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文

时间:2024-08-13 13:28:31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电子技术论文(汇编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子技术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子技术论文(汇编15篇)

电子技术论文1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难学的课程,本文通过从怎么学习基础概念,如何更好的做实验,怎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为更好的做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入手,分析了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常见到的典型问题,为高职高专电工电子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电工电子技术在机电类学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电学相关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对于高职高专类的学生,底子差,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学生,需要教师充分对课程理解,消化,通过具体例子分析,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大量的学者和专家对高职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展开[1]。根据个人授课经验总结,电工电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学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备学生,讲好课,多总结。

  明确教材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容和要求、研究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很重要,但是研究所授学生的心身发展特点,相关知识面和智力基础也是同样的重要的,以前在更多文献里关于教师如何备好课讲的很多,但是如何备好学生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在一个班级里,有反应快点,反应慢的,有自学能力强的,自学能力弱的,要每个人学生做到能懂,无疑对教师是一个考验,所以备学生就显得比较重要,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比一般本科院校的要差一点,这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

  怎么讲好课,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认真的组织;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做一些比喻性,对比性的较强易懂的例子以及结合实物挂图等形式[2],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正确评价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要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自豪。例如我们在讲授二极管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的时候,好多学生容易含糊。首先二极管要导通,导通的前提是正向偏置,电压达到所需开启电压才导通,导通后二极管上才会有一个正向压降。学生容易把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搞混,教师就可以通过举一些相似的例子来比较记忆。

  总结,顾名思义,就是对所做做教学进行总体归纳和全面概括的具体结论。一般情况,在每一章节学习完成以后,学生很难自己把学习的知识系统的连贯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给于一个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总结中可以利用一些对比、类比的方法,找出异同点。比如在放大电路讲授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分压式,固定式及射极输出器的的静态值,动态值的求法以及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在一起类比,指出电路的异同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建框架,学概念,打基础。

  好多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就一股脑的开始讲授新课,至于为什么要学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这门课究竟是讲什么的,好多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开始上课的时候,没有必要第一堂课就开始讲课,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就像盖楼一样,先把建设大楼所需的图纸,材料,资金等必须物品准备好,这样盖起楼来,就可以得心应手。就像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可以细致的把这门课程先分为电工技术部分和电子技术部分。电工部分我们可以分为电工基础,电路分析,安全用电;电子技术部分可以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新型电子技术部分。每个大的框架,结合具体生活的例子在给学生仔细剖析,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电工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框架,要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怎么样去学,怎么样才能学好,以消除学生在高中时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更好的投入到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实用。

  三、重实验,多实训,勤练习。

  电工电子技术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技术比较强的课程,理实一体化,培养学习听、看、做、记、想的能力,更有助于调动和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彻底变革原来的实验内容,提升基础实验的内涵,在验证性实验中渗入“探究型”内容,加强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完成一定的应用创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教学变为由理论通向工程实际的桥梁。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综合情况的处理能力。为此,可以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规划为3个模块。即:基础训练模块、综合设计模块、应用创新模块,然后根据每个模块分配具体的合理的时间。在每章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小实验,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其中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使“教”,“学”,“做”同时互补,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做晶体管简单测试的试验中,要用到万用表,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等主要电工电子器件,教师可以要学生要对比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然后从里到外,从简单到复杂,要求学生通过万用表测出各个元件的特点,并作出总结,另外在测量方法上也可以要学生验证二极管,三极管的主要特点。要学生体会到我们讲的理论和具体做的实验是一体的,更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知到无所不知。

  四、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概念,不像其它工学学科,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或者实训看得到,好多时候只能通过抽象的想象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授课方法,更好的增加学生的理解力是教学者的首要工作,本文通过教学中三个方面的分析,希望能给电工电子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使学生能够热爱电工电子,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使电工电子技术不在枯燥,促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真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王振翀,魏幼平.《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J].20xx,7(7),79-81.

  [2]闫庆利.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xx,3,565

电子技术论文2

  1.单片机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实际应用

  1.1手机语音

  目前,手机的语音功能越来越强大,其中语音功能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语音识别,这种语音功能和单片机具有密切的联系。语音信息条目输入后,单片机系统就可以进行识别,并且进行相关的操作。单片机主要设置于音频入口处,主要功能是为了收集各种音频信息,然后一一分析、辨别,最后分别向各个部件下发指令,完成相关的操作。

  1.2电话录音

  电话不仅具有通话功能,同时还具备通话录音功能,单片机用于录音电话中不仅可以收集各种请求信号,也可以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1.3应用于仪器仪表领域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高集成度、可靠性高等优点,将其应用于仪器仪表行业,可大大提高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也可以有效提高仪器仪表的控制功能、处理功能、测试功能。比如,目前将单片机技术应用于航天航空仪器仪表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仪器的集成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事故发生率也大大降低,整个航天航空电子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速度也有效提高。

  1.4应用于家用电器领域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单片机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一些高端的科研器械领域中,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单片机的应用可以使整体家用电气得到智能化、一体化控制,也可提高电器的使用性能,有效识别相关的信息。比如,微波炉、洗衣机、电视机等一些常用的家用电器的显示系统、控制系统中会应用到单片机。将其应用于电视机上,可以使用户有效控制大型智能游戏,而且也可以选择更加方便的频道方式。将其应用于微波炉上,可以使食物的加热时间以及加热温度得以控制。将其应用于洗衣机中,可以按照衣服的脏度以及衣料的材质自动选择洗涤的强度、时间以及洗涤剂使用量。

  1.5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现阶段我国医疗条件下,在检测手段、消毒条件、住院条件、检测手段等各方面都具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患者就诊会有一定的影响。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应用单片机技术,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分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检测设备的检测准确性,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诊断下药的科学性、可靠性,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率。同时,在医疗器械中应用单片机技术,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结构的智能化、合理化、自动化。目前,像分析仪器、超声波检测仪器、呼叫系统等医疗器械中都会应用到单片机。

  1.6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电力高压行业、核工业、粉尘工业等一些特殊环境下,对于人体的危害较大,因此基本上都已经实现自动化操作。在这些高危作业的自动化操作中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单片机技术。在工业化控制管理过程中应用单片机技术,通过数据采集以及过程控制手段实现了工业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目前,在报警系统、自动喷漆系统、流水线作业系统等方面都广泛应用到单片机技术。

  2.关于单片机的开发技术

  出现新的'CPU后,以往的8位机慢慢增加到了16位机、32位机、64位机甚至更高的级别。现阶段,基本上单片机都应用了EET技术,增加该项技术后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干扰,确保系统的时钟信号不受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得以提升。在单片机中应用布线和驱动技术,可以减少噪声,减轻噪声对于电路信号的干扰,提高电路信号的传输质量。其次,在单片机中还应用了OPT技术、裸片技术、表面贴技术等,OPT技术相对于掩膜技术而言,具有生产周期短、风险小等特点;而裸片技术以及表面贴技术可避免OPT芯片出现接触不良现象。开发单片机技术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成本、性能、适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开发出和企业相适应的自动化系统。在选择编程语言时,由于C语言程序具有良好的可继承性,而且也便于进行模块化设计以及管理工作,因此一般都会选择C语言。在选择型号时,有AVR、8501、MS430、PIC等多种选择,因为不同的型号并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选择其中的一种型号后能举一反三。另外,在设计、开发单片机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接口设计、系统干扰、驱动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平台建设、接口设计、抗干扰设计等诸多方面。

  3.总结

  在现代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的背景形势下,单片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未来单片机开发和设计应朝着抗干扰性能力强、集成度高、智能化、自动化等方面努力,不断提高单片机的适用性。

电子技术论文3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本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投入了很大精力,但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

  该详尽的不详尽,该简单的不简单,学生理解掌握难度大,容易造成厌学情绪。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做好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也没有针对学生就业方向进行相应的调整。上课方式单调,实践性题目较少,课程内容设置的大多比较陈旧。

  2.教学方法老套

  部分教师习惯在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下发挥其能力,教学方法也都采用“灌输式”,他们不熟悉、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上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学生的思考练习时间过少。学生学起来提不起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动力。

  二、中职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实践性探索

  1.理论知识教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教学方面,坚持以就业为主导,课程建设在教学中应以工厂就业应用为目的,以工厂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实训中,本人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地调整删减,增加了新的理论知识和新的实训技能训练,对讲授内容前后顺序进行了调整。重点的知识精讲,一般性知识略讲。教学内容的整改需要教师花大精力进行加工,否则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

  2. 改变教学方法,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教学模式

  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实训课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掌握工厂最新技术的有效途径。将工厂现在最新技术引入实训室教学内容,提高实训教学的现代化,丰富实训教学内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比较完备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为毕业后“好就业,就好业”打下坚实的理论技能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与企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要求。

  3.广泛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将多媒体教学引入教学,将课堂变得趣味化,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难以表达的事情、现象、过程以图文并茂、声像直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出现于课堂教学中,减小了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消化程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节中有互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思维空间,营造了比较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4.改变课程考核方法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在于应用,所以每门专业课的教学中都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就好业”打基础。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考核上,应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特别是电子技术这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应避免“理论性试卷定成败”的做法,采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并重的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多方位考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认定,在考题类型上以应用型、够用型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操能力则采取现场操作形式进行考核,最后结合课堂反应、小组协作等各个方面加以综合确定分数,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通过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普遍提高,理论与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和锻炼,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当然,随着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教学过程中新问题的出现,其相应的教学改革也必须同步进行。作为中职电子专业课教师,应勤于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创新、勇于改变,追求更佳更好的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论文4

  一、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学生情况

  根据我国目前高考录取情况,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不是太好。这个基础不仅仅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包括他们的学习能力。专业英语的学习基础是公共英语,从实用英语A/B级考试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基础确实不扎实。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待提高。由于对英语学习持一种无所谓甚至厌恶的态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当然也就不会主动去寻找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了。

  1.2高职院校本课程发展现状

  专业英语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堪忧,由于不受重视,专业英语一般被设为选修课程,即使设为必修课,课时也很少[1]。因此使得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更加忽视,既没有学习的动力也没有学习的压力。另外,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分配上,专业英语课程得到的关注更少,课程建设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课程。

  1.3本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中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已进行过一次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进行阅读并逐一翻译,这种方法枯燥,当然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之后,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增加了图片、视频,这样可以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大脑,强化学习效果。但这些方法具体实行起来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另外,专业英语教学中把文章翻译作为重点,也会使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二、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英语教学要求

  在高职院校中,电子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电子技术专业词汇;能阅读和翻译相关电子专业文献,包括技术资料、设备使用说明、电子新技术文章等;能听懂电子技术相关发言;能正确表达技术方面的观点或作相关技术说明。

  三、教学方法改进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是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尝试从增加实践内容着手,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对电子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3.1教学资料

  无论是教材还是多媒体资料,这些静态的或者说不能接触的教学资料最多只能引起学生一时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观察到学生对图片视频的关注只能持续20~30分钟,或更短,而且,重复使用这些手段并不会加强效果,看多了也会产生疲劳感。所以,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就需要种类多样化,能同时刺激学生的视、听、触等多种感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除了图片、视频、声音这样的常规资料外,实物应该是更好的选择,既可看,又可以触摸,甚至可以动手操作,这会比单纯的静态手段有效。比如,用英文标注的实验仪器设备就是不错的选择。

  3.2教材

  现阶段的教材内容大多以科技文章为主,主要是对电子专业各方面技术的介绍,或是简单仪器操作流程,这样的教材的确不太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呢?首先,教材内容应该是与学生所学习的电子专业技术课息息相关。有些课文虽然与专业是相关的,但对不熟悉的领域,大多数学生会产生一些抗拒意识,何况这是用并不熟悉的语言表达的。其次,增加实践型内容。如果能用实际的内容,引导学生把专业英语融入专业课程中,学生就不会产生专业英语学了也没用的想法。例如,常用绘制电路图的软件界面、对话框、元件名称等以英文居多,把它作为教材内容,既可以与专业课结合,又能改变只能翻译文章的固定教学模式。

  3.3教学方法

  3.3.1课堂教学方法

  当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通常还是采用传统口头讲授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词汇的学习和文章的方面,对口语表达和听力没有太多的要求[2]。而改进教学资料和教材后,电子技术专业英语就可以在计算机房或实验室完成了,借助这些教学设备,专业英语也可以成为实践课程。例如,正确使用英文版的绘图软件绘制电路图,学生既能在调用元器件的时候学习专业词汇,也可以在操作中读取计算机针对不同的操作给出的提示。或者在实验室里,学生可以根据面板提示或英文说明书来完成仪器设备的操作,随时可以根据看到的操作结果改变操作流程或调整参数。这种可以亲自动手的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2课外学习

  课堂内的教学毕竟有局限性,何况课时有限,那么发展一下课外的学习就有一定的必要性了。课外可用的资料文献很多,要锻炼学生在电子专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具备实践性,就不是只翻译文献资料可以实现的。网络论坛是一种实现以上目的的途径。国外的电子技术论坛,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解答,又可以实时对话,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网络的特点也使学生不必担心犯错而不敢开口。除此之外,网络课程也是很好的选择。可以选择简单的电子专业网络公开课,一边复习专业知识,一边学习专业英语,不同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只要给予适当的监督和引导,就可以实现课堂内不容易实现的教学目标。

  3.3.3组织方法

  语言的学习需要环境。“老师讲学生听”会使专业英语的学习陷入单一模式,有效的组织方法可以改变这种境况。组织团体学习,可以用互相口头讨论、传纸条等方式,全面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可以进行互补型学习,由专业好的学生和英语能力强的学生互相指导。组织方法的改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考核方法改进

  教学方法的改进也促进了考核方法的改进。传统的电子技术专业英语大多采用笔试的方式,考单词,考翻译,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第一次改进教学方法后,也有以论文方式进行考核的,这些对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都无法全面体现。既然教学方法向实践方向转移,考核方法是否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改进呢?课内可以在实践中考核,比如要求学生按英语操作指导操作仪器,观察过程和做结果作为考核依据。或者要求学生口头指导同学操作流程,作分组考核。课外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指定论坛发言,寻求问题答案。比起一张试卷,这些注重能力的考核更能体现电子技术专业英语的学习目标要求。

  五、总结

  我国电子技术发展不及国外的现状,促使了专业英语课程的发展,而高职院校学生的情况又决定了教师不能像对待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那样,等待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根据高职院校本身更加注重专业实践的特点,把专业英语与专业实践型课程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有目的主动学习专业英语,全面提高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电子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进的目的。

电子技术论文5

  摘 要: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所谓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新成果而研制成功的电子CAD通用软件包。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优势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EDA技术在电

  关键词:电子技术论文发表,发表电子信息工程论文,电力电子技术论文投稿

  一、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所谓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新成果而研制成功的电子CAD通用软件包。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优势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教学中教学设备不足的情况,并达到扩展学生思维空间教学目标,让高职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依照不同的教学需要无限制地进行各种电路分析实验、验证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比如,在传统数字钟实验教学中,如果要把数字钟电路全部接好,要用到集成电路24块,电阻、电容、三极管等20个元件,需要一天多的时间来整理,而且在实验中还经常会出现插孔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但是如果利用Multisim进行仿真,教师只需要借助一台计算机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而且无须担心仪器与元器件的损坏,实验的进行也仅仅需要几十分钟。最后,Multisim可以为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提供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给学生提供实验、演示和电路分析。教学实践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演示,可以将教学中的难点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内容,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日常的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分析各种电路的特性,与此同时,让高职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电路的调试分析,以加深其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掌握各类电子器件,熟悉电路图的绘制以及电路的工作原理,EDA技术所提供的教学软件正好能够帮助教师完成电子技术教学的教学目标。而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首先,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比如,在Multisim创建的`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诸如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仿真分析方法等会同时展现给教师和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电子电路的实际运作,其本身也成为了课堂中电路知识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除此之外,EDA电子技术软件中对电路参数的设置、仿真数据图形的处理等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鼠标操作,而且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疑问,教师也可以快速地借助EDA技术给学生解惑答疑,由此可见EDA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其次,EDA技术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力的补充了实际硬件实验教学的不足。实验教学是电子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验教学,高职学生才能更好的巩固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而EDA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属于虚拟实验教学,其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其一,在教学中相关实验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虚拟实验可以有效替代真实硬件实验。比如,在一些教学中由于某些实验设备不足,会使得硬件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这时,教师就是可以借助EDA技术中的各类虚拟仪器,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相关电子技术知识。其二,为了开拓学生思路,提高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师可以将硬件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让两种实验在课堂上都发挥其优势,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现阶段的实际教学中硬件实验教学依然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学生真实的面对电子实验对象进行实际操作可以获得更加直接的经验,而这些是虚拟实验教学中无法获得的。但是,虚拟实验在技术分析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相关知识,有助于对实验现象的细致观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其三,EDA技术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开展开放式实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器材和实验安全的说明,使得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提出的实验题目进行实验,不能自己随意更改实验。但是EDA技术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且不用担心电子器材或者电子器件的损坏,这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EDA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电子电路设计过程的一门技术,其在高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改善电子技术教学成效,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电子技术专业知识。为此,在新时期的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将EDA技术灵活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电子技术论文6

  第一篇:电子技术在大坝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一、大坝安全管理监测要因大坝类型的不同进行灵活分类

  在现实的大坝安全管理工作中,大坝发生事故具有多种原因,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的部位、问题的轻重缓急以及相关问题的原因等都会因为不同大坝的种类而显得不同,这就需要大坝安全管理人员明晰一个问题:大坝安全管理监测要因大坝类型的不同进行灵活分类。在进行大坝安全管理的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设计时,技术管理人员应该按照自己所管理的大坝的型号、当地的具体地址特征、水文条件、气候特性以及大坝的结构等方面进行技术布局和管理。将上述条件进行一一观测,然后再对相关的安全管理项目进行观测和管理,布置一些电子科技设备,同时对整体的管理电子系统进行整合和规划。根据不同的大坝类型,要有不同的大坝观测项目。在进行土坝、土石混合坝等的安全管理检测的时候,一般要首先明晰一点:该种大坝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流水对坝体造成的渗透破坏以及坝坡的稳定性受到损害等,具体的表现为坝体渗漏、大坝基层出现渗漏、塌陷的坑基、坝体出现流土滑坡等问题。所以在大坝的安全管理方面,要侧重于对大坝垂直和水平位移、大坝坝体出现裂缝的问题、水体对于大坝造成的'浸润线、水体渗流量等项目的观测和监控等。在进行混凝土坝、圬工坝等的安全管理检测的时候,也要首先明确,该种大坝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大坝主体、大坝基底的内部应力等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关数据工作,超出了初始设计所能够承受的限度,具体的表现为坝体出现裂缝、坝体位移量过大以及坝体出现渗漏现象等。为此,在大坝的安全管理方面,要侧重于对大坝的变形进度、预应力设计、温度变化、大坝水体的渗流量、以及坝体伸缩缝等因素的观测和监控等。

  二、 现代电子技术在大坝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2.1 数据库技术在大坝安全管理中的技术应用

  数据融合技术在大坝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数据融合技术是基于上文中提到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进一步分析管理的技术。上文提到,在大坝周围安装摄像头以及麦克风等等,都是进行有效数据采集的有利工具。被经过摄像头和麦克风等工具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被进一步转换为容易被管理系统所识别的讯号。这些信号会被大坝安全管理中的传感器进行监管,然后经过初步的筛选,将这些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融合,进一步将传感器、麦克风、摄像头等设备收集到的有关安全方面的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提取,将其中对于安全管理有关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推理和运用,然后将这下消息与之前已经经历过的安全管理事故或者相关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经过这样的步骤,就能够基本上看出,传达的信息到底是是能不能够为大坝的安全管理造成威胁的。进一步为大坝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经过这些技术搜集到的信息要进行及时的勘察,同时,电子信息技术数据库中的原有对比信息要做好备份和更新,这样才能够及时根据形态做出决策反应,不至于落后于事实太久。一般来说,单纯的依靠现代电子技术中的摄像技术以及信息提取技术比较落伍了,因为渐渐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变得越来越精密,这些基础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安全管理的要求,甚至可能因为收集数据的不确定,造成决策方面的失误,加大大坝安全管理的负担。由此可见,大坝安全管理中的现代电子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更多更精密的仪器对大坝安全进行管理,从大坝的修建、大坝潮涌量的增减等方面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加强管理的精密程度,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将这些信息进行统一整合融合,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运用,就能够提高大坝安全管理中的管理精准程度,减少因为信息错误带来的决策失误等等。现代电子技术解决了在大坝管理中的人员管理的种种不足,为大坝管理提供了更先进的管理方式。

  2.2 监控技术在大坝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上文提到,相关的技术人员除了要对大坝垂直和水平位移、大坝坝体出现裂缝的问题、水体对于大坝造成的浸润线、水体渗流量、大坝的变形进度、预应力设计、温度变化、大坝水体的渗流量、以及坝体伸缩缝等因素的观测和监控以外,还要加强一些诸如抗震、滑坡等项目的管理监测等,如果没有经过检测和控制,大坝本身潜在的缺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加上外界的水流侵蚀、冻融风化等各种作用,就会使得大坝的本体以及大坝基底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进而造成大坝安全问题,随时可能发生严重的安全问题。大坝安全管理部门的险情预告都是由上面提到的数据采集技术进行应用的。在大坝周围安装摄像头以及麦克风等等,都是进行有效数据采集的有利工具。被经过摄像头和麦克风等工具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被进一步转换为容易被管理系统所识别的讯号。那么这些信号会被大坝安全管理中的传感器进行监管,然后经过初步的筛选,将这些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融合,进一步将传感器、麦克风、摄像头等设备收集到的有关安全方面的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提取,将其中对于安全管理有关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推理和运用,然后将这下消息与之前已经经历过的安全管理事故或者相关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遥测站的主要功能是自动收集大坝附近的雨量水位等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具有实时性、自动性、以及不间断性和高准确性。

  三、 结语

  在大坝安全管理中,存在着各种各样需要进行规划管理规划的事项,只有将现代电子技术完美运用于大坝安全管理中,才能使得这些繁琐庞大的事项变得简单易行,无论是在大坝安全管理中的监控方面还是在大坝险情预告、通讯等方面,电子信息技术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已经就现代电子技术在大坝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只有找出大坝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加强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才能改进大坝的安全管理。

  第二篇:电子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一、严格把好分类关

  水利工程技术档案可以分为综合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文科教等类别,把各类工程具体单项对应地编入各类别,每个类别按照下面5个方面内容独立地立卷归档,组成水利工程技术档案。(1)批复性文件。它是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产物,包括工程立项、编证、施工批复等文件。这些原始文件都分别地收集、整理、归案。(2)协议性文件。主要包括工程立项后和工程开工前后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形式的协议、合同、合约等。如招标投标书、施工承包书、土地征用协议书、管理范围划定协议书和管理体制的协议书等等,具有较强的法律效用,也是建设、管理中重要的凭证依据。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和价值,在收集和归档中万万不可忽视。(3)信函性材料。包括工程建设指挥部有关单位之间的重要信件,如设计项目修改通知单、施工报告单、事故分析报告单、开工报告、器材订购单和施工监理通报单等,必须认真收集,不能遗失。(4)原始记录材料。包括施工程序记录、施工代表记录、化验结果记录、部门之间联席会议记录、隐蔽工程现场记录和照片、工程验收记录等,这些都是管理使用中十分可贵的材料。(5)图纸。包括总体工程图纸、单项工程图纸及施工分解图纸和整套的设计书等,均应定卷分类归档。

  二、正确的录入

  经过整理确定水利工程技术档案分类后,从电子计算机存储器或其网络存储器上,拷贝或刻录到可脱机的存储载体。这样水利工程技术档案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输的数字代码序列,所录水利工程技术档案材料在电脑里要有备份。水利工程技术档案按其记录形式及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绝大多数都可以划归于以文字记录的纸质等载体档案和以数字代码序列记录的电子档案。与此同时要保证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的质量,要对每个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验证、鉴别、分类、内容要完整、真实、不能出现重文和缺页等现象,水利工程技术档案材料和电子归档必须保证一一对应,使档案具有专业化。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技术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应长期并存,进行综合管理。应充分认清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各自的特点,既要坚持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又不能将纸质档案的'管理理论、方法原封不动地照搬于电子档案。面对大量已经归档的水利工程技术档案,不能盲目地将纸质档案全部制成电子副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加对库存档案的鉴定,筛选出其中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制成电子档案。纸质档案便于长期永久保存,而利用较不方便;电子档案便于利用,又难于永久保存。鉴于这种局面,两种载体档案还会长期并存,在有条件的部门,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缩微组合系统,将电子文件同时输出在缩微胶和终端上;或将计算机输出的图纸与设计文件缩微品存档保管,这样做既可以方便利用,又保证了档案的长期保存。两种载体并存和多种技术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了新形势下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新特点。

  四、小结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力度,因此为水利工程建设及时、准确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水利档案体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效、适应水利建设与发展的水利档案体制,确保水利档案的质量,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使用电子归档软件便可查阅所需资料,节省时间,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应用电子技术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一、引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实践教学的精细化改革

  工学结合并不仅仅是指选用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实践项目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践项目中把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融合进来,在细微处、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以及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本课题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实践教学中,研究了实践教学的精细化改革。将产品调试流程、产品设计流程等引入实践教学,精心设计学生工作任务单。采用案例法、问题引导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教、学、做、思”四位一体,让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1将产品调试流程、产品设计流程等引入实践教学,精心设计学生工作任务单

  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引入了企业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的一般流程“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PCB制版→装配焊接→调试验收→技术文档”共6个环节。每个项目都是按照这个流程组织内容的。在项目方案设计环节,至少给出了两种设计方案,请学生进行分析论证。在原理图设计环节,每选择一个元器件都要给出依据,告诉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个型号的元器件。每个项目都会有拓展方案设计的任务,并进行考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自己设计拓展项目原理图,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高频电子技术应用》课程中,引入了企业无线电产品调试的一般流程,并设计了无线电测向机、调频对讲机等整机调试的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完成整机技术指标的调试。在任务单中除了记录调试数据以外,还包含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故障的检修分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故障和困难,达到教、学、做、思四位一体,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2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教、学、做、思”四位一体

  实践教学更强调是让学生多动手。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只会动手而不会思考,只会操作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举一反三的能力。

  (1)问题引导法:问题引导法可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只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老师就尽量少讲,通过设置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这样老师就有时间走下讲台,在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在高频课程设计《小功率发射机的制作与调试》项目中,为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编写了学生工作任务单。项目1是电子稿的仿真任务单,项目2是实物制作的任务单。既有技能调试任务单又有理论分析任务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去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理论依据是什么”,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尽管整周实训重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也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去思考,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以项目为主,理论知识穿插在项目中进行学习,使得理论知识比较零碎。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把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不同案例的比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高频课程的“单元电路的典型应用电路分析”环节,以案例教学法为主,选取单元电路的典型应用案例,采用直流分析、交流分析和模块分析的方法,分析电路的`构成及各元器件的作用。比如在“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应用案例分析”中,选取了四个案例:2个分立元件电路、2个集成选频放大器,分别是:无线电测向机电路分析、超外差收音机电路分析、集成放大器MC1590+LC选频电路分析、集成放大器FZ1+陶瓷滤波器选频电路分析。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实际应用情况。

  (3)仿真教学法:在专业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改革中,应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项目为辅。实践项目是为了验证分析理论知识而设计的,但是手工焊接的小项目往往功能单一,大多只能验证项目功能是否实现。采用仿真教学法,就可以模拟一些实践项目,而且可以任意调整一些参数或更换元器件,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这样能够更有效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不同的实践结果。在模电、数电、高频等专业基础课的理实一体化实践项目中都采用了仿真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增加故障检修环节: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这种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请老师帮忙解决,只有少部分学生会静下心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上故障分析与检修环节是最能体现“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的”,学生解决了一个故障问题,就相当于把理论知识升华到了自身的技术能力。高频课将故障分析与检修环节引入单元电路调试和整机调试项目,通过人为设置故障,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仿真软件Multisim,从单元电路到整机电路,反复训练学生故障检修的能力。

  二、推行“课程学习手册”或“工作任务单”制度

  随着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要完成的实验、实训报告越来越多,一份报告要手写四五页。由于对报告的内容格式没有统一的要求,大部分学生都是抄书。这种方式既浪费时间精力,又对学生的学习毫无价值。因此本课题将对实验、实训报告进行规范管理,改革传统的实验、实训报告的提交方式,推行“课程学习手册”或“工作任务单”制度。课程学习手册即学生工作页,主要针对工学一体化课程的项目教学,结合主流的教学设备或实习环境,通过体系化的引导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并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实践课程的精细化考核方法,采取课程技能竞赛考核

  为配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期末考核采取课程技能竞赛方式,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加强实践项目的过程考核,实施项目单元考核制度,每个项目结束后对每个学生进行独立的技能考核。

  3.1严格学生个体考核,实施过程考核的精细化管理

  在多数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每个项目大都是2~3人一组,项目任务主要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或者在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老师往往只看结果,不看完成的过程或方式,只要项目完成就给出项目成绩。这种粗放式的过程考核不能有效地考核每个学生的技能达标情况。通过严格过程考核,改变以往对学生过程考核粗放管理的做法,制定细化项目过程考核方案,编写每个项目的单元测试题库。高频课程在项目过程考核上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学生个体考核,在每个项目结束时,根据项目训练技能标准,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考核。项目考核不达标的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练习,然后再申请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考核,直到考核合格才能有项目成绩。

  3.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期末考核采取课程技能竞赛考核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期末考核不能再是传统的一张试卷考核,不能只包含理论考核,必须以技能考核为主。应该采取教考分离,开展课程技能竞赛,对学生进行单独考核。将技能竞赛机制引入课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模电、数电两门课程都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技能竞赛考核,学生在考试之前都主动联系老师开放实验室,进行技能训练。高频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基础,对那些动手能力比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教学要求,增加课外拓展任务,达到拓展技能目标。并在学期末对课外作品进行答辩验收,结果纳入课程总成绩。

  四、后续研究方向

  4.1及时更新实践项目,紧跟行业或企业技术的发展

  比如《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综合模块)》由原来的“交通灯设计”项目更新为“太阳能热水器控制仪的设计”。“太阳能热水器控制仪的设计”项目是校企合作研发的实用产品,当产品投入市场、性能得到用户认可后,把这个项目用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作为一个综合技能训练项目。

  4.2紧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根据“五个对接”之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将电子行业的IPC技术标准、企业标准以及企业的作业规范、操作规程等引入课程教学,把课堂转化为职场。高频课程拟分类编写“仪器操作规范、焊接操作规范、元器件测试流程、整机装配流程、整机调试流程、整机检修流程”等6类作业指导书。

  第四篇: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课程

  一、基于就业的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课程考核体系的发展方向。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素质为考核评价目标,从课程考核评价观念、评价方式、评价过程、评价主体和考核结果作为机制的反馈。在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课程考核体系的发展中要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就业率作为发展的基石,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把就业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加入新的考核评价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用新的考核评价目标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在考核中对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并加强应用电子技术能力,提高整体就业认知能力,实现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目标。要加强对课程考核评价观念机制的改革,通过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应用电子技术课程开展的全面性和就业导向性,让课程的专业性更强,更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供正确的方向。学校在评价方式体制上进行了改革,通过对课程进行正确评价来反馈课程的开展效果,实现了较高的就业素质。在教学考核体系的不断发展中加入了评价过程体系,通过对教学体系过程的不断深入研究,实现过程对整体的促进作用。学校不断加入评价主体体制,通过对考核体制主体的不断创新,实现主体的高效运转,实现局部对主体的有效反馈。通过各结构的有效结合,使考核结果更加具有成效性,通过对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课程考核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密切加强联系实现了学校的高就业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二)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创新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使考核体系兼顾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灵话性在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课程考核体系的发展中要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通过对考核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能力的整体提高。并在考核体制的不断改革中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通过体制的创新实现对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兼具高素质和高技能。要通过创新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使学生的能力能够适应岗位的需要,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课程考核体制加入新的元素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了解,让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让知识和技能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岗位的匹配度要在考核体系的`建立中发挥出体系丰富的兼顾内容,通过体系的兼容性特点来扩展考核体制的优势,实现优势的有效诊释,用丰富的体制内涵来扩展应用电子技术学科的发展。要建立考核体系方法的灵活性,通过内在体系的灵活运用,实现整体方法和方式的有效结合,用最具优势的方式和方法为教学发展服务,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素质,使学生适应岗位需要,提高学校的整体就业率。

  二、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体系发展要求。

  (一)在评价内容上坚持全面性原则、在评价标准上坚持科学性原则。在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体制发展中要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原则,要用体系的全面性带动考核的效果,要把体系向更全面的方向扩展,通过建立教师教学体系实现对老师的科学管理,使老师对课程的讲解能够与考核内容结合在一起,使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通过课程讲解的全面性实现学校对课程的优化管理。同时对学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合理化管理,使学生对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通过对课程的了解与考核内容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快速的接受新知识,能够全面的了解课程的整体内容。在评价标准上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要坚持以科学的考核内容为指导,坚持以科学性为考核方针,不断把评价内容上升到科学的层面上,实现对文化课程的深入了解和全面概括,让课程的讲解有了一定的标准,老师和学生沿着正确的标准来开展教学和学习,让教学内容能够带动考核体制的发展,为学校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二)在评价功能上坚持导向性原则、在评价主体上坚持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体制发展中要坚持评价功能上的导向性原则,要健全体系的功能,使整体的体系发展向功能化靠近,利用评价式的方法为整体体系改革提供新的方向。用导向性的思路来开展改革工作,把改革前的弊端通过导入的方式使优势得到还原,使功能和评价体系得到有效的结合,带动体系的发展。在评价主体上坚持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学校体系的有效掌握,实现学校的优化管理,使学校的整体管理有了正确的思路和方向,体系的改革得到了管理的有效配合。让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体制朝着最正确的方向发展,用最准确的体系改革方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电子技术人才。

  三、总结

  在以就业为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体系开展中要坚持体系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改掉体系中的弊端,不断完善基础技术设施,要用高标准来要求改革中的具体内容,为体制改革规划更多的思路,让体制的改革带动教学的开

  第五篇:电子技术在汽车制动中的运用

  一、电子技术在汽车系统建设中的发展状况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典型特征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样,在汽车系统建设中的应用也得到极大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应用,淘汰了早期那种充满安全隐患的机械式制动系统,为汽车的整体功能提升和系统性能改善注入了强大动力,已经成为衡量现代汽车发展重要指标之一,与此同时,电子技术在汽车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据初步统计,在国外的汽车产业中,电子技术在汽车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占据了整个汽车成本的30%以上,而在一些较高高级的轿车中,其占据的比例更高。在我们国内,电子技术在国产汽车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在某些高级轿车中,其配置水平已经开始接近部分发达国家,但相对来说,目前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特别是在促进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舒适性方面的应用,还有较大的差距,电子技术在汽车系统建设中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以适应人们日益增涨的物质需求和安全需求。

  二、电子技术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由于早期机械式汽车制动系统不能很好适应时代的需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近年来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电子技术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新型的汽车的制动系统基本上都依托于电子技术基础之上,不断通过扩大汽车制动系统的控制范围来加强系统的控制功能,不断通过优化控制系统的精度和伺服功能提升汽车制动系统性能。下面基于几种电子技术在制动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出发,探讨电子技术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实际运用。

  1.电子技术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得到不断深化,当前,在较为普通的汽车中都具有防抱死功能,而在汽车防抱死系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并得到有力普及。早在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就开始对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开始展开研究,当时,采用的是通过电液控制的方式来达到防抱死制动目的,并被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发明,且其原是一直被沿用至今。早期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结构相对简单,而且其控制部分主要由机械模式加以实现,此外,该制动系统的功能效果并不理想,当汽车工况发生变化时,经常会出现防抱死失效的现象。然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电子技术的出现,以及在汽车的防抱死系统中的应用,防抱死制动系统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其稳定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目前,随着电子技术在防抱死制动系统中的深入应用和更新升级,防抱死制动系统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更趋于智能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2.电子技术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对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实施控制可以达到有效的制动效果,当前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在系统制动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常见,依据制动动力的不同,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可分为动力传动综合电子控制、发动机电子控制和自动变速器控制三类。其中发动机电子控制又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的系统组成相对简单,主要由传感器、电控单元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采用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的制动系统,可以使得汽车的制动性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此外,驾驶员在实际车辆驾驶过程中,对制动系统的操作也相对比较简单。

  3.电子技术在汽车电子控制制动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电子控制制动系统实际上是从防滑系统和防抱死制动系统基础上演变生成的,由于防滑系统和防抱死制动系统仅对紧急制动,因此它们在制动性能上还不完善,于是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由此而生,它主要由气压制动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相对于防滑系统和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制动系统具有更强的独立性,电子控制制动系统可以针对单个位置进行控制。通过快速反应来缩短制动时间,达到制动的最佳效果。

  三、总结

  从汽车在制动系统发展趋势来看,电子技术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运用必将普及化,并得到不断优化、更新和提升,电子控制必将最初的单一化逐渐走向电控综合化,不断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提升汽车制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子技术论文7

  一、高职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薄弱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往往需要补充大量的新教师。由于大多数新教师通常是从高校毕业不久的学生,他们没有接触过社会、企业,缺乏专业的实践能力的锻炼。许多新教师的专业能力相对薄弱,在授课过程中难免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2]。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经费有限,实践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因此很多实验实训内容无法完成,无法建立各种专业实验室。有的即使建立了专业实验室,由于仪器设备少且陈旧落后,导致学生无法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综合专业能力的训练,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1.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课,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实验内容为验证性实验的较多,几乎很少做设计、组装、调试实际的电子产品等设计性的实验。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能胜任企业实际的工作,技能培养没有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着手。而且教学实验的内容也不是根据实际应用适时变化的,因此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1.3实践教学的课程开发体系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仍然主要集中在课程标准的编写方面。在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行业、企业的参与,但课程的决策权是由学校决定。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弱化了社会的实际需求,这样就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操作技能方面表现较差,难以快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协议就业率很高,但实际上除极少数的.学生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外,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在从事技术含量较低或者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样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1.4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效果欠佳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监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但能够监控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对各个教学管理环节还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践考核主要依据实习报告和平时成绩考核来评定成绩。这样并不能真实地考核出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而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实践过程。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对实践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没有实现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接轨。实践教学考核只是由授课教师来决定考核方案,容易出现教师在哪方面擅长就考核哪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实践考核并没有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解决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构建与职业教育的特点相符合,能够适应专业、行业不断发展,同时具有一定特色的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就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加强建设。

  2.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利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师应通过持续的学习、实践活动来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水平[4]。加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进行:(1)可以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的学习获取工程师等职称,或轮流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增强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2)从企业选择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或工程师到学校为学生进行培训,聘请他们担任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3)教师通过参加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工程实践的能力。(4)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各级教科研项目的研究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2.2完善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设备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完善实践教学的硬件设备必不可少。目前政府对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投入相对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来说较少,而政府的经费投入、各高职院校收取学生学费的一部分用来购置实践教学设施仍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要求。因此,学校一方面要继续争取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从而共享社会的生产设备及教学资源。此外还要开展创收活动,如对于电子技术专业来说,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对外的社会服务工作,成立电子公司维修电气设备。然后逐渐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2.3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构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应探索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及创新的能力。通过建立教与学、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一体的教学基地,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引导启发”等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把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4建立稳定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是长期的过程,而企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有着学校无法代替的作用。学校的良好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和配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互利互惠的。我校电子技术专业目前实行“2+1”教学模式,即在学校学习2年,去企业顶岗实习1年。目前已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每年接收大批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同时聘请了企业的技术人员定期来我校给学生进行企业相关技术的培训,效果良好。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还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既为企业选聘合适的员工提供了保障,为招聘员工节省了投资,也为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2.5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效果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校电子技术专业的具体做法就是在每学期初教研室制定整个专业的工作活动计划,专业教师制定各门课程的实践授课计划。然后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价,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座谈会,交流教学经验及学习的心得体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并把建议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及时改进。此外还采用了校、系两级监控和督导体系以及过程化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这样做能够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结束语

  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构建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采取上述的对策与建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将会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对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十分有益。我们要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努力为社会更多地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电子技术论文8

  1什么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对高职院校提出新的要求,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要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就要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正是实现新的高职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从教学改革入手,要求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边教边做、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做中找出差距及时更正,重新复习所学的理论知识,再重新动手操作,学生学的过程也是融入做的过程。教师教完了整个项目,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学会实际的操作,使所学的理论得到实操的验证,专业技术学会了,技能也得到加强。

  2如何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项目交给学生,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到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每个项目设置了多个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这些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一般包括“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环节。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一系列完整的行动来实施教学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和实践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情境一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实践”模块中,项目分成“掌握用万用表识别与检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电解电容、发光二极管的方法”,“用数字电压表和示波器观察、测试二极管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的波形和输出直流电压值”,“能按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装配与调试”,“能排除装配、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现象”4个任务,让学生先了解要制作一个直流电源,不是照着电路图进行机械装配,还要了解其每个部分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出任务后,教师可以对任务进行描述:在电子设备中,内部电路都由直流稳压电源供电的。直流稳压电源在使用时,能向负载提供一个稳定的直流电源。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其中变压电路由电源变压器将市电220V电压降到电路所需的交流值,整流电路由半导体二极管构成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组成,把变压器次级交流电压变换为脉动直流电压,再经过电容滤波后送给稳压管组成的并联型稳压电路得到一个平滑的符合负载需要的直流电压。让学生了解该项目情境,再分别列出完成这些任务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必须具备的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己通过此项目训练得到那些收获。这样,学生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带着兴趣学习,为了完成感兴趣的实训项目,而学习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了顺利实现项目,必须按照技能要求来操作,最后大部分学生都圆满完成了设置的任务,不仅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达到教学目的。其它的项目情境也是一样,理论是依据设置的实践项目而展开的',实践是依据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而开展的,两者相辅相成。理论教学遵循够用为原则,相应的设定需要掌握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践知识以深化为原则。实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检验理论、深化理论。因此,在项目制定中,实践教学部分要充分考虑理论知识的延伸,真正体现做中学的理念。理论与实践只有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通过一体化教学方式,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3结论

  我国职业教育已步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原来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调整。“教学做”一体化是教学改革后实现高职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要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以项目为导向,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高职毕业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电子技术论文9

  摘要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在进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作为高等院校机电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本文主要对电工电子技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问题

  在现代信息社会,电工电子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在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工科学校中非电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基础性和应用性较强,是学习高等技术和知识的基础。大学生通过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应该理论联系实践,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学理念滞后,专业教材不足填鸭式的教学一直长期存在于我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变得枯燥,在一些先进教学工具的使用上不够完善,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不能因材施教,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无法开发,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材上也是比较落后,很多教材的内容相对落后,在一些改革的教材中也是将少许的内容进行整改,这样的教材完全不能体现出高校培养人才的宗旨。目前看来,高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的教学还是不能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材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有些章节内容的导入过程中也是做的不足。很多教材内容上理论东西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高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事实。

  2、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在高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要求高校拥有完善的师资队伍。从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不仅要精通相关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电工电子技术的专业教师应积极融入到相关专业的实践活动中。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能适应社会上企业的需求,相关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之后在学校中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企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教育的规律。目前来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极为缺乏的,没有高素质、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这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很大的制约。

  3、教学实践模式有缺陷很多院校对于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考核模式为抽查,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同学能真正参加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就容易导致很多学生钻空子。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考核方式为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实验数据采集等,对于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进行认真的考核,这样就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对于实践课的重视度降低。其次是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设备的问题,很多教学设备都是比较落后的,很多学生在上实践课的过程中都是好几个人用一个设备,这样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无法保证,很多理论上的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总体来说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实践环节中,高校所做的远远不足,难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做好课堂导入,提高教学质量

  1、结合实际,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掌握电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目的,可以在新课讲授之前,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将枯燥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以有趣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加强了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平时家中所用电表,如何来计算家中所用电量的多少,传输交流电的形式是怎么样的,这些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性,自然而然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效果就能提升。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中,应严格实验室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风,对于课程内容的讲解应联系身边涉及到电的实物。在每个教室中都有着吊扇,这可以用来讲解单相异步电动机原理,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和想象之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通过想象和提问的形式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课程。

  2、设置悬念,联系旧知识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课堂是大学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之上玩手机、睡觉,久而久之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更不用说是理论性非常强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困惑,这样就能激发其对破解谜题的欲望,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课堂内容的讲解也会非常容易。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在进行课堂导入过程中可以联系以往所学的旧知识,由一些浅显的知识过度到复杂的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一个过度,学生对将要讲解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习新知识也增加了信心。

  三、改革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

  1、完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在现代化社会,电工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很多电工电子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在教学内容扩充的同时专业教学时间也减少了许多,为了综合两方面因素,应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完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体系。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时非电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对面如此庞大的学生量,统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积极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一味的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感受毫不考虑。真正正确的教学方式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挖掘信息,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来挖掘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学生的智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是有极大的帮助。在变化多端的时代,全新的教学思想应该融入到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课堂仍然是主要的教学地点,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究成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将一些电工电子技术方法教授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有了学习上的主动权,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电子技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作为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应该接受新理论,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教学内容上也需要进行一些筛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该加强对电子元件的认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电路要有所了解。教师应该经常去专业相关单位进行观察研究,结合企业的需求,适当的改变专业内容,将一些实用性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在计算机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知识和软件设计一些教学视频,将电路的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所有学生所喜爱的,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3、提高教师素质,举办科研竞赛对于一些新来的教师应该从实践环节做起,在实验室工作能够帮助教师将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对于一些新来的教师应该由一些专业的教师引领。定期将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师送到企业中进行培训是极为重要的,在企业中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将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的人才。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的活动和竞赛,各院应该为电工电子竞赛提供经费,设立奖金等制度,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在校生可以跨专业进行组队参赛,利用各专业所学特长来竞争。类似的竞赛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进行探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在一些研究中表明,通过竞赛不仅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拼搏精神。

  四、结束语

  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进行仿真教学,教学设备的问题也是高校应该注意的,学校的教学设备应与企业设备同步,这样才不会出现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不会使用相关设备的问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关键的作用,应引起高校的注意。

电子技术论文10

  1我国现阶段数字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发展现状

  1.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笔者认为,同样是数字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有区分,对于职高的学生而言,学校更应注重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2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通常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同时又由于《数字电子技术应用》这门课本身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不愿意自主学习和探索,这样就很难取得突破。

  1.3教学理念急需转变

  “应试教育”这一理念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可谓根深蒂固,虽然高职、本科生的教育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实践,但仍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1.4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对实验教学这一部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主要表现在实验器材配置较落后、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没有严谨地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进和评估。而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偏重课堂上的理论教育,学生则多以看书学习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相偏离。

  1.5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的时候还是以考试为主,将笔试成绩、出勤率、实验课表现三个方面按不同的比例来分配,期末总成绩则由三项成绩加总而成。显然由于考核因素太少,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考核因素来完善考核制度。

  2数字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之策

  2.1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模式相结合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通过制作生动的课件将理论以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呈现出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会相对轻松有效。

  2.2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引入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在开展一个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项目的选取、项目模块化、自主发挥部分、项目实施及总结评估几个部分。

  2.3推行校企联合教学的模式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可以与相关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安排学生去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也可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进校开展主题讲座,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逐渐去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2.4调整考核方式

  通过引进更多的考核因素,如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奖、自主做实验次数、实习期表现情况等方面,增强考试的公平性、合理性。

  2.5多元化学习模式

  同一专业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成立学习小组,团队成员间互相监督和帮助,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成立课余兴趣小组、举办高校科技竞赛等方式来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2.6实验室管理

  更加人性化完善实验室管理,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并配备值班教师在必要时指导课余时间自主做实验的同学。

  3结语

  数字电子技术应用这门课程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从专业人才的培养的长远发展来看,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要取得改革的成功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如果相关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能够有效配合,我想教育创新改革的成功必将指日可待。

电子技术论文11

  第一篇:电子技术实验柔性化教学

  一、实验内容的更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能使学生学习到更前沿的知识,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重新编写培养方案和电子技术实验的实验教学大纲,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划实验内容,使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多模式、相互衔接又各自独立的科学体系。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使设计性实验比例能达到30以上,给学生开设电子课程设计和电子工艺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入各种电子仿真软件,如multisim、portel等,学生在做创新实验时可以先仿真再实际搭建电路。以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为例,可以在开设基本的放大电路、反馈电路的基础上,增开简易信号发生器的设计、音响放大器的设计等,通过这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设计电路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互动式的实验课堂

  《电子技术实验》是技术基础课,学生需要掌握实验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7]。例如,在计数器及其应用的实验中,先给学生介绍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学生在掌握逻辑功能的基础上,分析设计如何产生各种进制计数器。

  三、开放性的实验教学

  国内很多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验设备也存在着老化,单一等问题。学生的实验兴趣不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开设电子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在创新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实验时间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电路的设计、调试、电路的焊接等,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多元化多层次的答疑辅导

  在实验课上,采用集体答疑的方式解答学生提出的普遍问题。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理论水平,给予他们各种不同的个性化的解答[8]。给学生开设知识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知识讲座的内容可选择以下两个方面:(1)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2)电子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mul-tisim软件、protel软件。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估模式

  目前,一些高校的电子技术实验仍然采用试卷类型的理论考试,学生在考前为了取得好成绩,根据考点死记硬背,其结果考察不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兴趣[9]。因此,基于柔性化的教育理念,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方式。电子技术实验的评价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操作,实验成绩分三部分组成,实验报告占40,平时上课的表现(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完成情况等)占20,期末的考核(学生抽签定考题,考题为这一学期所涉及的实验操作)占40。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发现和发挥学生的潜能。评价方式既要关注结果,又要重视过程,通过一个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六、结束语

  对电子技术实验内容的改革,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拓深了知识的层次。互动式实验课堂的开设,活跃了学习气氛,锻炼了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开放性的实验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多元化多层次的答疑辅导,体现了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柔性化教育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估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电子技术教学的效果

  1.1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既是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来源于学生的自主实践,这一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任务和在实际任务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完成整个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1.2促进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

  任务驱动教学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为开放和民主;老师和学生共同在任务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索而不是单纯的老师讲解和学生记忆,拉近了师生距离;老师任务设计以学生视角出发,了解到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实际困难,加深互相了解;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师生需要沟通交流,促进良好关系形成。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的电子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是以培养具有时间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的,而创新和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工业对技术人才的新的要求,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电子技术环境。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老师设置任务,学生进行探究的模式,既可以在探究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掌握,又可以锻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探究和精神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创新的精神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在以后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教学环境的改革

  传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的是现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再到实验室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环境使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实验只是对新知识的练习,试验中没有需要学生思考和亲自验证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教学知识设计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新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已掌握知识和任务驱动的条件下,完成对新知识的自我构建。要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实现任务驱动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环境的改变,实现教室、实验室和训练室的统一,实现黑板、多媒体和实验仪器、仪表的一体化,即在模拟工厂实际生产环境下完成任务驱动教学。

  2.2实施的具体措施

  设计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作为教学的主线、以学生实践作为中心,以老师作为辅导。因此,任务驱动教学的任务设计是教学的关键,任务既需要包含新的知识,又要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具有探究性,让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探索。以制作助听器作为任务,完成对放大电路、晶体管等知识的教学。任务准备和课时设计。根据实际的课程安排,课时可设计为2-3课时。任务的准备包括根据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可以做到优势互补,5-7人为一组,共分为6-8组,小组内选择项目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协调和组织。任务准备还包括必要的资料的项目工具的准备,包括教室、实验室的安排,实验器材的准备等。

  2.3项目的实施

  在实施中,首先是老师给出学生助听器的电路图,向学生展示助听器的实体,介绍其功能,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认识助听器和调动学生动手制作助听器的兴趣。实施中,将整体的任务划分为认识晶体管、认识放大电路和整机安装调试三个环节,明确每个环节完成要达到的新知识学习目标,如晶体管的导电特性、放大电路的原理、多级放大和反馈放大的运用等。在任务实施阶段,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作为辅导,让学生独立的完成任务。

  2.4任务的评价

  任务项目的评价要小组内的评价和课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进行。对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作出评价,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实施的评价,老师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查和评价不同,任务驱动教学情调对学习过程,对学生综合表现的评价。说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交流和分享。总结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理论和操作实践上的不足,总结对任务的观点、总结自我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表现。其次,是老师对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热情、实施方法和最后的结果。在评价中,特别注意的是老师要完成新知识的完全导入,对学生表现和任务目的进行总结,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对错误的观点进行指正。

  三、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符合了新形势下对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的总结实际经验,运用任务教学法,实现电子技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第三篇: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

  一、利用绪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绪论是教材的第一课,既是对整本教材内容的概括,又是对所讲授的知识的高度总结,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却不能够正确的认识绪论的重要地位,认为其不过是对教材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学不学习都一样,甚至认为学习绪论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进度。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绪论教学往往是被一带而过,甚至是未被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当中。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发展的今天,中职教师要想调动起学生学习就必须要重视绪论,要利用绪论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日后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可以以绪论的内容为基础结合生活中家用电器和各种通信工具的工作原理介绍电子技术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其次,要将绪论所总结的知识和学生所学的专业同将来的职业岗位联系在一起,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专业同电子技术基础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

  二、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需要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只有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尽可能多的安排实训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来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所要讲解的知识为基础,让学生自行进行电子制作或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电子制作,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其次,在讲解《电子技术基础》的某一新知识、新要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家用电器的实际应用和维修,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通过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讲解《电子技术》的理论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这一科目来说,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不但不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还会对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所以,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拆卸家里的旧电器,观察其内部结构,从认识和测量元件及研究工作原理开始,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理论知识。实践证明,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电子技术》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空间。那么在课堂或课外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可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养成良好的空间思维习惯。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举办下象棋比赛,在每一步棋子落定之前,学生都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形成了头脑风暴,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再如,在乒乓球竞技比赛中,学生头脑中反复循环想象、争取提高取胜几率;这些看似简单的课外活动,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想象力、创新力搬到课堂中,转移到电子技术设计与电子技术制造领域,既可增强学生想象力,也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兴趣带动学习成绩的进步。

  四、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全面提高,各大中职院校陆续的步入了电子教学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职教师必须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其特点:一方面,其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相对较为薄弱,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这一课程时,很难顺利的理解其中的理论和公式的推导,并将其应用的实际的操作当中。另一方面,其又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不愿意屈居人下且学习习惯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教师继续照本宣科,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必须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设备。首先,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当前流行或学生喜欢的电影、视频以及动画开展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其中的道具或情节联系在一起,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针对教材中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和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其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即,将抽象的知识概念或不能够轻易见到的零件的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够更加直观的将知识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确的认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以及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切入点,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必须要加强学习,及时的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采取有效地措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第四篇:电子技术课堂教学

  一、详细设计,目标明确

  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内容、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还要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详细的设计。将教学内容巧妙构思,一方面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配合协调,另一方面使课程的结构合理完整,进程有序。讲课之前教师头脑中要设计好一个完整的授课程序,安排好每节课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讨论的内容以及需要学生拓展思路探究的内容,使得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能够紧密衔接。备课要有几套方案,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而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最大收获。例如,组合逻辑电路中的译码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讲这一章节时,教学设计可以这样安排:教师先讲授三线八线译码器74LS138的工作原理,然后让学生将74LS138的输出端与四输入端与非门74LS20相互连接好,并且写出与非门输出端的逻辑表达式,紧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这一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切身体验出为什么可以用一个译码器和与非门配合来设计三变量逻辑函数,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由门电路拓展到译码器。采用译码器能否完成四变量逻辑函数的设计?学生自然会有这样的联想,把这一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这样来设计这节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的。教学设计过程要始终围绕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进行[3],应当注重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全面协调发展。

  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构成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所以,要取得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构建和完善学生的动力系统。在“数字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上,第一节课就向学生介绍数字电路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广泛应用的电子计算机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字系统。竞赛抢答器、灯光控制电路、救护车音响电路、数字钟等都是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当教师把将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目前已经熟悉的一些应用电路联系起来,会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当学生得知能够有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抢答器、灯光控制电路、数字钟、救护车音响等电路的设计和组装之后,更是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充满兴趣和期待。因此,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

  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是需要在课程学习之初及学习过程中反复去做的事情。有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一门新课程之前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们通常认为,由于在学习本课程之前的其他课程的成绩不好,从而认定自己的基础没有打好,于是推断本课程也很难学好。自信心不足,成为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如果不排除这一心理障碍,其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都难以发挥作用,凡事没有自信就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更谈不上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如何去探索。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帮助这部分学生重新认识自己,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和了解课程之间衔接的客观规律: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即使是先前的课程掌握得不够理想,只要对目前正在学习的课程充满信心,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对学过的相关基础课程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仍然可以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再向他们推荐一些这方面成功的范例,使这部分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满怀信心地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这部分学生还要多加关心,不断巩固他们的自信,教师直接或间接的赞扬,哪怕是对其微小进步的肯定,都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愉悦感,进而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留出探索的空间

  在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国家、社会、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学校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只有转化为教师的思想与行动,才能有效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此外,学生也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主体之一,探究式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体观,教学的双向活动应以学生的主动为目的。教学活动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师生交流为手段,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与教师的适时引导,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学生有了较大的自由学习时空,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转化成疑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讲到时序逻辑电路中的计数器时,74LS161的异步置零和同步置数功能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验室去探索。用置数和置零两种方法将74LS161接成六进制计数器,观察与非门的输入端与计数器Q端的连接有何不同。通过实验过程的分析比较,学生不仅逐渐解开了疑点,掌握了难点,而且还可以对其他型号计数器的置零置数功能的分析做到举一反三,将探究式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由于电子技术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五彩斑斓的电子产品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针对学生的求知心理,在讲完触发器一章之后,安排学生设计一个抢答器,并要求用数码管来显示哪一路抢答。多数学生在电视节目中见到过竞赛的抢答器,但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设计出该电路还是半信半疑。于是,学生怀着试试看的心理开始准备,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组装出多种形式的抢答器。在这个题目中学生将触发器、门电路、译码器等知识进行融合,初步尝到了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一个数字系统成功后的喜悦。以上的探究过程可以总结为:问题—阅读—实验—归纳—结论,这样的过程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类似上述的学习过程会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实践的机会、发现的可能和成功的愉悦,这些远比具体的结果更为重要,尤其是探索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和渗透的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及其探究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自信心及意志品质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将来对待困难的态度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是一个成功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五、巧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经常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仅要重视听课学生的出勤率,更要重视听课学生的抬头率及学生听课思维与教师讲课思路的衔接状况。重点内容的讲解采用设置疑问的方式效果会更好。以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为例,这是一个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先讲施密特触发器,接下来讲施密特触发器如何构成多谐振荡器和555定时器怎样构成施密特触发器,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555定时器的第三个引脚为什么不能作为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哪个引脚能得到与第三个管脚相同的逻辑电平?用555定时器怎样构成多谐振荡器?振荡周期如何计算等问题。按照以上顺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讨论,学生参与度大,师生交往力度强,学生在课堂上有心理自由感。问题的讲解与讨论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将本次课的难点在师生共同探索之下逐渐引入到学生的视线,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4]。实践证明,教学富有吸引力,会激起学习者继续学习的愿望。

  六、小结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将探究式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好评。启发式教,探究式学,可以充分调动教学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弘扬学生个性,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近年来,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各种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人数明显增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

电子技术论文12

  摘要:电子技术是始于十九世纪末,发展于二十世纪的一门新兴技术,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电子技术主要是研究电子器件及其应用,因此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电子器件和产品层出不穷。从而使电子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应用,满足人们的生成和生活需求,也促进了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电子技术;发展;应用

  引言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因特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而电子电路是信息产生、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物理基础,因此电子技术在促进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因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带动社会生成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源动力。

  1、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使得电子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并促使人类科学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1883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现了热电子效应,随后在1904年J.A.Fleming利用这个效应制成了电子二极管,并证实了电子管具有“阀门”作用,其首先被用于无线电检波中。1906年美国的L.D.Forest在Fleming的二极管中加入了第三个电极――栅极而发明了电子三极管,从而树立了早期电子技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即使人类进入了电子管时代。

  由于电子管制造成本高、体积大、能耗高、寿命短、噪声大,并且制造工艺也十分复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各种尝试。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布拉顿、巴丁和肖克利所在的.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点接触晶体管。这是一种全新的半导体器件,它体积小,电性能稳定,功耗低。这项发明自从1948年公布于世起,很快就应用于通信、电视、计算机等领域,促进了电气和电子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使人类进入了晶体管时代。

  1958年,利用单晶硅材料,世界上第一片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诞生了,使人类进入了集成电路时代。到20世纪60年代末,在大约四分之一英寸见方的小硅片上可以集成6800个晶体管和数千个其他元件。从20世纪70年代起,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Intereated Circuit)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Intereated Circuit)层出不穷。至今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已提高了500万倍,特征尺寸缩小200倍,单个器件成本下降100万倍。由于集成电路成本低、尺寸小、可靠性高、电性能优良等优点,从而引起了工业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测量系统以及生物医学系统的革命性发展。

  2、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电子技术的发展状况主要是以下三种技术为主:

  (1)DSP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 是指将模拟信号通过采样进行数字化后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它侧重于理论、算法及软件实现。要实现这些算法,特别是要实时的完成某些算法就需要有特殊的硬件支持,这就是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是一门涉及许多学科而又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新兴学科,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数字信号处理已经在通信等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是利用计算机或专用处理设备,以数字形式对信号进行采集、变换、滤波、估值、增强、压缩、识别等处理,以得到符合人们需要的信号形式。DSP产品将向着高性能、低功耗、加强融合和拓展多种应用的趋势发展,DSP芯片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种电子产品当中,成为各种电子产品尤其是通信类电子产品的技术核心。

  (2)EDA技术

  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就是EDA技术。EDA技术即电子设计自动(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工具,通过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电子系统到硬件系统的一门技术。EDA技术是一种实现电子系统或电子产品自动化设计的技术,与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它吸收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大多数最新研究成果,以计算机作为基本工作平台,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拓扑逻辑学、计算数学等多种计算机应用学科的最新成果而开发出来的一整套电子CAD通用软件工具,是一种帮助电子设计工程师从事电子组件产品和系统设计的综合技术。EDA技术的出现,为电子系统设计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3)嵌入式技术

  嵌入式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是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的嵌入式控制器。事实上,所有具有数字接口的设备都使用了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还包含操作系统,但大多数嵌入式系统是由单个程序实现整个控制逻辑。嵌入控制器因其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能强、灵活方便等许多优点,其应用已深入到工业、农业、教育、国防、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对各行各业的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生产率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3、未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多个方面来发展半导体技术,通过发展电子技术来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而不仅仅局限于提高现有的工艺。这些途经有:SOC技术、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等。

  SOC(System on Chip)这一概念是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把处理机制、模拟算法、软件、芯片结构、各层次电路直至器件的设计都紧密结合起来,用一块芯片实现以往由多块芯片组成的一个电子系统的功能。SOC的出现,使得电子技术由电路集成转向系统集成发展。由于SOC技术能综合并全盘考虑整个系统的各个情况,因此与传统的多芯片的电路系统相比,在性能相当时能降低电路的复杂性,从而使得电路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所以,SOC是电子技术发展的新途径。

  MEMS则是微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典型。其将传感器、执行机构和相应的处理电路集成在一起。MEMS将电子系统与外界环境联系起来,系统不仅能感应到外界的信号,同时能处理这些信号并做出相应的操作。MEMS是微电子技术的拓宽和延伸,它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加工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了微电子与机械融为一体。MEMS技术及其产品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和产业,它们不仅能降低机电系统的成本,而且还能完成许多大尺寸机电系统所无法完成的任务。

  结束语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电子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变革性的推动作用。电子技术水准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石锋.浅析电子工程的现代化技术[J];电子世界,20xx年11期.

  [2]谭会生.EDA技术及应用[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

  [3]符意德.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电子技术论文13

  摘要:文章指出,智能电网是指电网的智能化,它在高技术和高速度的基础上集成,通过对整个电网系统的自动化和控制化管理,实现高速、高效的全程自动化的控制管理,将整个电网系统中调度从人为的低效率管理中解放出来,最终的决策管理交由电网管理人员负责,而基本的电力传输、电力调度和电力控制等多个电力系统中的流程由系统自动完成,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并降低了管理成本。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子技术;自动化管理

  智能电网建立在现代工业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进步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进程的要义是提高机械化的水平。智能电网是区别于传统的电网技术,智能电网力求改变传统电网由人力控制的不足,使电网管理做到信息化、智能化、高效率和低风险。要实现这种控制的自动化需要对电网中运用的电子技术进行分析,分析电子技术的可利用性,将其高效地应用在电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中。

  1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包括电子系统集成、电子通信、电子无线电技术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应该都与智能电网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电子通信和电子系统集成是与智能电网非常有关联性的领域。电子系统集成能够将电网中各个组件部分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组合,保证各个部件之间能够正常工作。电子系统集成可以说是智能电网系统的实际落地控制,智能电网依赖集成的电子系统进行电力生产和传输。电子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中又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整个电网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控制器,控制器中各个元器件需要进行通信,保证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通信的关键就需要电子通信技术的支撑。不仅如此,各地电力系统之间进行数值和其他参数通信时都依赖电子通信的支撑。电网属于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稍有不慎,则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下面就电子技术中电子系统集成和电子通信作具体介绍。

  1.1电子半导体传输元器件

  半导体元器件通常以硅材料为主,硅材料主要的效用是隔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半导体可以应用于镇流器、发光器和振荡器等多个电子系统组件中。半导体是区别于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通常由多个半导体器件并集成控制系统等部件构成。半导体同时也是晶体二极管的主要构成部件,晶体二极管具有信号放大、信号增强、信号变换和信号接收等多种功能,并且能够实现能量转换。晶体二极管能够覆盖的频率很广,可从低频开始直至红外和光波。随着科技的进步,又不断产生微波半导体等部件,微波半导体以其独特性迅速发展,不断升级,已经实现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噪声系数也不断降低。由于微波半导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已经在军事、国防和电力等多个核心产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电子对不同传输电路的控制决策

  电力通过电路进行传输,不同电路状况对电力传输的参数要求也不同,对于远距离传输则需要提高电压,减少在线路上的损耗。同时,线况不好的地方,则需要考虑传输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减低传输电压的情况下保证传输质量。电力的传输中需要中间节点的问题,通常涉及降压的问题,降压通常采用降压器将传输的高低压通过变压转换为低电压,但整个电能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电力传输过程可能还涉及传输的控制决策,当发生线路故障或者线路损耗时,需要智能地调节线路的负载情况,考虑规避一些线损较大的路段,或者通常用实时探测的方式减低电能的损耗。

  1.3电子对线路功率的变换

  线路功率变换是保障电力能够有效利用的高效方式,合理地设计线路的部署情况,按照实际线路的控线状况优化电力线路的分配。在电路设计前,首先需要按照实际功率消耗情况,实际分配具体的电力传输线路,优化电力传输线路的布线,保障不会发生电力重复传输线路导致电力耗损的情况。另外,对于优化线路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合理地调配电路,保障供电节点之间的按近供应是最大化利用电力的有效方式。电力网络拓扑通常采用集中式的布线方式。

  2智能电网中电子技术应用

  智能电网由精确的数据测量、精确的配电运送、精确的输送电力运行和精确的资本管理几大部分组成。精确的数据测量主要是用于收集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存储、分析和实时监测数据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网络,由电力刻表、通信网络和数据监测管理系统和用户定向系统组成。通过通信网络,能够在用户和电力公司之间建立联系,为智能电网中电力配送的自动化奠定基础。其实现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可视化地提高当前电力公司效益并减低管理成本。

  2.1无功补偿与电压优化装置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电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智能电网力求做到根据用户需求、系统的变换和线路环境等多种要素的变换而实时改变,保障电力供应的有效运行。无功补偿和电压优化装置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电网的`数据传输、电力调配和电力损耗,极大地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从而使供电能够高效、有序地运行。另外,此种优化装置能够进行形式上的自主创新,能够进一步满足智能电网对于高效供应的环境的需求。对于我国当前较为落后的供电环境和电网架构,加大、加快改进电网系统改造,提升供电稳定性势在必行。随着供电线路的深入,所面临的供电环境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变化,供电装置、供电线路和供电管理人员都需要进行一次完全提升。对于电力系统中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需要极大地开发可再生资源,有效利用、调用和控制能源,促进可再生资源在电网中稳定运行。利用无功补偿和电压优化装置使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进一步发展。当前电力设备的经济性还有待完善,通过电子技术的革新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总之,无功补偿和电压优化使电力设施在质量上得到了保障。

  2.2电抗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超高压并联电抗器能够较为明显地改善电路的功率损耗情况,主要可以分为几点:降低空载和负荷线路的电容效应,降低过大电压消耗;较为明显地均衡化线路传输过程中电压分布;使传输过程中功率损耗尽可能达到平衡的状态,防止无功功率的不合理流动,从而降低线路上电能的损耗;在与其他机组并行传输时能够稳定机组电压,保证并行机组的高效运行;防止在机组在同步传输时出现磁频共振的现象。

  2.3柔性直流输电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柔性直流电是一种轻量性的直流输送电力技术,是以电压源换流器、可关断器件和脉宽调制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的直流输电技术。在城市环境的电力调配系统、孤岛效应的配电供应系统、大规模的风电场和交并联互联的场景下,供电有着较强的优势所在。柔性直流输电与传统采用可控硅(SCR)换流装置的高压直流输电相比,技术上的主要特点为:(1)VSC能够自关断,工作于无源换流方式,不需要电网提供换相电压;(2)控制方式灵活,可同时独立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稳态运行时不需要交流系统提供无功;(3)交流系统故障时,能够提供紧急有功支援和动态无功支撑,提高系统的功角、电压稳定性;(4)采用VSC有利于构成并联多端直流输电系统;(5)采用PWM技术,输出谐波多为高次谐波,所需滤波装置容量大大减小。

  2.4自动并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对电力设备和电网进行改造,提高电能质量,提升电网输送容量和可靠性;通过引进新的储能设备和电源,平衡和调节新能源发电及电力需求的不稳定性。可以说,智能电网是解决新能源发电入网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对新能源发电的兼容性也是智能电网的基本要求,二者通过技术、政策、经济、制度等手段的完善,最终将实现无缝、安全、自动的对接。从整体而言,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融合势在必行。一方面,智能电网依赖新能源的补充来提升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调配,能够加快降低传输的功率损耗和传输故障,能够较为明显地降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新能源的出现也能够极大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结语

  本文从智能电网的应用研究出发,分析智能电网中涉及的电子电力技术,以实际的电力运输为出发点阐述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论述在智能电网的整个系统中存在的技术点。

  [参考文献]

  [1]宋斌斌,王惠铎,张挺.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21):243.

  [2]杨晓燕,管文明.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xx(13):107-108.

  [3]肖文,黄虎成,孙茂一,等.ZigBee技术在智能电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xx(13):79-82.

  [4]党存禄,吴青峰,葛智平.智能电网技术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xx(11):6-10.

电子技术论文14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与电气工程技术相辅相成的学科,对工程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全面推进技术发展,使技术在发展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使整体的训练优势更加明显。

  关键词:电气工程训练;电工电子技术;应用

  电气工程技术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科技进步的核心成果,对于我国整体系统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掌握分析电气工程的设计过程,并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全面应用,实现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技术进行全面管理,同时,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其教学更具备理想化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整体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技术,使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整体的技术使用规范。

  1电气工程概述

  电气工程是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生产过程中将计算机技术、电气化技术和机电技术结合起来,将各项技术的优点和信息控制技术全面进行整合,提升整体的运行质量。电气工程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起初被认为是计算机与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延伸,定义在不断的延伸,不再单纯的将其定义在传统的电气与电子产品相关的学科,而是将其扩展,使用计算机技术等将软件和硬件技术全面结合起来,作为衡量国家科技进步的标志性工作,提升了整体的科技质量。电气工程技术将现阶段较多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电子电力技术、机械自动化技术等较多的技术成果。在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技术成果也较为突出,在发展中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科技发展的实用性特征,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应用,提升社会各界对电气工程系统的认可度,更加全面的使用电气系统技术。

  2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现状

  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了不同的课程,教学主要是围绕着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传授给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文科专业来讲,主要开设电气工程训练,内容包括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仪器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工知识和技巧。从教学过程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电气工程训练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基本电路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路知识,清晰的了解机电和控制部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在基本理论课程结束后,通过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际操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学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理论与实际教学之间是脱离的,无法将实践的内容与理论学习内容进行相互联系,造成理论课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践教学也无法保证其质量。在设计过程中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不足,对教学方法的设置也存在不科学情况,造成教学中的学科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理论与实际教学之间完全脱节。电工电子技术的设置需要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训练周期也设定为一周,在一周时间内,教师要将训练项目的知识点向学生全面展示,但是,在课程安排过程中,教师在一周的前三天就要将相应的知识进行全面讲解。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对于课程的实践性存在一些误区,一些知识的实操意义不大,出现在实操课程训练中的时间浪费,使实操课程失去原来的意义,无法保证教学的完整性。

  3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及途径

  当前,电气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水电站、火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SCADA)下位机现地控制单元、水泵控制柜、闸门控制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要求专门人才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其专业技能必须过关。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不断创新教学途径,全面培养综合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掌握更加全面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的改进,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保证教学的整体性。

  3.1设置教学目标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关注专业技术的培养。第一,在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中,要整合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设定后,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中,除了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等综合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实践技能的提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重视设计、实践能力,强调实验和实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理论知识占据的比例较大,实践课程安排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的整体目标,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制定一些适应实际教学的实践性课程,如果是文科专业,可以选作PLC控制器,作为理科专业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等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2重视多层次教学

  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应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教学,结合课程教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开展实践教学。在理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技能竞赛,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刺激学生在竞赛环境下进行创新,从技术以及理论等方面不断锻炼学生,结合实践和理论,在电气工程训练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具有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升教学质量。

  3.3创新考核方法

  对学生成绩考核方面,考试设计一定要合理,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还应该加强实践部分的考核。理论方面,该专业人才要掌握电路、电工和电子技术以及现代数字化等专业技术。在全面综合考核和学分制的情况下,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尤其要注重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核,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实践考核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技能竞赛中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基础考核成绩和实战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语

  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是当今社会必备的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重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掌握科学的实践方法,制定规范化的教学技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实现教学的整体进步,保证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电气工程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我国电气工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均.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J].中国新通信,20xx,20(03):128.

  [2]沈玉娥.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求[J].现代交际(学术版),20xx,(17):239-240.

  [3]赵云德.试论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4):28.

  [4]乔丽丽.刍议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28):48-49.

  [5]程小卫.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时代农机,20xx,42(08):113-114.

  [6]雷学敏.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xx,(17):99-100.

电子技术论文15

  摘要: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对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从教学与科研实践出发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见解,促进了我院专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为申报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奠定了基础。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围绕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接轨,坚持培养从事技术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不动摇,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重视素质教育,突出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一、探索“五位一体”办学模式

  “五位一体”是指“教学、基地、实习、招生、就业”的办学模式。

  培养技能人才是中职学校的首要职能和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他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中职院校发展的基础。在教学方面,对于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以生产实际的需要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教学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基地是指试验实训场所。中职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在教学环节中尤为重要,因此应具有一定规模实验实训场所,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习是中职教育的必要环节,加强校企合作是教育服务社会的主要媒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学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足够的生源做保证,必须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和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所以“教学、基地、实习、招生、就业”是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持续发展的五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加强技能培养、突出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人才争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了降低人力资本,国内众多中小型企业希望中职院校能够提供“出炉即能上岗,上岗即能独当一面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专业人才规格调研,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四个主要就业岗位群如下:

  电子产品营销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电子元器件、材料、电子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相关标准以及应用领域,懂得现代营销理念与技巧,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与商务谈判能力,具备一定的网络交易和营销的知识与能力,以及不断更新营销知识、提高营销水平的能力。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方法、技术参数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元件的安装工艺与焊接工艺,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掌握电子产品的调试技术,能熟练使用各种常用焊接工具与焊接材料,具有一定的板图和元件装配图的识图能力,具有使用新的焊接设备与装配工艺的能力。

  电子产品一线生产组织与管理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性能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产品的加工工艺和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生产安排与调配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管理要求。

  小型电子产品开发设计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和电路设计方法,熟悉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掌握单片机与PLC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性能。熟悉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工艺流程,能熟练运用常用电子仪器设备调试电子产品及改进电路设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与更新知识的能力。

  电子产品一线生产组织与管理岗位与小型电子产品开发设计岗位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相对其它两个岗位要求要高。

  三、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四个岗位群及要求是针对现阶段的电子行业的发展状况提出的,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来选择就业方向,并通过选修相关课程与技能训练来强化就业岗位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获得相关就业岗位的技能等级证书,以便达到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的目的。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及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理论教学

  首先,专业课教学改革对技术基础课要精选教学内容,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和深度,着重加强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学内容要以具体应用为背景,反映最新技术发展的状况,大胆删除陈旧过时的、偏多偏深又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专业课设置上要反映新技术和传统技术兼顾,专业教学的背景范围要适当的扩展。通过课程综合化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并加强专业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除了基本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外,针对不同的就业岗位群的要求,可开设一些具有实用性的课程或课程模块。比如Protel软件应用、EWB仿真软件应用、电子工艺学等等。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体系。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如采用理论学习与现场演示相结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以目标控制为主,设置各门课程明确的阶段能力目标,完善考核体系,对几项核心技术进行综合性考核。考试方法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阶段性考试等方法。第三,若有教材不适用,可组织本校教师根据本校生源情况自行编写。

  (二)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创造工业现场的环境和氛围,建立贴近实际的实训室,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实训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要求学生人人动手、尽量自己设计实训内容,自行选材,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及创新意识,真正体现以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

  (三)重视综合素质教育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中,应十分重视素质教育,这是因为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会做人,学会相处,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是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基本素质培养和应变能力培养。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素质,思想品质素质,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健康体质等;应变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共处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主要通过教学计划中相关课程的开发,专业教师和德育教师教书育人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实习中的言传身教,实习中指导教师的教诲与影响等途径来培养。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业余时间安排一系列校内外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三下乡活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以此加强素质教育,使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创新精神。

  中职院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主动与当地的电子行业的发展接轨,寻求企业与学校联姻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意识,就业信心,岗位适应能力等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形成了较明显的专业特色。

【电子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电子技术论文07-15

电子技术论文15篇05-23

(优选)电子技术论文15篇07-15

电子技术论文共15篇07-15

电子技术论文汇编15篇12-02

浅谈电子技术发展论文(精选10篇)01-29

浅析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比较分析12-08

试论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问题03-17

探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03-03

毕业论文提纲 --科技论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