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文

时间:2022-11-03 15:01:34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电子技术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子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子技术论文(15篇)

电子技术论文1

  【摘要】

  借鉴现代学徒制理念和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对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的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和素质要求。本文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群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开发、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等方面介绍该专业改革实施的探索情况。

  【关键词】

  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之间的匹配不够,导致了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很难招聘到与岗位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为解决这个问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开发、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望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之间的无缝对接。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职业能力素质模型的过程中,深入分析了职业能力要素的定义、要求等,形成了专业面向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表。然后根据能力素质模型的能力等级要求,对职业能力单元进行序化和整合,进而进一步开发模块化的课程。而在对能力单元进行序化和整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内容的统一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课程开设的进度、内容等问题,以便课程的实施,最后开发出满足各岗位群需要的中高职衔接的“层次化、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依照专业的典型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能力等级要求,根据“2+3”的衔接模式(即中职阶段学制2年,高职阶段学制3年),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衔接。在中职学习阶段其公共课的教学是根据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了《语文》、《德育》、《数学》、《计算机》《体育》等课程,高职学习阶段开设了《数学》、《概论》、《就业指导》等公共课程,从而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借鉴IPC等国际电子界的行业标准、中级电子设备装接工等职业标准、精益管理等源自企业的现场管理规范,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和专业能力素质模型,依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等级要求,以智能小车等真实的项目作为载体,按照简单、复杂、综合的逻辑思路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图2《模拟电子技术应用》课程项目设计及能力培养示意图),全面深化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采用源自现场的真实项目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等方式,自主确定所需要达到的能力等级要求。教师设计不同能力等级的教学项目,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灵活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

  二、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

  引入职业能力素质模型进行课程开发的优势是合作企业的广泛与深度地参与,同时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采用“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评价标准由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制定,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每年由发布麦克思数据有限公司等第三方公司参与制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其内容重点体现企业和社会评价两个方面;委托麦克思数据有限公司,抽取有效的数据样本,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现状,用人企业的毕业生满意度及反馈改进意见,洞察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专业的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等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形成“良性闭环”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三、结论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培养适应于湖南省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必须寻找有效途径解决好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很难招聘到与岗位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问题。同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一个“宽口径”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但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还需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行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企业需求的改变和专业的办学特色等方面的问题,进而确定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专业的建设和课程改革有特色,使课程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接地气”。

电子技术论文2

  1在LED液晶照明方面的应用

  众所周知,过去人们使用的电灯是白炽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但是随着白炽灯的使用,人们也逐渐发现了白炽灯存在的缺点与问题。白炽灯相对来说耗损大,浪费电能。同时从材料上来分析,白炽灯的使用周期相对较短。更换频繁。而利用电子技术,可以使用LED灯。它弥补了白炽灯的不足。工作时间长,使用稳定。占用空间少。同时耗费电能较好。从环保角度来说,优于白炽灯。LED灯除了应用在普通家庭用户照明方面,还有很多的应用。比如医学手术中,常常使用无影灯。过去是利用角度来实现,现在无影灯也多采用LED灯。不仅仅实现了无阴影。同时让光强度统一,减少强光弱光的不统一。更加便于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手术操作。另外,LED等光源强的特点也被一些广告灯箱和交通灯等设备所采用。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电子技术在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以电梯为例)

  电子技术能够实现精密的自动控制和安全的自动控制。从电梯方面来说。首先从安全角度。控制电梯的升降信号。比如人们按上楼按钮,电梯是如何获取信息的呢。这个就采用了3-6伏的电压信号。按照电压范围区分高低电平。分别代表上楼和下楼的含义。而这个电压对于人类和设备而言,都是没有伤害的。是安全的有效的。其次,从完成升降的角度来说。电梯的升起与下落,是用拖拽绳在导向轮上的转动实现的。利用变速器实现转动。通过摩擦力实现真正的升降。折旧需要电机和电气系统进行控制。如何加速、平速、与减速。同时实现在开电梯的过程中的静止。

  3电子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人们的代步工具。人们的日常出现常常需要驾驶汽车。而电子技术在汽车制造的多个环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技术已经与日常生活紧紧相连。首先,电子技术工作在发动机打火装置中。汽车打火时,需要一个固有的点火装置。这个装置由微机控制,通过传感器进行感应。在接口处进行具体的工作。称之为电子控制点火装置。不单能够起到点火的作用,还能够自动调节点火的大小,进行计算与操作诊断。其次,汽车转向,也是依靠电子技术实现的。这个系统是为转向助力的。称之为电子助力转向系统。通常是一部电机在进行工作。这种方式取代了以往传统的液压缸。具有安装方便,自身体积灵巧,帮助汽车稳速转向的作用。

  4电子技术在交通控制中的应用

  现在提倡智能化城市概念。智能化城市在多个方面都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从城市的交通控制方面也是如此。我们以往都是在公交车站等待公交车。不知道还需要等待多久。只是评经验进行判断,来车的时间。对于车的拥挤状况也无从了解。而通过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配合。实现电子候车展台信息实时展示。人们可以了解到,下一辆即将到达的汽车所在的位置,预估到达时间。以及车载人数的信息。让人们自主做出判断。是否继续等待。同时,公交控制中心,也会实时监控交通情况。对于交通堵塞拥挤,及时增派人员进行管理,疏导交通。对于车辆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及时调配备用车辆,作为补充,方便人们的出行。

  5电子技术在三网融合中的作用。

  多网络融合,进行网络融合是我国工信委近年来提出的发展方向。表面看这与计算机技术关系更加紧密。实际网络的融合是离不开电子技术的。信号的转换、电路的开设都是网络融合所必须进行的工作。比如调制解调过程就既是计算机知识也是电子技术的体现。电子中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实现了网络信息的传输。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交通方面,从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到智能化交通控制,电子技术都在发挥着作用。而且在照明、医疗、工业化生产与控制方面,电子技术也在潜移默化的发挥着作用。在其它领域,如军事、航天、航海等方面,电子技术也一样有着重要意义。电子技术还在不断发展,未来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电子技术论文3

  电子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广泛应用于机械、机电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电子技术不同于数学等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涉及的内容多,分析方法有多种。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兴趣法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就是将传统的单方向的知识传递过程,变为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教学主角,学生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

  第一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种子兴趣学习能激发学生主动想学习要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们乐于去学习,主动去思考,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高职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纯粹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大多难以适应,在他们理论基础有所欠缺的前提下,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更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意识,作为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大特点进行教学布置。电子技术课实践性强,几乎每堂课都会涉及到实验,这样可以长期在实验室上课或者在教室做演示实验,每次课前教师列一个清单让学生提前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器材,学生在准备器材的过程中就会带着疑问:这是做什么用的呢?学生有了疑问就会有学习的好奇心,进而也就激发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让学生学习兴趣的种子发芽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了好奇心,势必就会很迫切地想从教师这里找到答案。

  作为教师这会儿就应该抓住机会认真组织课堂的教学,以解答学生对器件的疑问,可以先拿出器件让学生讨论其电路组成及功能,然后教师向学生说明该器件的重要性,以及学完该器件所涉及的课题内容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举例说明该器件的功能与科技、生产及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它的理论分析安排在实验之后。

  第三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之苗长大组织小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中寻找发现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动手能力。

  而且大部分高职的学生如果让他们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两者中选择的话更愿意参与实践操作。所以这个过程学生多会很积极、很乐意地参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以学习团队为单位,队内分工协作完成实验。一般的小实验都比较简单,当学生看到了实验结果时都很有成就感,而不再是课堂苦苦学习理论知识却怎么也弄不明白的那个状态。这样学生就已经由初步接触元器件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然后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教学内容和实验同步进行不仅做到了手脑兼顾也让学生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及时地真正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第四步,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学生完成试验后,要求他们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包括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和标明元器件参数,并且整理有关的实验数据。

  教师结合实验电路图及实验结果在系统地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的理论教学学生不会再觉得是空洞乏味了,相反他们都认为教师所讲的字字珠现,很多同学多会主动地认真做好笔记。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会对刚刚进行的短时间小实验还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在课后有步骤地安排他们进行综合技能训练:首先让每个学生安装与调试比较简单的电子产品如报警器、音乐唱片之类,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和选择器件,然后进行焊接组装、实验调整,最后成为一件完整的电子产品。然后让学生安装复杂一点的电子产品如收音机等。第三举行电子唱片装配与调试技能比赛,决出名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荣誉感及临场应变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是一贯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培养合格的人才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学会基本的技能,还要会合理的使用理论和技能去理解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所以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经过实践,丰富和扩展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电子技术论文4

  摘 要: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所谓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新成果而研制成功的电子CAD通用软件包。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优势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EDA技术在电

  关键词:电子技术论文发表,发表电子信息工程论文,电力电子技术论文投稿

  一、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所谓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新成果而研制成功的电子CAD通用软件包。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优势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教学中教学设备不足的情况,并达到扩展学生思维空间教学目标,让高职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依照不同的教学需要无限制地进行各种电路分析实验、验证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比如,在传统数字钟实验教学中,如果要把数字钟电路全部接好,要用到集成电路24块,电阻、电容、三极管等20个元件,需要一天多的时间来整理,而且在实验中还经常会出现插孔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但是如果利用Multisim进行仿真,教师只需要借助一台计算机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而且无须担心仪器与元器件的损坏,实验的进行也仅仅需要几十分钟。最后,Multisim可以为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提供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给学生提供实验、演示和电路分析。教学实践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演示,可以将教学中的难点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内容,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日常的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分析各种电路的特性,与此同时,让高职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电路的调试分析,以加深其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掌握各类电子器件,熟悉电路图的绘制以及电路的工作原理,EDA技术所提供的教学软件正好能够帮助教师完成电子技术教学的教学目标。而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首先,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比如,在Multisim创建的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诸如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仿真分析方法等会同时展现给教师和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电子电路的实际运作,其本身也成为了课堂中电路知识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除此之外,EDA电子技术软件中对电路参数的设置、仿真数据图形的处理等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鼠标操作,而且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疑问,教师也可以快速地借助EDA技术给学生解惑答疑,由此可见EDA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其次,EDA技术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力的补充了实际硬件实验教学的不足。实验教学是电子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验教学,高职学生才能更好的巩固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而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属于虚拟实验教学,其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其一,在教学中相关实验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虚拟实验可以有效替代真实硬件实验。比如,在一些教学中由于某些实验设备不足,会使得硬件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这时,教师就是可以借助EDA技术中的各类虚拟仪器,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相关电子技术知识。其二,为了开拓学生思路,提高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师可以将硬件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让两种实验在课堂上都发挥其优势,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现阶段的实际教学中硬件实验教学依然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学生真实的面对电子实验对象进行实际操作可以获得更加直接的经验,而这些是虚拟实验教学中无法获得的。但是,虚拟实验在技术分析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相关知识,有助于对实验现象的细致观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其三,EDA技术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开展开放式实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器材和实验安全的说明,使得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提出的实验题目进行实验,不能自己随意更改实验。但是EDA技术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且不用担心电子器材或者电子器件的损坏,这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EDA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电子电路设计过程的一门技术,其在高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改善电子技术教学成效,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电子技术专业知识。为此,在新时期的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将EDA技术灵活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电子技术论文5

  1.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前提下,教师提出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仅给出基本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不给出学生具体的电路图,通过学生自己查看相关资料后,自定设计方案和设计电路.通过完成设计性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直流斩波、交-交变频及PWM控制技术相关的实验,教师可以提出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提供电路参数后,学生可设计主电路、驱动电路及保护电路等,最终设计出合适的电路.综合性实验:是基于上述实验完成后开展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所学的知识,并提高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难题的能力.设计的内容是自选题目,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实验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设计和调试,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调试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综合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有较大的难度,但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于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基于单片机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就是利用单片机硬件与软件,设计一种触发脉冲产生的方法,以满足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需要,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并调试电路.此实验内容把《单片机》与《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单片机的实际应用.另外,《电力电子技术》也可以和《工厂供电》相结合,比如提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设计”的实验.以往的实验教学,学生对教师具有依赖性,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即找教师解决.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进行指导,并提出如何分析问题和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在实验中检验,进而提高学生自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增加课程设计环节

  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后可参加课程设计,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自学相关内容才可以设计出方案,课程设计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实践,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往电力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课程设计,部分学生学完课程后,仅仅知道书本上的一些原理知识,对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并不了解.课程设计可以是3~4名学生做一个专题,学生相互合作完成设计题目.由于时间的限制,课程设计要求用仿真软件仿真出结果.通过课程设计促使学生把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它课程的理论知识相融合,使学生认识到课程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利用仿真软件增加虚拟实验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用到的是各功率器件,三相交流电源与示波器等,其成本高昂且具有危险性.可以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引入计算机仿真,把电子仿真软件PSPICE和MATLAB引入到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不仅可弥补实验设备数量不足的缺点,还不用担心实验设备损坏和人身安全问题.仿真实验没有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学生也可在课外用计算机仿真,从而克服了实验课时有限的不足.计算机仿真是使用仿真软件对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直观地显示电路的工作状态与系统波形,可以起到虚拟实验的教学目标,计算机仿真的优点是精度高和重复性好.让学生按照课题设计的重点和需要对实际模型进行建模,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为学生将来从事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一系列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综合使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使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变得有趣且有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

电子技术论文6

  一、基于实践教学环境下的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

  (一)运用仿真实验解决现有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场所、设备不足的问题

  仿真技术能够实现较多的教学工作,从现有的教学来看,通过较好的运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方针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试验场所、设备不足的问题,更好的创新课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较为真实的效果。首先,学生不必经常下车间进行体验,而是在课堂中就可以很好的应用和学习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即便是在课下,也可以通过系统来反复的练习,提高了技术的熟练度。以电子工作平台EWB为例,提供了方便的操作界面,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原理图的输入。单击鼠标,可以方便地完成元件的选择;拖动鼠标,就可将元件放在原理图上。EWB具有自动排列连线的功能,同时也允许用户调整电路连线和元件的位置。第二,在实际的实习中,可以将遇到的问题和学习到的解决方法,利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反复的钻研和学习,配合其他的案例分析,增加技术上的经验,对于毕业后的工作,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并不是理论上的技术,通过运用该技术,能够在很多方面完成对人才的较强培养,并且在理论学习、技能操作、个人方法建立等方面,均实现了较大的进步。本文认为,通过利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完全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自身的操作能力。首先,通过在教学中运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能够更好的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促使学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人才。其次,在运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的过程中,可实现拓展课程的全新优化。可以通过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的帮助,学生可以对课题提出更多的猜想和假设,自己去证明和解答,与教师共同讨论,这对人才培养来讲,才是最需要的。

  二、总结

  本文就基于实践教学环境下的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进行讨论,从现有的工作来看,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的运用,还是集中在基础层次上,应用较少。今后,在应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的时候,还是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各方面的影像因素,以此来保证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强专业人才的规模培养。

电子技术论文7

  1 创新教学理念的概念

  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 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要创新, 必须有好奇心, 有敢于怀疑的精神, 有一种不安于现状的精益求精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自觉地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推崇创新、 追求创新、 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2 常规的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课堂上教什么、 怎么教由老师决定, 教师有着类似家长的地位。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认为重要和应该传授的知识。 并且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分析,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 考核方式是 ‘纸上谈兵” 的卷面考试。 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中, 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枯燥, 被动接受知识。

  2.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中, 实验设备多为集成的试验箱, 实验项目多为演验证性实验, 学生做实验敷衍了事, 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达不到学科教学目的, 远远偏离了社会需求。基于以上原因, 必须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 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现

  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采用启发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辅以多媒体教学,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讲课时, 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穿插具有生活应用背景的实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方法。 融合 “教学做” 为一体的合理化教学,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具体在教学改革实践上,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3.1 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绪论” 教学是学科教学的开端 , 是学生接触电子知识的第一堂课, 有其独特功能, 也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内容的整体了解与把握。 作为教师,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对这门课程今后的知识传授、 学生理解与运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 《电子技术》 课程第一堂课的教学中, 引入尽可能多的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结合新器件、 新产品、 新软件的不断涌现, 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产品的最新发展;阐述本课程与学生所学工科专业相关课题的关系, 告诉学生本课程在的地位, 引发学生从思想上对学习的重视, 启发学习动力;利用多媒体, 可以采用图片和动画的形式, 展示一些学生很感兴趣的、 实用的电子电路, 例如: 门铃、玩具电子琴、 助听器、 无线话筒、 对讲机、 收音机、扩音机等等,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续内容作了准备。

  3.2 启发式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做”一体化由于创新本身是一种自主性的活动, 是学生主体性与个性的张扬。 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与引导。 教师只有通过启发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课程教学通常都是采用先讲电路结构, 其次电路原理, 最后介绍应用的平铺直叙的模式。 教师采用启发讲授与课堂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每一部分内容都配套具有生活应用背景的实例。 讲课时先从应用实例展开, 即先讲一些实用电路, 然后通过设疑、 启发、 讨论, 来使同学们带着疑问学习电路结构和原理, 达到融会贯通、 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 在 “三极管构成的单管放大电路” 的教学中, 可以分组先让学生进行音乐门铃的制作, 在制作时先不接三极管, 此时会发现门铃只能发出很微弱的响声。 这时, 学生会带着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去学习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 然后让学生在电路中学习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结构以及原理。可见, 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音量明显增大了许多, 学生也就产生了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感性认识。这种方法会提高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 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3.3 采用黑板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能将声、 图、 文、 影像等信息集于一体并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能通过手、 眼、 耳等多种器官的直接感觉, 将原来单调的文字和简单的图形变为形象、 生动、 直观的多媒体信息, 使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但缺点是多媒体课件片面强调界面的华美, 忽略了教学内容与相关信息的相互联系, 使课堂教学变成了幻灯片的线性播放, 缺乏了学生参与思维的空间。 再者, 对教师备课要求有所降低, 不负责任的教师可能将多媒体教学变成书本搬家, 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板书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板书有助于讲授内容层次清楚, 增强系统性, 突出重点, 加深印象。 板书还体现了教师的教风和治学精神, 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讲授电子技术课程公式推导时, 在黑板上演示推导过程, 学生更容易掌握。 所以适度的多媒体教学与恰当的板书结合是优化教学的新途径, 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要把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相互补充, 扬长避短。

  3.4 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

  深化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众所周知,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 在实践教学中应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训练创新思维, 激发创新意识, 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因此, 笔者试行了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实验内容开放、 实验时间开放和实验室资源开放,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其优点是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 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 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是深化高校现代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实验中做到虚实结合, 软硬结合, 充分利用 Multisim 软件的仿真功能。 在实验板上实施实验前, 先进行模拟仿真、 调试, 成功后再用硬件进行实际实验。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4 结束语

  本文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 对电子技术实施创新教学改革。 在理论教学中,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法学法, 开展 “教学做”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运用课堂讨论、 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实施理论课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 采用教师引导、 学生为主、 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 Multisim 软件的仿真功能开辟第二课堂, 注重考察能力的考核方式这一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新教学体系的实施, 提高了教学效果,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本研究对高校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并具有可实施性。

电子技术论文8

  1) 探讨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运用

  2)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

  3)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4)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5) 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

  6)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 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8)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9)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化教学模式探讨

  10) 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11) 试析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新规划

  12) 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3) 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4)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15) 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16) 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7)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18) 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19)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21) 中高职衔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22) 校企合作共建应用电子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

  2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4)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5)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6)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7) 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28)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29)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30) 新时期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31) 小议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32) 中高职一体化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3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34) 在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中融入创新理念

  35)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6)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37) 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38) 基于企业调研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改革

  39)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4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研究

  4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与实践

  42)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43)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44) 五年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45) 浅谈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的创新方法

  46)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47)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

  48)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49) 小议实践教学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重要性与改进

  5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51)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52) 浅谈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

  53)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

  54)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过程化考核与实施

  55) 浅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56)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

  57) 论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新规划

  58)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

  59) 关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60)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61) 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新规划

  62)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6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以《电子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

  64) 应用电子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65)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改革新思路

  66) 地方高师本科院校《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3+1”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67) 关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的调研报告

  68)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

  69)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70)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7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LED新型电光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2) 关于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73)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74) 从就业形势谈少数民族地区高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改革

  75) “新课改”视野下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重构——以“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为例

  76)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质量的研究

  77) 电力电子与电机集成系统研究方兴未艾——访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主任、博导赵争鸣博士

  78)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79)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80)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

  81)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82)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8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84) 与国际接轨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85) 谈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技术教学策略

  86) 闽台高职院校“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现状及策略——以黎明职业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87) 浅谈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88) 应用电子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89) 中专应用电子技术的改革及发展探讨

  90) 探究校企合作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和发展

  91) 湖北省中高职衔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调研及思考

  92) 试论信息技术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93) 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94)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渐进的工学交替模式的探索

  95)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96) 职业教育中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放式教学体系的初探

  97) 浅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98)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99)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100) 示范建设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子技术论文9

  一、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内容没有或较少向生产应用延伸,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会发现在学校所做的实验内容与真正的生产实际差距很大,不能很快地为生产实际服务。为了解决以上在电子技术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实践,在电子技术的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将EDA技术应用到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中。

  二、基于EDA技术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它是以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先导,汇集了图形学、逻辑学、结构学和计算机数学等多种计算机应用科学最新成果的先进技术。在我国,由于EDA应用技术先进,软硬件结合,知识面宽,实践性强,几乎所有理工科(特别是电子信息)类的高校都开设了EDA课程的学习。为了将EDA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教学更好地融合到一起,我们在多个方面也做了建设和改革。

  (一)基础设施建设

  1.硬件设施建设

  为了能更好地将EDA技术运用到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建立了两个EDA实验中心,配备了近百台性能先进的计算机,并购进了与EDA教学相配套的实验箱,学生在利用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和与之配套的实验箱可以完成由程序设计到硬件下载的全部过程。

  2.软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只是基础框架,要想真正学好EDA技术,具备与之相配套的应用软件更为重要。现阶段,国内流行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EDA软件主要有6种。根据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主要选择了其中的三种软件:即Multisim、Max+PlusⅡ和QuartusⅡ。Multisim这个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出了类型相对完善、实用性更强的虚拟电子库以及各种仿真仪器,操作简单,仿真结果形象逼真,功能十分强大、实用。Max+PlusⅡ和QuartusⅡ可以完成电路的设计输入、编译仿真、编程下载等功能,并且其设计输入具有多种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可以实现电路的时序分析,实验结果简单、直观。

  (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在基础建设完善之后,我们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内容上也做了调整和改革。我们首先把实验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地分成了三类,使更多的实验适合在EDA实验中心完成。

  1.基础验证型实验

  这部分的实验内容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是对理论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的一个测试:例如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基本门电路的功能测试等。这类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常用的电子器件,了解实验设备,学会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等。

  2.训练提高型实验

  这部分的实验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把所学的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知识和电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逻辑功能。这部分实验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设计型实验

  这部分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题目的设计要求独立地完成查阅资料、设计电路、选择器件、安装调试等任务,分析实验数据,并独立写出实验报告。这类实验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EDA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内容融合的策略

  前面我们提到的是实验内容上的改革,那我们如何具体做到将EDA技术更好地应用到电子技术的实验中呢?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EDA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的融合。

  1.在正常实验教学中增大EDA实验的比例

  以前我们所做的实验全部都是在实验箱上搭接完成,现在我们将部分实验内容转移到计算机,增大了EDA实验的比例,让学生在正常的教学计划内就可以接触到两种不同的实验方式,体会它们不同的特点,得到不同的训练。

  2.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和业余时间加强EDA技术的学习

  要完成我们上面所说的内容,单纯依靠教学计划内的几个实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现在计算机在学生中十分普及,几乎人人都有,我们将常用的仿真软件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完成一些内容,以弥补课堂实验时间上的不足。

  3.将实验内容延伸到电子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

  各个专业的学生在学期末都会有和理论教学相配合的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在这些实践环节中都会安排专门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EDA仿真测试,因此学生可以把实验中学习的内容延伸到其他的实践环节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充分利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各种课外训练机会

  学校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培养和训练实践动手能力的机会,在学校设立了多种训练项目。例如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且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转变,要求大学毕业生要具备更强的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更新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比较先进和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融入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真正地做到为社会所需,为社会所用。

电子技术论文10

  1脉冲电子围栏工作原理

  脉冲电子围栏是基于脉冲电子技术的高压围栏,脉冲发生器通电后发射端口向前端围栏发出脉冲电压,时间间隔大约1.5秒发射1次,脉冲在围栏上停留的时间大约0.1秒,前端围栏上形成回路后把脉冲回到主机的接收端口,此端口接收反馈回来的脉冲信号;同时主机还会探测两个发射端之间的电阻值。如果前端围栏遭到破坏形成断路或短路,脉冲主机的接收端口未收到脉冲信号或两个发射端之间电阻太小,主机都会发出报警。脉冲电子围栏强调了以阻挡为主、报警为辅、兼有威慑作用的周界安防新概念,同时克服了交流电网围栏致命的缺点,与传统的红外、微波、静电感应等周界安防系统相比,具有误报率低、不受地形和环境限制、安全性高等明显优点。当入侵者强行入侵时,报警系统会发出警报,通知保安人员并联动电视监控系统。这和传统的报警、监测为主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传统的报警和监测只能在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提供信息和记录,而不能有效地防止外人的侵入。同时,它与传统带电设备有本质不同,传统带电设备电压恒定持续,而前端脉冲高压围栏属瞬间高压,具有高电压和低能量(一般小于5J)的特征,接触瞬间能起到震慑、击落的效果,但不会对人体构成伤害。从上述防护原理可知,该围栏具有如下功能特点:一是具有物理屏障、延迟入侵、主动防御、准确报警等特性;二是基于脉冲电子技术,抗干扰能力强,适用范围广;三是属有形围栏,可随地形架设,适应复杂地形环境,能有效克服盲区和死角,误报率低、可靠性高;四是在确保防护强度前提下对人体无伤害,能有效震慑和阻挡入侵者,可与报警主机、视频监控系统、110报警等安防系统联动。

  2脉冲电子围栏的设计与安装

  脉冲电子围栏通常由脉冲电子围栏主机、前端高压围栏两部分组成。脉冲电子围栏主机有高压和低压两种工作方式,高压模式峰值电压为5—10kV,低压模式峰值电压为0.5—1kV。白天或围栏附近有人作业时可以切换到低压模式,前端围栏的脉冲打击力度更小;夜间或需要更高等级的防护级别时,可调至5-10kV的高压模式。前端高压围栏可根据不同的安全需求,合理分配防区,设置报警装置,通常可分为三个等级:

  (1)基本安全级

  整个周界设一个防区,具有阻挡、报警和威慑作用;

  (2)中等安全级

  每一防区一般不超过300米;

  (3)高等安全级

  每一防区长度约100米,整个围栏分成多个防区。每个防区都具有各自独立的报警器,可指示报警所在防区,与报警主机、视频监控系统、110报警等安防系统联动。电子围栏的安装按其在现场的安装位置,分为独立式、附属式和墙顶式三种基本安装形式。独立式电子围栏直接架设在地面上,其高度约2米左右,一般安装10—12根线缆,通常独立式电子围栏正常工作部位处于一个公众通常难以接近的封闭区域内。附属式电子围栏附属在围墙上,围墙高度一般不低于2米,主要用在有较高安全级要求而不占用外围土地的场合。墙顶式电子围栏目前在中国较为普及,架设在现有围墙上方或侧方,可以垂直或倾斜一定角度安装,电子围栏的高度为0.8米左右。

  3结语

  基于脉冲电子技术的高压电子围栏有效克服了传统周界防护手段被动防御、无法提供主动阻挡的缺陷,且具有高电压和低能量的特征,强调了以阻挡为主、报警为辅、兼有威慑作用的周界安防新概念,能有效震慑、抵御非法侵入行为,为提升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安全防护重点场所安全防护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电子技术论文11

  1项目化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1教学内容以具体项目为依托

  从选用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到课堂转移到理实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室,以期最大程度地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项目中的简易电子产品设计,项目设计内容跟随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将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理论知识分层次、分章节地融入每个电子产品制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1.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项目化的知识体系,理实一体化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可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整个项目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查漏补缺,最终实现个人掌握理论知识并转化为实际项目的制作与功能实现。这种教学方式有益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特长,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学习和收获的成就感。在理实一体化的环境中进行的项目化教学很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和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素质要求有了真切的感悟和体验。

  2理实一体化环境中项目化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即在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环境下将课程进行项目化。现以项目二简易扩音器的认识与检测为例,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质内容,对课程进行以下设计,为理实一体化环境下模拟电子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作以参考。

  2.1简易扩音器的制作项目简介

  简易扩音器的主要功能是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简易扩音器内部电路将小信号放大后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话筒、内部放大电路、扬声器。简易扩音器的核心部分是内部放大电路,作为放大电路的核心器件三极管,三极管的特性分析与管脚检测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放大电路包含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电路的构建与电路中电子元件参数的选择,电路信号的传递与检测是项目中要掌握的重中之重。

  2.2简易扩音器的制作项目任务分解

  将基本理论知识融入一个具体项目,意味着一个完整的项目要进行不同阶段的任务分解,通过任务分解,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阶段的小任务中去,每个任务都是在理实一体化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理论知识贯穿在学生从简单电子元件的认识和特性的检测,到简单电子电路的组建,电路的分析,电路功能的实现,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各类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模块、技能训练(学生操作)模块、技能思考(学生总结)模块,在具体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化的教学的实施,使得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不再只是纯知识的教授,其课程核心被放到了学生对于基础专业知识的应用上,实现了技能型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结语

  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和提升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模拟电子技术的项目化教学强调的正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它对模拟电子技术类专业课程的改革研讨有着重要意义。

电子技术论文12

  一、自动控制系统下的汽车电子技术

  1.1创新汽车制动系统的研究

  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和停车可靠性,多数汽车机械故障导致的事故是由制动系统引起的。据汽车安全性研究相关资料,如今众多交通事故中,由于制基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汽车电子技术分析文/田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电工工业技术不断更新,汽车行业高速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革新,这给汽车电子中的自动控制领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让人们更好地掌握汽车电子、电工技术,以便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结合汽车电子的现状和当前汽车电子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动控制系统对汽车电子技术的机遇与发展。。摘要动系统故障导致的高达45%。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停车可靠,对汽车制动系的工作靠可性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汽车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制动系统的作用主要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在汽车领域内,一切都是以安全为前提,在此基础之上,对自动控制技术加以研究,能够在科学上加强安全性。

  1.2汽车电子中的电子元件开发

  汽车电子技术涉及到许多电子元件,每一个元件都有其相应的用处,有的甚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每一个电子元件都能够应用到位,如何开发创新新的电子元件,是汽车电子中的必修课。所谓的汽车电子一般是指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用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由于汽车上的电子元器件的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总线技术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网络化的设计,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

  1.3发动机系统的改善

  目前汽车发动机主流是汽油发动机,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来说,汽油发动机可以说是罪魁祸首,只有在抛弃汽油发动机的提前下,对发动机系统的进行创新和技术开发,才能让汽车电子的发展显得更加有意义。天然气汽车逐渐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汽车,发动机燃料主要采用压缩天然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一般的汽油发动机对比,一定限度地降低了碳氢以及一氧化碳的排放量。立足于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几乎没有排放任何颗粒物。目前,天然气发动机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由汽油机改装成双用燃料发动机,二是由柴油机改装成单燃料发动机。由此可知,当进气道处要实施天然气喷射时,将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降低了发动机充气效率;第二,平均有效压力出现降低;第三,动力性出现下降;第四,排放性能与原车水平保持一致。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天然气能源优势,不断完善稀燃技术、缸内直接喷射技术以及电控多点顺序喷射技术等新型的发动机控制技术,改善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

  1.4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技术创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应用在各个领域内,如3DMAX软件的运用,能够实现各种模型的创立,能够直观的反应于现实中,把相关图片、数据图以及视频分析穿插进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中。汽车电子技术的研究在许多人开来是非常专业化的领域,导致其局限性,其实不然。在信息化的今天,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上网和网上媒体进行快速了解,通过网络,能够把无法形象讲述该专业领域内汽车器件结构的安装、线路的走向清晰地呈现出来,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日新月异,市场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的专研和创新,才能在汽车电子行业中立足,但也不能冒进,对于我过汽车电子而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只是一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可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电子技术论文13

  【摘要】

  随着汽车行业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现代汽车一些实际领域中, 并且有着智能仪表的研究开发及其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现代的汽车正逐渐向着电脑控制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汽车 电子技术 应用

  一、前言

  随着汽车产业和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现代的汽车广泛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这促使了汽车电子化的程度的提高。现代汽车电子技术还是要得益于传统的汽车技术为基础和发展迅猛的电子技术。在汽车发展的前期,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给汽车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现今,传统的机械技术给了车辆制造的硬件上的要求,电子技术就成了现代车辆的运行软件的不可缺少的技术。

  二、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

  在汽车的发动机有以下的应用。

  首先是电子控制喷油装置。电子喷油装置能使汽车的发动机在输出规定量功率情况下合理地调节好汽油量,并且还可以达到空气净化的作用。发动机运行时应用此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到空气的流量和含氧量以及温度和发动机的转速等等功能类型参数,就能根据装置本身的运算程序比较来判断最终来计算出合理的耗油量,这样既省油又提高了发动机的综合效率。

  其次是电子点火装置。此装置是利用感器传来的各项数据合理的运算和监测来调节汽车发动时的点火时间,这样既能防止燃料的浪费,又能将空气的污染降低。

  至于在底盘上的应用。

  其一,电控自动变速器。该装置从监测得到的各种参数来判断发动机和车辆各部件的状态,通过合理的运算来判断从而做到自动的调节变速杆的方位,来实现变速器的最佳换档。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该装置的的优点是性能好和控制的灵敏度高这样就可以准确给驾驶者反映出汽车的行驶的负荷以及路况等等信息。

  其二,防抱死制动系统。此装置在我国内使用已经很广泛。它的工作原理是合理的控制车轮本身的一种滑移率,将其保持在一个安全的水平,从而得到较高的纵向以及侧向的附着力,这样子当车辆刹车时发生抱死倒滑以及转向能力的控制的发生可能性就大大的降低了,汽车操纵的稳定性可以得到提高,安全性也可以得到保障[1]。

  其三,电子转向助力系统。它是由一部直流电机和蓄电池以及电动机构成的。此装置较传统液压助力系统应有的构成部件少,机身的体积也明显缩小化了,整体的重量就变得轻巧,转向的作用力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从而能够较好的提高汽车的转向能力,甚至提高了汽车处于低速行驶时较好的控制行驶的状态稳定性。

  其四,智能悬挂系统。此系统可以依据接触得到的装置悬挂的瞬时载荷,能够自动化的调节弹簧刚度的特性,减振器本身的阻尼特性也可以适时的进行调节,来对应的承载瞬时的负荷,驾驶者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操纵稳定性和还能增加舒适性的特点[2]。

  三、智能仪表系统研究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物质的要求也随之提升。所以对待现代汽车的性能更加挑剔,因而各类电控的产品陆续的在汽车装置上,性能得到稳步的提升,但是汽车系统更加复杂化了,导致装置发生故障可能性也在不断的增加。对待日益复杂化的的运行情况,这就需要相对应的装置来搭配车辆的工况。智能仪表系统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它是由彩色液晶屏和组合仪表以及控制器这些必要的部分构成。此装置最重要的部分是控制器。现在就以摩托罗拉类型的单片机和其分布式的信息传输进行介绍。在通讯过程中,在汽车上每个节点都已广播的形式发出信息,整车控制器可以汇集全部信息从而进行运算和判断最终产生指示的命令。信息的输入端一般是由仪表控制器来承担责任,输出端由液晶屏以及组合仪表构成。综合的分析,仪表的控制器接收数据大部分来源于总线,还有一些是通过不同位置的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向外输出的信息有的通过显示屏显示,其他部分传送往组合仪表中。仪表控制器连接着并行的数据线以及显示屏的控制板卡,电源的规格也要符合设计的要求。输入到仪表控制器的信号都是模拟的,它们一般都通过PWM通道来进行传输。开始运行的时侯,在仪表控制器中的运行步奏都是预先经过flash处理设计的,最终在液晶的显示屏上呈现有关参数各类程序,再经过底部的一个驱动程序来对液晶显示屏上的参数进行调整。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当仪表控制器接受传来的有关数据后,仪表内的CPU会自动运算从而判断汽车相关信息类似车速和电机的转速以及电池电量的大小等等参数是否改变,当检测到改变就立即向寄存器内发出必要的指令,此时会将信息输出到液晶屏上,驾驶者可以通过信息快速的清楚车辆的各部件的状况。

  四、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

  新世纪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已慢慢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可以说是汽车产业最有发展价值的一个阶段,他更是对"人一汽车一环境"这一优秀理念的运用的关键性的时期。在这具有挑战性的时刻,因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以及各种新工艺的不断的发展成熟,不难预想现代汽车的电子技术今后发展要偏向于哪些方向。

  首先,可以朝着电子元件的微型化方向发展,各项技术工艺的提高,微型化成为了很多新兴工业发展的重点。很多例子都在显示着这一发展趋势,现今刚开发不久的ABS和其下的CS,他们的无论是质量还是体积都是原先的四分之一。

  其次,朝着集成化和区域网络以及模块化这些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现在对汽车各元件的要求慢慢偏向体积缩小化,质量减少化,并且装置的可靠性能要很好的增加,种种模块是需要很多分散的元件合理的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就比如发动机的一个点火系统还有其喷油系统就能组合成为汽车的发动机的管理系统。往下一步使电子的变速系统跟组合成的发动机系统组合在一起成为汽车的动力的控制系统。再接下来就是把ABSfl—CS和E尸S合理的凑在一块进行组合装配。从而就能使汽车共用同一个传感器,并且控制元件和线路以及零件数量都大大的减少了,这样可靠性也能得到显著的提高[3]。

  再次,可以把汽车供电系统由原来的标准电压12V升到42V,因为汽车的功能越多,其内部的电子和电器元件的应用也随之增加,所有汽车本身的提供的电能可能就不足以使汽车各系统正常的运行。那么将汽车的供电电压提高到高一等级,已经是很多国家的研究讨论的热点,特别是在欧洲各国,燃油的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将汽车的效率大大的提高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的考虑地位。现在在欧美大部分的制造厂商和各零部件的供应商共同探讨,将在不久的将来汽车内部的供电系统能得到一定等级的提高。

  最后,还可以利用光导纤维作为汽车的信号传输技术手段,使汽车的电子技术能够更进一步,使各种不同种类型的系统的控制集中到一起,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汽车控制系统。此系统包括中心的电脑控制外,还包含了23个微型的处理器和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以及其他各部件构成能较好的将信息交换功能和控制作用有机集中在一起的系统,车内应用的计算机容量的大小需和现今的尸C机差不多,而且在计算的速度上要求更加迅速。因为汽车内的计算机要将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才进行传输,利用高速的数据传输的技术成为了关键的问题。利用光导纤维这一传输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可以较好的解决电子控制过程中的电磁干扰。现在因光导纤维的制作成本的价廉可以更好的使汽车某些方面的预算减少。

  五、总结

  现今汽车电子化水平在整体上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中国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还在起步的阶段,但是展望未来,电子技术和汽车行业慢慢的不断地融合既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研究电子技术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

电子技术论文14

  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又技术。在各种高质量、高效、高可靠性的电源中起关键作用,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具 体应用。

  当前,电力电子作为节能、节才、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电力电子技术将使电源技术更加成熟、经 济、实用,实现高效率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

  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1。1 整流器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大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以很大发展。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导体厂家就是那时的产物。

  1。2 逆变器时代

  七十年代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交流电机变频惆速因节能效果显著而迅速发展。变频调速的关键技术是将直流电逆变为0~100Hz的交流电。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变频调速装置的普及,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GTR)和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0)成为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角。类似的应用还包括高压直流输出,静止式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等。这时的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整流和逆变,但工作频率较低,仅局限在中低频范围内。

  1。3 变频器时代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进入八十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集成电路技术的精细加工技术和高压大电流技术有机结合,出现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0SFET的问世,导致了中小功率电源向高频化发展,而后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IGBT)的出现,又为大中型功率电源向高频发展带来机遇。MOSFET和IGBT的相继问世,是传统的电力电子向现代电力电子转化的标志。据统计,到1995年底,功率M0SFET和GTR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上已达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而用IGBT代替GTR在电力电子领域巳成定论。新型器件的发展不仅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提供了较高的频率,使其性能更加完善可靠,而且使现代电子技术不断向高频化发展,为用电设备的高效节材节能,实现小型轻量化,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2。 现代电力电子的应用领域

  2。1 计算机高效率绿色电源

  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带领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同时也促进了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八十年代,计算机全面采用了开关电源,率先完成计算机电源换代。接着开关电源技术相继进人了电子、电器设备领域。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出绿色电脑和绿色电源。绿色电脑泛指对环境无害的个人电脑和相关产品,绿色电源系指与绿色电脑相关的高效省电电源,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l992年6月17日“能源之星"计划规定,桌上型个人电脑或相关的外围设备,在睡眠状态下的耗电量若小于30瓦,就符合绿色电脑的要求,提高电源效率是降低电源消耗的根本途径。就目前效率为75%的200瓦开关电源而言,电源自身要消耗50瓦的能源。

  2。2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

  通信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通信电源的发展。高频小型化的开关电源及其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供电系统的主流。在通信领域中,通常将整流器称为一次电源,而将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称为二次电源。一次电源的作用是将单相或三相交流电网变换成标称值为48V的直流电源。目前在程控交换

  机用的一次电源中,传统的相控式稳压电源己被高频开关电源取代,高频开关电源(也称为开关型整流器SMR)通过MOSFET或IGBT的高频工作,开关频率一般控制在50—100kHz范围内,实现高效率和小型化。近几年,开关整流器的功率容量不断扩大,单机容量己从48V/12。5A、48V/20A扩大到48V/200A、48V/400A。

  因通信设备中所用集成电路的种类繁多,其电源电压也各不相同,在通信供电系统中采用高功率密度的高频DC—DC隔离电源模块,从中间母线电压(一般为48V直流)变换成所需的各种直流电压,这样可大大减小损耗、方便维护,且安装、增加非常方便。一般都可直接装在标准控制板上,对二次电源的要求是高功率密度。因通信容量的不断增加,通信电源容量也将不断增加。

  2。3 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

  DC/DC变换器将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轨电车、地铁列车、电动车的无级变速和控制,同时使上述控制获得加速平稳、快速响应的性能,并同时收到节约电能的效果。用直流斩波器代替变阻器可节约电能(20~30)%。直流斩波器不仅能起调压的作用(开关电源), 同时还能起到有效地抑制电网侧谐波电流噪声的作用。

  通信电源的二次电源DC/DC变换器已商品化,模块采用高频PWM技术,开关频率在500kHz左右,功率密度为5W~20W/in3。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电源模块实现小型化,因此就要不断提高开关频率和采用新的电路拓扑结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研制生产了采用零电流开关和零电压开关技术的二次电源模块,功率密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4 不间断电源(UPS)

  不间断电源(UPS)是计算机、通信系统以及要求提供不能中断场合所必须的一种高可靠、高性能的电源。交流市电输入经整流器变成直流,一部分能量给蓄电池组充电,另一部分能量经逆变器变成交流,经转换开关送到负载。为了在逆变器故障时仍能向负载提供能量,另一路备用电源通过电源转换开关来实现。

  现代UPS普遍了采用脉宽调制技术和功率M0SFET、IGBT等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电源的噪声得以降低,而效率和可靠性得以提高。微处理器软硬件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对UPS的智能化管理,进行远程维护和远程诊断。

  目前在线式UPS的最大容量已可作到600kVA。超小型UPS发展也很迅速,已经有0。5kVA、lkVA、2kVA、3kVA等多种规格的产品。

  2。5 变频器电源

  变频器电源主要用于交流电机的变频调速,其在电气传动系统中占据的地位日趋重要,已获得巨大的节能效果。变频器电源主电路均采用交流—直流—交流方案。工频电源通过整流器变成固定的直流电压,然后由大功率晶体管或IGBT组成的PWM高频变换器, 将直流电压逆变成电压、频率可变的交流输出,电源输出波形近似于正弦波,用于驱动交流异步电动机实现无级调速。

  国际上400kVA以下的变频器电源系列产品已经问世。八十年代初期,日本东芝公司最先将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空调器中。至1997年,其占有率已达到日本家用空调的70%以上。变频空调具有舒适、节能等优点。国内于9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变频空调,96年引进生产线生产变频空调器,逐渐形成变频空调开发生产热点。预计到20xx年左右将形成高潮。变频空调除了变频电源外,还要求有适合于变频调速的压缩机电机。优化控制策略,精选功能组件,是空调变频电源研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2。6 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

  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是一种高性能、高效、省材的新型焊机电源,代表了当今焊机电源的发展方向。由于IGBT大容量模块的商用化,这种电源更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逆变焊机电源大都采用交流—直流—交流—直流(AC—DC—AC—DC)变换的方法。50Hz交流电经全桥整流变成直流,IGBT组成的PWM高频变换部分将直流电逆变成20kHz的高频矩形波,经高频变压器耦合, 整流滤波后成为稳定的直流,供电弧使用。

  由于焊机电源的工作条件恶劣,频繁的处于短路、燃弧、开路交替变化之中,因此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的工作可靠性问题成为最关键的问题,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采用微处理器做为脉冲宽度调制(PWM)的相关控制器,通过对多参数、多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达到预知系统各种工作状态的目的,进而提前对系统做出调整和处理,解决了目前大功率IGBT逆变电源可靠性。

  国外逆变焊机已可做到额定焊接电流300A,负载持续率60%,全载电压60~75V,电流调节范围5~300A,重量29kg。

  2。7 大功率开关型高压直流电源

  大功率开关型高压直流电源广泛应用于静电除尘、水质改良、医用X光机和CT机等大型设备

  。电压高达50~l59kV,电流达到0。5A以上,功率可达100kW。

  自从70年代开始,日本的一些公司开始采用逆变技术,将市电整流后逆变为3kHz左右的中频,然后升压。进入80年代,高频开关电源技术迅速发展。德国西门子公司采用功率晶体管做主开关元件,将电源的开关频率提高到20kHz以上。并将干式变压器技术成功的应用于高频高压电源,取消了高压变压器油箱,使变压器系统的体积进一步减小。

  国内对静电除尘高压直流电源进行了研制,市电经整流变为直流,采用全桥零电流开关串联谐振逆变电路将直流电压逆变为高频电压,然后由高频变压器升压,最后整流为直流高压。在电阻负载条件下,输出直流电压达到55kV,电流达到15mA,工作频率为25。6kHz。

  2。8 电力有源滤波器

  传统的交流—直流(AC—DC)变换器在投运时,将向电网注入大量的谐波电流,引起谐波损耗和干扰,同时还出现装置网侧功率因数恶化的现象,即所谓“电力公害”,例如,不可控整流加电容滤波时,网侧三次谐波含量可达(70~80)%,网侧功率因数仅有0。5~0。6。

  电力有源滤波器是一种能够动态抑制谐波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能克服传统LC滤波器的不足,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谐波抑制手段。滤波器由桥式开关功率变换器和具体控制电路构成。与传统开关电源的区别是:(l)不仅反馈输出电压,还反馈输入平均电流; (2)电流环基准信号为电压环误差信号与全波整流电压取样信号之乘积。

  2。9 分布式开关电源供电系统

  分布式电源供电系统采用小功率模块和大规模控制集成电路作基本部件,利用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组成积木式、智能化的大功率供电电源,从而使强电与弱电紧密结合,降低大功率元器件、大功率装置(集中式)的研制压力,提高生产效率。

  八十年代初期,对分布式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变换器并联技术的研究上。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高频功率变换技术的迅述发展,各种变换器拓扑结构相继出现,结合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功率元器件技术,使中小功率装置的集成成为可能,从而迅速地推动了分布式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研究的展开。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这一方向已成为国际电力电子学界的研究热点,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分布供电方式具有节能、可靠、高效、经济和维护方便等优点。已被大型计算机、通信设备、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系统逐渐采纳,也是超高速型集成电路的低电压电源(3。3V)的最为理想的供电方式。在大功率场合,如电镀、电解电源、电力机车牵引电源、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电动机驱动电源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高频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各种电源系统中,开关电源技术均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大型电解电镀电源,传统的电路非常庞大而笨重,如果采用高顿开关电源技术,其体积和重量都会大幅度下降,而且可极大提高电源利用效率、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在电动汽车和变频传动中,更是离不开开关电源技术,通过开关电源改变用电频率,从而达到近于理想的负载匹配和驱动控制。高频开关电源技术,更是各种大功率开关电源(逆变焊机、通讯电源、高频加热电源、激光器电源、电力操作电源等)的核心技术。

  3。1 高频化

  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电气产品的变压器、电感和电容的体积重量与供电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当我们把频率从工频50Hz提高到20kHz,提高400倍的话,用电设备的体积重量大体下降至工频设计的 5~l0%。无论是逆变式整流焊机,还是通讯电源用的开关式整流器,都是基于这一原理。同样,传统“整流行业”的电镀、电解、电加工、充电、浮充电、电力合 闸用等各种直流电源也可以根据这一原理进行改造, 成为“开关变换类电源”,其主要材料可以节约90%或更高,还可节电30%或更多。由于功率电子器件工作频率上限的逐步提高,促使许多原来采用电子管的传统高频设备固态化,带来显著节能、节水、节约材料的经济效益,更可体现技术含量的价值。

  3。2 模块化

  模块化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功率器件的模块化,其二是指电源单元的模块化。我们常见的器件模块,含有一单元、两单元、六单元直至七单元,包括开关器件和与之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实质上都属于“标准”功率模块(SPM)。近年,有些公司把开关器件的驱动保护电路也装到功率模块中去,构成了“智能化”功率模块(IPM),不但缩小了整机的体积,更方便了整机的设计制造。实际上,由于频率的不断提高,致使引线寄生电感、寄生电容的影响愈加严重,对器件造成更大的电应力(表现为过电压、过电流毛刺)。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有些制造商开发了“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它把一台整机的几乎所有硬件都以芯片的形式安装到一个模块中,使元器件之间不再有传统的引线连接,这样的模块经过严

  格、合理的热、电、 机械方面的设计,达到优化完美的境地。它类似于微电子中的用户专用集成电路(ASIC)。只要把控制软件写入该模块中的微处理器芯片,再把整个模块固定在相应的散热器上,就构成一台新型的开关电源装置。由此可见,模块化的目的不仅在于使用方便,缩小整机体积,更重要的是取消传统连线,把寄生参数降到最小,从而把器件承受的电应力降至最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另外,大功率的开关电源,由于器件容量的限制和增加冗余提高可靠性方面的考虑,一般采用多个独立的模块单元并联工作,采用均流技术,所有模块共同分担负载电流,一旦其中某个模块失效,其它模块再平均分担负载电流。这样,不但提高了功率容量, 在有限的器件容量的情况下满足了大电流输出的要求, 而且通过增加相对整个系统来说功率很小的冗余电源模块,极大的提高系统可靠性,即使万一出现单模块故障,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为修复提供充分的时间。

  3。3 数字化

  在传统功率电子技术中,控制部分是按模拟信号来设计和工作的。在六、七十年代,电力电子技术完全是建立在模拟电路基础上的。但是,现在数字式信号、数字电路显得越来越重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日趋完善成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点:便于计算机处理控制、避免模拟信号的畸变失真、减小杂散信号的干扰(提高抗干扰能力)、便于软件包调试和遥感遥测遥调,也便于自诊断、容错等技术的植入。所以,在八、九十年代,对于各类电路和系统的设计来说,模拟技术还是有用的,特别是:诸如印制版的布图、电磁兼容(EMC) 问题以及功率因数修正(PFC)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模拟技术的知识,但是对于智能化的开关电源,需要用计算机控制时,数字化技术就离不开了。

  3。4 绿色化

  电源系统的绿色化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显著节电, 这意味着发电容量的节约,而发电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节电就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这些电源不能(或少)对电网产生污染,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此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IEC555、IEC917、IECl000等。事实上,许多功率电子节电设备,往往会变成对电网的污染源:向电网注入严重的高次谐波电流,使总功率因数下降,使电网电压耦合许多毛刺尖峰,甚至出现缺角和畸变。20世纪末,各种有源滤波器和有源补偿器的方案诞生,有了多种修正功率因数的方法。这些为2l世纪批量生产各种绿色开关电源产品奠定了基础。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是开关电源技术发展的基础。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和适于更高开关频率的电路拓扑的不断出现,现代电源技术将在实际需要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在传统的应用技术下,由于功率器件性能的限制而使开关电源的性能受到影响。为了极大发挥各种功率器件的特性,使器件性能对开关电源性能的影响减至最小,新型的电源电路拓扑和新型的控制技术,可使功率开关工作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状态,从而可大大的提高工作频率,提高开关电源工作效率,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开关电源。

  总而言之,电力电子及开关电源技术因应用需求不断向前发展,新技术的出现又会使许多应用产品更新换代,还会开拓更多更新的应用领域。开关电源高频化、模块化、数字化、绿色化等的实现,将标志着这些技术的成熟,实现高效率用电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这几年,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以开关电源技术为核心的通信用开关电源,仅国内有20多亿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科技人员对其进行开发研究。开关电源代替线性电源和相控电源是大势所趋,因此,同样具有几十亿产值需求的电力操作电源系统的国内市场正在启动,并将很快发展起来。还有其它许多以开关电源技术为核心的专用电源、工业电源正在等待着人们去开发。

电子技术论文15

  【文章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许多学科进一步完善,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例,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等特征,涉及的波形图、电路图也较多,相关设计人员需掌握较多相关理论,且在设计分析中面临较多的难题。在此背景下便提出仿真技术,即Matlab,其可通过相应模型的构建使所有波形结果具有可视化特征。对此,本文将对电力电子设计中Matlab应用的必要性、基于Matlab的系统模块构建以及系统仿真思路进行探析。

  【关键词】Matlab;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0前言

  作为近年来能够合理控制电能形态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其以自身相关器件转换与控制电能,无论数瓦电器或数千瓦输电系统,都可通过电力电子装置进行控制。据统计分析,国外许多发达国家依托于电力电子技术所转换的电能达到90%,而这一转换过程的实现主要得益于其在仿真过程中能够取得精确的结果。因此,本文对电力电子技术中Matlab的应用研究,对促进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电子电路设计中Matlab应用的必要性

  目前,电子电路设计中逐渐强调以自动化为主,通过原理图设计与仿真相应的电路,使电子电路的设计达到最优,并分析电路中的最坏条件等。然而这些设计自动化目标的实现,要求将控制领域中的典型代表Matlab引入其中,其具备基本交互式编程能力,且较多图像或数据处理以及原理图设计等都可利用其完成。特别Matlab近年来发展中,版本处于不断更新态势,且有较多系统模块与模型如电力电子器件、电路以及电机等都被囊括其中。加上完善中将Sinulink环境引入其中,更能容纳较多关于电力电子的相关模块,为电路电子设计提供具体的指导。同时,电力电子系统在构造中,将Matlab引入其中,也可直接通过仿真计算以测出相关电路结果,无需考虑以往因硬件试验条件缺失而难以仿真的难题,保证设计精准性的同时减轻设计人员的负担。因此,将Matlab引入电子电路设计中极为必要。

  2基于Matlab的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中主要需考虑到Simulink环境,根据电气系统设计要求,将其融入SinPowerSystems中,该仿真系统对电力电子系统以及电路都较为适用,而且能够仿真电路传输过程以及电机拖动系统等。其中,SinPowerSystems模块在内容上应以晶闸管、整流二极管、Mosfet模块、Diode模块等为主,同时的也容纳较多集成度较高的模块与底层模块等,如Universalbridge、Thyristor模块。实际建模过程中由于需考虑整流系统,所以对各模块要求合理建模。具体建模过程中,主要需考虑Sinulink系统构建、仿真等问题,实现的步骤体现在:①将Sinulink进行打开,可从Matlab中寻找具体内容;②完成Sinulink构建后,对其进行命名,可使模型后缀名界定在mdl上;③根据电子电路设计需要,在模块集中进行相应模块的寻找,将其向所构建的模型放置;④进行电力电子系统的构造,并对该系统进行仿真;⑤综合分析仿真结果,得出最终结论。

  3基于Matlab系统仿真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实际设计过程中,其目标多集中在如何控制与变换电能方面,其中电力可细化为直流电力、交流电力为主,前者多表现在干电池、蓄电池方面,而后者集中在公用电网方面。但电力由电源获取,应在电力变换的基础上才可满足电力电子设计要求,所以应做好电力变换工作。现行电力变换中,常用的方式主要以直流变与交流变直流、交流为主。一般被叫做整流的为交流变直流,而作为逆变的则为直流变交流;直流变直流主要指不同电压下直流的转变,交流变交流则叫做的交流电力控制,侧重于变换电力或电压。明确这些内容的基础上,便可引入Matlab完成仿真。具体仿真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仿真过程在整流电路中的实现

  近年来整流电路在应用过程中,多以三相桥式类型为主,所以将Matlab引入后,主要对三相桥式类型电路进行仿真。具体仿真中,首先需做好Sinulink环境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完成三相桥式系统结构模型的构建。实践研究发现,该系统结构中要求电桥模块需保证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在触发脉冲方面,也需引入具体的脉冲发生器,这样可达到整流电路要求。完成仿真模型构建后,便可得到仿真结果,若利用相应的波形图表示,整个三相桥式电路在整流结果上将更清晰的显示出来,仅需对控制角进行操作,便可得到整流波形变化结果,为电路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3.2仿真过程在逆变电路中的实现

  对于逆变电路,其主要指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目前,逆变电路的应用也较为常见,如较多直流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池或蓄电池等,在对交流负载进行供电时要求逆变电路作用充分发挥。同时,也有许多电力电子装置,如感应加热或不间断电源以及变频器等,其在设计过程中都需将逆变电路作为核心内容。所以电力电子技术中关键的内容在于逆变电路方面。需注意的是,区别于直流侧电源,逆变电路通常以电流型、电压型两种形式为主,在仿真过程中需通过Matlab做好全桥电路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完成仿真过程。根据实践发现,整个构建的结构中,全桥逆变在构成上主要以四个桥臂为主,且各桥壁需依托于PWM发生器向其提供脉冲,这样便可通过仿真结果判断逆变后负载电流、电压波形等。综合来看,无论将Matlab用于整流电路或逆变电路中,仅需保证Sinulink环境合理构造,将相关电路与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仿真,便可得到相关的波形与设计性能指标,为电路电子设计提供合理指导。

  4结论

  电力电子技术中引入Matlab能够为设计提供更多的指标数据。实际引入中应正确认识电力电子技术、Matlab的基本内涵,以Matlab为依托进行电路电子模型的具体构建,在此基础上将整流电路与逆变电路引入具体仿真过程中,可结合仿真结果分析实际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能够保证电路电子的设计更为完善,推动电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龚爱平.基于嵌入式机器视觉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xx.

  [2]牛天林,樊波,张强,赵广胜.Matlab/Simulink仿真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02:84-87.

  [3]李鹏飞,叶文.MATLAB仿真软件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xx,03:85-87.

【电子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电子技术论文11-03

电工电子技术论文09-19

电力电子技术分析论文09-27

电子技术方面教学论文09-22

光电子技术论文09-23

电子技术论文15篇11-03

关于写汽车电子技术论文09-29

信息技术整合电子技术论文12-07

最新单片机电子技术论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