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文

时间:2024-07-15 14:44:23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电子技术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子技术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子技术论文

电子技术论文1

  【摘要】实验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透彻地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文章简要阐述了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弊端,以及改进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助力。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

  1前言

  电工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对学生开展后续专业的学习以及其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意义重大。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验覆盖范围广,实验量大,通过实验教学是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必经过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建设的不断加快,对于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就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2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传统课堂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未获得重视

  一直以来,高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多偏重于理论而轻实践,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十分重视,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是不甚清楚,以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薄弱。并且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一直处于辅助的地位,实验课上所做的实验大部分是为配合理论教学而设计,成为了一种验证理论的手段,对教学中已知的理论或者定律进行考证,各门课程的实验并无关联,分割成各自为政的小团体,缺乏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使得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于课本之中,学生在短暂的实验课上也无法通过实验真正的学会运用仪器设备,掌握实验方法,实验课程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2.2实验课堂重教轻学,学生实践能力差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课堂上,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通常会在课前将实验的方法、步骤、路线设计好,并且在实验之前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目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课堂设计来进行实验,学生只需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最终得到一个合理的实验结果即可,这种实验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局限于固定模式,所有学生都在走一样的路子,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应当仅仅是对现有的理论或者定律做验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实验现象来发现问题,并自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由于传统的实验课程缺乏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致使实验课程流于形式,学生的动脑、动手机会少,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并且一般的实验课程并未真正纳入考核体系,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程不够重视。基于当前的人才培养以及教育发展需要,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3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3.1确定学生实验课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在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也只是单纯的跟随、模仿教师的实验步骤,依赖性很强,得不到必要的实验锻炼。当前的教育改革主旨是以学生为主导,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辅助,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电工电子实验课程就要打破传统的封闭模式,以学生为实验主体,激发学生潜力,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和辅助,可以在实验课前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编写预习报告,让学生首先对实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但是不讲或者少讲实验该如何进行,然后给学生提供思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做指导,讲解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互相沟通或者小组讨论,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此学生对实验课才能真正的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求证未知的热情,通过实验独立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优化实验课程内容,完善实验课程体系

  在实验课程中,现有的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实验,并且内容过于陈旧,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不匹配的实验课程甚至会对教学造成阻碍,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建立完善实验课程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带领学生逐步探索。(1)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必修环节,是由技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度的桥梁,是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所有学生所必经的一个过程。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独立实验教学或者附属实验教学的方式,教学内容应当重点讲解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基础概念有一个全面、充分的认识,同时要适当加入一些综合性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可以由教师针对课程相关知识点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并得出实验结果。设计性实验的宗旨在于强化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彩灯控制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计时器设计等等。(3)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加入设计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侧重于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比如波形发生器电路设计、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等。(4)创新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教学覆盖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内容包括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创新性的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有机会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小组团队合作一起完成系统设计、实验制作直到完成设计报告,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学校还可以组织他们去参加各种比赛,为学生提高实力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3.3搭建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实验积极性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对实验重结果轻过程,为应付验收每每将实验报告完成后上交就算完成任务,还有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无法在教学时间内完成造成半途而废,无法继续,因此有必要改变实验室的使用管理,毕竟学生实验需要合适的实验地点以及足够的实验时间,建立开放式的实验平台十分必要。学校可以根据实验室的使用功能合理进行资源分配,将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实验内容、设备设施、实验时间等信息公布在网上,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实验室的相关动态,根据使用情况和需要进行预约,并在约定好的时间内进行实验,如此一来极大的增加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实践作用。

  4结语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间距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改善,努力拓展思路、开发新项目和实验方法,才能创造出更为有力的实验教学环境,培养出能力卓绝的实用型人才。

电子技术论文2

  摘要:本文从电力电子技术这一课程的内容出发,结合教学要求,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角度阐述了关于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论文

  1、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由电子技术、电力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交叉而来的新兴学科,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电力电子技术具体地说就是指利用电力电子元器件来构造不同的转换电路从而实现对电能的一系列变换,是一种利用弱电来控制强电的技术。同时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工业、交通运输、通信到新能源系统等各方面都有应用,甚至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现在家用电器中很流行的“变频”技术就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小应用。

  2、教学体系结构及要求

  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成三部分:元器件、控制电路和控制技术。我们学校给这门课一共安排了80学时,如果这三个部分都要详细介绍的话,时间上是不够的,所以主要介绍前面两块内容。电力电子元器件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包括半控元件、全控元件和不可控元件。控制电路主要包括四大基本电路: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到直流变流电路以及交流到交流的变流电路。控制技术部分主要介绍SPWM脉宽调制技术和软开关技术。元器件部分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分清楚各种元器件所属的类别,其次要求能理解各自的工作原理,最后要求能够按照电路要求自主选择元件;控制电路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能够分析并画出电路的输出波形图,能计算电路的一些参数来选择元器件;最后控制技术部分要求能够掌握SPWM的原理即可。

  3、理论教学

  (1)兴趣的培养 电力电子技术是自动化、电气工程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也的确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要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心理上重视这门课就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上好第一堂课对该课程后续的展开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第一堂课上要多多的展示一些电力电子应用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电力电子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1];同时可以给他们展示一下对口的公司在招聘信息上对该课程的要求来引起他们的重视。然后后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慢慢引导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2)教学思路的把握 教学的顺序是先介绍元器件,然后介绍各种转换电路,最后介绍控制技术。在介绍元器件时,要讲清楚半控、全控和不可控指的是对电路“开”与“关”的控制。在控制电路中元器件是作为开关使用的,输出波形的转换也是因为电路“开关”的切换实现的[2];在介绍各种转换电路时,首先要介绍各种电路实现的功能,然后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分析下如何用电路实现这些变化,最后提出典型的变换电路进行讲解。在课堂内容上应以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为基础,以整流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的原理、搭载各种不同负载时的波形分析为重点,特别是在介绍感性负载和纯电阻负载时波形的变化是很重要的。无源逆变和直流到直流变流电路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由于目前变频技术在家电行业应用广泛,所以交流到交流变流中的变频技术也可以进行详细介绍。

  (3)教学方法的改变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以绝对的优势替代了传统板书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电力电子技术这门学科在教学时涉及很多复杂电路、波形的绘制,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提前将这些波形准备好,节约了大量教师课上板书的时间,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采用FLASH动画来吸引眼球,能更直观的仿真出电路通断的过程,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以多媒体教学这一手段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自带的工具包搭建各种电路来仿真,通过软件仿真出对应的图形。这样通过计算机算出图形,要比直接把图形显示给学生看更让他们记忆深刻,也更让他们信服。

  4、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应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记忆。而电力电子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新型的电力电子器件、新技术、新的使用方法,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其可用性。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配备的实验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四种控制电路以及控制技术都有对应的实验,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从中选择一些有较高实验价值的项目进行。例如整流电路是教学时的重点内容,那么这一方面的实验就可以做一些。可以让学生搭建桥式整流电路,然后搭配纯电阻负载、感性负载和反电动势负载,通过观察波形变化来加强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讲直流斩波电路时,可以让学生在六种典型斩波电路中选择一到两个电路进行测试,深入理解理论课上学习的原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设备有限不能做到每人一台设备,一般都是几人一台,这样就会出现有些同学整个过程游离在状态之外的情况。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将一组学生进行任务的分工,分成设计电路的、搭建电路的和验证实验结果的,这样每个人都分配有任务,就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了。

  5、小结

  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和实际教学三个方面分别阐述笔者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体会。对一门课程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式,但都希望能以较为恰当的教学方式把最需要最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刘广忱.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12)。

  [2]张波,丁金林.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体会与思考[J]。科技信息,20xx(19)。

  [3]夏美娟,李为相.电力电子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J]。科技信息,20xx(31

电子技术论文3

  摘要:汽车技术发展的迟缓,象征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程度。在汽车工业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子控制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在延缓汽车使用寿命、节省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体现出巨大的实效性。探究电子技术在提高汽车动力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具体运用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电子技术;汽车;系统;全面性运用

  近些年,国内电子工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电子技术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彰显了全面性的特色,推动了多功能汽车研制的进程,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微机数控技术的应用,成为了汽车控制装置改革进程中的里程碑[1]。伴随着机电一体化汽车与电子化汽车的研制,积极的探究电子技术在汽车发动机、底盘等部件上的具体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基于此本文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

  1.电子技术在汽车动力性方面的应用

  EFI(电子控制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即空气供给系统(供气系统)、燃料供给系统(供油系统)、燃油喷射电子系统。该类型电子技术的研发是建立在飞机发电机汽油喷射技术被广泛应用基础上的。对于汽车发电机自体而言,其生产制作环节之所以应用该类电子技术,欲要实现的目标为大幅度压缩发电机在运转过程中消耗燃料的数量,同时减少SO2、CO等有毒排放量。MCIS(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对于那些采用汽油燃料的汽车发动机系统而言,该系统的引进与装设能有效的管控点火提前角度,使其处于最佳的模式中。同时也能够对可燃性混合气体灼烧后的温度值与压力值发挥增大的作用,当上述两个数值值域达到额定限度时,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大幅度提升,该系统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方面也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2]。而微机点火控制系统的构成原件是复杂化的,例如凸轮轴上止点位置传感器(CIS)、曲轴转速与转角位置传感器(CPS)、空气负荷传感器(TPS)、冷却液温度传感器(CTS)、报震传感器(EDS)、各种型号的电控开关以及电控单元(ECU)、点火线圈、火花塞等。ISC(怠速控制系统)。所谓怠速控制,等同于怠速转速控制,此时在该系统的辅助下汽车发电机的运转只有抵御内在摩擦力即可,没有功率输送至外界环境中。相关实践研究证明,在拥堵的交通环境中,汽车怠速行驶,此时其燃油耗费为总油耗量的30%,也就是说发动机怠速的程度将会对燃料消耗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ISC对发电机有害气体排放量、暖机时长、使用年限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实,ISC工作原理可以解释为利用电子技术对汽车发动机怠速状态下进气量的管控。理论上量,汽油的喷射量高低是由充气量的多少决定的,其两者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最终实现获得最佳空燃比的目标,此时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对生态环境污染程度也得以缓解。

  2.电子技术在汽车行驶安全方面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发展与创新进程推进,其在汽车生产制作进程中的应用在提升其安全性能方面可以总结如下:车辆主动型的安全性技术,常见的有ABS防报死系统、汽车防翻滚系统、汽车驱动防滑系统、汽车悬架控制系统以及汽车一体化地盘控制系统等。被动型安全技术,最具代表性的设备为安全带,其表面上虽然看似是一个极为简易、普通的构件,但是可以被看成是维护乘客安全性的一项有效安全装备。通过辨别安全装置预收紧功能的途径可以实现区别其质量优劣的目标,一般情况下汽车行驶过程中一旦出现危险状况时,安全带就会自行锁止,达到维护乘客身体安全的目标。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气囊上也有所应用,其发挥的最大作用就是当乘客身体与汽车车窗等硬性结构发生碰撞之时,有效的将撞击力分散到人体头部与胸膛,有效避免了乘客在惯性作用下身体其他部位受到损伤现象的出现[3]。相关实践证明在撞击环境下,安全气囊发挥的维护作用远远大于安全带。而在汽车整体构造中,最具典型的`电子装置系统有以下三种类型:汽车车门锁紧急施放系统、安全定位救援系统、车内自动灭火功能系统。

  3.电子技术在优化汽车舒适性方面的运用

  ECSS(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又被称之为电子调节悬架系统。当汽车运输地面、运行速度与承载量发生变动之时,该系统自行调控车体高度、悬架韧性以及减振器阻值阻尼,最终实现优化汽车运行平稳性的目标,此时乘客获得身心的舒适感与愉悦感。而车辆运行的过程中,突然转弯或者是突然加速、紧急停止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乘客对悬架没有产生松软之感。但是电子技术在汽车悬架构件上的应用,能够实现抵抗地面反作用力的目标,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急刹车、急转弯、急制动对车体造成的影响效果。ECSS通常是由传感器、控制开关、电子调节悬架电控单元(EMSECU)与执行器等部件构成。传感器与控制开关主要负责将车体与汽车运行的实况信息传达给EMSCCU,当EMSCCU完成电信号接收环节以后,将控制命令传达给执行构件,继而执行构件形成系列型的机械性动作,最终实现调整车体高度、空气弹簧韧性以及减震器阻尼的目标。ACS(自动空调系统)。该系统属于舒适性装备,由传感器、“控制中枢”(ECU)、控制部件、自行检验与报警四大部分构成。传感器的功能是提供温度数据信息;控制部件对冷暖风组合、开启或闭合正侧面与下端的出风口;自行检验与报警部分能够参照车厢温度高低自行调控出风温度,体现出平稳性与柔和性的特色,对车厢温度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除此之外,自行检测装备在自动化空调体系中的安设,可以及时的察觉到空调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确保汽车整体性能的稳定性,此时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所保障。

  4.结束语

  其实,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本文只是浅浅而谈,其在提升汽车经济性与排放性方面也体现出强烈的优越性。总之,电子技术作为当今时代汽车生产制造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目前部分系统与装置已经成为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动源,而科学有效的对电子技术进行分析与应用,将会大大优化汽车制造与生产水平,智能化、自动化现代汽车的建设将不再是幻想。

电子技术论文4

  摘 要:绿色照明是一项推动电子技术全面创新和节能的系统工程,被国际社会视为推动节能、保护环境的最有效措施。由于电于技术的发展,绿色照明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关键词:绿色照明 电路 电于技术

  绿色照明概念的提出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是一项提高照明用电效率、节约电力、减少空气污染的行动计划,后逐渐成为国际上集照明节电、环境保护、改善照明质量和发展电子产业于一体的一项跨世纪工程。随后,我国推出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推行高效照明器具,逐步替代传统的低效照明电光源。实施绿色照明既可以节约电力,又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要实现绿色照明有两条选择途径:改造光源和改进电路,其中关于改进光源的研究比较普遍。

  一、高频交流电子镇流技术与应用

  高频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电路由两个基本功能单元构成:高频变流电路保证在高频状态工作,而负载谐振电路则可以实现启动和限流等基本功能。整流电路将工频交流变为脉动直流,通过高频逆变电路将直流量逆变为高频交流,然后高频交流通过负载谐振电路向荧光灯供电。灯电路网络除须将逆变电路输出的高频交流功率输送给灯管,完成电——光的高效转换外,还包括诸如灯丝预热、灯电流检测反馈以及整个电子镇流器系统的辅助供电源等功能。功率变压器T初级接逆变电路,通过电容直接向灯管输送灯正常发光所需的灯电流,次级绕组则向灯管提供预热和维持工作的灯丝电流。电流互感器TA执行对灯电流的检测和传感,通过灯电流的变化随时将有关灯工作情况的信号送往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可根据灯电流的大小(甚至包括灯管脱连和断路),判断灯的发光强弱,然后向逆变电路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逆变电路最主要的功能是将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输出的高压直流变换为供荧光灯使用的高频交流,实现零电压开关(ZVS),对高压直流实行斩波。工频电源经过射频干扰(RFl)滤波器,全波整流和无源(或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PPFC或APFC)后,变为直流电源。通过DC/AC变换器,输出20K一100KHZ的高频交流电源,加到与灯连接的LC串联谐振电路加热灯丝。同时在电容器上产生谐振高压,加在灯管两端,使灯管“放电”变成“导通”状态,再进入发光状态,此时高频电感起限制电流增大的作用,保证灯管获得正常工作所需的灯电压和灯电流,为了提高可靠性,常增设各种保护电路,如异常保护、温度保护等。

  二、电子镇流器的谐波及控制

  电子镇流器的一个难以克服的缺陷是其所含的谐波成分较大,并且谐波的形成会对电网造成污染,进而打破电网的三相平衡。一旦大量的电子镇流器一起工作,容易造成诸如跳闸、打火或相互干扰的电子现象。因此,控制谐波含量是当务之急。实践操作中控制的基本路径有三种:一是设计有效的校正补偿装置,提高电路功率因数,降低谐波成分。采用这种方法增加的成本不高,是比较实用的选择;二是加定量电感的混合式镇流器,推出高功率因数低谐波成分的混合式镇流器,对于绿色照明的实施非常有利;三是开发有源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于应用PWM技术,有效地降低谐波成分。该方法滤波效果相当明显,最近在高度发达国家已经应用实际,不过其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就我国当前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并不适用。

  三、软开关技术的应用

  软开关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原有的`开关电路基础上增加很小的电感或电容等谐振电子元件,构建辅助换流网络,使得开关过程前后形成谐振现象。开关开通前电压先降为零,或闭合前电流先降为零,起到消除开关过程中电压、电流的重叠问题,减低其变化率。软开关技术可以控制开关运行轨迹,降低电磁干扰状况,提升电路功率转换的效率,强化产品安全性能和减小电子镇流器的体积和重量等,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甚至消除损耗和开关噪声。日渐成熟的软开关技术在电子镇流器的发展中已经得到应用。

  四、绿色照明电路的发展前景

  绿色照明电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提升和广泛应用,能源消耗和设备成本不断降低,绿色照明电路的功能更加趋于完善。具体表现在:一是利用计算机摇控台和室内电脑控制照明系统,根据自然照明程度、实现照明亮度控制,并且整个照明系统的参数设置,改变和监控均可通过计算机屏幕实现。二是集成化技术正在与现代灯具的发展逐步接轨,各种灯具采用集成化电路后,节能效果显著。三是采用总线技术实现照明系统的点控、组控和群控,具有节能效果明显、使用方便、控制灵活等一系列优点。四是电子镇流器的未来设计趋向于标准通用化、控制智能化(遥控、光控和声控)、电路集成化和功能模块化等发展方向。

  随着灯和灯具一体化的开发与应用,以电子镇流器为代表的照明灯具电子化技术发展迅速,各种集成化照明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取得明显的进步,在灯调光、远控、控制光灯色的灯具和照明系统方面,将有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毛兴武祝大卫电子镇流器原理与制作[M].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2]王建军白色LED光源电路设计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20xx(4)。

电子技术论文5

  摘要:今天的信息时代,电子技术的应用正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善人们生活水平。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他的应用。在本文中,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电子技术发展过程,从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电子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主要研究电子技术的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情况,主要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述、电子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三个方面对电子技术的发展进行总结回顾。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进展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电子技术中的变频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电子交流调速中变频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变频技术最最关键的就是其中所包括的电子技术,电子元件是电子技术中最基础的部分,如今,电子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已经逐渐步入各个高新领域,成为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技术,在今后几年,还会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1电子技术概述

  电子技术是依据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其中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电子技术两大分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自从晶闸管问世之后,逐渐发展出电子技术这门学科,紧接着在开辟了整流器时代,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又发展成为变频器时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电子技术又迎来高电压和高功率为代表的半导体时代,同时这一时期也开始了低频电子技术像高频技术转变的萌芽。如今,电子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在各行各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所包含的内容逐渐丰富,现如今其技术已经日趋完善,迎来发展的高峰期。

  仅仅以电子技术发展的综合实力来看,我国电子技术的开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要形成相应的产业规模,就必须依据中国实际发展国情,借鉴国外相关经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从研究并分析国外先进技术,逐步走上自主创新,学科交叉渗透的创新,从电子器件选择和电路结构转型上进行技术上的创新,这是特别有用的电子技术创新的发展。同时也应该从新材料科学的应用,设备制造过程中技术的不断推动和促进实际应用电子技术,将产品应用、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三个部分进行有机整合,并促进中国的电子技术强有力的发展和转变为生产力的高度显著,快速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电子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越来越完善,电子科学领域的电气设备研究也发展的较为迅速,在通信行业中电源技术运用的比较多,现如今已经成为通信电源系统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一旦电源是单相或三相交流电流转换成直流8V。然而,交换机使用的一次电源,高频开关电源已经实现电源的稳定传输,同时可以实现供电的分流和效率的提高。目前,在日常生活中通信移动设备的'开关稳压器的功率容量的使用情况也逐渐增加,通常使用的是从总线上的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的电源模块的高频隔离,不仅便于维护,易于安装,可以大大减少损失。

  (2)电子技术中,DC转换器中的二次电源模块已经非常的商业化,它使用的是PWM的高频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电源模块也越来越高,其功率密度电源模块的小型化的主要要求有更高的要求。

  (3)变频器中所包含的电子技术,主要是体现在交流电机变频调速上面,这种技术在整个电力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节能,主电路一般用于从AC到DC交换路由。通过整流器转换为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高频率逆变器由一个晶体管具有大的功率,然后,由一个可变频率的交流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成输出。

  (4)电子技术还运用在分布式电源系统。这种分布式电源系统主要是小型电源模块和大型控制电路图上,多数的电源系统都是由这两个基本部分组成,采用一定的新技术,完成智能化大功率开关电源系统,强弱电进行有机结合,高功率组件的使用耗能、压力被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将得到极大改善。该电源还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在各种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的低电压电源,分布式电源系统或一个更合适的电源,电机驱动电源拥有使用方便、体积小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用于高新技术领域。

  3电子技术发展引用前景

  中国的电子技术发展已经进入智能化和高速化,电气产品的高速发展不仅可以节省材料,也能够进行节能,电子技术只继续开拓创新,为了更好地适应人们高科技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需求。创新和发展是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指引,并积极转向高频的方向发展,同时注重创新和发展,是电子技术发展今后发展的关键。达到较高的统一水平。高频开关电源和模块化技术的发展将带动整个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更好地整合高效率和高品质的电力。更多类型的电源开关电源,而不是将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4总结

  如今,电子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新技术革命成果,它的潜在价值已经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和认识,并引起关注和重视。电子技术的创新与电子器件制造工艺,已成为世界各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竞争最激烈的阵地,各发达国家均在这一领域注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之进入高科技行业。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这将导致巨大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子技术论文6

  一、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现状

  电子类专业是培养从事电气电子工作的专门人才,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理论性是实践性强,课程理论起点高、内容深、难度大,涉及到各种电子线路,课程的讲授方式多是理论在前,实验在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堂听与照着做。该课程的理论原理多、公式多难以记忆,学生往往会死记课本,学习缺乏创新性,学习思维受制于课本内容,未能做到利用所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探讨有效的教法促进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生成、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学有所用是每个学生的行动目标,这就要求教学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教学过程是经验的形成过程和构建过程,知识的获取是在“为了应用”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行动而实现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对现有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原有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序列化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创设学习情境,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学生通过自主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让学生在行动中实现应用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模式,在学生行动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下面以发光二级管的电路安装与调试作为例子,按照“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描述了教学过程如下表:教学过程的实施是课堂质量的保证环节,由于本课程的`理论难、较抽象,按传统的课堂教学按章节传授知识,学生难以掌握理论知识,也难以理解它的重要性及如何应用。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重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原则,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系统地、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参与职业工作过程,按照“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完整的行动模式展开教学,实现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融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能做会学,提高学生独立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总结与反思学习过程的能力。

  三、总结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着企业行业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进行,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按需培养是学校在寻求校企合作的出发点,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按照企业工作过程重构知识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接轨,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电子技术论文7

  摘要:现阶段,专业的技术性人才短缺现象比较严重,“电子技术”作为新时代的新兴产业,人才匮乏现象更为严重。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不断出现,慕课就是其中之一。研究基于慕课下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对于课程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慕课在“电子技术”翻转课堂应用的优势,分析目前慕课背景下“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并探究基于慕课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慕课;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创新

  当前,创新教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十分必要,慕课教学模式优势显著,值得提倡。

  1基于慕课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

  基于慕课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是通过慕课课程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的需求,让学生对接下来要进行的课程学习内容进行熟悉和了解,然后再进行课堂上的教师授课,这样学生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对课程有一定把握,学起来更加轻松有效。“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是基于“电子技术”慕课进行的课程教学创新,学生在课前通过“电子技术”慕课教学资源进行预习和自学,实现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了解和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进而通过教师的强化教学提升“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成效,这样的课程教育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授课”的全新翻转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成效。

  2目前慕课背景下“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2.1教学观念和方法传统,信息化教学不足

  目前,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很多院校依然采取比较传统单一的课程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大大受挫,导致“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成效不理想。加上教师在开展信息化“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尝试上也没有多做努力,导致课程教学中信息化应用不足,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有效提升。

  2.2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适应性不强

  目前,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很少有针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课程设计的做法,依然采取教材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在慕课教学资源的选择上也比较随意,没有注意慕课教学的难度和学生对于这种课程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导致学生不能有效接受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佳。

  2.3教学缺乏创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

  现阶段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采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比较落后,课程教学创新不足,教师在教学创新上也少有尝试,学生在借助“电子技术”学习时中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效率比较低,很多时候,教师过多地为学生讲解示范,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也得不到显著提升。

  2.4实践教学不足,知识应用能力有限

  “电子技术”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在目前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理论部分的知识仍然占据主要部分,而实践部分的教学比较缺乏,实践教学的不足会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但是无法付诸实践的情况出现,在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岗位中,无法有效应用知识,从而导致毕业生社会就业竞争力大大降低。

  3基于慕课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途径

  3.1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促进教学信息化发展

  目前,“电子技术”行业人才匮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观念以及方法,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步伐,针对目前“电子技术”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回归课堂。“翻转课堂”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能够让学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增加学习中的互动,强化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和学生交流、讨论、答疑,共同研究解决重难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掌控。老师们应以视频为抓手,逐步进行课程建设,借助翻转课堂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电子技术”课程相关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移动环境下即时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观念,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成长成才需要,让课堂生动有“温度”。

  3.2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提升教学适应性

  目前,基于慕课基础上的“电子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还处于尝试阶段,并没有可靠的教学经验参考和专业的教学指导,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对慕课资源的应用理解以及对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因此,在开展这种教学模式下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前,需要教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作为“电子技术”课程教师,首先要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找到相对应的课程慕课教学资源,将这些慕课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们,让学生进行课程的提前预习和自学。针对相应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做好课堂的教学教案设计,就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教学任务实施等进行细致划分,确保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保障课程教学顺利开展,此后,还需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做好课后的知识巩固和反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为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依据。只有精心设计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才能真正适合学生们的专业课程学习需要,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3.3创新教学形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强调要将原本教师传授知识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电子技术”翻转课堂的慕课教学中创新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不再以教师为课堂唯一的主导和主体,而是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让学习变成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现阶段,创新的课程教学方法很多,包括任务型课堂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和情境导入法,等等。例如,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电子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只需要将学生按照合理规律划分成几个学习研究小组,再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研究任务划分,分配给各个小组,由各个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充当指导者和点拨者的角色,不过分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就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既创新了教学形式,又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和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升。在“电子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慕课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时常切换不同的课程教学方法,以不断刺激学生,保持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度,这对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4发挥各方面资源优势,促进慕课下的翻转课堂实现

  要想借助于慕课教学资源开展有效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服务产业升级,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相关院校要积极探索如何在校企合作的改革中凸显高校的相关职能,培养与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相适应的机电工程“电子技术”人才,促进学校和企业构建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效益共同体”,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更深层次、卓有成效的合作,这也是学校的现实追求和办学导向。借助于慕课的线上教学形式,学校可以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活动,为相关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助力。学生可以以学徒的身份进入相应的机电工程或者建筑企业,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联网进行慕课学习,再通过学徒的身份将所学带入实践的学徒工作中,相应的“电子技术”岗位就是学生进行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验证的第二课堂。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活动由企业岗前培训和真实上线业务活动两个部分组成,实践活动的教学管理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进行。为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需制定全面细致的活动方案,例如学生开展线上学习的知识内容和课时安排,学生接受实践学习的时长和实践内容等,需要教师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设置,并对教学任务进行有效划分和安排。此外,学校还需要将设备保障、后勤服务、教学管理等工作任务分别落实到人,确保学生在岗期间提供全方位管理和服务。企业通过派遣岗位经验丰富的专职导师,为同学们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实践提供周密指导,推动翻转课堂的实现。岗前培训期间,所有学生每天白天进行慕课理论培训,晚上参加模拟训练。经过企业前期的业务培训、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三个阶段,学生们进入企业实践工作。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学校、慕课教学平台以及企业的协同育人。在毕业顶岗实习之前有实践机会真实参与企业业务活动,机会非常难得,有利于顶岗实习期间快速适应岗位,对于提升“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4结论

  现阶段,信息化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不断深入推进,慕课作为一种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教学形式,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在“电子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一课程教学资源,促进翻转课堂的实现,这对于提升教学成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宇政.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改革研究与对策——以《电子技术与实践》课为例[J].继续教育,20xx,32(3):41-43.

  [2]王晴晴,郭龙,马敏耀,等.基于慕课的《模拟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物联网技术,20xx,7(10):108-109.

  [3]刘丽丽,左继红.基于MOOC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xx(24):155.

  [4]陈希.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以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2):129-131.

  [5]李刚,黄瑞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以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xx,13(26):148-149.

  [6]胡志忠,王成华.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xx(4):63-67.

电子技术论文8

  一、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内容没有或较少向生产应用延伸,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会发现在学校所做的实验内容与真正的生产实际差距很大,不能很快地为生产实际服务。为了解决以上在电子技术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实践,在电子技术的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将EDA技术应用到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中。

  二、基于EDA技术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它是以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先导,汇集了图形学、逻辑学、结构学和计算机数学等多种计算机应用科学最新成果的先进技术。在我国,由于EDA应用技术先进,软硬件结合,知识面宽,实践性强,几乎所有理工科(特别是电子信息)类的高校都开设了EDA课程的学习。为了将EDA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教学更好地融合到一起,我们在多个方面也做了建设和改革。

  (一)基础设施建设

  1.硬件设施建设

  为了能更好地将EDA技术运用到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建立了两个EDA实验中心,配备了近百台性能先进的计算机,并购进了与EDA教学相配套的实验箱,学生在利用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和与之配套的实验箱可以完成由程序设计到硬件下载的全部过程。

  2.软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只是基础框架,要想真正学好EDA技术,具备与之相配套的应用软件更为重要。现阶段,国内流行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EDA软件主要有6种。根据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主要选择了其中的三种软件:即Multisim、Max+PlusⅡ和QuartusⅡ。Multisim这个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出了类型相对完善、实用性更强的虚拟电子库以及各种仿真仪器,操作简单,仿真结果形象逼真,功能十分强大、实用。Max+PlusⅡ和QuartusⅡ可以完成电路的设计输入、编译仿真、编程下载等功能,并且其设计输入具有多种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可以实现电路的时序分析,实验结果简单、直观。

  (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在基础建设完善之后,我们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内容上也做了调整和改革。我们首先把实验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地分成了三类,使更多的实验适合在EDA实验中心完成。

  1.基础验证型实验

  这部分的实验内容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是对理论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的一个测试:例如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基本门电路的功能测试等。这类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常用的电子器件,了解实验设备,学会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等。

  2.训练提高型实验

  这部分的实验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把所学的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知识和电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逻辑功能。这部分实验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设计型实验

  这部分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题目的设计要求独立地完成查阅资料、设计电路、选择器件、安装调试等任务,分析实验数据,并独立写出实验报告。这类实验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EDA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内容融合的策略

  前面我们提到的是实验内容上的改革,那我们如何具体做到将EDA技术更好地应用到电子技术的实验中呢?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EDA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的融合。

  1.在正常实验教学中增大EDA实验的比例

  以前我们所做的实验全部都是在实验箱上搭接完成,现在我们将部分实验内容转移到计算机,增大了EDA实验的比例,让学生在正常的教学计划内就可以接触到两种不同的实验方式,体会它们不同的特点,得到不同的训练。

  2.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和业余时间加强EDA技术的学习

  要完成我们上面所说的内容,单纯依靠教学计划内的几个实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现在计算机在学生中十分普及,几乎人人都有,我们将常用的仿真软件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完成一些内容,以弥补课堂实验时间上的不足。

  3.将实验内容延伸到电子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

  各个专业的学生在学期末都会有和理论教学相配合的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在这些实践环节中都会安排专门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EDA仿真测试,因此学生可以把实验中学习的内容延伸到其他的实践环节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充分利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各种课外训练机会

  学校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培养和训练实践动手能力的机会,在学校设立了多种训练项目。例如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且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转变,要求大学毕业生要具备更强的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更新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比较先进和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融入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真正地做到为社会所需,为社会所用。

电子技术论文9

  【摘要】电力系统是关系到我国民生大计的重要部门,电力系统的稳定不仅关系到我国公民生活的正常进行,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正常生产。因此利用电子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创新改革,以及将电子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中,不仅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可以节约电力资源,促进电力系统不断的创新,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本文将会通过对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节能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重点阐述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节能方面的应用情况,希望能促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更加深层次的应用,和对电力系统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电子技术论文

  电子系统已经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它为我国现代化的电力系统在发电、输电、等环节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大大的提高了我国电力系统各方面的效率,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但目前来说,电子技术仍旧是电力行业中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对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节能方面应用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电力资源的节约,更有助于电子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电子技术的定义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电子技术研究的是电子器件及其电子器件构成的电路的应用,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三个时代的变化,促进了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来说,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包括、交通领域、工业领域、医学领域、广播电视领域、国防领域、报刊领域、电力领域等。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也不断的变得数字化和绿色化和智能化、人性化,网络化,并且将来还会被广泛的运用到更多的领域。

  2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节能方面应用的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工业产生的工业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发电等都是导致我国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而发电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节约电力资源,或者减少电在开发中的资源浪费,以及开发电力节能系统,都是在间接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将电子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节能方面,不仅能够避免电力资源的浪费,更能促进我国环境的改善。

  3电子技能技术的重要技术

  (1)开关变频技术。开关变频技术是当之无愧的节能之王,开关变频技术是针对固定频率方面。很多电力系统发电的频率并不是最佳频率,因此长时间的运行会对电力系统带来很大的负担,而开关变频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电力系统频率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2)高频技术。当电力系统的频率改变以后,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增加频率,就可以有效的利用电源来实现节能的目的。(3)软开关技术。软开关技术主要是解决硬开关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电压和电流太快产生的开关噪声,它将会降低开关时产生的噪声,并有效的减少开关时的电能损耗,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开关的频率。(4)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我们都知道,当功率增大的时候,输出的有功功率同样会随之加大。而无用功的功率却会降低,这种结果说明了电能的`有效利用率在提升。所以,用电子技术加强功率因数,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能的有效利用率。

  4电子技术在节能环节的运用

  4.1变负荷电动机调速运行

  在对电力系统中电力资源的节约中,有两种重要且切实有效的方法:①对电动机自身的性能不断的进行改良;②加强对变动负荷电动机的转动速度,以此来达到节约电力资源的作用。当然,如果能在对电动机自身性能不断改良的同时,加强负荷电动机的转动速度,那么无论是电动机的节能,还是电力资源的节约都将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电子技术在节能环节中的应用,一般会涉及到电动机本身,以及变负荷电动机的调速技术的应用这两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电动机的节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项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就易经是成熟的技术,但在我国却仍旧处于发展期,这源于我国电力行业落后的科学技术,以及新技术在电力行业推广缓慢。对于在风机、泵类等一系列变负荷机械中运用电子技术,是通过淘汰掉传统的挡风设备和节流阀,而改为用调速控制来控制风的流量和水的流量,以及风和水的流速,通过这种尝试,在节约能源方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①因为,这种方法可以调速的范围十分的广泛,而且精度和效率都很高。②因为通过这种方法,还实现了连续无级调速且在调速过程中转差损耗小的目标,定子、转子的铜耗也相对较小,一般可以节约30%左右的电能。阀门控制变频控制水泵流量见图1。通过在系统中加入电子感应设备,能够根据系统的需要准确的进行阀门的开关,当电子感应设备检测到水流量偏大的时候,大流量的阀门会自动开启;当电子感应设备检测到水流量偏小的时候,作用阀门会也会自动关闭,这样一来,在节省电能浪费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作业的效率。采用巨型晶体管等功率集成器件的交流高效调速装置,可使风机和泵类设备调速运行的耗电量比传统的节流方式要少30%左右。我国现有风机和水泵20xx多万台,总耗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30%以上,其中70%靠调节挡板或阀门变流量运行。如有1/3改造为调速运行,即可节电150亿kWh。用栅极可关断晶闸管开发的直流高效调速方式的载波调波装置,以取代电阻器.用于城市电车,工矿电机车和电瓶车调速运行,可节电20%左右。例如沈阳市改造了500辆有轨电车,年节电400多万千瓦时。如将GTO载波技术推广到全国,则可节电10~30亿kWh。我国照明用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0%以上,如能改造2/3,则可节电130亿kWh。我国正在运行的12000台标准高频电炉,由于高频振荡器仍沿用电子管,因此,整机效率只有50%左右。若用静电感应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则效率可达80%左右.微观节电30~40%,宏观节电量达10亿kWh左右。全国配电变压器若有70%配装无功补偿自控装置,则可节电100亿kWh。

  4.2提高有效功率,减少耗损

  我国目前的很多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中,电动机和变压器不仅消耗既定功率,还会消耗一定的无用功率,对功率的损耗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能的质量。因此,所储存下来的电源的质量,将会直接决定所运输出去的电能的质量。因此,在平时的电力生产过程中,应该尽量把两者的功率保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否则就会造成电压崩塌的情况发生。而这,就需要电子技术来作为支持,通过增加一些必要的无功补给设备,来供应电动机和变压器对无用功率损耗的需求,减少对有用功率的损耗,以此来保证所储存下来的电量的质量。

  4.3减少电力系统总事故的发生

  因为我国电力系统各方面技术不够完善等因素,电力系统经常会发生一些漏电、断电等现象,造成电源的浪费。所以将电子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节能方面,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及时的检测到各个电路事故的发生。(1)可以准确的做出判断是哪一段电路发生了漏电、断电,对断电的电路及时的做出补救措施,从而减少电能的浪费,和减少断电对社会生产带来的损害,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2)电子技术还能给电力系统提供安全技术支持,因为漏电情况的发生可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损害,检测漏电的电子设备在检测到某一段有漏电情况发生后,可以通过安全保护设备对漏电的电路进行强制断电,以此来避免漏电造成的意外。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对于电力系统而言,稳定供电、减少损耗、节约能源,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来说,这项新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切创新和突破,只是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我国的电子技术人才和电力行业的从业工作者继续对电子技术进行创新,改善目前电子技术在节能方面应用中的不足,更好的促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节能方面的应用。

电子技术论文10

  0引言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中的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到工科学生未来的就业及后继的研究生阶段学习。虽然工科专业中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各自的特点,但都是必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技术迅速地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决定各学科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电子信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工科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增强工科专业学生的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非电类专业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实习与后续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存在脱节现象。电工电子技术实习课的教学内容以基础性和验证性为主,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同时,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对学生的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教学内容跨度大,存在衔接不上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课程之间架设工科专业学时能够选修的电子技术创新实践教学课程,尽量实现平稳过渡。在多数实践教学环节中包括电工电子实习,总体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为主,学生缺少个性发挥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持续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不会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收集资料,并有选择地将其应用到项目设计中。这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CDIO教育模式是当前国际工程教育最新发展方式,旨在创新教育模式下培养下一代优秀的工程师。这是一种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的工程教育方式。CDIO强调扎实的基础和完成项目的综合能力,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1基于CDIO的电子技术创新实践

  针对电子技术实习与后续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存在脱节现象,我校为了增强工科专业学生的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能力,从20xx年上半年开始开设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课程,该课程基于CDIO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主,以“创”为主导思想,主要是从新颖、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电子制作的基本方法,各种单元电路的设计制作,单片机的编程与实践以及基于单片机的电子产品制作,并在教学中不断与时俱进。

  1.1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课程

  电子技术创新实践是一门以单片机为主进行电子创新制作与实践的课程,单片机主要采用PSoC(ProgrammableSystemonChip)芯片(赛普拉斯(Cypress)半导体公司捐赠)。通过电子创新制作与实践加深同学对电子技术应用的能力,巩固了电子技术理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使工科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有更深入的实践认识。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现代电子制作的基本方法,通过项目任务掌握电子单元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单片机的编程与软硬件调试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团队,选择难度较高的的设计项目,另外,学生的设计项目也可以自己命题。通过电子技术创新项目实践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电子技术实践背景,为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创新项目的实践环节打下铺垫。该课程有效衔接电工电子实习,是电子技术应用的一门特色实践课程。

  1.2课程开设

  本课程采取实验室现场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动手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概述单片机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内容。然后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为主的创新实践,设置的任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及自身动手能力、意愿来选题,项目任务难易适中,任务中应包含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会遇到的困难,使得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团队讨论以及分工合作解决困难,但是确保通过教师适当的讲解与启发帮助学生能够完成项目的设计与调试。实践过程中,实际电路的设计、调试与安装过程和传感器的应用以及和单片机的电路连接原理,对于虽然接触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但是缺乏实践训练的学生而言,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总会存在着不少困难,如传感器原理、调理电路原理,单片机程序和控制器件之间关系,以及电路中各元器件的选型,电源、电机及驱动、执行机构、元器件的总体安装、协调布置等问题。而对于这些具体的问题,学生是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查阅资料,和教师、同学进行讨论,通过方案选择、电路设计、调试和安装各个环节,逐步解决。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和制作过程中,了解实际生产、实践、创新过程所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到最终成功的整个过程。最后小组进行演示交流、答辩,完成项目设计报告。交流答辩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设计报告则让同学进行初步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为主,各小组成员获得多方面能力的锻炼。

  1.3电子技术创新实践的CDIO实践

  本课程设置为20学时,10周内完成,由于是创新实践课程,允许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选修,班级人数上限20人。在开课之初,布置项目任务,讲解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制作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结合一个具体项目任务的实施与实践演示。随后学生实践自己的项目任务,深入学习各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要求同学对碰到的问题,自行查阅资料,和教师、同学进行讨论,设计电路图,焊接电路,编写程序,进行软件和硬件调试与测试。通过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可以自由发挥同学的创新和想象能力,提高知识拓展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步进行:首先,通过最初的课堂,讲解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课程目的及基础知识,布置项目任务,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同学需要对老师教授的知识(包括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充分理解并接受。在是CDIO中“C”(Conceiving构思)的基础。第二部分的工作为CDIO中的“D”(Design设计)做准备。在第一部分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对实践项目的基本目的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同学形成项目小组并选题,开始研究项目任务的要求和实践方法或实践思路,进行自己的研究及设计工作。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践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包括构思(Conceiving,“C”)和设计(Design,“D”)部分的工作。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与指导教师讨论,进行独立完整的设计。在设计及实现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常见的问题,如调试不通过时,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反复修改之前的硬件电路和程序等,这时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教师的提示及点评和同学自己的思考,能够理解整个实践过程,并思考自己设计中有待提高的部分和扩展的可能性。要求小组成员既要团队协作,又要分工合作完成整个设计实验过程,最后,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制作报告,制作ppt,向同学及老师讲解整个制作过程的思路、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这一部分的工作体现了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思想。设计任务分配给同学,允许自由组合成团队,分工合作来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实验任务。在团队中每个人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且学会与他人一起沟通协商才能使整个团队完成任务。这一部分的工作中团队协作精神得到锻炼和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是团队协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体现了CDIO的教育理念,构思(Conceiving)→设计(Designing)→实现(Implementing)→运作(Operating)。

  1.4电子技术创新实践效果

  课程结束时,从学生的最后总结中可以看到,在主动学习和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实践研究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主动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过程,充分发挥个人与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克服了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最终完成课程布置的任务,从而切身体验到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真实过程,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创作为主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学习感受。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到目前为止,参加课程的同学中已有5名同学获得校级以上“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和“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奖项。

  2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子技术创新实践课程中,以CDIO教育模式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自主选题,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创作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电子工艺实习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创新项目的脱节问题,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平稳过渡。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为我校学科竞赛的普及添砖加瓦。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在电子技术创新实践中能真正得到创新实践项目的初步体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主动去思考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锻炼了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论文11

  1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和组训模式的问题

  (1)传统实验教学体系与组训方式中,因为学生多而实验装备、器材少,实验课总是被安排在相应理论课之前。

  (2)由于两人一组,学员做实验时依赖思想很严重。往往只有一个学员在做实验,另一个只作记录。

  (3)由于实验时间、场地、项目等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学员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时间进行实验,因此学生常常应付了事,并有抄袭实验结果的现象。

  (4)实验成绩仅仅按实验报告来评定,在抄袭现象严重的情况下更无法科学、公正、合理地给学员评定成绩。综上所述,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存在如下难题:

  ①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如何才能激发学员实验学习的兴趣?

  ②由于实验场地器材少造成实验课和理论课脱节,甚至完全倒置,怎样合理科学地安排实验项目及时间才能使理论课和实验课相互衔接?

  ③如何杜绝学员抄袭实验数据及实验报告?

  ④如何公正合理地评定学员的实验成绩?

  2开放自主式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2.1推进硬件环境及两个系统的建设

  电子技术实验中心投入了大量资金,合并组建了基础实验和创新实践两个平台,所有实验均达到了一人一台(套)仪器的新水平,并且每个实验桌都配备一台计算机,与校园网相连。同时建立了两个管理系统:一是“开放自主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二是“开放自主实验预习系统”。依据这两个系统,新的组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验前,学员可以利用信息节点和校园网预习实验内容并回答相应思考题目,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实验时,学员根据预约情况刷卡进入实验室,到指定的实验位自主进行实验;实验中,学员可以参考有关课件,但必须独立自主完成;实验完成后,学员要通过计算机信息节点上传实验数据和实验过程采集的有关图形,当堂提交电子实验报告,整理仪器,经教员审核后,方可刷卡离开实验室。实践证明,采用“开放自主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及“开放自主实验预习系统”有4个优势:

  ①学员完全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实验,有效地培养了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②实验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③强化了实验教学管理及实验成绩评定工作;

  ④培养了学员的信息化素质和网络应用能力。总而言之,这两个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杜绝了学员实验时互相依赖、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等严重问题,切实提高了学员实验的兴趣和自觉性。

  2.2改进实验成绩的评定

  新的实验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为每项实验成绩的平均值,而每项实验成绩又分为课内实验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两大部分。其中课内实验成绩包含4部分:预习成绩;课内实验操作成绩;课内实验数据及图形成绩;课内实验作风纪律成绩。最终这些成绩由开放式教学管理系统根据学员平时实验成绩记录自动生成。这促使学员不仅要重视期末操作考试,更要重视平时的每次实验。事实证明,这个成绩评定方式比较合理公平,能有效督促学员重视实验课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加强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

  在实验教学硬件环境有了大大的改善,并建成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及“开放自主实验预习系统”教学管理体系的情况下,我们按照新构建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了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电子技术实验的“自测法”与“虚─实结合法”。利用电子技术实验室新建立了EDA实验室,并扩展了实验的思路和方法,要求学员必须完成相关实验,以开阔学员的视野,使其掌握新的先进实验理念。“自测法”就是让学员在验证性实验中通过选做部分简单的实验初步掌握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和基本操作要领,同时要求学员在课堂外用EDA仿真软件Multisim20xx对所做实验内容进行仿真。学员在仿真中产生的疑惑、认识和想法,可以登录电子技术实验室的网站并与教员沟通。通过反复训练,学员以自测的方式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后,就可以自主地对其他实验内容进行仿真并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学员不但可以快捷高效地做出更多的实验项目,而且可以做硬件条件不具备但又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自测法使知识面覆盖范围增大,占用课堂时间减少,为学员独立深入地思考问题及教员与学员在课堂上充分研究问题创造了条件。“虚─实结合法”的“虚”即虚拟仪器,“实”即实验箱、实验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等物理实体。虚拟仪器仪表成本低、功能全、操作方便,不存在物理损坏,可以很好地与物理实体结合,并通过光耦合与计算机完全隔离,确保了操作人员和实验设备的安全。“虚—实结合”实验就是实验中部分仪器仪表采用虚拟仪器仪表,实验电路、元器件等均为实物,两者结合极大地减少了使用仪器设备的烦琐性,增加了实验参数、波形曲线的精确度和实用性,实验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通过“虚—实结合”实验学员可以很快地掌握实物仪器仪表的使用要领。

  (2)改进教学思路,探索新的授课方法。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实验前教员用粉笔在黑板上写明该次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步骤、数据记录以及注意事项等,其中与实验有关的电路图也提前画在黑板上。学员进教室后,教员再给学员初步分析黑板上的电路图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用时大约45~60分钟。在新的教学环境和组训模式下,教员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力求原理清晰、重点突出、内容明确、步骤简洁并图文并茂。实验前教员首先就本次实验的主要原理及电路图、实验内容及方法用课件给学员作简单介绍,用时仅10~15分钟,这样学员的实验时间就大大增加。讲解过程中不主张原理过多、步骤太细,而是以探究式和启发式为主,尤其强调教员与学员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学员工程意识的培养,学员实验时还可在电子技术实验室网站下载相关实验课件与资料用以参考,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员实验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增加了其自主性。

  (3)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仪器操作,反复强化。受仪器数量所限,所有学员在前一轮实验循环完后才能进入下一轮实验。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上次实验时学员刚学会的仪器操作在长时间的等待中几乎忘记了。一轮复一轮,结果一学期结束了,学员的仪器操作还是很不熟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对仪器的.使用、各种接线的连接等每堂必讲,边讲边练、讲练交叉,最后在课程结束时再就主要仪器的使用操作给予及时的、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和提高的方法。经过多次实践,学员做实验时不再像以前那样缩手缩脚,一味担心损坏仪器而不敢动手,克服了一问一做,不问不做的恐惧状态。心理障碍解决了,学员做实验自然就主动了,也不再出现损坏仪器的现象。

  (4)因材施教细化到因人施教。如前所述,学员的基础薄厚不同。一般来讲,一本院校的学员做实验时较为主动,动手能力整体较强。对这类学员,我们主张少讲多练,并适时加入一部分额外的实验项目。而部队生学员整体上基础就稍差一些,实验时总是找不到感觉,一脸茫然。对这类学员,我们要求其能够按时完成大纲中的计划教学任务即可。讲解过程中,我们除了采取上面诸多方法和措施之外,还强调手把手、抱着走的方式,即教员讲一步,要求学员及时跟着做一步,检查无误后,再接着做下一步。这样虽然速度慢一点,但能保证所有学员都能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并对结果有所分析、归纳和提高。学员经过多次手把手的示范和演练,最终也掌握了仪器的基本使用、操作方法和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测试方法,久而久之,就不再惧怕实验了。现在经常有学员下课后要求重新测试一些数据,以验证他们学习中的一些想法。最困难的是个别部队学员,他们人数虽不是很多,但却值得教员关注,并倾力帮助,这些学员不仅基础理论知识底子薄,而且实验基本素质也很差。对他们我们采取了单人教练的方式,即先统一讲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内容、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再对每个实验组、每个人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教员亲自给他们连线,演示测试方法,然后再拔掉接线,让他们重新连接,进行测试,一直到他们都会做实验为止。学员一旦弄懂了,也就有兴趣了。所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状态的学员,我们把因材施教细化到因人施教,教学效果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我们虽累犹荣。通过对部分班级的全面调查和对个别学员的不定期走访调查发现,以上诸多教改方法得到了学员的一致欢迎,由此得知,这些措施对提高学员的实验积极性、尽最大可能提高本科学员的实验技能和教学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3教学效果

  通过引入“开放自主、虚实结合、信息化管理”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数据上传系统和虚拟仪器测试手段,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使学员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员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受到了学员的普遍好评。在20xx年下半年我校教学评价工作以及20xx年总参基础实验室验收工作中均获得了专家与领导的一致认同与称赞,并被推荐在全军院校实验室推广。几年来,实验中心共承担了4门课程约2万余人次的实验教学任务,完成了68项第二课堂活动立项项目的研究任务,有500多名学员进入创新实验室开展研究活动。特别要说明的是,我院低年级学员参加了大学“砺剑杯”科技创新活动评比,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结合第二课堂活动,撰写了60余篇研究总结报告。

电子技术论文12

  一、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汽车电子技术将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应用,我国的汽车电子技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电子技术,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比较晚,发展过程也是经历了很多的困难,直到90年代以来,我国的汽车电子技术随着世界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会,大大小小的汽车工厂不断出现。但是从规模上来看,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虽然有很多,绝大多数却还是小规模企业,汽车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也远远落后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工业在我国又得到一次巨大的发展机会。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成熟,汽车电子产业也正迅速发展。

  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从它的应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子技术在动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和发展文/刘晶晶于梦霞常志萍汽车的动力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速度控制系统、动力传动系统等[2]。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是应用了电子控制进行点火和喷油、废气排出等。动力控制系统的组成有传感器、执行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这些装置保证了动力控制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并且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正常运行。在点火装置上,通过电子技术能够进行自动点火并且调整点火角度,以保证汽车的点火达到最佳状态。目前的点火装置已经应用了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它能够防止电磁对点火的干扰。速度控制系统中应用了ECU技术,通过ECU来将汽车速度控制在某一理想范围,同时也能够对汽车的进气量进行调节。通过电子技术,速度控制系统也提高了集成性能,使得速度控制系统更加地精确化。汽车动力控制系统的电子技术应用使得汽车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安全可靠。

  2.2电子技术在底盘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的底盘控制系统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悬架控制系统、电子转向系统、轮胎监测系统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汽车电子系统中的安全系统,它是汽车从运行状态转向静止状态的控制系统,通过防抱死制动系统将汽车的运行轮胎进行抱死,使得轮胎无法继续转动而使汽车停止。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汽车的滑动率达到15%左右,同时让车轮与地面的纵向附着系统和侧向附着系统都能够达到一个理想值,保证汽车能够安全有效地停止,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抱死滑动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率[3]。电子转向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的转向性能。通过电子技术微机控制转向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还能够提高汽车转向时候的作用力,让汽车能够更轻松灵活地进行转向。

  2.3电子技术在车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的车身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防盗控制系统等。安全气囊控制系统是一种发生交通事故时起保护作用的装置,它由触发装置、气体生成器、气囊三部分组成[4]。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装置中,应用了电子技术,其中包括传感器、触发系统、监控系统、电源储备等,能够在汽车受到强烈撞击之后迅速将撞击信号传递到触发系统中,然后迅速弹出气囊保护人员安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从接收信号到弹出气囊的整个过程时间仅需0。03秒,大大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2.4电子技术在多媒体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的多媒体信息系统包括驾驶员信息系统、导航系统、报警系统、多媒体音乐播放系统等。驾驶员信息系统能够将驾驶员的信息自动录入,以电子形式储存,方便相关部门对于驾驶员信息的录取。导航系统是汽车驾驶时常用的一个装置,它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最优路线,显示方向、目的地等,大大提高了行车效率。报警系统能够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迅速向驾驶员报告,以防止意外造成的损失。

  三、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3.1传感器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多样化,汽车的传感器技术也将朝着多样化、智能化、多功能集成的方向发展。多功能集成的传感器技术能够将传感器进行模拟自动化的处理,还能够提高传感器的性能,智能化的传感器能够大大提高传感器的精确度,多样化能够使得传感器满足更多的不同需求,比如障碍物传感器、车距传感器等等。同时传感器也会朝着更加微型的方向发展,体积小、质量轻,方便安全。

  3.2智能技术的应用

  如今人们对于汽车的智能需求越来越大,汽车电子技术的智能化也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卫星信号的传送,智能化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驾驶路线,根据交通情况自动调整最佳的行车速度,这样大大增加了汽车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四、结语

  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朝着智能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汽车电子化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的标志。

电子技术论文13

  1.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由上述可知,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效率、信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都达到了以往不能想象的工作效率。所以,在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引入并且建立崭新的网络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时十分有必要的。笔者在此对如何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档案管理领域更好的发展而献计献策。

  1.1完善档案信息库建设

  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应该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库,保障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档案信息库作为信息资源的载体应该进一步完善,针对当前档案信息使用不当的问题应该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类,确保档案信息的有效提取。档案信息库的建设中还应该包括合理的维护工作,档案信息库中的信息由于使用频繁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档案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十分必要。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和完善档案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更新和检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档案信息库的建设应该始终将如何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服务作为出发点,将如何实现档案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列入信息库建设的考虑因素,保障信息库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1.2要明确案卷概念和明确组卷规则

  过去,案卷有文件“组合体”和“保管单位”的双重属性,但在多媒体时代是行不通的。一张光盘可以存贮数百乃至上千个电子案卷,一个案卷的多媒体文件则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保管单位之中。因此,要肯定电子案卷特殊的存在形式。案卷是全宗内档案分类的产物,但过去组卷要兼顾文件的联系和案卷的'厚度;因此,应该建立更加科学、严谨、详尽的全宗档案分类方案,直接作为组卷的基础和依据。目前,职能管理在机关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应该反映这种情况。同时,文书立卷也是机关工作的组成部分,应该与之融为一体。

  1.3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立卷

  无沦是电子文件归档,还是完成纸质文件的立卷工作,都需要一个好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一方面,电子案卷的建立是人工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提高立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利用文书登记的目录组卷并进行电子文件的自动归档,提供可选择的全宗名称、年度、机构、职能和保管期限表等著录项数据,复制生成可修改的案卷题名,进行案卷和卷内文件以及特殊载体档案的排序并生成档号,进行各种立卷统计,打印各种目录、封皮、统计表和交接文据等。可见档案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

  1.4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够更好地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一方面需要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培训中需要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2.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技术对于档案管理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电子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同时电子技术与档案管理的有效结合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工作,再加之我国档案管理领域对于电子技术作用以及应用的研究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不利于电子技术的应用发展。所以,在今后的档案管理领域,要加强对电子技术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电子技术的多个方面,从档案管理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更好、更有利于电子技术发挥其效用的方法和措施,促进档案管理领域在更大幅度上的发展和进进步。

  作者:王艳秋 单位:肇州县信息中心

电子技术论文14

  一、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的教学模式不能沿袭本科“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过程,要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先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问题,然后老师进行课堂讲授答疑解惑,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再实践动手操作[2]。《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教学目标由学生掌握相关电子知识提升为掌握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其次要改革课程标准,把课程性质与定位、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内容重新修订,把其中注重教授知识的内容改革为注重相关能力的训练;最后应改革评价体系,不能只靠试卷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这门课程,更应注重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课程考核范围,评价对象由掌握知识转变为获得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之处,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主要采用项目任务法,结合课程特点辅助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EDA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项目任务法

  项目任务法是学生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来探索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进行实践,老师布置某项任务让学生动手完成,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会带着问题进行后面的学习;接着老师讲解任务相关知识点,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产生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最后老师再分析任务原理、现象,对学生所做的任务进行系统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结合。

  (二)多媒体教学法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式教学手段必然会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动画资源来展示课程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将相关课程资料上传到教学资源库中,方便学生自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最新的电子行业的知识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内容陈旧的不足。

  (三)EDA教学法

  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易修改,可以弥补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仪器不足的情况。在进行实验之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通过EDA软件进行设计和仿真,一方面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可能造成的实验器材的损坏。《数字电子技术》EDA教学法主要采用EWB软件和Multisim软件,EDA教学法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积极和促进作用。

  三、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按照章节顺序授课,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这种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不是最适合的,因为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要进入企业能够马上适应技术性工作。所以要进行课程改革,将学科本位转变为以任务为主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3]。通过研讨论证,设计了五个项目来完成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项目一:声光控制灯电路的制作。所需学时:16学时,基本知识:数字电路基础,常用TTL门与CMOS门电路。能力训练:数字电路实验箱的使用、万用表、电烙铁等工具的使用、集成电路的封装和应用。项目二:8路抢答器电路的制作。所需学时:18学时,基本知识: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逻辑器件的分析。能力训练:会查阅数据手册进行选型、对选定的芯片进行电路设计、运用Multisim软件绘制电路图。项目三:电子生日蜡烛电路的制作。所需学时:18学时,基本知识: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等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能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同触发器相互转换等创新能力的训练。项目四:流水彩灯的制作。所需学时:18学时,基本知识:同步计数器电路的制作、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制作555定时器构成振荡器的应用。能力训练: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运用方法构成不同进制的计数器。项目五:31/2位直流数字电压表的制作。所需学时:14学时,基本知识:D/A转换电路的功能测试、A/D转换电路的功能测试。能力训练:利用数模/模数转换芯片实现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互转。

  四、改革后的效果

  通过对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学改革后,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热情明显提升,自己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设计、焊接、调试电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技能,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改革,也为我院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任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子技术论文15

  教学是一项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只有对教学对象的情况有及时、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目前的90后大学生兴趣广泛,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很大的积极性,但即使是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判断和总结归纳能力上有较大差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学工作者需探索的重大课题。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力技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品质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电力系统、变频调速、新能源发生及各种工业与民用电器等领域,成为现代高科技领域的支撑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作为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与其他本科课程相比,电力电子知识点更加分散,各种器件特点、符号、物理参数等容易混淆,且电路波形绘制和分析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课程目标偏重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为最大程度地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课程大纲和课堂讲授应紧密结合学生所需,且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导讲促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出“导讲促学”教学模式与实施方法,即通过引导学生以讲授课程核心知识点为目标,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探索精神与学习效果。“导讲”是一种形式,“促学”是核心目的,通过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学生上台讲课、研讨或研究性实验,改革教学考核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导讲”要求学生能讲述课程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这一要求促进学生认真听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课后复习和预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学习教员的讲课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学生讲述,教员可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评和辅导答疑,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互动,增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导讲促学”教学改革实践

  本教学方法与模式在“电力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接受能力较强,有较强的求知欲。由于毕业后面临岗位应聘和工作竞争,都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打牢基础,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本课程要求学生对电路、电机和电子技术较为熟悉。通常在开课之初,需要告知学生复习电路、电机、电子技术等课程知识。

  以“电力电子技术”第二次课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为例,在课堂上讲课的大体思路是:首先通过学员讲课回顾上节课电力二极管知识,了解学员掌握程度,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加深学员理解。从电力二极管存在问题出发引出对器件可控性的要求,进而引出本次课内容。以问题为牵引,启发和引导学员思考解决此问题的方法:由总体思路开始,不断深入和细化问题,使其能用已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并得到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最后从知识掌握、能力提高、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小结,布置作业与思考题;并指导学员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针对本讲内容进行讲课式准备,促进学员课后自主学习、练习,努力培养学员综合素质与能力。

  实施成效

  采用“导讲促学”教学模式,引导、启发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以及进行思考、相互讨论、查找资料等所获得的知识、成果与体会讲出来,让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进步和研讨成果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以教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该方法还在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继电保护”等专业课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班学生在学院举办的电工电子创新竞赛中取得较好名次,并且与往年相比,专业课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电子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电子技术论文11-03

电子技术论文(15篇)11-03

电子技术论文15篇05-23

电子技术论文(集锦15篇)11-03

电子技术论文(汇编15篇)11-03

电子技术论文汇编15篇12-0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论文开题报告11-03

浅谈电子技术发展论文(精选10篇)01-29

高速公路中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的论文10-08