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探析论文
论文导读: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本论题力求探索一条“学生--学校--企业”的培养通道,以让学校教育更好地与企业进行衔接,达到“学校能培养,企业能适用”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型。因此,探讨适合我国市场需求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对于规范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1.问题提出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虽然我国近300家高校均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有数十万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0%。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提出“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推进工程”,计划在全国100个重点城市进行旨在提升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这更加凸显出企业需求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企业面临无人可用,而高校学生却就业难。本论题力求探索一条“学生--学校--企业”的培养通道,以让学校教育更好地与企业进行衔接,达到“学校能培养,企业能适用”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型。
2.我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专业培养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开办时间比较短,由于办学经验不足同时师资比较缺乏,难以清晰地界定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往往套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且培养的过程中经常随着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变动而变动,造成了很多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过于宽泛。
2.2专业特征不明显,课程设置不能相融互动
电子商务专业是涉及计算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授课老师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各教各的,而不是围绕一条主线索来组织教学,从而出现教学内容重复交叉,或者课程之间不能相融互动,学生的学习也失去了积极性。论文参考。
2.3实践环节薄弱,技能不突出
目前的电子商务专业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的安排。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供学生实践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
3.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就是根据“厚基础、小方向、强能力、重特色”的原则,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自身的行动研究,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重点的教学改革,重视“双证书”毕业制度,强化专业优势和特色;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企业服务解决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帮助学生从“学生角色”成功过渡为“职业人角色”,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其拟定的研究内容为:
3.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深入行业或企业广泛开展社会和专业调查,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从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出发,精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设计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规格。
3.2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我院的特点,积极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技能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探索学校评价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走出一条课堂实践教学——职业岗位实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推行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人才;产学商结合,培养与产业、社会接轨的适用人才;共性教育与特色教育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3突出技能培养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应用知识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进行教学内容选取。课程设置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任务等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项目、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坚持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构建循序渐进的能力技能培养体系。
3.4构建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照培养目标,构建以核心职业技能和有效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将双证书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3.5整合四大课堂,重新设计教学方式
所谓的四大课堂主要指的是第一课堂(教室内)的教学,第二课堂(学校内教室外)的教学,第三课堂(学校外)的教学,第四课堂(网络课堂)。以四大课堂整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电子商务人才。
3.5.1第一课堂夯实理论基础
加强第一课堂(教室内)理论讲述的深入浅出,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通过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模拟教学法、师生互动法、自导式教学法、专题演讲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5.2第二课堂拓展专业能力
丰富第二课堂(校内教室外)活动,通过组织电子商务基本技能大赛,如电子商务平台模拟、网站设计大赛、品牌推广策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3.5.3第三课堂强化实践积累
推进第三课堂(校外)有序发展,逐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推动学生进一步适应和融入社会。在与电子商务等企业建立良好、稳定的长期校企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扩展校外实验和实习基地,突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应用型特色。
3.5.4第四课堂保证深度交流
拓展第四课堂(网络)交流,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师生互动,建立本课程的动态跟踪机制。论文参考。论文参考。
4.总结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较新的专业,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各个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课程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探讨适合我国市场需求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对于规范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邱琳,宋斌.关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1.
[2]http://sztqb.sznews.com/html/2009-12/21/content_900426.htm
[3]徐丹.网络案例模拟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博览,2008,(19).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探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