人人格的基础上,企业价值最大化只涉及公司这一唯一的决策对象,避免了决策考虑对象多样化导致决策目标分散化和模糊化。即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满足了目标的明确性、唯一性的要求,增强了目标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其在指导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将企业的终极所有权追溯到利益相关者,但这与传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矛盾。事实上在目前各种各样的企业形态中,基于不同的企业性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的终极所有权具有状态依存性,即企业的终极所有权归属问题是具体的和阶段性的,并没有唯一定论。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绕开了这一有争议的问题,抓住了两者的共性:无论在何时,无论终极所有权处于何种分配状态,都必须以分配指向物――企业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企业价值最大化将财务管理的主体锁定为企业,从而明确了财务管理的目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1.3 企业价值最大化根据求同存异的原则,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致性提练出来,具有内在统一性,从而保证了目标的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系也正如皮与毛的关系。利益相关者是以企业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了企业就不存在利益相关者之说。因此,只有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才能谈利益相关者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

  2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加快,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而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选择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 企业目标。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有一席之地,必须要生存、发展和获利。生存是企业的前提目标,其基本条件是一要以收抵支,二是要到期偿债。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比例,确保企业稳定的生存下去;发展是企业的核心目标,企业的发展集中表现为扩大收入,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能有效的筹集企业发展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和管理水平,以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后劲;获利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只有获利,才有生存的价值。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采用各项有效的财务手段。提高资金周转和盈利能力,降低资金成本,合理安排资金结构,利用有效的分配手段,提高企业的每股盈余和市场价值。由企业目标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2.2 经济体制及效绩评价指标。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生产力比较落后,商品比较缺乏,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我国实行了集权管理模式,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目标。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主要是总产值,如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的产值计划指标的程度来决定。因此,当时财务管理的目标便是总产值最大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得到确认,这使得企业更关心市场、关心利润。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由总产值为主转向以利润为主,企业各方的利益同企业利润的多少紧密相连,利润最大化就成为当时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随着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国有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入,股份制企业大量增加,由于股东是股份制企业的所有者,其承担的风险相应较大,因此,考虑股东的利益,上市公司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同时,由于股份制企业在我国是一新生事物,对它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经验,股份制企业也曾一度将筹资数量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已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我国企业逐步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企业与多个利益集团有关。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但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也要考虑风险报酬;不但要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也要考虑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支持公益事业等,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提升企业的综合价值。所以,现阶段应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总之,结合现阶段我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制度、以市场经济为经济模式的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应更加强调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国情,是我国企业首选的财务管理目标。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3

  摘要:医院的财务报表分析对于医院的发展与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可真实确切的反应出医院的财务与运营状况,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提高改善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合理科学的应用财务报表分析,提高报表分析水平,为财务管理奠定基础与提供支持。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应用

  财务管理作为社会经济制度下现代化医院的核心要求,已成为医院管理创新、运营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与重要手段[1]。而财务报表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以医院的财务报表与其他财务资料为分析依据,通过合理专用的分析方法,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运营成果以及现金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从中提取出各种成功经验,并发现与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各项问题,为决策者在后续医院的管理运营中提出理论依据。本文将主要从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方法、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全方位的来陈述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医院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内容包含有医院财务状况分析、医院经营现状分析、医院收益分析以及其他财务分析。按照《医院会计制度》规定,报表内容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收入支出总表、基金变动情况表与基本数字表等。另外根据信息使用者不同分为医院内分析与医院外分析。医院内分析主要是为医院内部决策层在医院发展提出决策时提供财务方面信息,主要有筹资活动的分析、运营活动分析、财务现状与财务成果分析等等。医院外分析则主要是医院外部使用者根据不同需求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有资产负债分析、资产运营效率分析以及获利能力分析。财务管理中,报表分析内容范围广泛,主要还是从资产、负债、净资产等出发,进行分析对比,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筹资运营提供依据。而医院的收益分析则主要从收入支出进行解析,揭示成本、发现收入,比较资产与利润的投资效益,为后续科学投资、避免盲目投资指明方向。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过程,主要是以相关的财务数据资料为依据。但是这些资料分不同分类不同体系,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这些资料并不能反映出更多问题,而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需要在这些资料中进行计算与分析,找出相关指标,推算分析结果,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目前来看,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2],医院财务分析中主要多以比较分析法与比率分析法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分析法主要是对医院的本期各项数据与上期各项数据进行对比,以及同行业内其他医院进行对比,以此来提取成功经验,揭示医院所存在的问题,制定改善措施,为后期发展提供运营策略。比率分析法是指将各个相关联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不同比率,找出财务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是将具体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比如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等,关注资产运营的周期长短,揭示医院的效益与效率。

  三、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3],准确的报表分析可以发现与揭示医院存在的许多问题,而且不断的累计历史数据,并进行对比,能够有效的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规避劣势,给医院的经营效益以及后续决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财务报表分析对降低医院成本的作用

  医院财务报表分析能清晰的帮助医院决策层了解医院的各项成本结算、收入及支出情况,从而从成本、收入的差异进行分析,指明投资方向,完善投资管理与策略,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率,避免重复或者无用的投资。

  (二)财务报表分析对医院收益的作用

  对于不同决策层来说,财务报表分析目的性也不大一样,对于投资者来说,效益大于一切,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则更侧重于社会责任。但是无论如何,医院要顺利的运营下去,要能够更好的发展创新,为社会为医学带来更好的贡献,收益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管理项。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详细的获取医院的财务状况、投资力以及获利能力等情况,决策层可以以此进行医院业绩评价,为医院奖惩制度提供依据。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挖掘潜力,提取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与问题,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人力物力,发挥最大价值,以利医院发展。

  (三)财务报表分析对风险的控制

  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可从资产周转、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决策层在医院运营各环节的风险控制上提供参考,提高医院经营安全性,达到有效的协调医院内部资金运转的目的。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挑战性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包含了广泛的内容,从多方面反映了医院的财务与经营状况,但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时效性不足:因为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是基于已完成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成本、费用等已经发生,难以考虑到现行市价与重置成本等因素。受到条件限制,若获取可供分析的综合信息则需较长的时间以及较高的人力成本。

  (2)可靠性不足:医院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数据主要考虑全期变化的数据,没有将物价与通货膨胀等外界因素考虑进来,数据可能没有评估资产超值或贬值因素。

  (3)可比性不足:比如在财务报表分析中,资产分析侧重某时点的财务状况,而收支分析体现的则是某个时期内的数据信息,两者反映的时间性不一样,可比性不强。

  (4)全面性不够:资产负债分析是一种静态分析,虽然能够体现医院在某个时间内的财务状况,但是不能揭示出财务状况变得的原因,同时也不能反映出这个时期资产与负债给医院带来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而且收入支出总表虽然可以体现医院在这个时期财务的成果,但是无法反映出医院有多少现金收入的情况。因此这两者无法完全体现医院的债务、医院净收益与经营所得现金之间的关系以及职工的工资福利款项、销售药品款项等,使得医院决策层做决策时不能完全具备一锤定音的准备。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挑战与趋势

  随着我国医疗经济市场的发展,经济环境变复杂,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应揭示出医院面临的风险与发展前景等未来信息,可以尝试调整财务报表分析构造,比如增加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等内容,这样可以兼顾分析历史数据,也可以提供一定的现行价值,两者结合来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规避通货膨胀等引起的报表数据不准确。另外随着医院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医院的运营风险也有所增加[4]。因此财务管理中对财务报表分析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灵活运用会计政策,保证医院财务弹性,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与完善医院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缩短报表采样的期限,提高医院财务报表时效性。医院可以依靠建立起来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医院各种经营活动与事项及时反映在报表上,不必等待过往历史信息的发布,开发财务软件,以计算机获取实时数据,打破局限性。

  (2)医院财务报表应根据医疗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作出相应的变化,扩充报表的内容,比如增加人力资源信息、公允价值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这些内容的扩充,丰富了报表内容,可满足多种类型的使用者。

  (3)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开发新的更符合发展要求的报表模式。比如现金流量表能反映出某个时期内医院各经营活动、投资的现金的流入流出。

  参考文献:

  [1]常红玲.财务报表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经贸,20xx(7):249-249.

  [2]曹志茹.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浅析[J].江苏商论,20xx(21):282-283.

  [3]秦丽丽.如何利用财务分析来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月刊,20xx(23):56-56.

  [4]刘文娜.论财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xx,09(19):163-164.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4

  摘要 4-7

  Abstract 7-9

  1 导论 12-20

  1.1 研究背景 12-14

  1.2 研究意义 14-15

  1.2.1 理论意义 14

  1.2.2 现实意义 14-15

  1.3 研究目的 15

  1.4 研究方法 15-16

  1.5 研究框架 16-19

  1.6 预期贡献 19-20

  2 文献综述 20-30

  2.1 R&D投资的影响因素 20-25

  2.1.1 企业外部环境对R&D投资的影响 20-22

  2.1.2 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 22-24

  2.1.3 管理者异质性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 24-25

  2.2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25-27

  2.2.1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 26

  2.2.2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26-27

  2.2.3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 27

  2.3 R&D投资与企业价值 27-29

  2.3.1 R&D投资与企业竞争力 27-28

  2.3.2 R&D投资与企业经营业绩 28

  2.3.3 R&D投资与企业市场业绩 28-29

  2.4 文献评述 29-30

  3 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R&D投资的理论分析 30-39

  3.1 相关概念定义 30-31

  3.1.1 管理者 30-31

  3.1.2 研发投资(R&D) 31

  3.2 理论分析 31-37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32

  3.2.2 委托代理理论 32-33

  3.2.3 有限理性假设 33-34

  3.2.4 高阶理论 34

  3.2.5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 34-37

  3.3 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R&D投资强度的理论路径 37-39

  4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R&D投资影响研究设计 39-49

  4.1 研究假设 39-43

  4.2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 43-45

  4.3 变量选择 45-47

  4.4 模型设计 47-48

  4.5 样本与数据来源 48-49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49-62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9-50

  5.2 变量相关性分析 50-52

  5.3 回归结果分析 52-57

  5.3.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R&D投资强度关系研究 52-53

  5.3.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R&D投资强度分样本回归关系研究 53-57

  5.4 稳健性检验 57-62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2-65

  6.1 研究结论 62-63

  6.2 研究启示 63-64

  6.3 研究局限 64-65

  参考文献 65-73

  后记 73-74

  致谢 74-75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提纲二

  摘要 4-8

  Abstract 8-11

  1. 导言 14-19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4-16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6

  1.3 主要贡献和创新 16-17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7-19

  2. 文献综述 19-30

  2.1 概念界定 19-24

  2.1.1 独立董事概念 19-20

  2.1.2 财务风险的界定及衡量 20-24

  2.2 独立董事监督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24-25

  2.3 独立董事监督行为选择及影响 25-29

  2.3.1 独立董事监督行为的选择 25-27

  2.3.2 独立董事监督行为的影响 27-29

  2.4 文献评述 29-30

  3. 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0-38

  3.1 制度背景 30-32

  3.2 理论基础 32-35

  3.3 研究假设 35-38

  4.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38-50

  4.1 研究设计 38-44

  4.1.1 模型设定 38-39

  4.1.2 变量选取与定义 39-44

  4.2 样本选择 44-50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0-68

  5.1 描述性统计与单变量分析 50-61

  5.2 回归检验 61-64

  5.3 稳健性测试 64-68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8-71

  6.1 研究结论 68-69

  6.2 政策建议 69-70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0-71

  参考文献 71-76

  后记 76-77

  致谢 77-79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5

  高静静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市场经济改革作用深化,企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时代下的企业竞争与求存发展也必须要立足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管理工作实际要求,强化会计管理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工作体系的创新机制研究,以进一步为企业在市场竞争角逐浪潮下提供强有力的助力支撑.目前,许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有效保障,会计组织管理机制不合理.基于此,文章结合了企业目前这些会计管理体制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且提出了会计管理体系创新完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会计管理;创新;体制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xx)07-0079-03

  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基本研究干预对象主要以会计行业行为规范、制度等规范性内容为主,即在遵循会计体系制度的要求下完成有关会计行业的经济介入组织活动,包括基础会计实务处理、会计内部控制监督组织活动、会计职业能力强化等工作内容的体系管理制度.此外,会计管理体制在宏观意义上也属于一个国家或地方区域内对经济环境有关组织内容做出的判断与选择,以此才能彰显会计管理体制下诸多管理实践行为的动态管理特性,为企业及社会经济组织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促进作用.

  1 会计管理体制需要创新的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深化改革作用十分明显,现代企业在激烈的投资经营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愈发重视与企业财政工作密切相关的会计管理工作.但会计管理体制受到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下的权属划分混乱、会计监督不力、会计舞弊行为等问题的治理整改也至关重要.而分析其原因可以归结到内因、外因两方面,具体为:

  1.1 内因

  考虑到企业管理治理结构框架因素,其管理内部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权分离方面,即法人相关经营权、所有权、以及企业股权的分离问题.然而,当前的三权分离局面也正是基于过去的两权分离过渡而来,所以不少企业内部治理管理权属划分混乱,经营者权利也难以切实得到保障;不过,强调企业实物资产及价值资产的执行分离,能够保全企业法人有关财产完整性,且也利于各级股东的合法权益保障,而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也此才能促进企业实现资本社会化的稳定发展.

  1.2 外因

  从外因角度出发,为了进一步创新及完善会计管理体制的另一重目的也在于有效实现会计实体的组织管理.一来当前会计实务工作者经常出现行为舞弊,极易受到上级领导的授意与自身利益所得的驱使;二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目前十分严峻,基于会计管理体制下的监督执行不力、审计控制不严,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三是会计工作者群体职业判断能力水平差异明显,不可能完全避免财务收支混乱事件发生,虽然在现行《会计法》中对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及核算进行了内容明确,但会计个人的权、责、益体现也与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挂钩,会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有关领导的制约,故而自我监督管理职能大打折扣;四是会计主体与资本市场衔接连贯性较差,即会计规范与有关证券市场规范要求等依然存在巨大差距.

  2 会计管理体制的有关创新模式研究

  2.1 会计委派制

  该模式作用下主要体现的是国家对会计主体的管理职能作用约束,它强调对企事业组织机构予以统一的委派制进行管理.该委派机制管理下,实际上包括的会计委派人员主要有会计主管、部门负责人、总会计师以及其他会计工作者.同样,在会计委派管理机制下,有关各级政府单位应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如会计厅、会计局等,进而用以专项负责企业与会计主体间的工作分离事宜;如此一来,会计委派人员属于政府派驻管理干部,按照政府委派监督要求对企业经营范畴内的经济管理组织内容通过会计实务处理、监督等来客观反映.为此,企业有关负责人或是经营者应当充分尊重其派驻会计的工作账权,以使得企业经营者充分满足合法享有的法律财权,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收支组织活动具备合理性受托责任特性.

  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委派管理制度具有显著优点,尤其是从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角度来看,它能将企业会计岗与企业之间独立开来,以切实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上控制会计失真发生,也进一步保全了国家财产完整.不过,该模式存在的主要缺陷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与当前市场经济改革要求逐渐背离,会计委派制与会计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共通点,都是极力加强会计主体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事实分离.不过,在政府参与主导的.会计委派制度下,企业会计职能发挥多少会受到一定客观影响,从而加剧了传统意义上的“政企不分”现象;另外,政府采用会计委派机制用以监督企业会计主体与企业经营职能的分离,做到实事求是有效管理会计主体,也必然会加剧政府监督成本;此外,基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独立性的差异体现,会计工作实务处理混乱十分常见,如果派驻会计工作者与企业间勾结,就很可能对有关实际考核评估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2.2 财务总监制

  这种会计体制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对企业所有者控股予以研究,通过财务总监管理监督作用体现来管理会计主体的一种管理体制.不过,这种模式下的财务总监是国家选定指派的人员来担任,而财务总监也是基于国家授权要求来对企业整体的财务情况予以全方位监控.同时,选派的财务总监也可进入企业董事会,对于企业的内部财务计划实施有一定参与权限,包括企业有些重大资金的调集都需征得财务总监获批方可生效.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企业并不需要设置总会计师.可以说,采用该会计管理体制的优点体现在于与现行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相互配套.比如说,处在财务总监监督管理职能下的产权角度来看,该行为实际上属于职能权限行使,是建立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与现行企业发展约束条件相对软化的基础之上,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股权对经营权、所有权的渗透,还能在另一方面避免企业资产的进一步流失.除此之外,这种会计主体管理模式作用下,其管理制度不仅集中了总会计师的管理职能,同时也涵盖了企业会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利于弥补企业总会计师在权责从属地位的不足缺陷,客观角度上控制了内部审计监督滞后,为会计信息真实可查提供了基础保障.

  2.3 稽查特派员制

  该种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模式是为了集中体现总会计师的职权落实授权情况,主要通过政府稽查特派的总会计师在培训、交流、奖惩等工作环节中表现,代表国家针对企业组织机构行使必要权属职权.不过,由国家指定派选的稽查特派人员必须要求不能对企业正常性的经营活动予以干预,主要重心工作是为了完成企业经营情况的财务监督工作任务,以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人的政策、业绩等做出实施评价.该会计管理体制应有优点体现在于:一是促进了政企分开的有利局面形成,使得国家对企业组织机构行使监督权属有了较大改观;二是在人员特派、选拔方面具有创新特性体现,有效的将选人标准界定在了稽查、业绩考核、企业经济效益评估等方面,满足当前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经营需求.

  3 目前我国会计管理体制主要问题表现

  建立与改革会计管理体制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的秩序.在经济活动中建立会计管理体制有助于会计管理、会计核算及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反映出企业和单位真实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济活动执行等情况,从而帮助企业和单位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作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且正确的预测.

  3.1 会计监督机制完善程度不够

  企业会计监督主要是其公司内部会计机构有关工作人员依法享有的会计职能监督权限.而会计监督则可以是政府有关单位、社会上依法成立的审计有关机构、以及企业单位内部预算有关财务活动的组织监督.因此,会计监督体系完善的目的在于充分保证会计资料、信息等凭证的真实性,需要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掌握《会计法》及单位经济项目或业务相关内容,对其工作行使监督、监察、审计、稽核权限等.不过,基于目前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执行涉及到各方复杂利益关系,许多会计监督从业人员在执行监督权责时往往颇受阻碍,甚至不少会计从业者不能对企业经营活动监督评估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

  3.2 会计管理体制监督下的非国有制结构管理侧重问题

  当前市场经济改革作用深化,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企业在管理改革作用日趋深化的背景下竞争十分激烈,以此才能不断适应所有制机构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要求.目前,除却国有经济以外,其他非国有经济也切实得到了稳定发展.不过,依据目前会计管理体制下的监管重点现状来看,我国仍然对准的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而在非国有经济管理仍然空白一片.此外,会计主体采用的《会计法》主要阐述的是会计实务工作的规章、规范等,真正有关会计从业管理工作内容并未涉猎,而这并不利于会计行业财务信息、凭证的客观反映.

  3.3 会计从业者缺乏组织培训,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会计工作从业者整体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除却企业花费精力、时间、财力对其进行培养,也需要会计从业人员的本身具备主观能动意识,能够系统化的将业务知识进行学习与梳理.不过针对目前不少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其在会计准则及有关会计行业制度深层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障碍.而这就要与会计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职业判断能力等综合素养水平有关.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不少企业会计人员教育培训落实程度较差,有些培训工作与企业会计工作实践需求较为脱节.

  4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对策探讨

  4.1 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工作领域及会计行业下的有关准则、规范及现行应用的《会计法》等应能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予以完善.此外,在企业核查会计工作者违法乱纪行为工作方面,应能定性、定量的制定奖惩处理措施,配套建立统一的会计工作者权属职责规范机制,并要满足企业多元化业务项目经营需求.另外,在会计监督工作中应能特别着重强调审计监督的权责划分及明确问题,目的是增强会计监督惩处执行力度与保持会计管理监督的权威性.此外,在企业内部应能结合国家会计行业有关法律、条例的财经法规进行宣传,用以营造遵纪守法会计监督实施氛围的同时,控制单位会计工作者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

  4.2 加强政府机构对会计规范法规等的优化完善

  会计基础实务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工作中的基础重要工作内容,通过会计实务处理及有关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可以评价财务会计报表凭证等知晓各项决策的实践成果表现.因此,除却企业本身强调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工作管理之外,地方有关行政管理单位应能集中对会计管理体制的优化调整适当提出实施意见,包括推进组织会计职业团队活动等,用以加强会计主体组织的自律行为,提高会计管理体制有关法规、规范、机制的权威性.

  4.3 强化会计从业者的整体素质

  企业及其各级组织单位应能在考虑自身现实经营特点的基础之上,对在岗会计从业工作者予以组织教育培训,目的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通过考核测评、优胜劣汰机制等不断壮大筛选高素质人才队伍.此外,企业还应针对会计机构的工作权责、权属范围进行细致确认,以时刻提升会计从业者的工作责任感.而在内部审计职能作用体现方面,企业应当确保会计主体与审计职能工作者的职务分离,以保障信息揭露的会计内部控制质量.

  5 结语

  会计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在于保障企事业等组织机构会计主体的管理职能作用充分体现.基于会计管理创新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而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得以顺利实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作业工程.因此,企业应能注重将现代企业体制改革发展要求融入到将新的会计管理体制中来;同时,要确保新会计管理体制应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防止股东权益遭受侵犯.另外,企业完善的会计管理体制也应能保证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促进社会资本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陈迪.关于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J].中国商贸,20xx(22).

  (2)左琳琳.对深化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1).

  (3)石建超.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思路[J].管理学家,20xx(7).

  (4)张金鑫.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科学,20xx(11).

  (5)滕麦青.论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J].投资与创业,20xx(10).

  (6)于双庆.论会计管理体制及其模式[J].中国外资(上半月),20xx(5).

  (7)周有德.浅谈完善我国农村会计管理体制[J].中文信息,20xx(9).

  (8)郭向荣.关于现代会计管理体制新思路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32).

  (9)何巧巧.关于会计管理体制方面的新见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24).

  (10)徐维蛟,刘文华,朱明文.我国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对会计工作的不利影响及对策[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xx(10).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6

  客户关系管理(简称CRM)是一项兴于西方企业的商业策略,它以客户关系及其关系价值作为研究对象,以求在企业成本压缩空间越来越小,而市场竞争又愈演愈烈的环境中,能为企业找到一条维持其竞争优势的创新之路,是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具体来说,CRM是一个通过详细管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方法,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实施于企业内部直接与客户接触的环节(如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部门)中,通过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水平的工作实践。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动因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中,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审计、资产评估等传统领域,从而形成了一个供给相对同质的行业结构,造成该行业选择交易对象、决定交易价格以及确定交易标准等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委托方一方,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呈现出一种买方市场结构。因此,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对客户资源的深度利用,是会计师事务所应对新环境的必然选择。

  (二)执业道德环境要求重塑注册会计师形象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正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当前的执业道德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形象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会计师事务所要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与客户保持良性接触,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三)降低维护客户关系成本,有效规避风险

  实施CRM可以使事务所按恰当的标准对目标客户进行分析,就是选定那些忠诚的老客户、盈利的大客户、有发展潜力的小客户和有战略意义的新客户进行级次投入,对其成本的投入与利润的产出进行客观比较,从而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佳的效果,并且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进行准确而又客观的分析与了解后,也能极大地降低其审计风险。

  (四)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打造事务所的品牌

  通过CRM,客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交流,并获取信息。这样促使客户满意度的提高,从而帮助会计师事务所保留更多的老客户并吸引新客户;并且CRM通过良好的服务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有利于事务所树立良好的声誉,扩大事务所的影响度,提高事务所的社会地位,从而达到建立事务所品牌的目的。

  二、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关系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市场份额

  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侧重的目标客户群必然是不同的,这其中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政府等部门政策的规定。我国政府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相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设立了一系列执业资格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划分了大中小型事务所的.目标市场;二是客户的选择。基于市场双向选择的法则,会计师事务所有自己的目标客户,而客户也有自己的目标服务提供者;三是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承接业务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客户群进行关系管理的模式也必然不同。

  (二)成本一效益一风险因素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经营的组织,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因而在事务所客户关系管理中,必须权衡考虑进行这种管理所能给事务所带来的收益和因此将要付出的成本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尽可能地使收益最大化。例如,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有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由于其前期的投入成本以及后续维护费用较高,且对办公设备的配套设施要求也高,并且对于经济实力有限的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产生的效益不明显,资金压力也很大,因此,小规模的事务所就不应该引进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来实施其客户关系战略管理。

  (三)其他因素

  在成功实施CRM的因素中,技术因素不应该被过分强调,人、文化、信息整合起来同样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实施过程中除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客户关系策略,还应该注重考虑其他因素的结合,如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品牌口碑等。

  三、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关系管理分析模型及分类管理策略

  (一)客户关系管理模型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成本、收益以及风险,实施客户满意战略,并在留住和拓展客户的同时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因此,在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模型时,事务所必须基于其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来考虑所能获取的关系价值,即建立和维持与特定客户的长期关系所能为事务所带来的价值。这一关系价值反映了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与有价值的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可能获得较高的市场利润。

  客户关系价值,是指企业从某一客户关系中所获得的全部未来净收益的现值。它强调的不是客户单次交易给企业带来的收入,而是强调通过维持与客户的长期关系而获得的客户全生命价值。其数学模型为:

  Pi=T[∑J(P-Cj)-EKMCk]

  其中:Pi为现在某时刻t时的利润;T为全部的时间;J为购买产品的数量或接受服务的次数;K为营销工具应用于目标客户的数量;Pj为第j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Cj为第j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MCk为第k种直接营销工具的成本。

  而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殊性,会计师事务所要获得客户终身价值就必须考虑客户在未来给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带来风险的可能性,因为这种风险将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失败,而审计失败可能会给事务所带来重大的赔偿损失及信誉损失,甚至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破产。因此,针对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环境的特点将改进模型表示如下:

  Pi=∑T[J∑(P-Cj)-∑EKMCk-RC]

  其中,RC表示为客户提供服务可能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相关风险成本。由改进的模型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事务所在制定客户关系管理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给事务所关系管理带来的正效应或负效应。

  (二)客户分类管理策略考虑到客户的历史净收益、未来潜在的终身价值、客户未来潜在风险的可控性和其他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客户分为“重点型”客户、“风险型”客户、“鸡肋型”客户和“瘦狗型”客户,并结合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关系价值的改进模型,为事务所进行客户分类管理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1)“重点型”客户。这类客户的特点是:盈利能力强并且审计风险小,未来潜在风险的可控性较高,是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主要来源。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这部分客户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主要实施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策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针对客户的需求偏好改进服务质量、提供超值服务,并分配最

  优秀的执业人员;通过关系定价,使这部分客户享有更多的优惠;针对这部分客户建立完整的客户关系数据库并采取弹性管理,使这类客户的时间、体力和精力成本降到最低;不断加强与这部分客户的交流、沟通,注意其需求动态,要及时了解并消除客户的不满,保持客户的忠诚度。需要注意的是,出于谨慎性原则,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不断地对这部分客户进行评估,确定风险水平的现状,尤其是当客户更换管理层和陷入财务危机时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再评估。

  (2)“风险型”客户。这类客户的特点是:其盈利能力强但未来潜在风险较大。这类客户或许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极容易使会计师事务所陷入日后的纠纷和丑闻中。对这类客户要高度关注、仔细评估、谨慎对待,若贸然接受这类客户的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面临潜在的诉讼和赔偿,甚至会严重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社会信任度。并且从客户终身价值数学模型也可以看出,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与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密切相关。其中,损失既包括未来可准确计量的有形损失,也包括只能估计的无形损失。若扣除潜在损失的折现,实际上这类型客户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少的。

  (3)“鸡肋型”客户。这类型客户的特点是其收益较少、风险也小、潜在风险的可控性较高。会计师事务所通常会认为这部分客户是“鸡肋”,但实际上会计师事务所在保证“重点型”客户业务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这部分客户的业务。在潜在损失很小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要想提高这类客户带来的收益,主要应从增加升级服务的购买量、适度提高审计服务的价格、降低营销成本等方面人手。不过由于审计服务的特殊性,为保证审计质量,不建议采用降低审计服务成本的策略。

  (4)“瘦狗”型客户。“瘦狗”型客户收益少、风险高,而且通常情况下,这种类型的客户在现在和将来都不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较多的利润。因此,针对这种客户,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放弃策略,而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到那些能带来较高的盈利和具有高度认同感的客户身上。但在采取放弃策略时,要注意失去这部分客户可能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负面连带效应,所以本文建议可以采用提高定价的策略使这部分客户自己选择退出。

  综上所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注册会计师业务市场中,事务所为了更好地生存下来就必须进行系统的管理。而客户关系管理就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予企业更强的客户交流能力,有利于事务所制定长期的商业战略,因此,为了更长远的发展,事务所应该在综合考虑了自身业务规模、收益、成本、风险等因素后制定合适的、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7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小型企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在促进社会就业与再就业、活跃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小型企业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如经营规模小,流动性强、资金实力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由此,在税收管理上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税收流失比较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税收征管上的原因,也有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和税制环境,导致中小型企业的税负较重,当过重的税负不能转嫁时,各种税收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在税收管理问题上的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找到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税收管理 现状 税收对策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了关于稳步推进税收改革的原则--“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严征管的目的是为了在加强税收管理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税收管理的有效性。如何做到严征管并且最大限度提高税收管理的有效性是所有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所必须认真对待,认真思考的课题。我认为要落实提高税收管理有效性,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且有效的管理经验。从而实现传统型税务管理向先进税务管理的转变。明确先进管理的相对指标,科学内涵,实现途径,对最终实现税收管理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建设先进且有效的.税收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提供了经济方面新的增长点。中小企业是指经营收入少,经营规模小的生产经营性单位。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相比有着经济总量大,个体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等特点。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各个地区十分重要的税收来源和纳税主力军。且中小企业发挥了一系列独特的作用:推动中小城镇的建设,进行技术创新,协作社会化大生产,缓解就业压力。由此可见,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健康较快且平稳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税收收入足额入库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就针对中小企业在税收管理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自己已学的专业知识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观点和对策。

  1 目前中小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不健全,可信度不高。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2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 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

  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 :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 0.66 :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 、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此外,地方企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就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大多经营规模较小,没有规范的财务核算技能。主要表现在:一有些企业不按照相关税收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去设置相关的会计成本核算账簿,甚至在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依旧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二有些企业的账簿账目混乱,账目不全。例如只设置商品销售的总账而不设立相关明细账。三是会计核算不真实。这体现在企业在处理账务时往往少反映利润情况,多结转相关成本。从而减少应缴纳所得税的数额。四是中小企业对成本的核算采用过于简单的方式。五是有的企业反映在往来帐的交易频繁,但是现实中却没有相关经济成果的反映。有的企业有大量的私人借款行为,但是核查时却没有相关的利息收入。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8

  目前我国小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发展很快,特别是在注册资本取消约束后,更是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迅猛。资金来源主要是合伙人出资,形式较为单一。难以通过正常的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形式进行筹资,由于小企业本身规模小,资本也小,负债高借款能力低,一旦企业面临违约行为甚至濒临破产,则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面临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所以大多数微小企业很难满足借贷条件。

  (二)缺乏明确的产业方向

  很多企业有明显的盲目跟风现象,不顾自身的客观条件和能力,也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只凭自己粗浅的认识,认为什么热门就做什么,什么行业好就做什么,根本求考虑自身情况和长远发展,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有利可图。盲目上马,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对自己要上马的项目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投资规模应该多大?资金来源、资金结构是什么样?建设周期多长?市场需求怎样?都没有进行认真的规划和测算,对于项目的财务和风险没有进行可靠预测。如果市场出现异动或国家发布宏观调控政策,那么企业的资金可能因为不能及时到账而陷入困境,从而导致经济损失。

  (三)缺乏风险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就会很容易产生财务危机。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负债过多问题。小企业产生负债是很正常的现象,小企业如果想稳定长期发展,那么负债经营是不可规避的。如果小企业不顾及自身的经济偿还能力,过分地向银行贷款,那么就很难让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效益。第二,就是短债长投。这种现象是指的是一部分企业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做主对贷款用途进行更改,将短期借债运用于投资回收期。

  (四)缺乏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在小企业财务内部管理期间,相关部门不能合理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无法提高小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甚至会出现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一方面,在财务内部管理的时候,相关管理部门无法对会计控制工作进行管理,难以控制各类风险。另一方面,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人员不能明确权责利制度,难以提高小企业财务控制权责利管理效率。

  三、改善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拓宽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单一一直是限制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拓宽融资渠道需要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可申请适当放宽对小企业的放贷条件,积极争取优惠政策、金融支持。小企业自身也应努力提高自身,首先应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入手,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良好的信用评估,展现积极向上的态度。政府方面也应当不断完善有关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小企业在政策上的支持,加大对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扶持。金融机构也应不断完善当前的债券融资市场,建立多层次的中小金融机构,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另一方面,成立信用担保机构可以有效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风险,使小企业更容易筹措到发展资金。

  (二)转变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高度,如果理念偏离正确的方向,企业则永远无法得到发展,作为企业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对企业领导者进行理财知识培训,给他们提供创造学习的机会,并应把企业领导是否会理财作为考核企业领导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不会理财的领导者,不是一个合格领导者,不会理财的企业,是不能发展的企业。

  (三)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在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时,我们可以分两步走,首先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短期预警的'目标不是盈利,而是保证小企业的现金流,从而使企业可以正常运作。其次,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当出现不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时,财务指标的变化会触发财务预警机制,使管理人员有更多时间从容处理,降低财务风险。

  (四)完善内部财务管理系统

  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不断的完善,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账目登记工作,企业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章分人管理等。结合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于提升小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实现总校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小企业因企业规模有限,在内部控制上所承担的费用也不尽相同,小企业只需建立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即可,在实际工作中寻找内控效果与内控成本间的合理比例。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财务管理工作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综合性,它存在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应防微杜渐,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完善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拓宽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坚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9

  信息化会计管理研究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相关理论丰富管理内涵、提升管理水平便是值得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1、 引言

  上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会计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随着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悖论、信息孤岛等陌生字眼的出现,以及对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的影响,使包括会计在内的管理信息化前途遭受到莫大的质疑。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如何开展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成为了我们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2、 会计管理的现代特征

  2、1会计管理是系统性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的系统性尤为突出,会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既相对独立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流程完整的工作体系。从管理过程来看,无论是同属事前管理的怀集预测,决策和财务预算,还是事中进行的会计控制,以及事后的会计检查,考核和分析,都是属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强调的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2会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下,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高低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的流向才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充分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企业生命力的所在。会计管理也同样涉及人本管理,在企业中不仅要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也要关注会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竞争性的会计人才。

  2、3会计管理更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发展知识经济就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因此,知识的生产必须加以保护,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更为严谨。随着知识竞争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的重心也在向着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倾斜。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是这些无形太投资,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由此看来,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实际表现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人力资源的管理。[2]

  2、4会计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管理发展。信息化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采用网络信息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更多的信息在网络的平台上得以互动和共享。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会计管理迈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3、信息化会计管理方法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中的数据准备阶段由会计核算工作来完成,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核算软件等都是为数据准备服务的,但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优势,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经济信息,这样才能为企业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常用的会计管理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大阶段中采用的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会计条件下,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原则外,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手工会计条件下,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要考虑会计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关信息带来的管理效益不能低于处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常常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既能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又比较简便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选择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已不再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动态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也应规范化。因此,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化原则。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开放性、智能化和实时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应遵循规范化原则,其意义在于:

  1.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的实时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

  2.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

  3.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准确性原则。在信息化条件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准确性将成为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则。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大部分核算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因此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不必计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而且,由于信息化环境下信息高度共享,会计数据较手工环境下更易取得,不必为了权衡结果的精确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而选择次优的方法。

  (三)及时性原则。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时性,会计数据采集、处理,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动态化要求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及时性原则。

  (四)开拓性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质量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会计发展过程中最现代化、最新颖也最具生命力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方法的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

  4、 信息化会计管理体系研究

  4、1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

  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得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呼之欲出。

  4、2 集成管理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新内涵

  集成管理概念的提出,给会计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强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企业的各种商业信息,与企业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是都由这个信息系统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的,因此作为会计系统,财务数据要首先与其他信息形成集成管理;其次,集成管理要求会计系统不仅要成为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要兼顾一个管理系统的角色,充分发挥会计功能本身具有的预算、决策、资金控制等全面的管理功能;第三,“管理信息系统(MIS)由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AIS)等组合而成,但毕竟还没有从各个独立的分支有效的升华为一个整体,无法涵盖企业的所有方面,仅仅是信息化的雏形阶段。

  4、3 供应链管理扩大了会计管理外延

  随着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逐步取代传统的企业竞争,同时传统的职能部门管理也随同向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转型,

  在新的竞争需求下,为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集成化管理,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各联结企业间的会计协调对于实现供应链管理中的“三流集成”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特别是资金管理问题。首先,各企业之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而是具有各自不同组织结构和等级制度企业的联结,缺乏独立企业中绝对权威和强制规范的约束。其次,在供应链协议中,体现的是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平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为了所谓的整体战略目标而牺牲自身的利益。供应链是一个靠协议约束的虚拟组织,没有更高一级的管理和凌驾在各成员间的机构,其合作是松散的并带有鲜明的阶段性,他们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暗中相互的竞争对手,在信息资源和管理协调方面都不可能完全实现共享和透明。同时由于资金管理无论在各个缔结企业还是在整条供应链中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只有加大资金的监控力度,保障资金管理,才能带动其他环节同步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与各个联结企业你饿不资金管理相比,整个供应链中资金流的协调管理系统更为复杂,庞大。因此,针对业务环节中的资金活动,要奉行“管控结合,以控为主”宗旨。在各联结企业享有独立决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调功能,使资金流动信息透明化,在链条的决策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会计管理,这是加强供应链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在信息化发展日益重要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被淘汰,继续沿用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的特征,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信息管理的未来是知识管理,会计管理应迅速捕捉这种发展趋势,借助管理平台将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利用神经元网络和决策树等技术,实现会计系统的高端应用。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10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财务 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理清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体制概述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市场 经济 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以后,如何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已成为我国企业 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整个运行机制的重要一环,直接受制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经营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合理利用投入企业的资源创造财富,并使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满意,使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尽可能实现最大的增值。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财务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财务管理体制正是企业管理财务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制度的总称,是企业完成财务工作、处理财务关系、实现财务目标的载体。财务管理体制包括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两部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与完善,都要求国家给予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这也就使得企业必须注重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既要以《 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便于企业有效增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增强企业效益。具体来讲要符合以下原则:合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一贯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3我国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

  财务管理体制形式取决于经济体制形式。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改革:一是由 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二是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对应,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也由过去的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逐步转换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1计划经济体制与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关生产、分配甚至消费决策都由政府计划权力机构做出。资金由国家供应,企业无筹资权;资金运用由国家安排,企业无投资权;成本费用开支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企业无成本费用开支权;收入按国家计划分配,企业无定价权与分配权。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责是如何按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搞好成本核算,向国家报账;如何按财经制度,监督企业领导与内部单位合理使用资金、合理开支费用、及时上交税金与利润,保证完成各项 财政上交任务。这种统收统支的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在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资金、物资、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对于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改革这种财务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3.2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与利润包干上交的财务管理体制

  在这一阶段,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明确企业财务管理责任,扩大企业理财的权利,将商品经济的利益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引入财务管理活动而进行的。比如,改统收统支、统负盈亏制为利润包干上交、留利自管制;企业留利按国家规定建立积累基金、消费基金与后备基金;资金以国家供应为主,但可经批准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资;企业资金部分可以自行安排使用,等等。这次改革对于增强企业活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经营者,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此时的财务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不同形式的企业财务制度不统一,财务管理制度规定过细、过死,而且没有体现资本保全原则,既造成企业盈亏不实,又难于保证投资者资本的完整,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对出资者投入的资本金、企业内部积累和债权人借给的资金拥有法人财产权,并以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国家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拥有投入资本金及其相应权益的终极所有权,并以投入的.资本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企业拥有筹资权与投资权。在遵守国家成本管理法规的前提下,企业拥有成本费用开支权。企业收入在补偿成本费用、交纳税金后的利润,可以对外进行分配。企业可按国家规定以一定年限的税前和税后利润弥补亏损,保证再生产的进行。这次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相连的,可以说,财务管理体制发生了质的变革,但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的财务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改革和完善。

  4.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从宏观财务管理体制方面看:我国现行财务管理体制是比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但是,国家有关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有些法规急需制定,特别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成本管理,其规定大都散见于不同的法规、制度中,尚无一部系统的法规可依。另一方面,微观财务管理体制方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也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但目前微观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财务组织机构一元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高度统一,两者的决策主体重叠,使机构运行低效;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权不规范,表现在:国有股权代表缺位,弱化了监督机制,同时,国有股权同股不同利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基础不扎实,表现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企业领导也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等;企业资金的投向不合理,资金运用低效等等。另外,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大型企业集团不断涌现,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问题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5.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

  5.1.大力推行 会计人员委派制

  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即全面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规范会计 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健全企业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奠定基础;三是促进反腐倡廉,加强廉政建设;四是促进一系列财会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

  5.2强化企业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以适应内、外部 环境变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处于财务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来看,随着市场 经济的 发展和完善,财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依法理财。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组织各类培训,拓宽财务人员知识面。针对企业中一些财务人员生产知识较为匮乏等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定期到生产一线蹲点、整理生产工艺流程简本等方式,使财务人员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5.3细化核算单位,做到降本增效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细化核算,即“划小核算单位”。“划小核算单位”是根据企业的特点,把企业内部统一管理改为分级分权管理,把企业少数人负责改为职工群众共同负责经营;把企业经营风险由国家承担改为职工群众共同承担:“划小核算单位”就是改变企业内部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改变和完善分配制度,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革,能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与核算单位的利益密切 联系起来,达到提高经济效果的目的 。

  总之,只有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采取各种途径,努力降低各项消耗,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找到自己企业应有的位置,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11

  一、选题背景

  控制性投资,也称为长期股权投资,往往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扩张战略,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者施加重大影响,或者是为了改善和巩固贸易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而长期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不一定是企业的闲置资金,如果企业有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需求,就可以动用所拥有的资金进行这项投资。总而言之,企业进行证券投资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目的主要集中在获利或者自身扩张。

  例如软银曾经在20xx年、20xx年分别向阿里巴巴投资20xx万美元、6000万美元,并在20xx年增持1。5亿美元,通过高额的投资,软银获得了阿里巴巴34。1%的股份,而另一个战略投资者雅虎则通过20xx年的10亿美元注资掌握有阿里巴巴40%的股份。

  交易性证券投资的资金来源往往是企业闲置资金。由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资金的收支并不能够完全匹配,因此在其经营区间内,必然有一些时间段存在资金闲置的情况。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证券投资就无从谈起。首先任何形式的证券投资都应当满足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种原则。收益性是证券投资的基本要求,如果进行的投资无法给企业带来收益,那么这项投资也就没有进行的必要;安全性原则要求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流动性原则要求所投资的证券具有较好的变现能力,能够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起到平滑企业现金流的作用。进行证券投资,企业还必须拥有专业的证券投资人才,这些投资者不仅应当对证券投资领域的概念、方法、标准和原则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较高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必须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准确把握,从而能够使证券投资为企业服务而不会干扰到现有业务的正常经营。企业进行交易性证券投资必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这意味着任何一家企业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需要进行风险管理。根据以往学术界的研宄,企业交易性证券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层面:第一是发行主体的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第二是证券市场的市场波动、利率波动以及购买力波动风险,第三是来自企业内部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等。

  可以发现企业交易性证券投资风险来源广泛,结构复杂,如果不进行管理,可能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甚至影响到其主营业务的运营。企业内部进行证券投资风险管理,主要通过内部控制机制的设计来实现,通过完善的、合规的制度约束形成对投资方向和投资执行者操作的监管,以达到最小化投资风险的目的。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对投资决策的控制,由于投资决策处在企业投资行为的源头,是整个投资活动的开端,决定着投资的成败,因此必须加以规范。

  由于企业进行证券投资的方式十分多样,盲目进行证券投资风险的预警研宄作者感觉无从下手,因此选定交易性投资风险预警机制进行研究。企业按照证券投资业务的性质和特点对其进行跟踪监控,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揭示不同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制定止损机制和应对预案,是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模式。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从理论上讲,虽然我国学者在证券投资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颇丰,但是研究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大都集中在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的领域内,针对企业进行的交易性证券投资风险管理较为缺乏,例如以企业证券投资和风险管理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得到的仅有20xx年和20xx年两篇文献,而从财务角度进行的风险预警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中,大多是理论研宄、制度性研究,主观性较强,缺乏以数理模型为理论基础的风险管理方法,因此其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存在缺陷。而针对证券投资风险预警的数理计量研究更是匮乏。因此作者选择证券投资风险的预警机制为课题,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构建一套指标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计量模型,将能够填企业证券投资风险预警机制计量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从实践意义来看,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增长态势也十分迅猛:截止到20xx年底全国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有1527。8万户,比20xx年底增长了 11。8%,己经发展成为我国企业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伴随着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社会财富也必将更多地进入到中小企业中。这意味着证券投资将不再是大集团企业所专属的权利。而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加之投资规模较小,因此在证券市场中必然处于劣势地位。在此阶段对企业证券投资风险的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将能够为中小企业的证券投资风险预警工作提供范本,有利于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价值投资理论的最早出现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中,这本书也被视为整个价值投资理论的研宄基础,后来又有学者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价值投资理论认为,无论是哪一种投资标的,其自身都存在有内在价值。根据这样的基本理念,我们则可以从投资标的的基本信息出发,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得出它的内在价值区间,然后与投资标的的售价相比较,如果其内在价值高于其售价,那么这项投资标的就会给人们带来利益。由这样的理念可以得出,价值投资理论的研究对象为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异价值投资理论基本上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为分析投资标的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内容为长期持有的倾向,第三部分内容则是对买入价格的安全边际分析。价值投资理论的三项基本内容中的明确指向就是要加强对于证券发行公司各项财务报表的研宄,尤其是能够反映公司实际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对获利能力进行评价的损益表。这些能够反映证券价值的数据应当得到详尽的分析。许多学者纷纷对价值投资理论的有效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当前,价值投资理论发展成为证券投资市场上的主流理论。作为价值投资理论的完善者,沃伦。巴菲特也靠这种指导思想获得了巨额的收益。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有效性在中国是否成立仍然受到了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孙友群等在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上市公司的各项信息进行了分析之后认为价值投资理念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有效的,并且此理论也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主流理论。王艳春则进一步验证了此种说法。

  企业成长理论是国外经济和管理理论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内部因素,又涉及企业外部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企业成长的理论在不断完善,研究的角度不断拓展,形成了众多关于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学派。成长有发展、进化和生长过程的意思。成长一般指生物有机体由小到大发展的过程。企业成长是指企业的系统功能由不成熟趋于成熟、系统结构由低级趋于高级的优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数量增加的过程,更是质量完善的过程。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别对企业成长理论进行了分析。古典经济学采用分工规模经济利益来解释企业成长问题。古典经济学在研宄用劳动分工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时,发现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作为劳动分工的一种组织,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劳动分工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产量。新古典经济学派从技术的角度研宄企业成长,即企业规模调整理论。企业成长的动力和原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追求。新古典经济学派对企业成长的经济行为、动机和绩效的分析进一步微观化,深入到从个体角度研究企业成长问题。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部分对论文研究主题进行研究:第一章绪论,将介绍本文研宄的研究背景、研宄意义、研宄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并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首先将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一证券投资理论和证券风险评估、管理理论,然后从企业证券投资动机、证券投资风险特征、证券投资风险计量、风险管理以及风险预警几个方面介绍中外学者的研宄成果。第三章企业证券的主要方向,将根据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中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的学习经历,分析企业进行证券投资的主要方向。第四章企业交易性证券投资风险来源,将介绍企业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面临的风险的主要来源。这些来源主要集中在证券发行主体、证券市场、我国的证券管理体制以及企业自身四个层面。第五章将根据第四章对风险敞口的介绍,选择部分风险类型进行主成分建模。第六章中,作者将从岗位职责控制和投资决策控制两个层面分析对企业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提出建议,还将指出企业进行证券投资所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第七章结论与展望,首先将对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展示,然后作者将介绍脱离于传统证券投资风险管理机制之外的三种投资风险:未知性风险、投资人员的贪婪以及风险管理体制的成本约束,并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以及退企业证券投资风险管理领域的理解指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12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问题及改革策略

  【摘要】财务管理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对我国目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师、学生和考核机制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流程上探索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改革措施,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现状分析;改革措施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起初应用于医学与法学,1930年后被引入财务管理教学,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案例教学普遍出现在众多欧美国家知名院校的财务管理课堂,同时期也被引入我国。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以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具体情况,探讨案例中反映或提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实践能力。《财务管理》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企业的财务活动,其中不仅包括营运资金管理、筹投资和利润分配等活动,还包括影响上述活动的内部因素和金融、法律、经济等外部因素。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其他8种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的综合教学效果在一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查研究中被评为第一,且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基于具体环境边学边练,有效提高学生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适用于财务管理课程动态性的特点。伴随着财务管理教学研究的发展,实践中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实现了多方面的进步,但我国案例教学起步晚、经验少、教育体系的特殊性等诸多因素使得案例教学的优势至今仍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秉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学整体水平,对于教师和学生都颇具意义。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现状

  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中的经管类专业都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模式,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案例、教师、学生、考核机制四个方面。

  (一)案例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其恰当性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实践中,案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案例针对性不强

  案例教学要求选择的案例应当与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没有深入研究,但凡涉及财务管理就草草纳入到课堂案例中来,而忽视了对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的考量、忽视了案例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要求等。这样不恰当的案例引入课堂,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却让学生感觉到云里雾里,难以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2、案例不符合中国现实

  由于起步晚、开发不足等诸多原因,我国高校课堂上使用的很多财务管理案例是借鉴、加工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教材、资料,甚至是直接照搬过来的。国外确实开展案例教学时间长、经验多,案例颇具代表性,但一方面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和案例多是基于其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与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社会情况差异巨大;另一方面,在国外案例教材的翻译过程中,由于翻译人员个人理解的不同可能会导致翻译版本与原著存在一些出入,且由于翻译量巨大,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这部分不符合中国现实的国外案例让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与国内实践不符,不利于真正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实验资料、业务流程被人为切割,脱离我国现实的外部假设过多的案例,它们过于理想化、仿真度低大大削弱了案例教学培养实践能力的效果。

  3、案例多为负面、过时案例

  由于财务管理部分专题方面的资料对于企业而言私密性较强,企业不愿公开,故真实、最新的案例难以获取,导致一些教师仍将许多年前的案例拿来案例教学的课堂上使用,虽是经典,但大量过时案例无法满足财务管理课程发展性、时效性的要求。同时,获取渠道狭窄也导致很多教师依赖公开渠道获取相关资料,而由于多种原因,媒体公开渠道报道的往往是负面信息,这让学生接触到的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而非成功的经验,容易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以偏概全、形成缩手缩脚的心态,不利于培养胆大心细的优秀财务人员。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尚短,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培训体系,无论是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还是具体承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教师,大都是探索着前行。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举例说明”,即在讲授某一原理的过程中或之后穿插一个或几个例子进行简单说明或补充。甚至把案例当作活跃课堂气氛、博取学生关注的工具,在收集、讲解案例时一味追求案例的趣味性,而忽视其与财务管理知识点的关联性、忽视学生能从中收获多少相关知识。案例教学要想取得应有的良好教学效果,需要授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既能把理论知识讲解清楚,同时又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兼具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是“出了校门进校门”,擅长理论知识讲授,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时往往侧重理论讲解,而难以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地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情况,最终处于重理论轻实践的尴尬境地。

  (三)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系统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缺一不可的条件。而在目前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被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一问题困扰。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经过小、初、高一系列的灌输式教育,很多学生早已习惯被动地接受信息和知识。所以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不愿思考、不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一人自问自答的情形,学生知识的获取依旧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没有发挥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由于班级人数较多的.限制,案例教学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发言,由于小组中每个同学的知识积累、学习热情、表现意愿各有差异,所以很多小组会出撰写分析报告、制作演示文稿、发表观点都集中于小组中的一两个同学,其他小组成员成为“搭便车”的旁观者,课堂讨论循规蹈矩,整体氛围沉闷,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考核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考核机制会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教学效果。这里的考核机制包括两方面的考核机制: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与单纯的理论教学相比,编写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设计一份恰当的案例教学流程都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更多信息、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师考核机制中都没有针对案例教学的明确规定,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课时量的计算和教学质量考核上没有加以区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广大教师缺乏开展、不断改进案例教学的动力。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给学生案例或理论范围,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进行案例分析,根据其所交的分析报告给出期末成绩。这种方式借鉴了国外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容易滋生学生的惰性。忽视我国的教育体系与国外有很大不同这一现实,而一味求同,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适应了闭卷考试的学生眼里,这种考核方式反而易让他们产生懈怠心理,平时不重视积累学习,不主动思考,到期末直接从网上下载文献或资料稍加修改应付了事。另一种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基于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给出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但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往往不太积极参与平时课堂的案例分析,侧重于死记硬背,不利于实现培养优秀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选择、设计财务管理案例

  在上文分析现状中发现了实践中案例存在的三方面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教师获取案例资料渠道狭窄,时间、精力和经验的欠缺所导致的,所以选择、设计财务管理案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一个系统的活动。教师在选择、设计财务管理教学所使用的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几个要求:

  1、针对性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如果不分主次、不考虑具体知识点的适用性而全部采用案例教学的话,不仅让教师疲于案例收集、整理、评价,难以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而且会让学生产生懈怠情绪。在我们专业的此次案例教学改革中,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筹资决策、流动资产营运、长期投资决策、利润分配等几大模块甄选出来作为案例教学的重点。在收集案例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前提,选择能够恰当覆盖当前教学进度所需讨论的知识点。

  2、实践性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选择设计案例时,应保证案例符合中国国情、保证相关数据资料的真实、反映当前社会现实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让学生在案例讨论、分析中既了解当前中国企业所处的现实情况、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实践能力。

  3、启发性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动态性课程,实践中的财务管理活动紧随外部环境而变化,所以应选取那些能通过多种角度来看待和分析的案例,其所含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能力。同时,应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选取、设计符合上述要求的财务管理案例,不是一件易事。财务管理课程与诸多学科内容相关联,外加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让一个任课教师单打独斗地科学完成案例的筛选、设计基本是不现实的。因此,我校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团队,其中不仅有职称结构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会计实训等校内教师,还包括校外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这样的团队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保证了案例选取设计的科学性。与此同时,我校也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获取书本之外的知识,在财务管理的课堂上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将抽象、晦涩的财务管理理论具体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整案例教学团队人员、调整结构,并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尽快建立科学的案例教学考核体制,以充分调动承担案例教学教师的积极性。

  (二)讨论、分析财务管理案例

  财务管理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是案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包括我校在内的我国大部分高校尚不具备国外高校的小班制教学的条件,因此目前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仍是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第一,在我国,经管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课时普遍是实践课时的2-3倍,案例教学时间紧张,所以我院将财务管理案例的背景资料阅读、相关资料收集、初步讨论等环节通过社交软件实行前置。例如教师通过QQ、微信等建立课程群,每次课后在群内上传下次课涉及案例的相关资料并对学生们提出要求,且可以引导学生在群内进行预讨论。同时,在部分章节的案例编制、设计中引入学生参与,让学生提前接触将对案例有更深入的把握,也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在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发挥着组织与引导作用。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提问题、随机指定组员代表小组发言,启发学生思路,避免“搭便车”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没有批评只有建议,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另一方面要适时地对学生讨论进行引导,以使学生不偏离案例讨论的主题。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切磋,加深了对案例的理解,也培养了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也可从学生的独特视角中获得启发。

  (三)点评、总结财务管理案例

  教师对财务管理案例的讨论进行点评与总结是案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们讨论结束后,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教师应进行分析与评判,肯定学生的创新并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公正地评判出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并及时公布成绩,且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算入期末成绩。与此相配套,在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中,必须在传统闭卷考试中增加开放性案例分析试题,并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让学生重视起案例讨论并真正投入进来。案例教学到此并未结束,学生通过讨论方式获取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教师在讨论后将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加以总结和深入分析,能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这一步总结,能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在实践性很强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优势,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有裨益。但真正将案例教学融入财务管理课堂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改革,对案例教学的各方参与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各方都应不断完善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惠芳.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xx(12)

  [2]陈四清.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J].会计之友,20xx,(6)

  [3]王艳林.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及其创新[J].财会通讯(综合),20xx(6)

  [4]冯文龙,胡世强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新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5)

  [5]孙烨,许艳.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改进及组织实施[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xx(6)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13

  一、引言

  20xx年1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意见》(20xx)1号文件,文件提出要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教育质量上,要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20xx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教高(20xx)2号文件,文件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包括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已经成为本科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是以本科教学为定位的教学型独立学院,从1999年成立以来,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招生人数剧增,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从20xx年的90人上升到现在的209人,新增会计学专业于20xx年开始招生。目前在倡导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大环境下,毕业论文质量是本科教育的重要衡量标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论文质量的措施。本文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xx和20xx两届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的建议。

  二、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xx届的90篇和20xx届的'112篇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类,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选题层面

  1.选题相似度较高

  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来看,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管专业学生的选题较为狭窄且重复率较高。如20xx届90名学生中有12人选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且题目仅仅是一两字之差,这与教育部提出的“一人一题原则”相去甚远。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诸如“家庭企业财务管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民间融资”等相关题目。选题相似度高是因为此种选题参考文献较多,资料容易搜集。

  2.选题陈旧、缺乏新意

  如前所述,高相似度的选题则已说明学生在选题时缺乏主观判断和创新意识。此外,有些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领域的发展现状缺乏了解,致使选题陈旧,甚至选题已失去研究价值。如“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该选题既不切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又非常陈旧。

  3.选题范围不当

  一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从而造成毕业论文的选题较为盲目。有些学生选题过大,已经超过了本科生的研究能力;有些学生选题狭窄、缺少研究价值,致使写作过程中被迫换题。如20xx届的一名学生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为题,题目过于宽泛,加上受字数及知识水平的限制,致使论文只能泛泛而谈。还有学生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题,选题过于狭窄且缺少研究意义。

  (二)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层面

  1.缺乏统一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20xx年,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育部下发了教高厅20xx(14)号文件,指出各高校要把高等教育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要充分认识毕业设计(论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和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缺乏统一的“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各系只能分别制定自己的论文写作规范。

  2.没有明确的本科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目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尚未出台统一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使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评分时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尤其是在答辩环节,会出现某些答辩组分数普遍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评分标准,学生在写作时也会比较盲目,不知如何提高论文质量及分数。因此,学院应从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各个环节着手,结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三)指导教师层面

  1.指导教师精力不足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教师主要由两类构成,一是本院专职教师,二是外聘兼职教师。本院教师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在承担着繁重的校内教学任务同时,又需要兼顾科研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充实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还有些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从而缺乏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论文指导工作中。外聘教师是来自其他院校的专职教师或其他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士,这一部分指导教师既要做好其本职工作又要兼顾指导论文,其时间和精力更是难以保证。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所指导学生论文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个别组毕业论文答辩不合格率超过50%的情况。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14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也迅速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增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很多的中小企业忽视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一般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要小的企业,它们在解决工业化时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促进产业组织中的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财务管理不到位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应当引起企业和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是私营性质,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企业大多数仍是老板家长式管理,财务是由老板单线控制,对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般很少设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虽然也有公司管理规定和相应的财务制度,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因难以严格把关而导致制度和规定名存实亡。于是导致了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缺乏风险控制系统等情况的发生。

  2.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会计机构往往不健全,有的空岗缺员,无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的在岗财会人员素质低,能力差,理财知识欠缺、理财理念滞后,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不去理解和研究,无法做好其本职工作。管理人才短缺是制约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3。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被动和受轻视的地位。很多中小企业受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认为财务就是算好账、管好钱,财务管理理念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上。 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企业财务、会计机构长期合二为一,常常借口人员精简,把财务人员视为辅助人员,可有可无,优秀专业人才留不住,造成财务核算水平较差,很难对企业的经营过程作出正确反映,难于进行正确的财务分析,导致企业决策层难于作出准确的决策,使财务管理职能难以得到正常发挥。

  4.不重视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是企业的血液,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每个环节。一个企业想要持续经营,靠的不是损益表上的高额利润,而是必须保持良好而又充足的现金流量。现金是否充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当前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对现金流量管理重视不够、将利润等同于现金、缺乏现金管理意识等问题,由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不足、信誉较低,导致它的资金链比较脆弱,容易引发财务危机。如果不重视现金流量的管理,长期使现金流盲目的运转,潜在风险日益积累,促使任何的小“挫折”就可能置企业于生死边缘。

  5.预算管理的思想观念有偏差。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中小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编制缺乏规划、预算与实际偏差较大、预算执行前松后紧现象严重、预算考核不严格等。造面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预算管理的思想观念有偏差,认为编制预算属纯财务行为。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

  二、应对策略

  1.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企业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根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财务行为,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堵塞漏洞,严格监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人才是关键。实现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取决于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财会队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面临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的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它需要财会人员具有个性、善于合作、有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需要具有会计、财务管理、税法、计算机等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加强日常的培训教育工作,要从本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搞好培训。利用各种形式为广大财会人员提供快捷、方便和高效的学习条件。只有通过各种办法和渠道来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3.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社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也由单一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逐渐显示出来并被人们所认识接受。企业的理财能力、资金运筹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因此,在企业内部,财务机构的科学设置和合格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聘用,对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重视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而中小企业因其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其现金流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以利润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走向解体,现金流量作为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以其超越利润指标的优势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逐渐成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未来成长性的主要标准。理智的企业管理者、股东、债权人和外部分析师,都已不再将目标锁定在利润指标上,而是认识到现金流量才是最具有价值相关性的指标。中小企业要能长期生存,发展壮大,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金流量管理。

  5.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保障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使战略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全面预算执行过程就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通过对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本、现金流量作出的全面规划,积极改善了经营效率与效果;其次,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与平衡,企业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用,有效降低资源浪费。另外,将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激励体制相结合,以预算执行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可以激励并约束经营者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与办法,增收节支,提高利润。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15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发展速度趋于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不但给每一个企业都带来了发展机会,而且也使企业遇到了诸多新问题,每一个企业都需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但要重视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而且也要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竞争中认真对待企业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一)创建合理的资金使用结构

  企业在财务管理当中,可以充分借助于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手段。使企业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保证成本投入取得的经济效益最佳。企业在充分应用目标成本管理的前提下,可以随时考察企业资金的投入情况,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制订投入决策,防止企业资金运行出现风险。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是有着较高的专业性、受益人群多等,主要依据财务部门出示的统计数据,在做好相关测算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可行的目标管理制度,一旦企业引入有效的目标管理制度则会帮助企业收益出现较大增长。

  (二)有利于拓展市场扩大经营

  当前每一个企业都谋求多方向发展,这种倾向性主要表现在投资方面,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企业投资趋于多元化,同时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公开透明。自财务管理当中可以确定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经营结果,因此企业领导层日益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中的目标成本控制各种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防止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遭遇经营风险,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提高企业的控制水平

  一个企业如果引入合理的目标成本控制制度,则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控制水平。成本控制在任何一个现代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均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同时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离不开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因此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关键性地位,而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当属目标成本控制工作,其研究的.范围更大,可以帮助企业收到可观的经济利润。

  二、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效果

  (一)充分利用价格机制

  最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离不开现代企业制度的应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一个企业做出的任何一项决策必须依据市场运行规律,尤其是企业的目标成本控制措施。企业利用目标成本控制可以保证企业产品价格处于一个合理范围内,在合理节约成本的前提下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就是充分利用价格机制达到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的效果。帮助企业收到合理利润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同时有力支撑着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減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则需依靠其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与合理的产品价格。开展成本管理控制就是进一步减少产品周期成本,主要涉及企业采购生产原料、全部生产流程、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所以目标成本控制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要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必须协调配合,全面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其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三、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标准

  (一)将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

  开展目标成本管理要将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切实开展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则需拥有数量充足的忠实客户,而要想拥有数量充足的客户则需认真研究客户的真实需求与意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与服务,才能占据更为广泛的市场。企业在大量收集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对其深入研究与分析,开展实事求是的市场调研工作争取掌握真实的客户需求情况。因此企业在制订成本管理制度过程中,首先要全面了解市场需求情况,依据客户要求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日期开展设计,在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中引入客户需求内容,同时在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与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订与市场发展相协调的目标成本。

  (二)各部门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

  目标成本管理不同于传统成本管理制度,其有着更为广泛的管理范围,只有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其贯穿于企业当中的产品开发、采购原料、生产流程、产品运输、产品营销等全部过程,因此要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必须通力配合,实现信息共享。一个企业要想使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发挥最大的作用,就需及时制订与其对应的管理措施,尽快实现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保证信息快速、真实的传递到不同部门。在深入研究不同部门反馈信息的前提下有利于及时调整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措施,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国有企业管理论文防止发生各种财务风险。

  (三)要提前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合理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措施,主要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性发展。企业在深入调查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订经营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处于动荡阶段,市场发展瞬息万变,这些因素均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只有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制订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四、企业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水平的策略

  (一)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制度的科学性

  我国当前的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合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制度,目标成本管理还局限于传统成本管理手段,一味降低产品成本,而没有全面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合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制度要在保证企业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防止出现短期行为。企业在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措施过程中,首先要正确认识本身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目标成本控制的作用,积极调整企业内部控制,才能逐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制订合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目标

  企业在制订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制度过程中首先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指标。很多企业拥有合理的制度但却不能结合自身情况制订正确的目标,甚至有的企业违反了市场运行规律。企业要在深入研究价格机制的前提下制订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目标,第一,正确控制产品设计与研发成本。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关系到企业今后较长时期内的发展,与占领市场份额有关,所以务必要认识到产品设计与研发的重要性。第二,控制生产加工成本,企业不但要有效控制原料成本,而且也要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不断缩短生产流程,从而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第三,控制营销成本,产品营销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在成本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当前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营销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虽然投入成本较多但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调动全体员工的参与积极性

  企业还需激励全体企业人员积极参与目标成本控制工作,可以制订与其对应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同时实行有效监督,利用制度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企业还需认真对待员工的培训工作,保证员工做到熟练操作,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语

  总之,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利用引入合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措施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陈金香,康绍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J].财会通讯,20xx(20):64-65.

  [2]郭志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J].商场现代化,20xx(28):223-224.

  [3]刘婷婷.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控制[J].中外企业家,20xx(11):261-261.

【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管理会计面临的新挑战毕业论文12-06

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会计毕业论文12-06

会计毕业论文168-- 虚拟团队的管理03-27

企业人力会计计量核算管理会计毕业论文12-06

医院药品会计核算与管理探讨会计毕业论文12-06

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研究会计毕业论文12-06

会计毕业论文-管理审计的定义和方法研究03-03

关于管理会计在战略中的策略毕业论文12-06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经典)06-07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