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发展循环经济与振兴东北老产业基地研究
振兴东北等老产业基地已不仅仅是产业发展题目,更是生态建设题目。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化道路,是实现老产业基地振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循环经济正是解决这一课题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环境污染、促进区域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进、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要求经济活动的操纵以“3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资源投进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留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而不是用过一次就了结,以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很显然,通过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的实施,反过来强化了减量化原则的实施。
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有明显的区别。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活动的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目型增长,导致了很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活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东北老产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上风分析
振兴东北老产业基地面临的困难
东北地区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和“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产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东北老产业基地的经济发展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要实现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刻不容缓。
一是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地位逐渐下降。目前,东北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5,木材产量占全国的1/2,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但从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日趋显现,加上东北老产业基地由于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致使竞争力下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日益扩大。2005年,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1701.28亿元,而东北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仅为17129.92亿元,低于广东一个省的总产值。这就明显看到东北老工基地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
二是传统产业的上风地位逐渐丧失,新的压力相继而至。首先,对资源的长期开发导致东北老产业基地采掘和原材料产业的上风逐渐消失。如辽宁的有色金属、煤炭资源,黑龙江的石油、木材资源等,都已无上风可言。其次,制造业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上风已失,举步维艰。如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的制造业企业,产业增加值、利税等指标明显低于沿海新兴产业地区,而资产负债水平却高于这些地区。第三,随着中国加进世贸组织,国际国内市场将进一步趋于连通,届时东北老产业基地的制造业将直接承受来自进口产品的强大压力。
三是结构不公道,经济效益低下。从产业结构上看,东北三省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重产业偏重,轻产业偏轻。这样的产业结构是造成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周期性振荡的主要因素。从产品结构上看,由于长期搞资源开发和产品的初加工,东北的产业经济形成了复杂产品制造与低级产品加工并重,终极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的局面,如辽宁省终极产品不足1/3,且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城市的产业都是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差。
四是水资源污染题目严重,行业高耗水污水处理率低。东北地区的地表水普遍受到污染,如松花江河流水质呈恶化趋势。2003年松花江流域内72个监测断面中,水质为V类及劣V类占41.7%。冰封期与枯水期水质更差。东北地区地下水污染也日趋严重。2003年松花江流域水质评价表明:三江平原的浅层地下水IV、V类水质面积占15%;松嫩平原浅层地下水IV、V类水质面积约占28%。行业高耗水污水处理率低。东北地区是我国大中型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大多数属于化工、冶金、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类企业,属于以能源及原材料为主的高耗水的行业。东北地区的化工、冶金等企业都属于高排水和排污负荷大的行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建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设备老化题目严重。固然近年来一些大型产业企业实现了工艺改造和更新,但是相当一批中小型企业的工艺、设备更新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造成污染的因素还有: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死灰复燃;一些企业违法排污屡禁不止;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建设不足,正常运行率低。松辽流域目前仅有污水处理厂28座,其中松花江流域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20%。
东北老产业基地振兴中具有的上风
一是东北老产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固然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的发展步伐落后于其他沿海省市,但产业仍然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以2001年为例,东北三省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的非国有产业企业的资产总计15924亿元,占全国的11.76%;其中固定资产净值7318亿元,占全国的13.2%;创造产业增加值3052亿元,占全国的10.78%;实现的利润总额723亿元,占全国的15.29%。循环经济的基础是产业,循环经济物质循环的核心就是产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的生产实践也主要在产业方面。大量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产业企业是实现清洁生产的探索和实践场所,是建立和运行生态产业园区的基础。同时,产业的发展也积聚了大量的科研职员、工程技术职员和熟练劳动力,给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产力要素。而国内外尽大多数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都是在产业生产中积累的,可以为我所用,促进其在东北地区得以充实和发展。
二是东北老产业基地农业发展条件良好。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东北地区土质好,部分地区位于世界著名的黑土带之上,平原广阔,水资源丰富,水、土、光、温结合好,适合发展种植业;土地类型多,森林面积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河流湖泊众多,草场条件好,其中松嫩草场是世界三大羊草地之一,因此林、牧、渔业的发展也具有良好的条件;东北地多人少,三省人口总和只相当于河南一省人口数目,比较适合发展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这样的条件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东北三省可在原有高产量的基础上,公道调整农业结构,采用新技术生产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生态农业。
三、发展循环经济振兴东北老产业基地的思路与政策选择
东北老产业基地振兴: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刻不容缓。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相***的发展模式。它要求东北地区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东北地区走循环经济之路需要有力的财政投进和政策保障,需要打破传统产业体系的束缚,建立资源循环的内核和推动力。东北三省只有牢牢捉住国家振兴老产业基地这一有利契机,下大力气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系统,营造良好的经济运作体系,增加城市的生态吸引力,才能实现东北三省的“绿色振兴”。
东北老产业基地振兴,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选择——
第一,把发展循环经济与老产业基地的改造、振兴结合起来,走新型产业化道路。东北等老产业基地经过五年国企改革与脱困,目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重新构建新型发展模式。东北三省在老产业基地改造过程中,都面临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题目。政府在资源开发型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应鼓励这些城市充分挖掘潜力,寻找伴生资源,并把废弃物开发利用作为接续产业,有计划、有控制、集约化地开采伴生资源并以深加工形式创造效益,避免粗放型的无序开发,延缓资源的枯竭。同时,要重视第一、第三产业的接续,使循环经济内涵在老产业基地振兴、改造和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上得到充实和发展。
第二,要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削减产业污染排放总量。要以石油化工、冶金、造纸、酿造、医药等行业作为清洁生产的重点推广行业。石油化工和冶金行业应创建一批废水“零排放”企业。造纸行业应提倡集中制浆、分散造纸,进步废纸回收利用率,实现污染集中控制。酿造、医药行业应特别重视源头控制和资源回收,减少难治理废水的产生量。同时,政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提倡再生水回用。应首先确保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并加快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及早启动待建项目。此外,还应特别重视污水的处理深度,大力提倡废水的再生利用。
第三,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加大投资力度,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分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要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并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鼓励民间资本、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循环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保障水平的进步,逐步加大对生态省建设的投进。二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府应通过调整资源性产品与终极产品的比价关系,理顺自然资源价格,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性产品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水、热、电、自然气等价格,促进资源的公道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要逐步进步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进一步清理整顿农村水价秩序,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公道确定再生水价格,大力推进门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
第四,引导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攻关、引进、集成和创新,及时制定和完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一是引导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题目。由各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经委、环保等有关部分研究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导向目录,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环保装备目录,推广节能、节水、环保型装备。国家要大力支持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各省科技厅对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换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换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应给予优先立项支持。二是及时制定和完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由各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环保局、质量技术监视局、经委、建设厅、统计局等部分,加快研究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行业市场准进标准和评定制度,加快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涉及循环经济的有关污染控制标准。
第五,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治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一是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应由各省教育厅会同省劳动保障厅等部分负责实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积极支持办好以环保、节能、节水、节材为主体教学的公办职业院校,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人才培训和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各省高校和其他职业院校的循环经济发展相关学科建设,重点培育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人才。各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负责建立健全适应循环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引进、使用的激励保障机制。各省劳动保障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坚持引才与引智并举,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储备库,引进和培养循环经济研发方面的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治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各省发改委负责全省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计划的编制和综合平衡及资源的公道开发与利用,研究制定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审核、上报争取国家资金的重大项目;各省经委负责全省产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各省环保局负责循环经济建设的分类指导,严格环境标准,引导环保产业发展;各省农委负责做好农村秸秆的综合利用,推广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农村小型可再生能源设施,普及农村节能技术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各省商务厅负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省建设厅负责墙体材料革新及建筑节能工作;各省统计局负责研究建立发展循环经济评价和统计系统以及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各部分要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积极做好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指导、监视、检查、服务等工作。
参考文献
***:《在中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年3月12日。
罗豪才等:《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模式 加快老产业基地改造进程》,中国致公党中心“循环经济”考察报告。http://zgsw.hefei.gov.cn/ContentDir/20055/1985255734.shtml
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 21 世纪的大趋势》,载《中国环保产业》2001年第1期。
林毅夫、刘培林:《振兴东北要遵循比较上风战略的原则》,中新网,www.chinanews.com.cn 2003年8月29日。
初丽霞:《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研究》,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第6期。
段宁:《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载《环境科学研究》2001 年第 6 期。
【发展循环经济与振兴东北老产业基地研究】相关文章: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05-28
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研究论文04-18
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研究06-11
发展高速铁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学论文04-25
协同发展下的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论文04-21
发展低碳经济开题报告(精选5篇)05-1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06-04
培育发展南宁市总部经济的思考08-30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论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